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三

刘宪【字元度宋州宁陵人】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秋吹过双阙星仙动二灵更深移月镜河浅度云軿殿上呼方朔人间失武丁天文兹夜里光映紫微庭奉和九月九日圣制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飞塔云霄半清晨羽斾游登临凭季月寥廓见中州御酒新寒退天文瑞景留辟邪将献寿兹日奉千秋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公主林亭地清晨降玉舆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晴新看蛱蝶夏早摘芙蕖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余

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

外馆踰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旌斾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玄游乘落晖仙宇蔼霏微石梁萦涧转珠斾扫坛飞芝童荐膏液松鹤舞骖騑还似瑶池上歌成周驭归

折杨柳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

禁苑韶年此日归东郊道上转青旗柳色梅芳何处所风前雪里覔芳菲开氷池内鱼新跃剪彩花间燕始飞欲识王游布阳气为观天藻竞春晖

兴庆池侍宴应制

苍龙阙下天泉池轩驾来游箫管吹缘堤夏筱荣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自然东海神仙处何用西崑辙迹疲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地灵传景福天驾俨鈎陈佳哉藩邸旧赫矣梵宫新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珠幡映白日镜殿写青春甚欢延故吏大觉拯生人幸承歌颂末长奉属车尘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迢嶤仓史台敞朗绀园开戒旦壶人集翻霜羽骑来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牓水浸昆明灰网户飞花缀幡竿度鸟回豫游仙唱动潇洒出尘埃

人日翫雪应制

胜日登临云叶起芳风揺荡雪花飞星晖幸得承金镜扬彩还将奉玉衣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觞夜不疲绮缀玲珑河色晓珠帘隐映月华窥

徐彦伯【名洪以字行兖州人】

和李适荅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见赠

闻有独往客拂衣捐世心结欣薄枉渚撰念萦旧林经亘去崖合冥緜归壑深琪树环碧彩金潭生翠隂沿洄弄沙榜诡仄眺明岑夕闻桂里猿晓翫松上禽杂佩藴孤?琼敷缀双襟我怀沧洲想懿尔白云吟秉愿理方协存期迹易寻兹言庶不负为报岩中琴

雪暗穷海云洒空纷似露朔风吹故里宛转玉阶树孤妾调玉琴早寒生锦衿况君张罗幙愁坐圵庭隂

芳树

玉花珍簟上金缕画屏开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筝柱春风吹晓月芳树落花朝暝歇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玉律藏氷候彤阶飞雪时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幸白鹿观应制

凤舆乘八景龟籙向三仙日月移平地云霞缀小天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花洞留宸赏还旗绕夕烟

媫妤

君恩勿断絶妾思终未央巾栉不可见枕席空余香窗暗网罗白堦秋苔藓苍应门寂巳闭流涕向昭阳

闺思

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褪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

春归

戍客戍清波幽闺幽思多暗梁闻语燕夜烛见飞蛾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裁衣卷纹素织锦度鸣梭有使通西极缄书寄圵河年光只恐尽征战莫蹉跎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夹道传呼翊翠虬天回日转御芳洲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彩旒香溢金杯环广坐声传妓舸匝中流羣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袚锦流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饯唐永昌

金谿碧水玉潭沙鳬舄翩翩弄日华鬬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卢僎【中宗时人从愿之从父】

十月梅花书赠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一向花前看白髪几囘梦里忆红顔红顔白髪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却想华年故国时惟余一片空心在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紫陌开行树朱城出晚霞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风后轩皇佐云峰谢客居承恩来翠岭缔赏出丹除飞盖松谿寂清笳玉洞虚窥岩详雾豹过水略泉鱼乡入无何有时还上古初伊臯羞过狭魏丙服麤踈白雪缘情降青霞落卷舒多惭郎署在辄继国风余

临川送别

秋郊日半隐野树烟初映风水正萧条那堪动离咏

南楼望

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赵彦昭【字奂然甘州人】

奉贺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剪彩迎初候攀条写故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緑情新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应为薰风拂能令芳树春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羣臣遇雪应制

