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四

宋 魏了翁 撰

僖公四年至五年

【一】楚界未至南海因北海称所近

襄十三年传称楚子囊述共王之德抚有蛮夷奄征南海唯言征南海耳其竟未必至南海也因齐实处北海遂称所近言其相去远也服?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尚书称马牛其风盖末界之微事

【二】五侯九伯先儒无同郑说者

大公为王官之伯得以王命征讨天下随罪所在各致其罚故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齐桓因大公有此王命言已上世先公得征讨有罪所以夸楚也郑玄以为周之制每州以一侯为牧二伯佐之九州有九侯十八伯大公为东西大伯中分天下者当各统四侯半一侯不可分故言五侯其伯则各有九耳侯为牧伯佐之言是周制其事无所出也且征者征其所统之国非征诸侯之身何当校计人数以充五九之言即如其言使伯佐牧二伯共佐治而已非是分州之半复安得征九伯也校数烦碎非复人情故先儒无同之者

【三】齐侯夸四履杜释河海之竟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正义释例曰海自辽西北平渔阳章武渤海乐陵乐安北海东莱城阳东海广陵吴郡会稽十四郡之东界以东河出西平西南二千里从西平东北经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云中南经平阳河东之西界东经河东河内之南界东北经汲郡顿丘阳平平原乐陵之东南入海杜之此言据其当时之河耳

【四】齐汉晋时河道与古不同

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案验其地自大伾以上河道不改大伾以下即是汲郡以东河水东流秦汉以来始然也古之河道自大伾而北过降水故迹不可复知其大陆则赵地之广泽也大陆以北播于九河九河故道河间成平以南平原鬲县以北其九河者徒骇一大史二马颊三覆釡四胡苏五简六絜七鈎盘八鬲津九徒骇最西以次而东故郑注禹贡河间弓高县往往有其处中候云齐桓霸遏八流以自广计桓公之时齐之西境当在九河之最西徒骇盖是齐之西界其东至于海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也

【五】茅缩酒之义杜从郑兴荆州菁茅未审

注包裹至未审正义曰禹贡荆州包匦菁茅孔安国云其所包裹而致者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郊特牲云缩酌用茅郑玄云涑之以茅缩去滓也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郑兴云萧字或为莤莤读为缩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缩渗也故齐桓公责楚不贡包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杜用彼郑兴之说也孔安国以菁与茅别杜云茅菁茅则以菁茅为一特令荆州贡茅必异於余处但更无传说故云茅之为异未审也

【六】昭王南征不复非一说

昭王成王之孙周本纪文也吕氏春秋季夏纪云周昭王亲将征荆蛮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陨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反振祭公高诱注引此传云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由此言之昭王为没於汉辛余靡焉得振王北济也振王为虚诚如高诱之注又称梁败复非船坏旧说皆言汉滨之人以胶胶船故得水而坏王溺焉不知本出何书楚世家成王封熊绎於楚以子男之田国居丹阳宋仲子云丹阳南郡枝江县也枝江去汉其路甚遥昭王时汉非楚竟故不受罪也

【七】释资粮扉屦

资粮扉屦正义曰少仪云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於君则曰致马资於有司郑玄曰资犹用也然则诸所费用之物皆为资也粮为米粟行道之食也扉屦俱是在足之物善恶异名耳扬雄方言扉麤屦也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扉不借粗者谓之屦丧服传曰疏屦者藨蒯之菲也是扉用草为之也

【八】周礼先筮後卜春秋时不皆然

周礼筮人云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後卜郑玄云当用卜者先筮之即事渐也於筮之凶则止不卜而传称桓公卜季友晋献公卜骊姬晋文公卜纳王赵鞅卜救郑皆先卜而後筮者周礼言其正法耳春秋之世临时请问者或卜或筮出自当时之心不必皆先筮後卜崔灵恩以为国之大事先筮而後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则洪范筮逆龟从是也故大卜掌三兆三易仪礼特牲少牢筮皆旅占是筮有衆占之法则灵恩之说义亦可通

