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般若波罗蜜多智  体积善宝功德聚

  所有一切波罗蜜  而彼本来性常住

  离诸戏论无对碍  离诸分别得安隐

  最上微妙无自性  离诸所有名相等

  方便宣说三乘法  而彼三乘所得相

  皆是一切智智因  稽首般若波罗蜜

  所有胜慧到彼岸  若人乐欲正观者

  应当于彼九颂义  总略如理而思择

  其九颂曰。

  从业增上生  所谓六处相

  即此说复生  所因如影现

  如幻所化城  能观者亦化

  如彼所见色  业化世亦然

  诸有说法声  即是闻境界

  一切如对响  缘成能所闻

  嗅香及了味  触等境爱著

  此一切如梦  虽得无所有

  如幻轮成人  诸行作无实

  此如彼行作  身轮亦无我

  若种种所得  彼极刹那生

  此与阳焰等  见即坏无相

  所取如影像  无始从心生

  而彼相及识  互相如影像

  观自净种中  若智月出现

  彼如水中月  现前无所有

  若相应者智  彼即虚空相

  是故智所知  皆如虚空相

  如前颂言。

  所有胜慧到彼岸  若人乐欲正观者

  应当于彼九颂义  总略如理而思择

  所言胜慧者。谓闻思修等相。彼岸者边际义。到者往到谓到毕竟边际离诸分别处所。如是乃至此义终竟。正观者。谓不颠倒相。乐欲者。所谓作意希望为性。彼义者。谓彼九颂说时所有之义。义即义门。思择者。谓思惟决择何所思邪。颂言总略。总略者。谓包总含略。

  此中应问何故总略说邪。答为令钝根之者能解其义故。

  前标九颂次第今释。

  第一颂言。

  从业增上生  所谓六处相

  即此说复生  所因如影现

  业谓善不善业。增上者谓业增上。由彼诸业增上力故彼即有生。何所生邪。颂言六处相。处谓识所依所生之处故名为处。此复云何谓眼等内六处。颂言相者标表为义。若此六处相有所生故。即彼如是复生诸法。此如是说是义终竟决定成就。

  问于胜义谛中云何自性。颂自释言所因如影现。由取影现而为喻故。于影现中诸有作者作业及所作事悉离性空。此义终竟。

  复次于外色等六处自性所生。今当一一次第显示。

  第二颂言。

  如幻所化城  能观者亦化

  如彼所见色  业化世亦然

  犹如幻法所化城邑。后能观者亦即是化。彼二非有。何以故。不实生性故。然能见所见彼二色相。外有对碍皆是业化。世间三界所见此犹彼故。其义亦然。此如是化与彼所化无差别性故。下颂言如声对响。为证成此义故。

  第三颂言。

  诸有说法声  即是闻境界

  一切如对响  缘成能所闻

  所言说法即能说者增上所生。彼所对声是闻境界。若闻境界此如是故。自余诸法皆如是生。是故取喻如声对响。此声对响与余法同。此中如是无差别言。乃云一切所言。缘成者。谓即闻等缘成故。闻若彼所有皆所作性。是故能闻所闻有所得中悉是缘成。所以有声皆如对响。如是所说此义毕竟。故下颂云一切如梦。为证成此义故。

  第四颂言。

  嗅香及了味  触等境爱著

  此一切如梦  虽得无所有

  言嗅香者。谓鼻识境界。诸所作性所嗅香等。了味者谓舌识境界。了诸味等。触谓身识境界觉诸触等。于如是等诸境界中所求所乐而生爱著。于彼彼境各各系属随所系属。香味触等别别所受。若于彼等境中起有所得相即不可得。是故颂言一切如梦。一切者此即无差别意。

  然眼等内处色等外处亦非不有。若不尔者云何发起作者所行。为破此疑故。

  第五颂言。

  如幻轮成人  诸行作无实

  此如彼行作  身轮亦无我

  譬如幻轮法用成人身相。彼幻所成人种种行作皆悉具有。亦复如人假有作者及所作用。又复亦有所行作事去来等相。颂言诸者。种种分类所作之义。何所作邪。谓幻所成身。若如是身幻法成故。即彼幻身而实无我。无者离义。我谓主宰。此言无我谓离我故。所以此中无其作者。于胜义谛中都无所有。是故颂言。诸行作无实。无实者谓无力能义。今此如是无其力能。谓此作者无主宰故。若幻所成人无其主宰。虽所显示而无其实。诸法亦然毕竟无实。此中应知无差别意故。下颂言与阳焰等。为证成此义故。

