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往生集卷之三

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诸圣同归类

择生极乐

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韦提希。号泣白佛言。世尊愿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浊恶世也。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照十方世界。诸佛国土皆于中现。时韦提希见已向佛言。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惟愿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往生无数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赞曰。此界他方。往生无量。净土何以容之。噫沧海尚纳百川。虚空犹含万象。而无边刹海。不出普贤一毛孔中。然则举净土针锋之地。而容无尽之往生。不亦恢恢乎。有余裕哉。

面见弥陀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十愿求生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赞曰。文殊七佛之祖。普贤万行攸宗。而净土往生。谆谆如出一口。娑婆良弼。即安养亲臣。明亦甚矣。薄净土而不愿往生谬哉。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内院。礼觐弥勒。复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见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遂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赞曰。人疑安乐非神力可到。噫一念往生。不劳弹指。独何欤。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求生净土。最为切要。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名祁婆伽。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命终。生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摩差竭。得不起法忍。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赞曰。求生西方。为欲悟无生忍登不退地也。已得忍已得不退。而复求生。菩萨之乐近如来乃如此。今具缚凡夫。忍力未充。退缘无限。而不刻心净土。谓之何哉。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第二大愿

菩萨内戒经云。菩萨有三愿。其第二愿。愿我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前。

念佛灭罪

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赞曰。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重罪。此其明征乎。所以者何。至心故也。若匪至心。罪则不灭。毋曰圣训之无稽哉。

胜会书名

长芦赜禅师。遵远祖遗范。建莲花胜会。普劝念佛。一夕梦。一人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曰。欲入公莲花胜会。乞书一名。赜问何名。答曰。普慧书已。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赜觉而检华严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遂以为会首云。

赞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甚哉。净土之非小缘也。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一有伪焉。人世自好者不屑。而况古圣乎。今之所谓佛会者。赜公见之。当为太息矣。

略举尊宿

百丈海禅师。马祖传道嫡子。万世丛林大宗。其立法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黄龙新禅师。参觉老得旨。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有劝念佛文。行世令人发哀起信○真歇了禅师。嗣丹霞谆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后卓庵补陀。庵名孤绝。专意西方。有净土说。普劝四众○慈受深禅师。得法于长芦信公。专心念佛。谓修行捷径。无越净邦。建西方道场。苦口劝众。翕然化之○石芝晓法师。嗣月堂询公。洞彻教部。以净业化人。尝集大藏诸书。有乐邦文类行世○寂堂元禅师。学禅于密庵杰公。笃行念佛三昧。感金甲神自天而降。梦红莲花从地而出。由是十州莲宗大行○中峰本禅师。得法于高峰妙公。人仰之如山斗。有怀净土诗百篇。盛传于世○王以宁待制。自称弥陀弟子○晁悦之翰林。答赵子昂书。称西方净土是真语实语○陈瓘待制。作延庆寺净土院记。极赞念佛○优昙宗主。居庐山东林善法堂。著莲宗宝鉴。奉旨板行。为净土中兴云。

赞曰。始百丈。终优昙。历代尊宿。无不奉行净土。呜呼盛哉。

总论

天如禅师谓。今人鄙视净土。非鄙愚夫愚妇也。是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吾故集群经。以实其说。或者犹疑菩萨道大。似已不必求生。噫自非位登妙觉。虽等地大圣。不能一日离佛。况其下者乎。盖尝譬之爵弥尊。则觐主弥密。彼荷担挟锄之辈。侣渔樵以自足。绝望于九重。而嚣嚣然曰。明主之不足亲也。可哂也夫。

生存感应类

鬼不敢啖

佛世有一国。邻于罗刹。罗刹食人无度。王约自今国人。家专一日。以次送与。勿得枉杀。有奉佛家。止生一子。次当克行。父母哀号。嘱令至心念佛。以佛威力。鬼不得近。明晨往视。见子尚在。欢喜将还。自是罗刹之患遂绝。国人庆慕焉。

