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史与神

就自然界演进的现象来说,好像应该是先有了人生,然后有历史。但就人生演进的立场来讲,应该是先有了历史,然后始有个人的人生。极明白的,孔子不能产生在印度,释迦不能产生在中国,双方历史不同,因而双方的个人人生也不同。同样理由,可以说并不是先有了哲学,乃始产出哲学史。实在是先有了哲学史,然后始出产哲学的。任何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莫非由哲学史而产生。你若不先明白他向上一段的哲学史,你将无法明白他的哲学之来源,乃至其哲学中之一切意义。

我常说,灵魂和心的观念之分歧,实在是东西双方一切关于宇宙论乃至人生论的种种分歧之起点。心由身而产生,不能脱离了身而独立存在有一个心。灵魂则是肉体以外之另一东西,来投入肉体中,又可脱离肉体而去。西方哲学史大体可说是一部灵魂学史,至少是从灵魂学开始。东方哲学史大体是一部心灵学史,至少是从心理学开始。西方哲学,中古以上不再论。即如近代大哲如德国之黑格尔,他主张一绝对精神,我们也可说它还是灵魂之变相。法国人柏格森,他偏要说生命在物质中创造,但他不肯说由物质创造出生命。生命的特征,既是创造,则生命即由创造开始,而演进,而完成。何以定要说另有一生命投入物质之中而始有创造的呢?这还不是一种灵魂思想之变形吗?

柏格森有一次讲演,讲题是灵魂与肉体。他明说灵魂与肉体,他的意思就是说物质与精神。他认为灵魂依附在肉体上,恰似衣服挂在钉子上。在近代西方又有人说,生命在物质中呈现,正扰如无线电收音机收到了在天空飘过的乐声。那天空里飘过的乐声,和那钉子上的衣服,其实都是一种灵魂的变相,把当前表现的,硬认为是原先存在的。东方思想的习惯并不如此。东方人说,鬼者归也,神者升也。鬼只是已死的人在未死的人的心里残存下的一些记忆。那些记忆,日渐退淡消失。譬如行人,愈走愈远,音闻隔阔,而终于不知其所往。至于那些记忆,仍能在后人心里活泼呈现,非但不退淡,不消失,而且反加浓了,反更鲜明强烈地活跃了,那便不叫鬼而叫神。鬼是死后人格之暂时保存,这一种保存是不可久的,将会逐渐散失。神则是死后人格之继续扩大,他将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永远昭昭赫赫地在后人之心目中。如是则鬼神仍不过是现在人心目中的两种现象,并非先在的确有的另外的一物。

人有些是死了便完的,这些都该叫做鬼。原先没有此人,忽而此人生了,后来此人死了,重归于无,所以说鬼者归也。但有些人,他身虽死,他生前所作为,仍在后代留下作用,譬如是他依然活着一般。有些在他死后,他的作用更较生前活跃有力,这些便成为神了。神只是说他的人格之伸展与扩张。人死后如何他的人格还能伸展与扩张呢?正因他人虽死,而他生前的一切,依然保留在别人心里。既在别人心里,便不免要在别人心里起变化,起作用。那些变化与作用,便是他之所以为神,便是他人格在死后之不断伸展与扩张之具体表现。也有些人虽死了,而他生前却做了些坏事业,留下了坏影响,后代人虽心里讨厌他,要想取消他的所作所为,然而一时不可能,则他的人格岂不也是依然存在,而且有的还一样能伸展与扩张吗?只是其伸展扩张只在恶的一方面,在不讨人欢喜的一方面而已。那些则不能叫做神,只是一恶鬼。神可以继续存在,继续伸舒,一个恶鬼则终于要消灭。然则鬼神并不是外于人心而存在的。鬼神只存在于人之心里,因人心而消灭,也因人心而创造。在后代人心里逐渐消灭的为鬼,在后代人心里继续新生的是神。所以中国人的宇宙观是自然的,物质的,而中国人的历史观则是人文的,精神的。换言之,在自然的物质的宇宙里没有鬼与神,只在人文历史的精神界里有鬼与神。

历史只是人的记忆。记忆并非先在的,记忆只是一些经验之遗存。人的经验都保留在记忆里,但有些记忆有用,有些记忆没用。有用的记忆时时会重上心头,时时会不断的再唤起。我唤起昨日之经验而使他重上心头来,那便是昨日之我之复活。若我一生的记忆,更没有一件值得重再唤起的,那则今天想不起昨天,明天想不起今天,天天活着,无异于天天死去,刻刻活着,无异于刻刻死去,其人既无人格可言,亦无生命可言,他虽生如死,名为人,而早已成为鬼了。若其一生经验,时时有值得重新唤起的价值,在今天要唤起昨天的我,在明天要唤起今天的我,那其人一生如一条纯钢,坚韧地交融成贯,再也切不断,这该是一种最理想的人格。他虽一样是个人,却已确具有神性。他死了,他的一生重在后代别人心里不断唤起。后世人时时再记忆到他,那他便成其为神了。

如是则神的经验可以为别人所再经验,神的记忆可以为别人所再记忆。然而历史则决不再重演。人生刻刻翻新,所以任何一番记忆,多少必有些变化,任何一种经验,当其再经验时,也必然又成为一新经验,故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我们今天再记忆到孔子,再经验到孔子当日所经验,其实内容变了,决非真是孔子当日之所记忆与经验之原相,然而不妨其为是对于孔子之再记忆与再经验,这即是孔子之化,也即是孔子之神。饥而食,渴而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人如此,千古如此,此亦是一种再记忆,与再经验。然而无个性,无人格,这只是一种鬼相,只能循环绕圈子,回复原状,重新再来,所以只成其为鬼。这些则只是自然,只是物质生活。要在自然的物质生活中有创造有新生,才成为历史,才具有神性。

