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辜讲
某个国家的官员(王孙贾,卫国大夫)问孔子:“一般谚语说, ‘宁拜灶神,不拜门神。’到底是什么意思?” “并非这样,”孔子回答:“如果一个人冒犯了上天,那么他到哪里去祈祷都没有用。”
辜解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人类的作品中,如同这天地的造化,真正值得重视和超越一切平凡东西的是意愿。”如果需要研究某个民族的性格,最需要值得注意和最重要的也应该是这两个方面,关注这个民族的理论和观念而不仅仅是民族的实践活动。当然目的就是明白这个民族如何区分正义和非正义,如何区分好与坏。
孔子在回答一位大臣时说:“罪获于天,无所祷也。”另,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然而,目前我所认识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中,研究时基本上没有几个把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因此,这些学者并没有几个真正的“中国通”,很少认识到中国民族性格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对研究那种力量的手段更是一无所知!大部分欧洲人通过一些翻译不好、二流的小说来了解中国文学,除里雅格等真正的学者外,很多外国人依靠的是对布劳顿女士的著作,或者阅读小孩和保姆喜欢阅读的小说,来可笑地评价英国文学。毫无疑问,当威妥玛爵士 之流头脑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也就是这些可笑的东西,所以指责中国人“智力低下”的疯狂也可以理解了。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成十一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卷四应世·汪辉祖 提要·吴如愚 圣经学规纂卷一·李塨 卷六·胡士行 卷十五·夏僎 卷十·黄伦 卷十一·佚名 卷四·黄镇成 卷四十·王天与 卷四·严粲 周礼复古编·俞庭椿 第5章 八佾篇第三(1)·孔子 解深密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申日儿本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