出震乘东陆凭高御圵辰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庭树千花发阶蓂十叶新幸承今日宴长奉万年春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星桥度玉佩云阁掩罗帷河气通仙掖天文入睿词今宵望灵汉应得见蛾眉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云物中京晓天人外馆开飞桥像河汉悬牓学蓬莱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一窥轮奂毕惭恧栋梁材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番应制

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许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皇情遍九垓御辇驻昭囘路若随天转人疑近日来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愿扈封登驾常持荐寿杯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飞观仰看云外耸浮桥直见海中移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幸愿一生同草树年年岁岁乐於斯

秋朝木芙蓉

水面芙蓉秋巳衰繁条偏是着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韦元旦【京兆万年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月字

云物开千里天行乘九月丝言丹凤池斾转苍龙阙灞水欢娱地秦京游侠窟欣承解愠词圣酒黄花发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惟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巳作春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圵辰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银河南渚帝城隅帝辇平明出九衢刻凤蟠螭凌桂邸穿池叠石写蓬壶琼箫暂下钧天乐绮缀长悬日月珠仙牓承恩争既醉方知朝野更欢娱

兴庆池侍宴应制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夹岸旌旗疏辇道中流箫鼓振楼船云峰四起迎宸幄水树千重入御筵宴乐巳深鱼藻咏承恩更欲奏甘泉

崔日用【滑州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紫宸欢每洽绀殿法初隆菊泛延龄酒兰吹解愠风咸英调正乐香梵遍秋空临幸符天瑞重阳日中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郊风物正薰馨素滻鳬鷖戏緑汀凤阁斜通平乐观龙旗直逼望春亭光风揺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渭浦明晨修禊事羣公倾贺水心铭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新年宴乐坐东朝钟鼔铿鍠大乐调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拚预闻韶

苏瓌【字昌容武功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晖字

重阳早露曦睿赏瞰秋矶菊气先薰酒萸香更袭衣清切丝桐会纵横文雅飞恩深答效浅留醉奉宸晖

兴庆池侍宴应制

金阙平明宿雾收瑶池式宴俯清流瑞凤飞来随帝辇祥鱼出戏跃王舟帷齐緑树当筵密盖转缃荷接?浮如临窃比微臣惧若济叨陪圣主游

岑羲【字伯华文本之孙】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宝台耸天外玉辇步云端日丽重阳景风揺季月寒梵堂遥集雁帝乐近翔鸾愿献延龄酒长承湛露欢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

和风助律应韶年清跸乘高入望仙花笑莺歌迎帝辇云披日霁俯皇川南山近压仙楼上圵斗平临御扆前一奉恩荣同镐宴空知率舞听薰弦

徐坚【字元固】

棹歌行

棹女饰银鈎新妆下翠楼霜丝青桂檝兰栧紫霞舟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扣舷过曲浦飞帆越回流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晩日下大江平烟生归?远?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奉和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旧许星车转神京祖帐开断烟伤别望零雨送离杯辞燕依空遶宾鸿入听哀分襟与秋气日夕共悲哉

奉和圣制送张说廵边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塲鼙鼓喧雷电戈劒凛风霜四騑将戒道十乘啓先行圣锡加恒数天文耀宠光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饯唐永昌

郎官出宰赴伊瀍征传駸駸灞水前此时怅望新丰道握手相看共黯然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一十三·彭定求
  韦能谦·唐圭璋
  卷二十二·阮阅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六·曾国藩
  卷二·杜文澜
  第四十三出 改葬·洪昇
  第二折·费唐臣
  月夜听琴·徐志摩
  巻十二·刘履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郭知达
  巴黎的菜市上·刘半农
  卷三百十二·曹学佺
  卷六百五十七·佚名
  ●霓裳续谱 卷七·王廷绍
  第六回 愤杀恶徒·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55 ·佚名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 古赋辨体巻四·祝尧

