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孰知其极?其无正邪(3)。正复为奇,善复为袄(4)。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5)。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6)。
【题解】
本章,老子认为,福与祸、正与奇、善与祆,能够互相转化。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可是,最后四句提出,人们处理一切事物,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过甚,这是违反辩证法思想的。
注释:
(1)河上、王弼如此。傅、范作:“其政闵闵,其民偆偆;其政詧詧,其民缺缺。”
马王堆本甲本,前二句损掩,后二句作“其政察察,其邦夬夬”。乙本后三字损掩,前二句作“其正,其民屯屯”,馀同甲本。景龙、龙兴碑,两“民”字俱作“人”。
张松如说:“‘闷闷’,帛书作,傅、范作‘闵闵’,《淮南子》引作‘惛惛’。‘谆谆’,帛书作‘屯屯’,景龙、景福、敦煌及《释文》《备要》诸本作‘醇醇’,傅、范作‘偆偆’,《淮南子》引作‘纯纯’,龙兴碑作‘蠢蠢’。‘察察’,傅、范作‘詧詧’,‘缺缺’,诸唐本多作。凡此皆同声假借,或古字相通。‘民’字一作‘人’,当系唐人避讳而改。惟据帛书甲本,此‘民’字,古当为‘邦’字,其作‘民’字,或已为汉人避讳而改者矣。‘察察’,严刻急疾貌。‘缺缺’,机诈满面貌。高亨曰:‘缺,疑借为狯。《说文》:“狯,狡狯也。”狯狯,诈也’。朱芾煌《老子述异》以此四句属上五十七章,亦可备一说。”
(2)河、王、傅诸本如此。韩非《解老》所引亦同。马王堆本甲本,无两“兮”字,乙本夺前句,后句亦无“兮”字,“祸”字损掩。景龙、龙兴碑亦无两“兮”字,同马王堆本。景福、古观楼、《道德真经》及唐玄宗、范应元、唐宋诸本,并无二“之”字。
(3)范与开元、古观楼、《道德真经》诸本如此。张松如说:“‘邪’字,傅作‘衺’,马叙伦从之,作为正邪之邪,以实代虚,非是。今诸王本及他本多无‘邪’字。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也、邪古通用。此为疑词,无实义。‘无正’,犹无定。正、定义互通。‘正’字,龙兴碑及李荣《道德真经义解》作‘政’,亦误。”
(4)傅、范如此。“祆”字,河上作“訞”,王弼作“妖”,古通用。马王堆本甲本,全部损掩,乙本亦残损不可句读。景龙及龙兴碑“正”字作“政”。
(5)参照韩非所引,上句从傅,下句从范写定如此。傅下句无“已”字,范上句“人”作“民”,无“也”字。诸王本作“人之速。其日固久”。诸唐本亦皆无“也”、“已”、“矣”三字。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作“(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韩非《解老》所引作:“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松皋圆说:“故以、固已通。”
(6)王、傅、范如此。韩非《解老》所引,无“是以圣人”四字,馀悉同。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有“是以”二字,省“圣人”二字,“刿”作“刺”,“肆”作“绁”,“耀”作“眺”。盖皆同谊或声假字,“刿”字,河上作“害”,御注作“秽”。“刿”与“害”义近,“刿”与“秽”声近实误。张松如说:“‘廉而不刿’,此古语也。亦见于《荀子·不苟》篇,杨倞注:‘廉,棱也。《说文》云:‘刿,利伤也。’但有廉隅,不至于仞伤也。”“耀”字,河上作“曜”,《释文》作“嬥”,韩非所引作“耀”,并通用。
【今译】
政治上宽厚,人民就谆朴;政治上苛细,人民就狡诈。灾祸呵,幸福的亲近伴侣;幸福呵,灾祸的藏身之所。谁知道它的终极原因?
恐怕没有正常的准绳。正常可以变为反常,善良可以化为妖孽。人民的迷惑不解,由来已久了。因此“圣人”,方正而不显得倔犟,有棱角而不至于伤害别人的尊严,正直而不至于肆无忌惮,明亮而不耀人刺眼。
猜你喜欢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孟子 下经咸传卷四·孔颖达 问霸第六十二(缺)·管仲 自道·张载 理学类编卷八·张九韶 卷三十九·程公说 第一章 13·辜鸿铭 第九章 谨交游·佚名 卷五十一·康熙 卷十二·魏了翁 显学·韩非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卷十四·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三十·佚名 卷八·赞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