【九】以象滋数言筮短龟长实未必然

注物生至数短正义曰筮数以上皆十五年传文象者物初生之形数者物滋息之状凡物皆先有形象乃有滋息是数从象生也龟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为长筮以末数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为短周礼占人掌占龟郑玄云占人亦占筮言掌占龟者筮短龟长主於长者亦用此传为说圣人演筮以为易所知岂短於卜若至理而言卜筮实无长短

【十】薰莸十年有臭善易消恶难除

薰是香草莸是臭草一薰一莸言分数正等使之相和虽积十年尚犹有臭气香气尽而臭气存月令五时各言其臭中央土云其臭香易繋辞云其臭如兰传称在君之臭味则臭是气之摠名元非善恶之称但既谓善气为香故专以恶气为臭耳十是数之小成故举以为言焉十年香气尽矣恶气尚存言善易消而恶难灭也杜知莸是臭者内则云牛夜鸣则□彼□亦是臭义其字虽异其意亦同尚犹有臭犹则尚之义重言之耳犹尚书云弗遑暇食遑则暇也

【十一】骊姬酖酒堇肉公不怪其六日不败

骊姬受胙乃寘酖於酒寘堇於肉贾逵云堇乌头也正义曰毒酒经宿便败而公不怪其六日仍得如故明公之惑於骊姬不以六日为怪也谷梁曰以酖为酒药脯以毒

【十二】晋以明年告杀申生

传称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实以去年死告称今年杀故以今年书也释例云晋鲁久不交使而告杀申生则所告不必尝有玉帛之使但欲广声其罪耳言广声其罪则晋侯谓谗言为实诬加大子以罪时史知其实改告而书之此传不言书曰则是旧史然也

【十三】?伯姬来宁成风因朝其子

注伯姬至其子正义曰伯姬未必是成风所生但哀姜既死成风得为夫人纵非其母亦得归寜也沈氏云伯姬以庄二十五年六月归于?假令後年生子则其年十四矣杜云十岁左右者以其从母言朝故云十岁左右也桓九年曹伯使世子射姑来朝是诸侯之子得有摄君之礼行朝之义但此子幼弱而卒不成朝故系於母而曰朝其子也若其能行朝礼则世子当如射姑伯姬别言来耳

【十四】诸侯不再序王世子与会不与盟

公羊传曰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後凡也此会盟之间无他异事复称诸侯者为王世子不盟故也谷梁传曰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与盟也释例曰未有臣而盟君臣而盟君是子可盟父故春秋王世子以下会诸侯者皆同会而不同盟是解复言诸侯者见王世子不与盟也王世子者王之储副周礼膳夫掌养王及后世子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是其尊与王同也齐桓行霸翼戴天子尊崇王室故殊贵王之世子於会则历序诸侯言会王世子则王世子不序诸侯之列也盟则诸侯自盟世子不与是殊贵世子也

【十五】郑伯辟首止之盟而逃

礼君行师从卿行旅从虽则会盟必有师旅郑伯弃其师衆轻身逃归释例曰国君而逃师弃盟违其典仪弃其章服羣臣不知其谋社稷不保其安此与匹夫逃窜无异故例在上曰逃是言称逃之意也逃在盟前辟盟而逃

【十六】虞公贪宝拒谏而亡故称人以执

书晋人执虞公则从无道於民之例虞公於传未有不道之状但虞公贪璧马之宝拒絶忠谏释例曰虞公昧於货贿贪以自亡国非其国臣非其臣晋人取之若执一夫故称人以执而不言灭罪虞且言易也二十五年卫侯毁灭邢传曰同姓也故名虞亦晋之同姓不言晋侯名者传称晋侯修虞祀且归其职贡於王以是之故不以灭同姓为讥谓不书晋名也