  第六颂言。

  若种种所得  彼极刹那生

  此与阳焰等  见即坏无相

  种种者。谓多种类。所得者。谓差别遍计所取境相。彼所取境极刹那生。刹那刹那名极刹那。生者起义。谓极刹那有所生起。若极刹那有所生故。彼彼诸法从极刹那之所生者悉是无常此义终竟。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猜你喜欢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圆仁
  略评外道唐焕章·太虚
  卷第六·佚名
  缁门崇行录叙·祩宏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延寿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佚名
  中观论卷第三·龙树
  赞观世音菩萨颂·佚名
  琳法师别传序·彦悰
  阿难同学经正文·佚名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佚名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下篇:一念红尘·李叔同
  四童子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莫蒙·唐圭璋

      蒙字养正,“全”已见。   寿星明   翠樾阴浓,见嵩山洛水,紫薇光聚。鷟雏华飞,黄驹天下,夜擎香露奋身许玉斧,来作明堂一柱。试看人间,谁能具此,神峰眉宇。   烟缕摇曳暗雾。想高正簇清歌妍舞。黑蚌生珠,蟋、蟠桃结子,

  • 卷六·杜甫

    (乾元中公客秦州作) 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 胜迹(一作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 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 云逐

  • 第十四出 前疏 (商调鱼模韵)·丁耀亢

    【凤凰阁】(生便服上)名场多故,空把儒冠耽误。漫劳回首看皇都,多少伤心之处。孤忠难语,想补衮堂帘久疏。夕阳空照巷,脉脉淡无语。古道人不行,秋风动砧杵。下官杨椒山,自南都考满北归,复授兵部车驾司员外之职。近

  • 林序·林朝崧

    林序吾岛自斯庵以来而有诗;吾邑诗人,至丘丈仙根而大着。岛系中绝,诸老播迁,当莺喑燕哑之交,有作唳鹤哀猿之逸响者,则叔父痴仙先生是已。尝试论之:先生之诗,当其转徙桐城、歇浦间,胜赏既多,时有『小谢清新、太白俊发』之语。及其

  • 七国考卷九·董说

    ○秦杂祀西畤史记秦襄公以兵定周周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通诸侯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封禅书云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年表云立西畤祠白帝索隠曰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县名故作西畤畤止也汉书

  • 郑绍叔传·姚思廉

    郑绍叔字仲明,荥陽开封人,世代居住在寿陽。祖父郑琨,为宋高平太守。郑绍叔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二十多岁时,任安丰令,治理该县显示出才能,名声也好。该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当时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萧谌被诛,台遣收兵突然来到

  • 梁师成传·脱脱

    梁师成字守道,聪慧狡黠熟习文法,稍稍知道一点写作,开始隶属于贾详的书艺局,贾详死,他得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政和间(1111~1118),受皇帝恩宠,把名字写入进士的名籍中,逐渐升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朝廷建

  • 杨慎传·张廷玉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时考中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名,授职翰林修撰。后母去世,曾回家守丧,除下丧服后又出任修撰。十二年八月,武宗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抗言上书,极力劝阻。不久,他称病

  • 罗通传·张廷玉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1412),中进士。被任为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挥郭斌贝与清军御史汪淋中勾结为奸,罗通上奏弹劾,将他们逮捕治罪。三殿失火,他与同官何忠等人极力指出时政的失误。因为违逆了皇上的心意,他被派出任交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五·钱若水

    起雍熙三年正月,尽二月雍熙三年春正月庚午朔上御乾元殿受朝贺礼毕御大明殿群臣上寿辛未 右武卫大将军长宁侯德隆薨故涪陵王廷美第二 子也太平兴国九年以廷美卒出判沂州在任不省 郡事但同通判专焉至是薨 上为发哀于别

  • 内篇诚明第三·汪晫

    凡十三章子思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 卷二十九·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九    宋 卫湜 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於天子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後征赐鈇钺然後杀赐圭瓒然後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於天子郑氏

  • 卷二十八·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二十八安溪 李光坡 撰射義第四十六疏曰射之所起起自黄帝故繋辭黄帝以下九章云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又世本云揮作弓夷牟作矢註云二人黄帝臣虞書云侯以明之夏殷無文周則具矣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

  • 卷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六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四无所畏四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沙门释光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四如前所说至有差别不者。此下第五明六种种姓。就中。一明六阿罗汉。二明六姓先后。三明从姓.果退。四明学.凡种姓。五明三退不同。六明退果时相。七明练根不同。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我闻如是。释迦牟尼佛悲门三昧观众生品本起经中说。佛从癸丑年七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至壬申年年十九。二月八日出家。至癸未年年三十。是腊月月八日得成道。至癸酉年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

  •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

    训诂著作。8卷。吴则虞著。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正文沿用湖南思贤书局清人苏舆校本,断句参用明人杨慎本、凌澄初本,及王舟瑶圈点本。吸取前人四十余种笔记、校证、注释的研究成果,并以案语形式著录己见。证引广博,折

  • 现代青年·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