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思齐

——君王率先垂范

【原文】

思齐大任(1),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2),京室之妇(3)。

大姒嗣徽音(4),则百斯男(5)。

惠于宗公(6),神罔时怨(7)。

神罔时恫(8),刑于寡妻(9)。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10)。

雝雝在宫(11),肃肃在庙(12)。

不显亦临(13),无射亦保(14)。

肆戎疾不殄(15),烈假不瑕(16)。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17)。

乃召司空(15),乃召司徒(16)。

俾立室家,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作庙翼翼(18)。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歝(18),誉髦斯士(19)。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齐(zhai):端庄。大任:太任,指周文王的母亲。②媚:敬爱。周姜:太姜,周文王的祖母。③京室:周王室。(4)人姒(si):太似,指周文王的妻子。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名声。(5)则百斯男:意思是说子孙众多。(6)惠:孝顺。宗公:宗庙的先人。(7)时:是。罔,无(8)恫(tong):伤痛(9)刑:法则,这中指做典范。寡妻:周义上的正妻。(10)御:治理。(11)雝雝:和谐的样子。宫:家。(12)肃肃:庄严恭敬的样子。(13)不显:丕显,指国家大事。临:视察。(14)射:不明显,隐蔽。保:提防,警惕。(15)肆:因此,所以。戎疾:大灾难。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殄(tian):断绝。(16)烈假:指大病。瑕:过,去。(17)入:容纳,采纳。(18)歝(yi):厌倦。(19)誉;同“豫”,乐于。髦:选拔。

【译文】

仪态端庄的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

德高敬重的太姜,做了王室的主妇。

太姒继承好名声,养育了众多的子孙。

文王孝敬先祖宗,神灵对他没怨恨。

神灵不使他伤痛,为了家人做表率。

自己兄弟也守法,以此治理国和家。

文王在家很和睦,宗庙祭祀也恭敬。

国家大事亲视察,隐蔽小事也警惕。

古今大难已断绝,大病灾难不再有。

听到善言就采用,下臣进谏便采纳。

故今成人德高尚,弟子孩童可造就。

文王诲人永不倦,乐于选拔好人才。

【读解】

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话的意思是说领头的人总是跟随的众人效法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对众人有看直接影响。好榜样会产生好影响,坏榜样会产生坏影响。因此领头的人与普通人就有了差别:普通人有时可以不顾及影响问题而随心所欲,而领导者则必须考虑影响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应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即使是细小的枝节问题,也得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和处置。

周文王被誉为一代圣贤君主。这首祭祀他得乐歌,再赞颂他得美德得同时,也顺带赞颂了他得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遗传似地代代相传。

当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会像传宗接代似地遗传。但是,良好的德行环境,宗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宗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子们的祖先对这一点尤其看重,既反反复复讲述这个道理,又搜寻罗列例证,使得这方面的观念在生活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的人们心目中已牢牢地扎下了根。

中国历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君主大概不多,这样他的榜样便显得特别可贵。榜样不多的事实也表明,美德无法靠遗传获得,同时,它促使我们反思榜样不多的原因。

身处高位的人,尤其是在权利顶峰的人,大概很难抵御权利的巨大诱惑与冲击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世袭制度之中,权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似乎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不经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得来轻易得东西,用起来便也轻易。运用权利获得了好处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刺激更大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岂有不滥用权利的道理。也许,周文王与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别,正在于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

猜你喜欢
  卷十(庄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孔颖达
  宣汉篇第五十七·王充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苏舆
  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説·胡广
  卷十六·乾隆
  卷之十七·邵经邦
  《尸子·明堂》白话译文·尸佼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欧阳竟无
  二十四、离却语言·慧开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正法华经卷第四·佚名
  论神通·印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并序)·妙叶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慧远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刘克庄後村集【下】挽方孚若寺丞二首使君神隽似龙麟行地飞空不可驯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世无人宝钗去尽中年病珠屦来疎晚节贫昔共诛茅听瀑处溪云

  •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范晔

    郭伋 杜诗 孔奋 张堪 廉范 王堂 苏章 族孙不韦 羊续 贾琮 陆康郭B025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高祖父解,武帝时以任侠闻。父梵,为蜀郡太守。B025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

