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经解卷四     宋 崔子方 撰闵公

元年春王正月

闵之不即位知子般之弑也

齐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季子来归

此公子友而曰季子贤之也曰来归喜之之辞也以见鲁人之情有望于季子如此之深子般之弑季友在外贼不得讨鲁人以为必得季子之贤然后乃能治国而有为故季子来归以喜书也然而卒受庆父使复为乱而弑闵公又不讨贼使彼犹得以公子之亲而出蔽兄弟之小爱伤君臣之大义故春秋于公子庆父奔莒文无所贬者所以明着其事以责季子也终有以责之故始有以望之此来归所以书者欤三家知春秋贤季子而不知其所以深责季子也管叔之乱不及庆父而周公不隐繇是言之则季子之过明矣

冬齐仲孙来

传谓公子庆父者是也何以知其然夫春秋欲有所见则文有所变公子友而曰季子加子焉贤之也公子庆父而曰仲孙目氏焉疏之也系之齐者弑君之人其义当絶于鲁且以责齐桓受鲁贼欲见其自齐而来故系之齐也其曰来者怒之之辞也于季子言来归则其辞喜于齐仲孙言来则其辞怒可知矣盖于公子庆父如齐奔莒方责齐桓而庆父之恶未见故于其来而深恶之而曰齐仲孙也后之学者不疑公子友为季子而疑公子庆父为齐仲孙何也春秋恐以庆父为齐仲孙有所疑也故特见之又恐以友为季子有所疑也故于其卒曰季友见之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是时鲁人短丧于庄公之薨二十二月矣遂去丧从吉而为此禘也犹僖公薨二十一月而文公遂大事于大庙则鲁之短丧明矣其言吉何未可以吉也目禘讥其为禘也盖禘者周之盛祭五年乃一行之合羣庙之主于大祖而审谛昭穆者也今独曰于庄公见其不及羣庙之主也独于庄公而为禘其为非礼明矣

秋八月辛丑公薨

不地弑也君弑国乱葬礼有阙故不书葬以徴臣子之罪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其不日盖以罪略之则异乎公孙于齐矣

公子庆父出奔莒

庆父不贬以责季子也内大夫奔例日谨有罪也夫人与庆父同恶盖同日而出奔夫人先不日故庆父亦不得日也庆父不日然后知与夫人同日奔矣

冬齐高子来盟

齐侯使高子之来欲以观鲁之治乱而有觊鲁之心高子知鲁之援为可亲也于是请盟焉以立僖公然则不失奉使之宜求盟以亲鲁者高子为之也故不称使以见之又从而贤之曰高子与屈完来盟于师同义

十有二月狄入衞

此灭也何以不言灭为桓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夫桓公主诸侯之盟任天下之重攘冦乱安中国今狄灭衞而不能救宜桓公以为耻也桓公之所耻故春秋为之讳矣庄公之季年狄伐邢齐人于是乎救邢会明年鲁有内乱桓公外平狄于邢内治难于鲁区区二年之间君臣会盟聘问之好曾无虗月狄子是间齐之有事于东方也乃乗间而伐衞衞懿公不得于国人敌至而不支一战而遂亡然则齐人未暇于谋衞而衞已亡矣此固桓公之所为耻也虽然为之讳必将有见焉僖二年书城楚丘城楚丘以封衞也以封衞则衞之灭明矣国风存载驰之诗则衞之灭不患乎不见于后世

郑弃其师

郑伯恶高克使将兵次于河上久而不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故清人之诗存则郑弃其师可得而知也不曰郑伯又不曰郑人而独举郑焉兼君臣之辞然则郑伯高克俱罪矣

猜你喜欢
  卷六 雍也第六·邢昺
  榕村语録卷六·李光地
  泾野子内篇卷十四·吕柟
  第十九章 21·辜鸿铭
  卷二十二·吴澄
  卷五十三·李光地
  卷九十八·顺治
  卷十八·李光坡
  有为无为品第十一·佚名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佚名
  卷五·佚名
  重刊金刚经集注序·朱棣
  ●洛京荷泽神会大师语·神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六·袁枚

