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累害篇第二

凡人仕宦有稽留不进,行节有毁伤不全,罪过有累积不除,声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行非悖也;又知非昬,策非昧也;逢遭外祸,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夫不本累害所从生起,而徒归责于被累害者,智不明,暗塞于理者也.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牛马践根,刀镰割茎,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类,遇害不遂,不得生也。夫鼠涉饭中,捐而不食。捐饭之味,与彼不污者钧,以鼠为害,弃而不御。君子之累害,与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饭,同一实也,俱由外来,故为累害。

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祸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谓之福;来不由我,故谓之祸。不由我者,谓之何由?由乡里与朝廷也。夫乡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生于乡里,害发于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

何谓三累三害?

凡人操行,不能慎择友,友同心恩笃,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高者得荣,下者惭恚,毁伤其行,二累也。人之交游,不能常欢,欢则相亲,忿则疏远,疏远怨恨,毁伤其行,三累也。位少人众,仕者争进,进者争位,见将相毁,增加傅致,将昧不明,然纳其言,一害也。将吏异好,清浊殊操,清吏增郁郁之白,举涓涓之言,浊吏怀恚恨,徐求其过,因纤微之谤,被以罪罚,二害也。将或幸佐吏之身,纳信其言,佐吏非清节,必拔人越次。迕失其意,毁之过度;清正之仕,抗行伸志,遂为所憎,毁伤于将,三害也。夫未进也,身被三累;已用也,身蒙三害,虽孔丘、墨翟不能自免,颜回、曾参不能全身也。

动百行,作万事,嫉妒之人,随而云起,枳棘钩挂容体,蜂虿之党,啄螫怀操岂徒六哉!六者章章,世曾不见。夫不原士之操行有三累,仕宦有三害,身完全者谓之洁,被毁谤者谓之辱;官升进者谓之善,位废退者谓之恶。完全升进,幸也,而称之;毁谤废退,不遇也,而訾之:用心若此,必为三累三害也。

论者既不知累害(所从生,又不知被累害)者行贤洁也,以涂博泥,以黑点缯,孰有知之?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处颠者危,势丰者亏,颓坠之类,常在悬垂。屈平洁白,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固庸能也。伟士坐以俊杰之才,招致群吠之声。夫如是,岂宜更勉奴下,循不肖哉?不肖奴下,非所勉也,岂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谤哉?偶俗全身,则乡原也。乡原之人,行全无阙,非之无举,刺之无刺也。此又孔子之所罪,孟轲之所愆也。

古贤美极,无以卫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贤洁之人也!极累害之谤,而贤洁之实见焉。立贤洁之迹,毁谤之尘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则?欲专良善之名,恶彼之胜己也。是故魏女色艳,郑袖劓之;朝吴忠贞,无忌逐之。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是故湿堂不洒尘,卑屋不蔽风;风冲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陈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轶才取容媚于俗,求全功名于将,不遭邓析之祸,取子胥之诛,幸矣。孟贲之尸,人不刃者,气绝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灭也。动身章智,显光气于世;奋志敖党,立卓异于俗,固常通人所谗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损,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德鸿者招谤,为士者多口。以休炽之声,弥口舌之患,求无危倾之害,远矣。臧仓之毁未尝绝也,公伯寮之溯未尝灭也。垤成丘山,污为江河矣。夫如是市虎之讹,投杼之误,不足怪,则玉变为石,珠化为砾,不足诡也。何则?昧心冥冥之知使之然也。文王所以为粪土,而恶来所以为金玉也,非纣憎圣而好恶也,心知惑蔽。蔽惑不能审,则微子十去,比干五剖,未足痛也。故三监谗圣人,周公奔楚。后母毁孝子,伯奇放流。当时周世孰有不惑乎?后《鸱鸮》作,而《黍离》兴,讽咏之者,乃悲伤之。故无雷风之变,周公之恶不灭;当夏不陨霜,邹衍之罪不除。德不能感天,诚不能动变,君子笃信审己也,安能遏累害于人?

圣贤不治名,害至不免辟,形章墨短,掩匿白长;不理身冤,不弭流言,受垢取毁,不求洁完,故恶见而善不彰,行缺而迹不显。邪伪之人,治身以巧俗,修诈以偶众。犹漆盘盂之工,穿墙不见;弄丸剑之倡,手指不知也。世不见短,故共称之;将不闻恶,故显用之。夫如是,世俗之所谓贤洁者,未必非恶;所谓邪污者,未必非善也。

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耻,所在常由小人。”夫小人性患耻者也,含邪而生,怀伪而游,沐浴累害之中,何招召之有?故夫火生者不伤湿,水居者无溺患。火不苦热,水不痛寒,气性自然焉,招之?君子也,以忠言招患,以高行招耻,何世不然?

