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有长楚
——摆脱不了的思想痛苦
【原文】
隰有苌楚(1),猗傩其枝(2)。
天之沃沃③,乐子之元知(4)。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1)苌楚:植物名,即猕猴桃。(2)猗傩(enuo):枝条柔美的样子。(3)夭:肥嫩的样子。沃沃:有光泽的样子。(4)乐:羡慕。子:指代猕猴桃树。元知:没有知觉。
【译文】
洼地长着猕猴桃,枝条柔美随风摇。
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觉无知。
洼地长着猕猴桃,花儿鲜艳春光好。
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累无家。
洼地长着猕猴桃,果实累累真漂亮。
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室无家。
【读解】
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痛苦,有了情感,有了忧虑。当痛苦和忧虑达到极点之时,竟会觉得做人反不如做没有思想的其它生物好,原因很简单,没有思想,就没有痛苦和忧虑。从这个角度去看,便容易理解古人所说的“至乐无乐”(最大的快乐是没有快乐)的意思了。
情愿做没有知觉、没有思想的草木,是不是一种悲观和绝望?显然是。生存本身就充满无数让人悲观绝望的东西,活着本身就是烦和畏。因此,悲观和绝望的产生,一点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有丝毫可以加以责难的。
从根本上说,没有对生活的执着,没有时生存的意义的思索和追问,哪里会有悲观和绝望?没有时命运无常、现实丑恶的深刻领悟,哪里来的厌世和畏惧?执着的追求,往往通过其反面表现出来。对现实的不满和怀疑,恰恰证明了理想境界的存在;对生存的悲观和绝望,正说明了看重生命和生活。
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变成草木,也不可能没有思想。只要还能思想,就摆脱不了痛苦,也摆脱不了悲观和绝望。
猜你喜欢 孟子集注大全卷五·胡广 君子不忧不惧·孔子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钟泰 綱領卷上·李明复 五经蠡测卷二·蒋悌生 卷三十·季本 哀公·哀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卷二百二·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佛说泥犁经·佚名 释慈航救国方案序·太虚 甲三 依教奉行分·太虚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