【十七】传书正月朔日南至

注周正至南极正义曰日之行天有南有北常立八尺之表以候景之短长夏至之景尺有五寸日最长而景最短是谓日北至也自是以後日稍近南冬至之景一丈三尺日最短而景最长是谓日南至也冬至者十一月之中气中气者月半之气也月朔而已得中气是必前月闰闰前之月则中气在晦闰後之月则中气在朔闰者聚残余分之月其月无中气半属前月半属後月是去年闰十二月十六日已得此年正月朔大雪节故此正月朔得冬至也而杜长历僖元年闰十一月此年闰十二月又闰之相去历家大率三十二月耳杜於此闰相去凡五十月不与历数同者杜推看春秋日月上下置闰或稀或穊自准春秋时法故不与常历同

【十八】观台台上屋可观望

礼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释宫云四方而高曰台台上构屋可以远观望故谓之观台

【十九】积章成部积部成纪

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余尽故也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闰余尽复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因此可以明其术数推之而知气朔也

【二十】释分至启闭

一年分为四时时皆九十余日春之半秋之半昼夜长短等昼夜中分百刻故春秋之半称春秋分也冬之半夏之半昼夜长短极极训为至故冬夏之半称冬夏至也四时之气寒暑不同春夏生物秋冬杀物生物则当启杀物则当闭故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

【二十一】二郑释云物之占

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云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郑衆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丘荒黑为水黄为丰衆之此言盖出占候之书计云气之占不啻尽此而已但世絶其学故莫能知

【二十二】稽首顿首拜手之异

郑玄云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郑唯解此三者拜之形容所以为异也稽首头至地头下缓至地也顿首头不至地暂一叩之而已尚书每称拜手稽首者初为拜头至手乃复叩头以至地至手是为拜手至地乃为稽首然则凡为稽首者皆先为拜手乃成稽首故尚书拜手稽首连言之传虽不言拜手当亦先为拜手乃为稽首稽首拜手共成一拜之礼此其为敬之极故臣於君乃然孔安国以为尽礼致敬说者又以为稽首臣拜君也顿首谓敌者相拜也空首谓君荅臣拜也

【二十三】襄王子带同母史记云异母非

二十四年传曰不谷不德得罪於母氏之?子带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如彼传则襄王与子带俱是惠后所生但其母锺爱其少子故欲废大子而立之周本纪云襄王母早死後母曰惠后生叔带与传不同史记缪也七年惠王崩襄王畏子带不敢发丧知此时有废大子之意故齐桓帅诸侯会大子定其位安王国也

【二十四】释辅车相依

易咸卦上九咸其辅颊舌三者并言则各为一物广雅云辅颊也则辅颊为一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强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或谓颔车也卫风硕人云巧笑倩兮毛传云好口辅也如此诸文牙车颔车牙下骨之名也颊之与辅口旁肌之名也盖辅车一处分为二名耳辅为外表车是内骨故云相依也

【二十五】大王三昭王季二穆同异

大伯虞仲辟季历适荆蛮若有适庶不须相辟知其皆同母也周本纪云古公有长子曰大伯次曰虞仲大姜生季历如史记之文似王季与大伯别母马迁之言疏缪耳此言虢仲虢叔王季穆国语称文王敬友二虢故一以为文王母弟母弟之言事无所出仲叔皆文王之时虢君字也据传文郑灭一虢晋灭一虢不知谁是仲後谁是叔後贾逵云虢仲封东虢制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马融云虢叔同母弟虢仲异母弟虢仲封下阳虢叔封上阳案传上阳下阳同是虢国之邑不得分封二人也若二虢共处郑复安得虢国而灭之虽贾之言亦无明证各以意断不可审知

【二十六】以勲受封必有盟如汉功臣誓

注盟府司盟之官正义曰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既盟则贰之郑玄云贰之者写副当以受六官唯言会同之盟不掌勲功之事而得有二虢之勲藏在盟府者凡诸侯初受封爵必有盟誓之言檀弓云卫大史柳庄死公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毋变也其言即盟誓之辞也汉书功臣侯表记高祖即位八载天下乃平始论功臣而定封侯者一百四十三人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其誓即盟之类事必有因於古明知以勲受封必有盟要其辞当藏於司盟之府也