梦得聪辩

隋南岳慧思禅师。精心事佛。因梦阿弥陀佛与之说法。自是聪慧过人。辩才无碍。

冤对舍离

唐邵彪。镇江人。为士人时。梦至一公府。人称安抚使司。俄而一官人问云。汝知所以不第否。彪对不知。因引彪前行。见大镬中。煮蛤蜊。作人语。呼彪名彪怖。遂念阿弥陀佛。方启口。蛤蜊变黄雀飞去。彪后及第。官至安抚。

赞曰。杀生迟其得禄。念佛解其杀冤。今士人以牲牢。乞祐于鬼神。而不知持万德之洪名。其为计亦左矣。愿三献连城者。识此于铁砚之侧。

夫妇见佛

宋葛济之。句容人。稚川后也。世事仙学。妻纪氏。独精诚念佛。元嘉十三年。方在机杼。忽觉空中清明。因投杼仰瞻四表。见西方有佛现身。宝盖幢幡映蔽云汉。喜曰。经言。无量寿佛。其即此耶。面佛作礼。济之惊异。就之。纪氏指示佛所。济之亦见半身。俄而隐没。祥云五彩亲里咸睹焉。自是多归佛法矣。

却鬼不现

宋陈企。龙舒人。尝杀人。后见鬼现。企大怖。急念阿弥陀佛。鬼不得近。因念佛不已。鬼遂不现。

赞曰。负命之鬼。云何念佛。而得却之。良以阿弥陀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议。一称其名。鬼获超济。故不现耳。岂寻常禁咒。驱逐此耶。

荐拔亡灵

宋张继祖。镇江人。信西方净土。乳母死。多为念佛追荐。一夕梦。母来谢云。荷君念佛。已生善趣。

睡寝得安

宋刘仲慧。湖州长兴人。患夜梦恐怖。有教以念佛者。遂至诚高念一百八遍。然后就寝。当夜神魂晏然。自是继念不辍。

赞曰。古人喻睡眠。为小死。此语最善。盖梦寐之颠倒。较生死之昏迷几何而寝息神安。命尽之时。庶稍稍有自由分。善导大师。教人临睡入观。良有以哉。

病目重明

宋阮念三嫂者。怀宁农妇也。双目将盲。常念佛不绝。遂得明朗。

柴氏女双瞽。念佛三年。精勤不替。双目重明如故。

赞曰。弥陀光明。无量照十方国。苟至心忆念。就使肉睛不朗。当必心目洞开。而今时瞽者。往往作师巫。造杀业。是谓从冥入冥。终无时得睹天日矣。嗟乎。吾安能以此。普告尽世之盲人乎。

疟疾不作

宋李子清。久患疟。龙舒居士。教以临发之时。专志念佛。然后服药。子清信而行之。当日减半。次日复念。遂全愈自是笃信念佛。

舍利迸现

宋赣州廉中大夫恭人。绣丈六阿弥陀佛。方及半。忽有舍利。现彩缕中。举宅惊叹。

真州钟离少师夫人任氏。刻阿弥陀佛像。高四寸八分。龛室甚严。常顶戴行道。像眉间忽现舍利。大如黍米。光彩照人。

治病皆愈

宋秀州一僧。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病者请治辄愈。州人敬信如佛。

俘囚脱难

元至正十五年冬。张士诚攻湖州。江浙丞相与战。获四十人。囚槛送官。夜宿西湖鸟窠寺。适大猷谋禅师。徐步廓下。囚者见师。神观闲雅。持诵不辍。因告曰。长老救我。师曰。我不能救。但至诚念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却救得尔曹也。中有三人。信受其语。念不绝口。天晓发囚。易枷锁。偶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绳耳。既而审鞠。乃良民被虏者。遂得释。

赞曰。普门品云。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古今人信之矣。念佛解脱。人或未信。此狃于常见也。佛之威神。更超菩萨。不知其几。尔不见。斫截手足。念释迦如来。而四体重生乎。肢截尚可重生。何有于杻械。而信之者寡。吾故表而出之。

