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

——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子犹驰而造焉③。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④,以烹鱼肉,燀执以薪⑤2宰夫和?6),之以味(7);济其不及(8),以泄其过(9)。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10);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11),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无言。时靡有争(12)。’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13),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14)、二体(15)、一三类(16)、四物(17)。五声(18)、成律(19)、七音(20)、八风(21)、九歌(22),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23)’。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释】

①侯。指景公。田:打猎。这里指打猎处。②遄(chuan)台: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淄附近。③子犹。国大夫梁丘据的字。造。到。往。④羹:调和五味(醋、酱、盐、梅、菜)做成的带汁的肉。不加五味的叫大羹。醯(XT):醋。醢(hai):用肉、鱼等做成的酱。梅:梅子。⑤燀(chan):烧煮。(6)和:调和。(7):调配使味道适中。。(8)济:增加,添加。(9)泄;减少。过:过分,过重。(10)献:进言指出。(11)干:犯,违背。(12)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烈祖》。戒:具备,意思是指五味全。平:和;指味道适中。(zong):通“奏”,进献。嘏(gu):通“假”。至:指神灵来到。无言:指肃敬。(13)济。这里的意.思是相辅相成。五味:指、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五声:指宫、商、角、徽、羽五个音阶。(14)一气;空气,指声音要用气来发动。(15)二体:指舞蹈的文舞和武舞。(16)三类:指《诗》中的风、雅、颂三部分。(17)四物:四方之物,指乐器用四方之物做成。(18)五声:即五音。(19)六律:指用来确定声音高低清浊的六个阳声,即黄钟、太簇、姑洗(xian)、蕤(rui)宾、夷则、无射(yi)。(20)七音:指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种音阶。(21)八风:八方之风。(22)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23)这句诗出自《诗·豳风·狼跋》。德音:本指美德,这里借指美好的音乐。瑕:玉上的斑点,这里指缺陷。

【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里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读解】

晏婴在这里所发的议论,是抽象的哲理。看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有知书识理的人,还是有人沉下心来思索社会。人生、宇宙的一些重要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这个浮躁轻慢的时代,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莫非现代化就是让大伙儿急功近利地全往一条觅食的道上去挤吗?莫非我们真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吃饭穿衣?莫非我们除了物质、金钱以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关心了吗?

话说回来。

晏婴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咱们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它们的表现有一致性,。但在实质上,它们完全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死寂,它也没有内在对活力和动力,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也不符合宇宙万事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性。

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态、平衡态。因此,它既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简单地排列组合,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结成和谐统一的新整体。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让它们彼此抵消,因而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的观念,既是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同时也是咱们祖先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换句话说,和的内涵,既包括了自然规律,也包括了人的理智对秩序的追求,即人为的秩序。

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我们还应注意到,“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因此,它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是人本的,而不是物质的。

猜你喜欢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晏婴
  制分第五十五·韩非
  三守第十六·韩非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孔子
  卷一·陈傅良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四·佚名
  卷六·陈则通
  卷十二·朱鹤龄
  卷一百一·秦蕙田
  春秋传卷十五·胡安国
  左氏释卷下·冯时可
  卷一·郑伯谦
  卷十六·苏辙
  佛说戒香经 原文·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屠隆

    【金珑玲】〔生旦小生贴同上生〕翻身离网罟。逃名且住匡庐。〔旦〕尘不到。地淸虚。〔小生〕傍山时放鹤。临水复观鱼。〔贴〕相看眞是野人居。〔生〕夫人。我们来到匡山。傍着腾空尊师栖住。且喜风尘不到

  • ◆朱处士希晦(云松巢集)·顾嗣立

    希晦,字□□,乐清人。以诗名于元季,隐居瑶川,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遭至正之乱,避地所至,名山胜境,游览殆遍。洪武初,始归瑶川,须发皓白,幅巾短策,徐行林壑,望者以为神仙中人也。有司尝以姓名着荐剡,不

  • 卷7 ·佚名

    蔡襄 次韵翠岩寺 揽蔓岩扃峻,交绳宝界平。 斜峰约云势,乾树起秋声。 泉槛妨蛩响,霜楼助月明。 冥筌兼酒落,警句一何清。 蔡襄 达观亭 峭峻钓龙石,飞亭压其端。 旷彻四无际,因之名达观。

  • 卷七·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七明 杨基 撰五言律省垣对雨【二首】朱邸开东阁青闺对晚林雨苔行处湿风叶坐来深俯仰唯缄口交游孰吐心偶逢佳节醉万事总销沉其二旧雨深丛菊新霜小树枫醉怜花冷淡愁爱叶疎红沙远无鸣柝江寒有断鸿