【二十七】晋以桓庄之族偪尽杀之

注桓叔至五年正义曰庄伯之族从父昆弟也桓叔之族从祖昆弟唯言从祖昆弟举疏者而略言耳

【二十八】杜以蔡命为逸其物作繄物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蔡仲之命文也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君陈文也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旅獒文也杜不见古文故以为逸书此传与书异者其作繄师授不同字改易耳其意亦不异也民不易物者设有二人俱以物祭其祭相似不改易此物唯有德者繄此乃是物

【二十九】周腊大蜡各一祭汉不蜡而腊

虞不腊矣正义曰月令孟冬腊门闾及先祖五祀腊之见於传记者唯月令与此二文而已秦本纪惠王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更改腊曰嘉平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应劭风俗通云案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此言虞不腊矣明当时有腊祭周时腊与大蜡各为一祭言汉改曰腊不蜡而为腊耳

【三十】卜偃以童謡期灭虢

时有童穉之子为此謡歌之辞故卜偃取以对公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当是之时军人上下均同其服振振然而盛旗者晋军旗也而往取虢故云取虢之旗南方鹑鸟之星其体贲贲然见於南方天策之星近日焞焞然无光耀甚微也鹑火之次正中於南方尔时其当成军事也虢公其当奔走也既引童謡之言乃复指其时日在夏之九月十月之交乎谓九月十月晦朔之交也十月朔丙子之日平旦时日体在尾星月在天策星鹑火正中於南方必是时克之东方七宿皆为苍龙之宿其龙南首北尾角是龙角尾即龙尾故曰龙尾尾星也日月之食为辰昭七年传文於时日体在尾尾星与日同处共日俱出入故常伏不见在兵之服皆韦弁均服者谓兵戎之事贵贱上下均同此服也南方七宿皆为朱鸟之宿其鸟西首东尾故未为鹑首午为鹑火已为鹑尾鹑火星者谓柳星张也天策傅说星史记天官书之文庄子云傅说得之以骑箕尾傅说殷高宗之相死而托神於此星故名为傅说星也傅说之星在尾之末合朔在尾故其星近日星微焞焞然无光耀也

【三十一】日月合朔在尾故至旦月过在天策

注是夜至在策正义曰以三统历推之此夜是月小余尽夜半合朔在尾十四度从乙夜半至平旦日行四分度之一月行三度有余故丙子旦日在尾星月在天策鹑火之次正中也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七星则鹑火次之星也

【三十二】诸侯薨于朝会王事加等以敛

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敛注诸侯命有三等公为上等侯伯为中等子男为下等衮衣公服也谓加二等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要义>

猜你喜欢
  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佚名
  論衡校釋卷第十一·黄晖
  进鬻子表·逄行珪
  对症下药·孔子
  第三章 13·辜鸿铭
  卷二十一·郑玉
  卷一·张大亨
  五经稽疑卷五·朱睦㮮
  卷十六·吴廷华
  第一 捭阖 7·王诩
  道与命·钱穆
  卷四十四(玄奘译)·佚名
  二十九、非风非幡·慧开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化游词》妆扮脚色·丁耀亢

    成 连 春秋人。以琴化师襄人海仙去。宜道服黄冠,手持麈尾。扮外。何 生 宜逍遥巾、氅衣。扮正生。左 慈 三国人。以幻术传。宜道服,系绦,丫髻,头陀,赤面,挥麈。扮大净。王 阳 汉人。以点化传。宜小方

  • 卷十八·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  宋 郭知逹 编近体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孔融公自比也 赵云言见问者何南尹也李膺问河南尹而孔融造门为上客】青嚢仍

  • 卷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七目录山水类次韵秦少游春江图【宋陈师道】春山图【宋文同】题柴言春景山水【宋陆游】草堂春暮横披【金冯璧】题杜莘老春融秀岭图【元王恽】春江小景【元程钜失】赵干春山曲隖图【元