总论

念佛法门。人知为亡殁之归宿。而不知生存之利益。是故闻持咒得灵通。即改而持咒。闻讲演得聪辩。即改而讲演。闻营造得福报。闻斋会得人缘。乃至闻摄养得长寿。种种变易。曾无执持。安在其一心不乱。而望净业之有成耶。吾故集此。姑以断时人之外慕。据实而论。求生净土。本为成佛度生。既非图身后之乐。复何计身前之利与否哉。

往生集卷之三(终)

西方有佛。开法藏于六八。正觉积功唱宝号于弥陀。恒演大光。普塞恶道。广放智眼。灭此昏盲。瑶林矗地。珠宝丽空。池流八德。华发众光。身土微妙全是不二矣。盖宝地虽研。实不离当处。且神识虽去。曾不出自心。修有上下。益该浅深。若信之则甚近而不远。若迷之则增远而无人。诚信深行至者。刹那超于苦海。盍咄声念甘永迷矣。今也志一而不挠。为诸善之母。无乃纯粹而无杂。为众行之本故。修净业者。所以务本也。其本立而道生。惟念佛三昧欤。纵向尘缘。连乎无倾。若遇业风。确乎不拔矣。古有言。净土往生万牛不能挽焉。深信之功。往生之用。德高易进至矣。尽矣。爰有一大德。号莲池禅师。姓沈氏。古杭人。法讳上袾下宏。生而颖异。世味澹如。少游黉校。有声而已。觉世无常。年三十一而倾心于至道。投于无门洞性天理和尚。祝发乞于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受具簟瓢只杖。游学诸方。遍参知识。宗教精通。晚居于云栖。遥踵伏虎迹。专兴莲宗。慕惠远之风。念佛往生。超耀昔日见。著述有部。今秉其一也。以此书行于世。先哲有孝。后学有助。古云。见贤思齐。予今依之功身。呜呼。高己而蔑如于净土。得耻于当时。招苦于来际。殊告修净业者。上慎旃哉。代代前贤事迹。往往虽载传录焉。知来者靡旷。其人该罗别录。芟繁补阙。类成九种。增广新闻间。作之赞。发其隐义。缁素并列。隐显毕收。可谓融铒铛钗钏于釜。会江河淮济于一海矣。予虽学术空疏。后生有耻。加倭点。及未阕绣良。梓行后世。观之者。务进悟之者。深信愿共登三藐之山。入萨云之海云。

庆安岁次壬辰夷则自恣日

游方轩 释子 慧竟 谨跋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叹品第二十七·佚名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下·佚名
   第二則  趙州至道無難·胡兰成
  复长沙赵省长等电·太虚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九[宋刻]·惟白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复费范九先生书·太虚
  梵语千字文·义净
  卷二十·佚名
  致云南唐省长书·太虚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卷下·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卷中四·道宣
  卷第七十七·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四章 奸相造谋·屠隆

    〔净扮卢■〈木巳〉蓝面上〕利大机应险。官高势自炎。名花扶绣毂。华烛映珠帘。气夺三光暗。威行万口钳。人知心不赤。天使面常蓝。自家唐朝大丞相卢■〈木巳〉是也。地尊元辅。礼绝百僚。天性贪残。机谋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情天外史》·张次溪

    (清)情天外史 撰●目录情天外史自序凡例《情天外史》正册 神品第一韵春堂 隽品第二绚春堂 艶品第三国兴堂 俊品第四云龢堂 能品第五绚春堂 异品第六国兴堂 佳品第七国兴堂 倩品第八景龢堂 俏品第九景善堂 逸

  • 王隱晉書卷七·汤球

      愍懷太子   愍懷太子名遹。字熙祖。初惠帝晚成。武帝遣才人謝玖給事惠帝。因而一作是。有娠。臨娶賈妃。遣致一作迎玖。西宮。遂生愍懷。與諸王子共戲。惠帝來朝。謂諸王子也。執其手。世祖曰。是汝兒也。乃縮

  • 庙学典礼卷三·佚名

      正录任满给由集贤院,至元二十七年二月日□付该:据司直司呈该,承本尚书吏部符文,承奉尚书省判送本部元呈,奉省判集贤院呈,浙东道儒学提举司申,江南各路学正、山长、学录,受院、监付身,三十个月为任满,给由依例迁转。国子监拟