      余在山阴,徐小汀秀才交十五金买{全集》三部,余归如数寄之。未几,信来,说信面改“三”作“二”,有揠补痕,方知寄书人窃去一部矣。林远峰云:“新建吴某夜被盗,七人明火执仗,捆缚事主,甚闹,最后有美少年,盛服而至,翻撷架上,见宋板

  • 五集卷六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三古今体六十六首【辛亥三】河东总河李奉翰催漕御史和琳奏啓微湖济运事宜诗以志慰微湖积水运河资储蓄无方遂失宜【江南邳宿一带运河每岁藉微山湖积水以济漕运乃因司河者储蓄无方遂致河水

  • 卷十一·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一吏部侍郎汤右曾撰寒云寺寂寞寒云寺云来特地寒坏墙尘自合老柏干皆攒厨欲分香饭天教趁冷官贝多真实语只道汝心安修武道中怀旧山阳里天高落木空覆盃岩石上吹笛竹林中寂寞人埋照昂藏鹤入笼达生

  • 卷八·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八吏部侍郎汤右曾撰丁丑三月二十一日晩过韬光禅院涧桥徙倚老松根肃肃岩扉自不喧坐觉清风生石壁行穷修竹见山门依依烟郭江光绕点点林鸦海气昏却怪白沙春涨濶游人指点说潮痕晩至湖上出郭尘事絶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年十月己丑朔孟冬享祀 太庙遣官恭代○赐辅臣历及讲官有差○应天宿松望江二县重灾准改折休宁祁门婺源等县以差赈恤○礼部覆铸南京兵部督理操运关防得旨准铸○与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王正国祭葬○兵部署部事刑部

  • 七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将原办《热河志》全部缴进片·佚名

    七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将原办《热河志》全部缴进片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三日臣等谨将原办《热河志》,全部共四十八本缴进。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绎史卷一百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穆公用贤【邹穆公附】孔丛子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掦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

  • 何偃传·沈约

    何偃,字仲弘,庐江人。司空何尚之的二儿子。州里征召他为辟议曹从事,举荐他为秀才,任命他为中军参军及临川王刘义庆平西府主簿。又征召他任太子洗马,未接受。元嘉十九年(442),何偃任丹陽丞,升任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

  • 王恂传·宋濂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王良,金末为中山府的一个小官吏,后弃官而潜心于宋之程颐、程颢兄弟之理学,对于天文律历无不精通,年九十二岁卒。恂禀性聪悟,三岁就能识字,母刘氏教他读《千字文》,他过目成诵。六岁开始上学,十三岁学

  • 大学章句序·胡广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曰天之生民各与以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底道理智则是个分

  • 卷一百六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六射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注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之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亦有友诸侯之义武王誓曰

  • 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

  • 银色女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我所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

  • 卷第一百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置儿一处作余事业。时有一狼持其儿去。傍人为逐语彼狼言。汝今何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问三衣事品第十一问三衣事浣要须舍不。答须舍。若不舍犯舍堕。当施与人。还乃得更受。问三衣尽得条成不。答大衣得。中衣小衣不得。问小衣得著烧香上讲不。答无中衣得。若不近身体净洁亦得。问浣衣

  • 卷三·佚名

    第二 受三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〇七七缘乐受相应法而乐受相应法是从因缘生。[曰]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于结生刹那,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一〇七八缘苦受相应法而苦受想应法是从因

  • 乡曲枝辞·俞蛟

    《乡曲枝辞》二十八则,清代俞蛟撰。俞氏为乾隆、嘉庆年间山阴人,多年“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颇广。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乡曲枝辞》即其中的一种。该书笔法与《聊斋》近似,但内容大多信

  • 佛说宝网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依宝网童子之请问,说六方佛之功德。佛游猕猴江边,与六万比丘,三十亿菩萨,九十亿诸天,九十九亿龙王,及阿须伦王民众俱。维耶离城宝网童子,年始八岁,梦兜率天人颂叹佛德,启白父母,见佛设供,请问法要。佛为称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