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泉水

--出嫁女的思乡曲

【原文】

"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3)。

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5),饮饯于祢(6)。

女子有行(7),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

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

载脂载舝(11),还车言迈(12)。

"遄臻于卫(13),不遐有害(14)。"

我思肥泉(15),兹之永叹(16)。

思须与漕(17),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8)。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2)淇:河的名称。(3)靡:无。(4)娈(luan):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5)泲(JT):地名。(6)饯:饯行。祢(ni):地名。(7)有行:出嫁。(8)伯姊;大姐。(9)干:地名。(10)言:地名。(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轴上的油脂。舝(xia)车轴上的金属键。(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转车头。迈:行。(13)遄(chuan):迅速。臻:至,到达。(14)不遐:不无,不何。(15)肥泉;卫国的水名。(16)兹:滋,更加。(17)须、漕:都是卫国地名。(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

思念卫国我故土,没有一天不相思。

同嫁姬姓好姑娘,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还在祢地饯过行。

姑娘出嫁到远方,远离父母和兄弟。

回家问候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还在言地钱过行。

涂上车油上好轴,坐上大车回家里。

很快就能到卫国,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不禁抚心长感叹。

思念故乡须和漕,心中愁思剪不断。

驾上大车去出游,聊以宣泄心中愁。

【读解】

这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乡曲。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的亲情。家乡完全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有深切的感触。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的可亲可爱。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猜你喜欢
  國風·毛公
  卷七·陈祥道
  论语集解义疏叙·皇侃
  卷二·杨于庭
  卷十五·王道焜
  卷十·王道焜
  卷四·佚名
  卷五·李光坡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欧阳竟无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佚名
  卷八·佚名
  八关斋经正文·佚名
  大意经全文·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学士人·唐圭璋

      临江仙   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于。只因频展义,长是泣穷途。   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

  • 秦竹村·隋树森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行香子 知足 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庆宣和】引个奚童跨蹇驴,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

  • 卷五·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五 (元)丁复 撰 ○近体【五言律诗】 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前集】 君家好兄弟圣主自知之周爵推秦仲虞官举伯夷万方天浩荡五彩凤威蕤宣室虚前席苍生属论思 金陵送人还武昌 相送白鹭洲因思黄鹤楼

  • 诗女史纂卷之六·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长孙后长孙氏唐太宗文德皇后也后隋左骁卫将军晟女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鍳矜尚礼泫归太宗初以太子妃为皇后性约素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尝作游春曲云上苑杏花朝日明兰闺艶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前嫩柳学身轻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戴皇祖之仇以为君,且守死尽节于其前”,又有“俯首屈节,尽忠于匪类”等语。曾静以岳钟琪之远祖武穆王,称为皇祖者,是奉岳钟琪为主而已,为其臣子也。且曾静狂言,以《春秋》大义自居。其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张岱

    妙艺列传关思张尔葆李流芳陈洪绶姚允在·关思,字九思,号虚白;吴郡人。下笔坚凝,点染清旷,深得荆关、董巨之法;大幅雪景,尤见超奇。盖九思作画皆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踁,方见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

  •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春。正月。丁未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四、附票庄协同庆始末记·李宏龄

    西商票庄,创始于雷君履泰,暗合古交钞法,于今之中西银行,尤能抉其秘奥。故咸(丰)同(治)以来,六十余年全国财政赖以灌输,称极盛矣。其以区区数万金,崛起子咸丰末叶,得人独盛者,厥惟协同庆一业执事孟子元明达士也。年仅不惑,知人善任,虽

  • 困知记三续 凡三十六章·罗钦顺

    一、“人心,人欲。道心,天理。”程子此言,本之乐记,自是分明。后来诸公,往往将人欲两字看得过了,故议论间有未归一处。夫性必有欲,非人也,天也。既曰天矣。,其可去乎!欲之有节无节,非天也,人也。既曰人矣。,其可纵乎!君子

  • 卷十四中·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四中    元 吴澄 撰檀弓曾子之丧浴於爨室【郑氏曰见曾元之辞易篑矫之以谦俭也礼死浴於适室孔氏曰曾子达礼之人应浴於正寝今乃浴於爨室故为非礼以正其子也

  • 卷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一宋 魏了翁 撰庄公十六年至二十五年【一】伐国以主兵为先序会以大国为上十六年注宋主至放此正义曰往年齐桓始霸未敢即尸其任救患讨罪今为宋伐郑仍使宋自报怨故宋主兵序於齐上也诸侯会

  • 卷十五·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五【丙襄王十戌七年】二十有五年【晉文公重耳元年齊孝八年衛文二十五年蔡莊十一年鄭文三十八年曹共十八年陳穆十三年?桓二年宋成二年秦穆二十五年楚成三十七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燬

  • 似顺论第五 分职·吕不韦

    分职原文:四曰: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

  • 成唯識寶生論科目·欧阳竟无

         ┌標宗[旁论一~二]     ┌列舉疑義─頌一[旁论一三~一六]   │教成┬引經[旁论三~六]  │夢喻通處時定─頌二[旁论一七~一九]   │  └料簡[旁论七~九]  │鬼喻通身不定─頌二

  •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

    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宿缘故。缘如经说。本曾为王。沙门求见六日不看。故得此报。

  • 第五十四章 三王章·佚名

    由此之后其塞那继承楞伽岛之王位,授阿提巴达[官]玛兴达副王之位。(一)彼王是智者而大诗人,有才学,对敌人公平而常具慈悲。(二)不失降雨时节,雨下善骤雨,住此国土者,常安乐而无怖畏。(三)彼王坐于青铜殿为三宗派住[之比丘等]所绕围,解释

  • 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佚名

    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原题西蜀陈大师述。约出于南宋。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养朱砂之法,其法颇烦杂。大致先以铅汞、硼砂等药物拌匀置匮中,然后将朱砂入匮封闭固养,成碧色伏朱。再将伏朱添加生朱,置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