  • 卷三十 前燕録八·崔鸿

    吐谷浑 吐谷浑者本辽东鲜卑慕容廆之庶兄因氏其字以为首类之种号也故谓之野虏父徒河渉归有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廆代统部落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戸一千七百与浑以隶之浑与廆二部俱

  • 卷四·佚名

      和寤解第三十四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

  • 卷第二百七十九·胡三省

    后唐纪八〔起阏逢敦摇(甲午)二月,尽旃蒙协洽(乙未),凡一年有奇。〕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九三四)〕1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赵季良遂为孟蜀佐命元臣。〕2吴人多不欲迁都

  • 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序·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序我祖宗诞膺天命勃兴东土德绥威讋奄甸万姓维时龙从凤附之衆云合响应辐辏鳞集强者率属归诚弱者举族内附我祖宗建师设长以涖之分旗隶属以别之厥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効命疆场建谋帷幄

  •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陈寿

    ( 李典传、李通传、臧霸传、文聘传、吕虔传、许褚传)李典传,李典字曼成,山陽县钜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气概雄伟,在乘氏县聚积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着这些人投奔了曹操。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讨伐徐州。吕

  • ○蒙古色目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一、朵列图贯曹州济阴县,乞失里台人氏。字希贤,行一,年廿七,十一月廿□日。曾祖秃坚,敦武[校尉]。祖帖木儿,昭信[校尉]。父完者都。忠显校尉。母亦乞烈真氏。具庆下。娶未。乡试东平第一名,会试第四十三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二·李之芳

    金严克捷恢复淳安疏 恢复义乌并汤溪获捷疏 严属捷功疏 绍属捷功恢复嵊县诸暨疏 石梁等处捷功并恢复东阳疏 题明守备员缺就近遴补疏 续报东阳汤溪捷功疏 密拿通贼废弁叶日生等疏 题补援剿镇标游击守备疏 金华山口郑店

  • 提要·钟渊映

    【臣】等谨案厯代建元考十卷国朝钟渊映撰渊映字广汉秀水人自来纪元诸书多详于正统惟国初吴肃公之改元考同及近时万光泰之纪元叙韵与渊映此书则并伪朝覇国以至草窃僭称皆一一具载其例以年号相同者列前次以年号分韵排编

  • 选举一六·徐松

    发解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靖康元年得解及州学职事人,并与免将来文解一次。」 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郊赦:「应诸路进士曾经政和二年以前绍兴元年明堂赦,政和五年四月明堂赦,政和八年七月明堂赦,宣和三年十月明堂赦,

  • 四书逸笺卷三·程大中

    应城程大中撰大学盘韦昭注盘承盥器集注作沐浴之盘沿孔疏也【新定邵氏作盥颒之盘与韦注同】邦畿千里王制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而畿居其一考汉书地理志及孔疏西周畿内止八百里东周畿内止六百里言千里举成数也【韦昭曰通

  • 附録卷上·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附録卷上     婺源江永撰論蔡氏律書【三條】論蔡氏律書未盡善理之在天下至無窮也智者研之而亦有未精愚者思之而或有一得古人發之已謂詳密無可加後人觀之猶謂罅

  • 卷二百九十·佚名

    △初分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之四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不行一切智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智若常若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是行般若

  • 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太虚

    今日为鄞、慈、镇、奉、象、佛教分部之常例大会,亦为改组为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大会,吾当故是舍而新是谋,与轮扁言其甘苦,就大匠正其绳墨焉!一、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团体  优胜劣败,强存弱亡,虽非慈祥闿弟、平等通溥之德音,固亦

  •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文偃

    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勘辨一百六十五则游方语录三十一则遗表遗诫行录并请疏勘辨师见新到云。雪峰和尚道。开却路。达磨来也。我问尔作么生。僧云。筑著和尚鼻孔。师云。地神恶发。把须弥山。一掴勃跳上梵天。拶破帝

  • 奇门遁甲统宗·诸葛亮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

  • 弥沙塞五分戒本·佚名

    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