误解历史的,昧却历史中之神性,妄认鬼相为历史,以为凡属过去者则尽是历史。这譬犹普通人误解人生,妄认为凡属过去者全是我。其实我是生生不已的,事已过去而不复生生不息的只是鬼,只是已死之我。已死之我早已不是我,只是物质之化。自然之运,只有在过去中保留着不过去的,依然现在,能有作用,而还将侵入未来的,那才始是我,始成为历史,始是神。历史和我和神,皆非先在,皆有待于今日及今日以下之继续创造与新生。

人要创造历史,先须认识历史。人要追求神,先须认识神。譬如人要建筑房屋,先须认识房屋,人要缝制衣服,先须知道衣服。在未有房屋与衣服之前,已有房屋与衣服之前身。在未有历史与神之前,也已有历史与神之前身。今日之历史与神,也即是明日的历史与神之前身。所以有不断的记忆,始有不断的创造。有经验,始有新生,没有经验,便再没有新生。灵魂先经验而存在,神则是后经验而产生。经验到有神,便易再产出神。孔子为后代人再经验,便是孔子之复活,也是孔子之新生。耶稣之再经验,便是耶稣之复活与耶稣之新生。我们把历史再经验,也便使历史复活,使历史再生。常堕在鬼的经验中,不能有神的新生。

猜你喜欢
  八奸第九·韩非
  □□第六十五(阙)·墨子
  读书偶记卷一·雷鋐
  平书订卷四 建官第三中·李塨
  卷十·陈天祥
  此木轩四书説卷三·焦袁熹
  卷四·汪克宽
  第十三章 2·辜鸿铭
  卷二十七·冯复京
  卷五十八·山井鼎
  六  辞过·墨子
  卷十六·杨复
  庄公·庄公十三年·左丘明
  护国言论集序·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一九五一年秋,午前。地点 陕西某地的农林学院附近。人物 栗晚成 荆友忠 程二立 平亦奇 杨柱国 男女群众若干人。〔幕启:西北农林学院是在陕西省里的高原上,有大片的果园和农业试验场。我们望过去,高原上真是

  • 志第二十 刑法·房玄龄

    传曰:“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若夫穹圆肇判,宵貌攸分,流形播其喜怒,禀气彰其善恶,则有自然之理焉。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取譬琴瑟,不忘衔策,拟阳秋之成化,若

  • 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李延寿

    陶潜 宗少文 沈道虔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 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凝之 龚祈 朱百年 关康之渔父 褚伯玉 顾欢 杜京産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着五柳先生

  • 卷三百三十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戊申朔,李秬、种諤、沈括奏:「永樂城陷,蕃漢官二百三十人、兵萬二千三百餘人皆沒。」先是,沈括奏:「敵兵來逼城,見官軍整,故還。」上覽奏憂之,曰:「括料敵疏矣!彼來未戰,豈肯遽退耶?必有

  • 卷一百四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三月甲戌朔○乙亥以贵州布政司所辖思南思州两宣慰司地方分隶八府都坪峨异溪都素二蛮夷长官司黄道溪施溪二长官司隶思州府蛮夷长官司水德江沿河祐溪思印江三长官司并婺川县及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场局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七二乙谕光绪九年十月十日一一二一一-七·佚名

    新竹知县周,对皂总头役倪源给发谕戳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给发谕戳事。照得本衙门,额设皂快总役,有督催公项之责。兹查皂总役洪忠,缘案斥革,其缺未便旷悬,应即就于各班役遴选。查有站堂役倪源

  • 五十三、金粟斋译书处·包天笑

      越年,我又从南京回到上海来了。原来蒯礼卿先生在上海有金粟斋译书处的组织,派我和汪允中到了上海。先是在一二年前,侯官严又陵先生,翻译出了一部斯宾塞尔“天演论”,震动了中国文学界,好似放了一个异彩。这位

  • 卷二·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二      吴江朱鹤龄撰济河惟兖州【济汉书作泲兖史记作沇沇即兖】尔雅济河间曰兖州【郭璞注自可东至济】释名兖州取沇水为名孔传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正义据谓跨之距至也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皆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复以神力,不离于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于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二·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二前魏 南吴 西晋前魏朝曹氏传译佛经录第二序曰。自汉已来天下一统。建安之始鼎峙而分。袁曹竞逐于中原。刘孙分[馬*麃]于江峡。五岳尘拥九牧云屯。或二祀而启于帝图。或

  • 山家义苑卷上·可观

      云间沙门 可观 述  山阴法孙 智增 证双游  金錍义十篇  总别  辩岳师三千书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双游本出大经鸟喻品中疏解难会诸文徧用以示圆即从来讲家少有说者相传唯永嘉诸前辈多示说之

  • 卷之二十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二十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铭应城钟铭(有序)岁次乙巳春丰州太守源忠真大檀越同法云洞上座延山僧于本州开山山名广寿寺名福聚宝构既成复范钜钟专为祝国用觉群灵其大

  • 庄子通·王夫之

    哲学著作。明清之际王夫之撰。运用《庄子》的思想资料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书中肯定了庄子“大小无定量”、大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但又强调,大小并非没有界限,大小的区别和转化依赖于一定的“情”或“势”,从而与《

  • 卧龙峡风云·还珠楼主

    《卧龙峡风云》是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五十三个章回目录。

  • 御制诗·乾隆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古今体诗以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初编》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