    元 祝尧 撰两汉体下扬子云【名雄西汉人】子云少而好赋每慕相如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郎杨庄颂此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召见时帝为赵飞燕无予徃祠甘泉防畤子云奏甘泉赋以风帝又祠后土汾阴追观先代遗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柯劭忞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阿剌兀

  • 附錄二評論·叶隆礼

      葉隆禮和契丹國志   李錫厚   契丹國志在元修遼史之外,是現在僅存的一部紀傳體遼史。然而它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史料價值等問題,均有爭議。本文擬就這些問題談談個人一得之見,以期專家、讀者們教正。   一   四

  • ●卷六·李绛

      ○论盐铁月进   元和七年,盐铁使王播,每月进奉钱帛数万贯,谓之月进。李绛奏曰:   陛下新降德音,断四方正税外进献,天下无不闻知,海内无不歌咏,事光史册,声布华夏。今盐铁使王播,每月进纳钱帛,不知何以为进?若奉公无私,安得

  • 卷一百九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冬十月癸未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是月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遣都指挥朱广领兵剿捕贼首杨进江广攻破北昼等赛擒进江等悉斩以狥余贼溃散○甲申给赐营造军民夫匠胖袄裤鞋及绵布绵花○乙酉遣刑部员外郎吕渊等

  • 钦定金史语解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五地理裕【尔 卷八十二作遥里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地名】爱呼 【母貂也卷八十二作爱也窟河名】博多和 【已算计也卷八十二作婆朶火河名】纳琳 【蒙古语细也卷八十二作乃烈卷一百四作纳

  •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他们从以敬慕为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史实,不虚美,不隐恶,采用先杨后抑的手法,使得善、恶俱张,功过分明。本文以张耳和陈馀的相处关系为

  • 卷五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七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休致卢怀慎去官养疾勅杜佑太保致仕制贬降上张嘉贞幽州刺史制杜暹荆州长史李元紘曹州刺史制宇文融汝州刺史制第五琦忠州长史制第五琦长流夷州制李揆袁州长史制王

  • 卷之十三·佚名

    尚敬王二十一年,移修諸役座並藏庫於池上地。本國役座並御藏散在各處,諸郡邑人有公事時,遍赴各處,以為辦理,徒歴數日,人力甚費。由是法司官具題,新搬修于池上地。附:米倉原在久慶門內右邊,即今酒庫是也。但交米農民無繫馬之地,糶

  • 近思録集注后序·茅星来

    近思録集注既成或疑名物训诂非是书所重胡考订援据之不惮烦为曰此正愚注之所以作也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后之言程朱之学者往往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而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于是彼稍稍知究心古学者辄用是为诟病以谓道学之

  • 书释大勇告全国佛教徒文后·太虚

    汉族中的古僧,处孔儒的专化下,耽山门里修纯佛法。及其开始对外,不得不说些知客应酬语。而士大夫处孔儒地位,间有阴崇佛法,然外面不得不用些儒说遮掩著,且为使浸淫儒化中的汉族人容易领受的方便,这都是应该原谅其苦衷的。乃时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无惭愧品第五云何无惭云何无愧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以此二法所行相似故。世人

  • 卷六·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六嗣法门人原青等编偈寄武昌黄明震参军鄂城原是楚王宫深隐还如在万峰树色鸟声清耳目廓然何事不从容寄杨明克学使名遂功成身退易了生脱死实为难君今若肯言前荐十

  • 伊达政宗·山冈庄八

    《伊达政宗》是山冈庄八大师晚期的作品,所以笔法更成熟。他以文学化的笔触再现了伊达政宗从制霸奥羽到进入中央,周旋于秀吉、家康之间,从一个勇猛的战国武者到一个文明盛世的开拓者的全过程。全书包括黎明之卷、人取之卷

  • 成方切用·吴仪洛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

  •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佚名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

  • 科试考·王世贞

    《科试考》是明朝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弁山堂别集》的一部分,共四篇,是记载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万历十七年(1589年)科举史事的专篇,史料价值极高,是当今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