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

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礼五台律寺雪涯和尚受具戒。挟策西游。放包灵隐。后值先师龙源和尚。迁住兹山。随师参请。迨今有年。每念师恩未由报效。伏睹。从上佛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七佛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景德至延祐丙辰。凡三百一十七年。旧板销朽无存。后学慕之罔及。为此发心重刊。忽得本路天圣禅寺松庐和尚所藏庐山稳庵古册。最为善本。良惬素志。遂于丙辰年正月初十日。将衣钵估唱得统金一万二千余缗。是日命工刊行于世。流通祖道。此录总计三十六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字。至当年腊月一日毕工。随即印舍三百部于两浙。安众名山。方丈蒙堂众寮各一部。以便湖海办道禅衲参究。集兹善利。用报四恩。并资三有者

大元廷祐三年腊月一日

耆旧僧 希渭 谨状

小比丘 文雅 董役

当山住持嗣祖比丘 士洵 主缘

西来年表 南齐太祖高皇帝姓萧讳道成受宋禅即位都金陵后魏高祖孝文皇帝。讳宏。姓拓跋氏。第六帝。即位改元延兴当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岁。至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己未建元元年太和三年庚申二年四年辛酉三年五年壬戌四年帝崩六年 世祖武帝讳赜即位癸亥永明元年七年甲子二年八乙丑三九丙寅四十丁卯五十一戊辰六十二己巳七十三庚午八十四辛未九十五壬申十 豫章王嶷薨十六癸酉十一年 正月文惠太子薨 七月帝崩十七 郁林王讳昭业即位甲戌隆昌元年七月帝废十八迁都洛阳 海陵王讳昭文即位改元  延兴元年 十一月帝废  高宗明帝讳鸾十一月即位  建武元年 改元 乙亥二年十九丙子三二十 改姓元氏丁丑四 傅大士生二十一戊寅永泰元年 帝崩二十二 东昏侯讳宝卷即位 己卯永元元年二十三年 帝崩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即位改元庚辰二年景明元年辛巳三年 帝废二年 和帝讳宝融即位改元  中兴元年 壬午二年 禅位于梁 右南齐萧氏七主合二十四年禅梁三年 梁都金陵 高祖武皇帝讳衍姓萧受禅于齐 建元天监  天监元年 癸未二四年甲申三正始元年乙酉四二丙戌五三丁亥六四戊子七永平元年己丑八二庚寅九三辛卯十四壬辰十一 傅大士纳妻延昌元年癸巳十二二甲午十三 志公示灭三乙未十四四 帝崩丙申十五肃宗孝明皇帝讳翊即位改元  熙平元年丁酉十六年二年戊戌十七神龟元年己亥十八二年庚子普通元年 达磨至傅大士逢嵩头陀正光元年正宗记。依梁僧宝唱续法记云。此年达磨至梁。而入魏。于理可取辛丑二 傅大士唱卖妻子二壬寅三三癸卯四四甲辰五五乙巳六 诏迎傅大士孝昌元年丙午七二丁未大通元年三月改元。旧本传灯云。十月一日达磨至金陵。误也三 传灯旧云。十一月二十三日。达磨届于洛阳误也戊申二武泰元年二月帝崩。立幼主钊四月崩立庄帝五宗记引宝唱续法记云。达磨此年示灭。于理可取  敬宗孝庄皇帝讳子攸。四月即位改元建义  建义元年九月又改元永安  永安元年己酉中大通元年二庚戌二三 十二月帝崩。若依宝唱续法传即魏使归洛。奏遇达磨西归。当在此年盖明帝已崩。而孝庄尚在位故也辛亥三 太子统薨前废帝讳恭。二月即位改元普泰普泰元年  壬子四二 二月帝废  后废帝讳朗。普泰元年六月高欢立帝于信都改元中兴元年至二年四月废之  出帝讳修广。普泰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太昌  太昌元年十二月又改永熙  永熙元年癸丑五二甲寅六三年十月帝迫于其相高欢。出居关中。欢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主都邺。是为东魏。于是魏分为东西。十二月帝遇鸩崩 右后魏十二主。合一百四十九年分为东西魏  西魏都长安东魏都邺  文皇帝讳宝炬。京兆王愉之子宇文泰奉帝即位孝静帝讳善见。高欢奉帝即位。改元永熙。三年为天平天平元年乙卯大同元年大统元年二年丙辰二年二年三年旧本传灯云。十月五日达磨卒。十二月葬洛阳熊耳山时洛阳属东魏。误丁巳三年三年四年戊午四年四年元象元年己未五年五年兴和元年旧传灯云。奉使自西域回。奏启达磨圹。见空棺只履。误庚申六年六年二年辛酉七年七年三年壬戌八年八年四年癸亥九年九年武定元年甲子十年十年二年乙丑十一年十一年三年丙寅中大同元年十二年四年丁卬太清元年十三年五年戊辰二年侯景反十四年六年己巳三年五月帝崩十五年七年 简文帝讳纲即位改元  庚午大宝元年十六年八年五月禅于北齐右东魏一主十七年   北齐都邺   文宣帝讳洋姓高。欢之第三子。五月受禅。建元天保   天保元年辛未二年侯景废帝。而立豫章王楝。寻弑帝。十一月景又废楝。自立僭号。元帝讨而斩之十七年二年三祖见二祖 废帝讳钦。文帝长子。即位不改号  孝元帝讳绎十一月即位于江陵  壬申承圣元年元年三年癸酉二年二年四年甲戌三年十一月帝为魏军所执寻弑之三年正月宇文泰废帝而立齐王廓五年思大止大苏山 敬帝讳方智。元帝既被执。萧[敕/言]自立为后梁。都江陵。王僧辩陈霸先。奉帝为梁主。承圣四年九月即位恭帝讳廓。