  •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佚名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臣雅德跪奏,为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恭折奏闻事。案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七四四 军机大臣奏请交总纂纪昀等再加详阅选剩明末奏疏片·佚名

    七四四 军机大臣奏请交总纂纪昀等再加详阅选剩明末奏疏片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昨发下明末人奏疏各种,查系选剩之书。其从前拟选各篇已经掣出,但现在编辑《明季奏疏》,不厌精详,恐其中尚有酌应入选者,应请交总纂纪昀

  • ·复吕抚军论生番书·丁曰健

    望后二日,接读教言;惓惓地方,心焉识之。台中奸宄,变幻百出;虽厚集俨临,尚恐不足镇压邪心。若移镇澎岛,往来巡视,谓可安靖地方;则仰赖圣天子威灵、士民福命,外此全无可恃之处也。生番杀人,台中常事。此辈虽有人形,全

  • 卷二十七·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七盛事【三 五世同堂一】【臣】等谨案国家禔福之隆莫茂於延祺奕世聿扬似续之庥钦惟我皇上庆益蕃滋恩深怀保亦既克昌着美衍一堂五世之祥【臣】等谨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七兵制志六军令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兴师伐明谕诸贝勒大臣俘获之人勿去其衣服勿淫其妇妾勿离异其匹耦拒战而死者听之若归顺者慎勿轻加诛戮天聪三年太宗文皇帝谕朕仰承天命兴师伐明拒战者

  • 卷三十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三十七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礼之大体固重于食色矣然其间事之大小缓急不同则亦或有反轻于食色者惟理明义精者为能权之而不失耳权之不失是乃所以全礼之重而深明食色之轻也观于寸木钩

  • 卷十六·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六吴江陈启源撰鱼藻之什【变小雅】鱼藻有颁其首传云颁大首貌释文云颁扶云切说文同案説文颁大头也从页分声则此诗颁字乃其本音本义惟寡字从颁颁训分赋要之训分而读布还切自有攽字专之他典特

  • 卷九十四·道世

    ▲感应缘(略引一十四验)汉骆子渊晋沙门法遇晋新野庾绍之宋蒋小德宋沙门竺慧炽吴诸葛恪周武帝隋赵文若唐孙回璞唐顿丘李氏唐参军郑师辩唐京兆韦知十唐雍州谢氏唐洛州任五娘汉孝昌时,有虎贲骆子渊者,自云洛阳人。孝昌中戍於

  • 牢固品第六十六·佚名

    於是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不牢固耶。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为行不牢固。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牢固。乃至萨云然亦无有牢固。亦无不牢固。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牢固尚

  • 海棠谱·陈思

    《海棠谱》 是 一本有关海棠花的园艺学和文学著作,南宋陈思编纂。前有自序,称海棠的风资艳质,不在牡丹、梅花之下。时已显闻盛传于世,故“采取诸家杂录及汇次唐以来诸人诗句”撰为此书。成书于理宗开庆元年 (1259)。

  • 疡医大全·顾世澄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

  • 黑地牢·程小青

    那时期上海社会可算是“多事之秋”。绑票、暗杀、惊骇离奇的盗劫案、神秘莫测的失踪案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霍桑的工作自然也特别忙碌。我的日记中记着,在短短的十五天中,他竟连接地破了三件绑票案

  • 历代词话·王奕清

    词话总集。清王奕清编。十卷。奕清系康熙朝詹事,曾受命编修《钦定词谱》。此编摘录历代词话著作,总成约二十万字。以内容分时代编排,不论词话作者之时代。卷一、卷二为唐代,卷三为五代,卷四至六为北宋,卷七、八为南宋

  • 法华五百问论·湛然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着。又称法华经五百问论、五百问论、释疑。收于卍续藏第一○○册。为中唐时期法华经之注释书,针对慈恩大师之法华玄赞所说,而以天台宗之立场斥难之。全书采问答形式,总数约有五百,故名五百问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