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58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孰知其极?其无正邪(3)。正复为奇,善复为袄(4)。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5)。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6)。

【题解】

本章,老子认为,福与祸、正与奇、善与祆,能够互相转化。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可是,最后四句提出,人们处理一切事物,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过甚,这是违反辩证法思想的。

注释:

(1)河上、王弼如此。傅、范作:“其政闵闵,其民偆偆;其政詧詧,其民缺缺。”

马王堆本甲本,前二句损掩,后二句作“其政察察,其邦夬夬”。乙本后三字损掩,前二句作“其正,其民屯屯”,馀同甲本。景龙、龙兴碑,两“民”字俱作“人”。

张松如说:“‘闷闷’,帛书作,傅、范作‘闵闵’,《淮南子》引作‘惛惛’。‘谆谆’,帛书作‘屯屯’,景龙、景福、敦煌及《释文》《备要》诸本作‘醇醇’,傅、范作‘偆偆’,《淮南子》引作‘纯纯’,龙兴碑作‘蠢蠢’。‘察察’,傅、范作‘詧詧’,‘缺缺’,诸唐本多作。凡此皆同声假借,或古字相通。‘民’字一作‘人’,当系唐人避讳而改。惟据帛书甲本,此‘民’字,古当为‘邦’字,其作‘民’字,或已为汉人避讳而改者矣。‘察察’,严刻急疾貌。‘缺缺’,机诈满面貌。高亨曰:‘缺,疑借为狯。《说文》:“狯,狡狯也。”狯狯,诈也’。朱芾煌《老子述异》以此四句属上五十七章,亦可备一说。”

(2)河、王、傅诸本如此。韩非《解老》所引亦同。马王堆本甲本,无两“兮”字,乙本夺前句,后句亦无“兮”字,“祸”字损掩。景龙、龙兴碑亦无两“兮”字,同马王堆本。景福、古观楼、《道德真经》及唐玄宗、范应元、唐宋诸本,并无二“之”字。

(3)范与开元、古观楼、《道德真经》诸本如此。张松如说:“‘邪’字,傅作‘衺’,马叙伦从之,作为正邪之邪,以实代虚,非是。今诸王本及他本多无‘邪’字。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也、邪古通用。此为疑词,无实义。‘无正’,犹无定。正、定义互通。‘正’字,龙兴碑及李荣《道德真经义解》作‘政’,亦误。”

(4)傅、范如此。“祆”字,河上作“訞”,王弼作“妖”,古通用。马王堆本甲本,全部损掩,乙本亦残损不可句读。景龙及龙兴碑“正”字作“政”。

(5)参照韩非所引,上句从傅,下句从范写定如此。傅下句无“已”字,范上句“人”作“民”,无“也”字。诸王本作“人之速。其日固久”。诸唐本亦皆无“也”、“已”、“矣”三字。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作“(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韩非《解老》所引作:“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松皋圆说:“故以、固已通。”

(6)王、傅、范如此。韩非《解老》所引,无“是以圣人”四字,馀悉同。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有“是以”二字,省“圣人”二字,“刿”作“刺”,“肆”作“绁”,“耀”作“眺”。盖皆同谊或声假字,“刿”字,河上作“害”,御注作“秽”。“刿”与“害”义近,“刿”与“秽”声近实误。张松如说:“‘廉而不刿’,此古语也。亦见于《荀子·不苟》篇,杨倞注:‘廉,棱也。《说文》云:‘刿,利伤也。’但有廉隅,不至于仞伤也。”“耀”字,河上作“曜”,《释文》作“嬥”,韩非所引作“耀”,并通用。

【今译】

政治上宽厚,人民就谆朴;政治上苛细,人民就狡诈。灾祸呵,幸福的亲近伴侣;幸福呵,灾祸的藏身之所。谁知道它的终极原因?

