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晋语七

1

既弒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也。孤欲长处其愿,出令将不敢不成,二三子为令之不从,故求元君而访焉。孤之不元,废也,其谁怨?元而以虐奉之,二三子之制也。若欲奉元以济大义,将在今日;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图之进退,愿由今日。”大夫对曰:“君镇抚群臣而大庇荫之,无乃不堪君训而陷于大戮,以烦刑、史,辱君之允令,敢不承业。”乃盟而入。

辛巳,朝于武宫。定百事,立百官,育门子,选贤良,兴旧族,出滞赏,毕故刑,赦囚系,宥间罪,荐积德,逮鳏寡,振废淹,养老幼,恤孤疾,年过七十,公亲见之,称曰王父,敢不承。

2

二月乙酉,公即位。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知右行辛之能以数宣物定功也,使为元司空。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梁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知籍偃之惇帅旧职而恭给也,使为舆司马。知程郑端而不淫,且好谏而不隐也,使为赞仆。

3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三年,公始合诸侯。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结援、修好、申盟而还。令狐文子卒,公以魏绛为不犯,使佐新军。使张老为司马,使范献子为候奄。公誉达于戎。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四年,会诸侯于鸡丘,魏绛为中军司马,公子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斩其仆。公谓羊舌赤曰:“寡人属诸侯,魏绛戮寡人之弟,为我勿失。”赤对曰:“臣闻绛之志,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其将来辞。”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而伏剑。士鲂、张老交止之。仆人授公,公读书曰:“臣诛于扬干,不忘其死。日君乏使,使臣狃中军之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不说,请死之。“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兄弟之礼也。子之诛,军旅之事也,请无重寡人之过。”反役,与之礼食,令之佐新军。

4

祁奚辞于军尉,公问焉,曰:“孰可?”对曰:“臣之子午可。人有言曰:‘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午之少也,婉以从令,游有乡,处有所,好学而不戏。其壮也,强志而用命,守业而不淫。其冠也,和安而好敬,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义不变,非上不举。若临大事,其可以贤于臣。臣请荐所能择而君比义焉。”公使祁午为军尉,殁平公,军无秕政。

5

五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公曰:“戎、狄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魏绛曰:“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且夫戎、狄荐处,贵货而易土。予之货而获其土,其利一也;边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戎、狄事晋,四邻莫不震动,其利三也。君其图之!”公说,故使魏绛抚诸戎,于是乎遂伯。

6

韩献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于朝。辞曰:“厉公之乱,无忌备公族,不能死。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今无忌,智不能匡君,使至于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韩宗,请退也。”固辞不立。悼公闻之,曰:“难虽不能死君而能让,不可不赏也。”使掌公族大夫。

7

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夫绛之智能治大官,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其勇不疚于刑,其学不废其先人之职,若在卿位,外内必平。且鸡丘之会,其官不犯而辞顺,不可不赏也。公五命之,固辞,乃使为司马。使魏绛佐新军。

9

十二年,公伐郑,军于萧鱼。郑伯嘉来纳女、工、妾三十人,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鏄,辂车十五乘。公锡魏绛女乐一八、歌钟一肆,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而正诸华,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寡人无不得志,请与子共乐之。”魏绛辞曰:“夫和戎、狄,君之幸也。八年之中,七合诸侯,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焉得之?”公曰:“微子,寡人无以待戎,无以济河,二三子何劳焉!子其受之。”君子曰:“能志善也。”

10

悼公与司马侯升台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公曰:“孰能?”对曰:“羊舌肸习于春秋。”乃召叔向使傅太子彪。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志第十七·礼九·脱脱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赵尔巽
  自序·凌雪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第三一二红禀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二一○四--一·佚名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三·佚名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范晔
  卷六·黄佐
  论金银涨落·梁启超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允禄
  卷六十八·徐天麟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以宁·唐圭璋

      以宁字周士,湘潭人。宣和三年(1121),以成忠郎换文资为从事郎。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建炎二年(1128),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寻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绍兴二年(1132),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五年(1135),特许自便。

  • 苏味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苏味道(648—705 )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 乾封进士。圣历初居相位。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所作诗今存十余首。原有集,已失传。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

  • 卷十二 晋语六·左丘明

    1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

  • 卷三十·吴广成

      绍圣三年、夏天民安七年春二月,以兵入延州,侵义合寨。  梁氏以地界不定,数肆凭陵。哲宗用宰相章议,罢诸边分画,令督众乘势进讨。梁氏愤怒,发兵入绥德界,攻义合寨。义合与保安军德靖寨绵亘七百里,中间堡垒参差,烽燧疏

  • 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谗被废 庶人秀幽锢蒙冤·蔡东藩

      却说太子勇安居东宫,喜近声色,免不得有三五媚臣,导为氵㸒佚。就是云昭训父定兴,亦出入无节,尝献入奇服异器,求悦太子。左庶子裴政,屡谏不从。政因语定兴道:“公所为不合法度。且元妃暴薨,人言藉藉,公宜亟自引退,方可免祸。

  • 凡例·佚名

    凡例一、《满文老档》乾隆朝重抄本共二十六函,一百八十册,其中天命朝十函,八十一册;天聪朝十函,六十一册;崇德朝六函,三十八册。本书就以该版本为蓝本译注的。二、本书的命名,系根据国内外史学界的惯称而谓之《满文老档》。三

  • 卷十九·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九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一晋陶侃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浔阳父丹扬武将军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常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逵过

  •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

  • 卷三十四·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四圣驾幸阙里祀先师礼成恭纪戸  科 给 事  中【臣】汪晋征盛世隆文教宸衷叶圣心渊源洙泗逺矩矱帝王钦柴望先东岳观游到孔林龙旗辉绛日鸾辂越青岑燕许夸骖乘邹枚庆盍簪盛仪超徃古旷典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正义】:中音仲。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後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後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集解】:徐广曰:“或云皋狼地名,在

  • 卷五十四 表记第三十二·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者也。’”)[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此于《别录》属《通论》。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此孔子行应聘诸侯,莫

  • 卷九 释虫第十五·邢昺

    [疏]“释虫第十五”。○释曰:案,《说文》虫者,裸毛羽鳞介之总称也。此篇广释诸虫之名状,故曰释虫。[B166],天蝼。(蝼蛄也。《夏小正》曰:“[B166]则鸣。”○[B166],音斛。)[疏]“[B166],天蝼”。注“蝼蛄也。《夏小正》曰:‘[B16

  • 目录·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虞东学诗目录    诗类卷一国风一【周南召南】卷二国风二【邶鄘卫】卷三国风三【王郑】卷四国风四【齐魏唐】卷五国风五【秦陈桧曹豳】卷六小雅一【鹿鸣至鹤鸣】卷七小雅二【祈父至四月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三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應觀一切法自   相皆空。佛言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應觀色由色空.應觀受想

  •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法之三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二客比丘向暮来。次第得一房共住。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二人夜宿已。不举便去。时草敷中生虫。啖是草。啖床脚床梐床档床绳。

  • 牧民政要·佚名

    《牧民政要》收于丛书《宫常政要》中,尚未见有单行本流通。《官常政要》共四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都收有《牧民政要》,一是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说锦池、讲恵畴刻本,又称“宮常政要二十二种本”;二足明崇祯年间金陵书坊

  • 春秋正旨·高拱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

  • 密藏开禅师遗稿·道开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