  • 帝纪第七 宣帝·令狐德棻

    宣皇帝讳赟,字干伯,高祖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高祖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诏皇太子巡抚西土。文宣皇后崩,高祖谅闇,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高祖每巡幸四

  • 辨职第三十五·浦起龙

    夫设官分职,绩课能,欲使上无虚授,下无虚受,其难矣哉!昔汉文帝幸诸将营,而目周亚夫为真将军。嗟乎!必于史职求真,斯乃特为难遇者矣。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何则?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成,郁为不朽,若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六·焦竑

      江西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何源傳(實錄)   江西左布政使吳潤傳(實錄)   江西左布政使周公晟墓志銘(丘濬)   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秦公□□□□(倪□)   江

  • 錦衣志·王世贞

    客有徵錦衣事者不能詳余以所聞荅之退而詮其語曰錦衣志 高皇帝初即位置司曰儀鸞掌侍衛法駕鹵簿使冠文冠十五年罷置司改設錦衣衛指揮使一人秩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三人四品鎮撫二人五品所千戶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六

  • 稽古録卷二·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陶唐氏帝尧祁姓曰放勲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后改封唐故曰陶唐氏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都平阳【今晋州】尧钦明文思【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徳纯备谓之思】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 选举一○·徐松

    试判一作书判拔萃科太祖建隆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诏曰:「书判拔萃,历代设科,顷属乱离,遂从停罢。将期得士,特举旧章,宜令尚书吏〔部〕条奏以闻。」 九月十六日,有司上言:「准《选举志》及《通典》,选人有格,未至而能试判三条者谓之

  • 十五、释虫·佚名

    螜,天蝼。 蜚,蠦蜰。 螾[A123],入耳。 蜩,螂蜩,螗蜩。 蚻,蜻蜻。 [B270],茅蜩。 蝒,马蜩。 蜺,寒蜩。 蜓蚞,螇螰。 蛣蜣,蜣螂。 蝎,?吉?屈。 蠰,齧桑。 诸虑,奚相。 蜉蝣,渠略。 蛂,蟥蛢。 蠸舆父,守瓜。 蝚,蛖蝼。 不蜩,王蚥。 蛄{施虫}

  • 王霸篇第十一·荀况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故用

  • 卷十五·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十五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 胡氏曰齐桓公为阳谷之会是肆于宠乐其行荒矣楚人伐黄而救兵不起是忽于简书其业荒矣然後狄人窥伺中国今年侵卫明年侵郑

  • 卷十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七   宋 吕祖谦 撰昭公晋顷公卒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三十年】晋顷公之丧郑游吉吊且送葬以一人兼二人之职晋人所以责之当时观子太叔对尚见得先王之制士吊大夫送葬这个三代典制天子须加

  • 跋·智旭

    【纪事】蕅益道人五十五岁。尽遣学侣。单丁行脚。至歙浦。是为五月初三。越十日无事。举笔述谱。至二十五日。稿成。凡十三日。次于二十六日清出。至六月十一日完。凡十五日。愿以此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同开妙解。深

  • 答黄覕子问(二则)·太虚

    问一:八识之中,第六是意而第七末那为意识所依故亦名为意。若然,则六为能依,七为所依,即与眼识之依眼根,耳识之依耳根无异,何以六名识而七亦名识乎?答一:梵语“末那”,此译为“意”。八识中第七识正名为意,意者,恒审思量是也。第八

  • 往生集卷之三·祩宏

    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诸圣同归类择生极乐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韦提希。号泣白佛言。世尊愿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浊恶世也。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照十方世界。诸佛国土皆于中现。时韦提希见已向佛言

  •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或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宣称上古人民少染疾病,寿延千岁,皆因其体性淳朴,形质固守,尊崇大道之故。近世众生心邪作恶,杀生害命,利己损人,是故心身恍惚,形体不宁,多

  • 丹霞澹归禅师语录·今释澹归

    三卷,明今释说,今辩重编(依驹本印)。卷一收上堂。卷二收示众,佛事,遗命,问答。卷三收拈古颂。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