恐怕没有正常的准绳。正常可以变为反常,善良可以化为妖孽。人民的迷惑不解,由来已久了。因此“圣人”,方正而不显得倔犟,有棱角而不至于伤害别人的尊严,正直而不至于肆无忌惮,明亮而不耀人刺眼。

猜你喜欢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孟子
  下经咸传卷四·孔颖达
  问霸第六十二(缺)·管仲
  自道·张载
  理学类编卷八·张九韶
  卷三十九·程公说
  第一章 13·辜鸿铭
  第九章 谨交游·佚名
  卷五十一·康熙
  卷十二·魏了翁
  显学·韩非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卷十四·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三十·佚名
  卷八·赞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诗曰:慷慨樽前发浩歌,休教世事苦

  • 自家伤感·戴望舒

    怀着热望来相见,冀希从头细说,偏你冷冷无言;我只合踏着残叶远去了,自家伤感。希望今又成虚,且消受终天长怨。

  • 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班固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硃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

  • 明宗纪二·薛居正

    天成元年夏四月丙午,帝自兴圣宫赴西宫,文武百僚缟素于位,帝服斩衰,亲奉攒,涂设奠,哭尽哀,乃于柩前即皇帝位。百官易吉服班于位,帝御衮冕受册讫,百僚称贺。丁未,群官缟素赴西宫临。以枢密使安重诲为检校司空,守左领军大将军,依前充

  • 卷十三本章经手次第·刘若愚

    凡每日通政司使封本到文书房,回知该正公,公即付掌文书周近侍进朝等拆开口占注,语略节,旁有写手一人,执笔草稿文书单毕,连本付捧匣者,如侯保山、李黑子、张大汉等,失其名,请本至乾清宫大殿内,付王体乾、梁栋、李永贞、石元雅、涂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东平王元略传·李延寿

    元熙的弟弟元略,字亻隽兴,任给事黄门侍郎。元熙失败后,元略秘密逃走,投奔旧相识河内的司马始宾家里。始宾便建造了荻筏,在夜间和元略一起渡过盟津,住在上党屯留县的栗法光家里。栗法光一向注重信义,便欣然接纳了他们。元略有

  • 浑·欧阳修

    浑钅岁因是功臣的儿子补诸卫参军,经多次提升,官至丰州刺史。犯贪污七百万的罪,文宗因为是功臣的儿子,降职为袁州司马。回朝任袁王的师傅,官至太子詹事。李训、郑注叛乱,有人说浑钅岁留藏了贾饣束,被一百名骑兵逮捕,苦苦辩解才

  • 王审知传·欧阳修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终身务农。兄潮,是县吏。唐末强盗群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听说潮兄弟勇猛有才,召到军中,叫潮为军校。当时,蔡州秦宗权正在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就任绪为光州刺史,召他率兵夹击黄巢,绪迟疑不去,宗权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与异熟果者。

  •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入六道众生品第十五尔时世尊入无量遍观定意。观察众会心怀犹豫。将欲决疑现以真实。即出右脚指蹈此地界。使六趣众生各各显行罗列跱立。尔时世尊告众会者。汝等见此六趣

  • 华严发菩提心章·法藏

      唐 法藏述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此章别有异本。而文画多纰谬。字句颇缺脱。今以梅尾南都诸本随义参订改正。笔削非私意也。每值文有大异系之鳌头。法界义镜曰。香象大师菩提心章载法界观门以明发心相。故今章明第四

  • 皇甫少玄集·皇甫涍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涍(字子安)著。凡26卷。集前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皇甫冲序、嘉靖二十九年皇甫汸序、嘉靖三十年皇甫濂序。集中有赋1卷、诗19卷、文6卷。另有外集10卷,是皇甫涍死后,其子皇甫枢编辑。集中有诗8卷,赋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

  • 德宗请脉记·杜钟骏

    清杜钟骏撰。一卷。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清德宗载湉病重,全国征医,身为浙江任候补知县的钟骏经中丞冯星举荐应征。此书即为德宗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书中始自缘由、启程、航海至津,进见初诊、复诊、六医家会诊及轮班进诊

  • 持人菩萨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佚名

    凡五卷。宋代慈贤译。略称妙吉祥观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舍卫国华林园时,弥勒菩萨等向佛请益,除三乘甚深之妙法外,是否另有别法,佛答谓成佛以来虽未曾宣说三乘以外之法,然以其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