然而太山之恶,君子不得名;毛发之善,小人不得有也。以玷污言之,清受尘而白取垢;以毁谤言之,贞良见妒,高奇见噪;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耻;以不纯言之,玉有瑕而珠有毁。焦陈留君兄,名称兖州,行完迹洁,无纤芥之毁;及其当为从事,刺史焦康绌而不用。何则?众好纯誉之人,非真贤也。公侯已下,玉石杂糅。贤士之行,善恶相苞。夫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夫如是,累害之人负世以行,指击之者从何往哉?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六章·佚名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晏婴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孟子音义卷下·孙奭
  第二章 13·辜鸿铭
  卷五十九·卫湜
  卷七十六·程川
  卷八·陈则通
  卷十四·惠士奇
  第二卦:《坤卦》·佚名
  筠州九峰玄禅师·惠洪
  佛学的“色法”与“物”·太虚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五·佚名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髙氏三宴诗集巻下·高正臣

    唐 髙正臣 辑上元夜宴效小庾体并序长孙正隠九谷帝畿三川奥域交风均露上分朱鸟之躔泝洛背河下锁苍龙之阙多近臣之第宅即瞰铜街有贵戚之楼台自连金苑美人竞出锦帐如霞公子交驰雕鞍似月同防洛浦疑寻税马之津争渡河桥似

  • E弦·刘半农

    提琴上的G弦,一天向E弦说:“小兄弟,你声音真好,真漂亮,真清,真高,可是我劝你要有些分寸儿,不要多噪。当心着,力量最单薄,最容易断的就是你!”E弦说:“多谢老阿哥的忠告。但是,既然做了弦,就应该响亮,应该清高,应该不怕断。你说我容易

  • 唐贤三昧集巻下·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编髙适寄孟五少府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髙兴亦徒然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逺天平生各千里相望在贞坚酬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懐晨昬暇想见登眺目问

  • 卷二百六十七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庚寅朔,司天監言日當食,雲陰微雨不見。   詔:「聞嘉、雅、威、茂州頃者雖時有寇略,然不至大患者,蓋以山川險阻足恃故也。今提舉戎、黎等州買馬司,乃役兵匠開隘通道,甚非守圉之利,又增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纪昀

    艺文略 【七】 文类第十二上 【楚辞 别集】○文类第十二上 (臣)等谨案郑志文类自楚辞别集总集之外诗赋赞颂箴铭之类俱各自为目考宋元以来名家专集杂见诸体未便分析今并收入 别集总集二门其余如制诰表章四六之属闲有自

  • 李冶传·宋濂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金朝时考中进士,调任高陵县主簿,未到任又改知钧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钧州城陷,冶改装北渡黄河,流落于忻、崞之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读书,别人不堪忍受,而他还觉得很宽敞。世祖即位之前就闻知李冶

  •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物异考恒风宋理宗宝庆二年七月戊辰大风 嘉熙二年风雹七月壬午烈风大作 三年风雹 淳佑十一年秦州风宝佑三年六月辛未大风 景定四年十

  • 第一节 东北诸国·吕思勉

    唐自天宝已后,内乱纷纭,已无暇复及域外之事。然其余威振于殊俗者既久,故四方诸国,来朝贡者尚多,而其文教之渐被于东方者为尤广焉。句丽、百济亡后,半岛三国,已仅余一新罗。新罗自法敏而后,国势日盛。传三世至兴光。开元末,唐始

  • 陈英梅女士·周诒春

    陈英梅女士 年二十七岁。生于香港。叔任中国招商轮船局事。兄任汉冶萍铁矿事。初学于上海中西女塾。香港公立学校。及上海某私立学校。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林园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元年。入威尔斯来学校。

  •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梁启超

      大同之治体,无国种,无险要,故分治之域,不以地势为界,而但以度为界。每度之疆,树石刻字以表之。人生其中,即为其度之人,由人本、育婴、慈幼三院养成,则入小、中、大学,学成则充看护人,一年则入农、工、商各场,有疾则入医院,老

  • 二程子抄释卷九·吕柟

    明 吕柟 编论王伯之辨第一【明道文下同】臣伏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所囘曲霸者﨑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

  • 第六章 11·辜鸿铭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辜讲孔子对一位学生(子夏)说:“当在文化修为上希望努力要做到无所不知的时候,应当做一个聪明而高尚的人 ,而不要在努力的过程中做一个笨蛋。”辜解《论语》中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

  • 卷九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九目録书经钦明文思安安监察御史【臣】熊学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监察御史【臣】彭肇洙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嵗允厘

  • 卷第七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得菩萨解脱已,忆念修习,了达增长。渐次游行,至岚毗尼林,周遍寻觅彼妙德神,见在一切宝树庄严楼阁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绕,为说菩萨受生

  • 第二十二卷·佚名

    无垢光神通解脱坛三昧耶像品第四十六之二世尊复有不空王示现一切幻化三昧耶像。白栴檀香多誐(鱼迦反又音迦字斤啰反)啰香。乌施罗香丁香。毕[口*栗]迦(斤逻反)香惹睹噜佉缚罗儞迦(同上)香。甘松香茅香根。郁金香龙脑

  • 卷第四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十今应思择成业道相。谓齐何量名自杀生。乃至齐何名为邪见。且先分别杀生相者。颂曰。杀生由故思  他想不误杀论曰。要由先发欲杀故思。于他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五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五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之二云何善法。谓善五阴。及数灭。云何不善法。谓不善五阴。云何无记法。谓无记五阴。及虚空非数灭。云何学法。谓学五阴。云何

  • 张子抄释·吕柟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