  • 第一场·田汉

    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报告员 刘母 一群工人 黄小姐刘金妹 友生 大姐 日本宪兵日兵甲、乙 章玉良 阿土 池田梁若英 刘大哥 黑眼镜 岛田王仲原 周凡 另一流氓 便衣丙丽英 俞芳子 又一群工人 茶房李新群

  • 卷一百八十八·毕沅

      ◎元纪六 ∷起强围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至元二十四年年   春,正月,戊辰,浚河西务漕渠。   丙戌,以程鹏飞为中书右丞,阿尔为中书左丞。丁亥,以布颜里哈雅参知政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十一月辛未朔钦天监进正德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尚宝司司丞徐文焕为南京尚宝司卿○壬申总制四川军务都御史彭泽奏讨贼事宜其略谓蜀盗凶狡非增兵选将不足以折其奸谋请选京营长箭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二月。丁卯。谕内阁、林肇元奏。分别举劾等语。贵州候补知府余云。焕贞丰州知州屠翰章。下江通判姚善澍、仁怀县知县许国荣、兴义县知县林品南、候补游击张廷奭、据林肇元奏称该员等实心任事。着有

  • 附錄·郑晓

    附錄一 明史鄭曉傳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下阨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尚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以爭「大禮」廷杖。大同兵變,上疏極言不可赦。張孚敬柄

  • 九六三 军机大臣奏查核上年冬季所进第二分全书错误次数请将提调等官交部察议片·佚名

    九六三 军机大臣奏查核上年冬季所进第二分全书错误次数请将提调等官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覆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佚名

    文王西伯受命称王【梁肃 六一 孙明复】西伯献地请纣去炮烙刑【温公】文王之囿【颍滨】文王之兵【杜牧】西伯受命称王梁肃曰太史公曰诗人道西伯以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遂追王大王王季改正朔易服色十年而崩或谓大

  • 宋白传·脱脱

    宋白字太素,河北大名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善做文章了。他常游历于..、杜之地,曾借宿于张琼家,张琼乃一武将,他钦佩宋白的才华,所以对宋白招待得十分周到。宋白性情豪爽刚直,崇尚气节,注重友情,在词坛上颇有名声。建隆二年(961

  • 卷五 士昏礼第二·郑玄

    女次,纯衣?衤冉,立于房中,南面。(次,首饰也,今时{髟皮}也。《周礼·追师》掌“为副、编、次”。纯衣,丝衣。女从者毕衤?玄,则此衣亦玄矣。衤冉,亦缘也。衤冉之言任也。以?缘其衣,象阴气上任也。凡妇人不常施衤冉之衣,盛昏礼,为此

  • 卷二论学篇·杨时

    子曰:识道以智为先,为学以敬为本。夫人,测其心者,茫茫然也。将治心而不知其方者,寇贼然也。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故敬为学之大要。子曰:学必先知仁。知之矣,敬以存之而已。存而不失者,心本无懈,何事于防闲也?理义益明,何事于思索

  • 御制朱子全书序·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朱子全书序唐虞夏商周圣贤迭作未尝不以文字为重文字之重莫过五经四书每览古今凡传于世者代不乏人秦汉以下文章议论无非因时制冝讽諌陈事防愆紏谬絶长补短之计耳若观文辞之雄摛藻之丽古人已有定论予何

  • 示柴也愚书·印光

    (此一书, 《文钞》中无有, 因世人多疑迷悟生佛, 及圣狂等义, 故附录于此, 以释群疑。)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皆可以作佛。唯圣罔念作狂, 唯狂克念作圣。迷则佛即众生, 悟则众生即佛。循是以求, 其机在我。固宜

  • 佩文斋书画谱·孙岳颁

    一百卷。清代孙岳颁、宋骏业、王原祁、吴暻、王铨等奉敕编纂。岳颁,字云韶,号树峰,江苏吴县人。康熙壬戍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为康熙敕撰,康熙书斋“佩文”,因以书名。凡经史子集、稗官野乘、山经地志、释典道藏,

  • 皇华纪闻·王士祯

    志人小说集,作者王士祯。书前有韩菼和作者侄王源序。韩菼序称此书为康熙二十三年作者奉命祭告南海,沿途见闻所作。王源序作于康熙二十九年,可知此书写作于康熙二十三年以后,书成于康熙二十九年之前。本书韩菼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