文帝子。宇文泰立之。不改号。止称元年   元年 乙亥绍泰元年二年六年丙子大平元年三年 十二月帝逊位于周七年  右西魏三主合二十三年   后周都长安   闵帝讳觉姓宇文。文帝泰之子。受禅于西魏即位止称元年   元年 南史以次年为元年  丁丑二年 十月进丞相陈霸先爵。为陈王。帝逊位于陈二年 九月宇文护贬帝为洛阳公。寻弑之八年 右梁四主合五十六年明帝讳毓。文帝泰之长子。宇文护立之。即位改元武定  陈都金陵武定元年南史云亦称元年不改号  高祖武帝讳霸先姓陈氏受禅于梁。即位建元永定   永定元年  戊寅二年 智者进具二年九年己卯三年 六月帝崩武成元年陈纪云方建年号十年 十月帝崩 文帝讳旧始兴王长子即位 废帝讳殷。文宣帝长子庚辰天嘉元年二年乾明元年太后令废帝 智者谒思大于大苏山武帝讳邕。文帝第四子。以遗诏即位昭帝讳演。欢之第六子。八月即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辛巳二年保定元年二年帝崩  后梁宣帝崩。子岿立。是为明帝。改元天保武成帝讳湛。欢之第九子。即位改元大宁   大宁元年壬午三年二年清河元年癸未四年三年二年甲申五年四年三年乙酉六年五年四年帝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后主讳纬。受禅即位。改元天统   天统元年丙戌天康元年四月帝崩天和元年二年 废帝讳伯宗。文帝长子  丁亥光大元年思大迁南岳二年三年戊子二年帝废三年四年 宣帝讳顼。昭烈王之子。以大后命即位  己丑天建元年傅大士卒智者往金陵四年五年庚寅二年五年武平元年辛卯三年六年二年壬辰四年建德元年三年癸巳五年二年四年甲午六年三年 废释道二教五年乙未七年 智者隐天台四年六年丙申八年五年七年十二月为周武所败。改元隆化。隆化元年。德安王延宗。即位于晋阳。改元德昌。寻为周所虏   幼主名恒。后主以望气者言有革易。故传位幼主。自称太上皇丁酉九年 思大卒六年承光元年正月幼主即位。在位十八日。与后主并为周所虏国灭  右北齐六主。合二十八年。为周所灭戊戌十年宣政元年帝总戎北伐。六月崩于乘兴  宣帝讳斌。武帝长子。即位己亥十一年大成元年正月立鲁王衍。为皇太子二月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  静帝讳衍。后改名阐。宣帝长子。宣帝于邺宫传位。改元大象  大象元年庚子十二年二年宣帝崩。复释道二教。以大丞相杨坚为相国。进爵为王。备九钖辛丑十三年大定元年正月改元。二月逊位于隋  右后周五主。合二十六年。禅于隋  隋都长安  高祖文皇帝讳坚。姓杨氏。大定元年二月。受禅于周。即位建元开皇  开皇元年壬寅十四年正月帝崩二年 后主讳叔宝。宣帝长子。即位 癸卯至德元年三年甲辰二年四年乙巳三年五年 后梁萧琮立丙午四年六年 后梁改元广运丁未祯明元年七年 后梁三主。合三十三年。是岁隋废之戊申二年八年己酉三年正月隋将韩擒。入建业虏后主国亡九年 平陈天下一统 右陈五主。合三十三年。隋灭之 庚戌 十年辛亥 十一年壬子 十二年 四祖见三祖癸丑 十三年 二祖卒甲寅 十四年乙卯 十五年丙辰 十六年丁巳 十七年 智者卒戊午 十八年己未 十九年庚申 二十年辛酉 仁寿元年壬戌 二年癸亥 三年甲子 四年 七月帝崩  炀帝讳广。高祖第二子。即位乙丑 大业元年丙寅 二年三祖卒丁卯 三年戊辰 四年己巳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甲戌乙亥 丙子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丁丑 十三年 帝幸江都。遥尊为太上皇  恭帝讳侑。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十一月唐公入京立帝。改元义宁  义宁元年戊寅 二年二月炀帝崩。五月帝逊位于唐  右隋三主。合三十八年。禅于唐达磨至中国。今取正宗记为定。盖依梁僧宝唱续法记。昔那连耶舍。与万天懿。译七佛至二十八祖传法事。梁简文帝。因使臣刘悬运往北齐取其书诏宝唱编入续法记也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九·佚名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佚名
  卷一 法戒录·周梦颜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九·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七·延寿
  卷第三·佚名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太虚
  赵州和尚语录卷下·从谂
  祇洹图经序·道宣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四分戒本〈曇無德出〉·欧阳竟无
  本愿药师经古迹下·太贤
  卷五十五·性音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六一诗话全文·欧阳修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则误矣。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

  • 唐诗三百首卷十七言绝句·蘅塘退士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解】: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韵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

  • 卷二·方夔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二 宋 方夔 撰 五言古诗 予家窻外种竹逾千个每开窻辄相对终日今岁馆前亦多竹遂赋一首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森萷万修竹自喜结交早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今年出山去败皷

  • 石屏诗集巻三·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小畦小畦寻丈许凿壁置柴扉雨后菜虫死秋来花蝶稀插篱新种菊抱瓮巳忘机俗客忽相访妨人洗布衣有感浩浩海风劲滔滔河水浑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族党诸孙盛吾宗一线存兴衰知有数心事与谁论次韵陈叔强见

  • 卷六·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六明 黎民表 撰五言律诗答吴明卿见寄兵起黄河日余归岭峤时风波一失势歧路转相悲白鹿成长往青云恐後期罗浮故无恙来把桂松枝同欧桢伯梁思伯游西樵山夜宿浦口近戍津亭暗遥村猎火孤秋风吹日夜

  • ●卷二百四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四。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张棣金虏(改作国)图经(旧校云:此卷以金史对舛巳极无从改正。又云:但有异同似非舛舛也。)曰:一京邑金虏(改作人)有国之初都上京府曰:会甯地名金源其

  • 从征实录·杨英

    延平王户官杨英撰□□□□□□□户部主事杨英为辑造先王实录事,谨将永历三年己丑九月陈策从王,十月初一日蒙录用,□永历十六年壬寅五月先王宾天□,凡所随从战征事实,挨年逐月,采备造报,以□□□。永历三年己丑(一六四九)九月,藩

  • 卷二百四十·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秋八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壬辰太监海童指挥白忠等还自瓦刺言亦力八里王歪思与贤义王太平构兵战互有胜负 上曰夷狄豸寸狼不可言也敕边将严备御○癸巳 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宋荣山东都指挥王真河南都指挥张祯山

  • 魏郑公谏续录卷上·翟思忠

    元 翟思忠 撰太宗论自古政化得失因曰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公对曰不然凡人居安乐则骄逸骄逸则思乱思乱则难化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来【来疑作

  • 傅永传·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青州进入北魏,不久,又回到南朝。有力气才干,勇猛过人,能用手抓着马鞍,倒立起身子驰骋。二十多岁时,有位友人给他寄一封书信,他却不会写回信,请求叔父洪仲帮忙。洪仲责怪他不读书

  • 卷九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九上     宋 沈枢 撰谏诤门 魏任座之言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於羣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

  • 卷三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七雍正三年十月上谕十七道初三日勾决河南山东二省情实人犯谕大学士等法律关系重大必至公至当俾用法者之心与死者之心皆几微无憾方为明允若轻重之间少有未协朕必再四详酌尔大臣等

  • 纲鉴易知录卷五八·吴楚材

    唐纪文宗皇帝纲 丁巳,二年,春三月,彗星出。纲 夏四月,以柳公权为谏议大夫。目 上对中书舍人柳公权等于便殿,上举衫袖示之曰:“此衣已三浣矣!”时众皆美上之俭德,公权独无言。上问其故,对曰:“陛下贵为天子,富

  • 王仁辅·周诒春

    王仁辅 字士枢。年三十二岁。生于江苏昆山。父海涛。本籍住址。江苏昆山县柴巷弄十三号。已婚。女一。初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数学及政治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为哈佛数学

  • 卷六·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六宋 王昭禹 撰医掌肿溃金折之祝药劀杀之齐【祝注读作注劀音刮齐才细反】【人之初生因精集神精化而为气气化而为血气中不和则为病血壅不行则为病以

  •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守端

     (参学小师)处凝.智本.智华.法演 编集、海谭录白云禅录天下之颅圆而裾方者。迹满山谷。求其所至之学。或得於心。或得於言。得於心有失於言。非所谓得心。得於言有失於心。非所谓得言。是皆明於一偏。而瞽於双照。若吾

  • 满洲源流考·阿桂

    又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区域志。清阿桂(1717—1797)等修,麟喜等纂。二十卷。桂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姓章佳氏。 乾隆举人。官武英殿大学士、副都统、礼部尚书。曾领修《盛京通志》

  • 续异记·佚名

    南朝梁陈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 目》著录。原书已佚。唐宋人类书引有佚文。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十一条。 所记为汉至梁事,《刘沼》条云“梁天监三年”,推测作者应为梁、陈间人。是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