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语译

凡踮起脚跟想要出人头地的,反站立不稳;凡跨着大步想要走得快的,反走不了多远;自己好表现的,反不能显达;自以为是的,反不能昭著;自我炫耀的,反而不能见功;自我矜持的,反不能长久。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的行为,简直是剩饭赘瘤,连物类都讨厌,何况万物之灵?所以有道的人,决不如此炫夸争胜。

对自夸的忠告

《庄子》之《庚桑楚》《山水》

志在财货的,是商人的行为,人们看他大步而行,就称他为领袖,但都不愿与他为伍,而他反以为这是殊荣。

恶行有五种,其中尤以心恶最坏,什么叫心恶呢?心恶就是自满。

双妾

《庄子》之《山木》

阳子到宋国,住在旅馆里。旅馆主人有两个妻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但是丑陋的受人尊敬,美丽的反而受人鄙视。阳子问是什么缘故?旅馆小童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因此大家就不以她为美;那丑陋的自谦丑陋,大家反而不认为她丑陋了。”

自显不是显:“好”的定义

《庄子》之《骈拇》

如果一个人改变本性去顺从仁义,即使能修养到曾参、史鳅那般有行,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品尝五味,即使识味能像俞儿那样高明,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辨别五音,即使辨音能像师旷那样敏锐,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区别五色,即使视觉能像离朱那样锐利,也并不能算做好。

我所说的“好”:不是外在的仁义,而是内在的自得;不是一般人所讲的口味,而是本性的达成;不是能听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听觉;不是能看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视觉。

假如不是出于自然的视觉,而是想看到什么,不是求自得而是想得到什么;这是舍己救人,使别人得,而不能找到自己的得,使他人安逸而自己无法安逸。

要是只使别人安逸,而自己得不到安逸,那盗跖和伯夷的行为同样是过于乖僻了。我自愧没有这种道德的修养,所以既不敢营求仁义的德操,也不敢做过分乖僻的行为。

自夸的不会成功

《庄子》之《山木》

孔子被围困于陈、蔡之间,连着七天没有起火烧饭。太公任去安慰他说:“你几乎丧失了性命。”

孔子说:“是啊!”

太公任又问:“你憎恨死亡吗?”

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道:“我告诉你‘避死’的方法。东海有只鸟,名叫意怠。这只鸟飞行得极慢,一副毫无本事的样子。飞行的时候一定要别的鸟引导,栖息时又必定要栖在群鸟的中间。它前进时不领先;退却时不居后;吃东西的时候从来不先尝,只吃别的鸟吃剩的东西。所以在鸟群中不会被排斥,外人也伤不了它,因此能够避免祸害。”

“大凡直的树木,会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会先被用尽。现在到处卖弄聪明来惊吓世俗的愚人,修养自己的行为来显明别人的污浊;你这样自炫才能,就好像挑着太阳和月亮在游行一般,怎能避祸呢?”

“我曾听老子说过:‘自夸才能的不会成功,功成不退的就会失败,名声显赫的就会受侮辱。’有谁能除去求功求名的心,而回复和常人一样呢?”

“大道流行天下,而不自居有道;大德流行天下,也不自居有德。如果你能淳朴无华,与物混同,像是愚昧无知;削除圣迹,捐弃权势,不求功名,做到我不求人、人不求我的地步,又怎会招致这样的祸患?要知道,至德之人是从不求声名的。”

有关孔子“卖弄”的趣闻,在第二十九章之二另有说明。

猜你喜欢
  ●牧鑑卷之七·杨昱
  第六章 27·辜鸿铭
  四十八  号令·墨子
  第17章·老子
  诗故卷一·朱谋玮
  卷十五·顺治
  卷二上·王质
  第八 摩篇 4·王诩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朱棣
  慧圆居士集序·太虚
  答刘密机问·太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佚名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澄观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独醉亭集卷上·史谨

    (明)史谨 撰○五言古诗游吴氏耕乐轩延陵有一士卜壤螺山陬松萝荫层轩桑麻被崇邱忻然遂栖息焉用营莵裘朝耕陇头云暮饭栏中牛心旷市朝逺地偏松菊幽良时恒见招探玩成久留我非荷莜羣子焉沮溺流青云一蹭蹬虞坂淹骅骝眷兹以为

  • 卷293 ·佚名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雁山云,台峤月。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 袈裟角,拄杖头, 挑底挑,裹底裹, 不妨自怡自悦。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 而今什么时节。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 《冬夜》评论·闻一多

    一他们喊道:“诗坛空气太沉寂了!”于是《冬夜》,《草儿》,《湖畔》,《蕙的风》,《雪朝》继踵而出;深寂的空气果然变热闹了。唉!他们终于是凑热闹啊!热闹是个最易传染的症,所以这时难得是坐在一边,虚心下气地就正于理智

  • 卷六十八·志第十九·礼乐二·宋濂

        ◎礼乐二   ○制乐始末   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征用西夏旧乐。太宗十年十一月,宣圣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元措来朝,言于帝曰:“今礼乐散失,燕京、南京等处,亡金太常故臣及礼册、乐器多存者,乞降旨收录。”

  • 卷四百六十八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酉朔,太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劉摯為觀文殿學士、知鄆州。麻制以從摯所乞為辭。   工部言:「營造應納退材,當官量長闊徑厚,監脩或主管人就役兵限五日送受納

  • 第二十一章荆公之文学(上)·梁启超

    文后世于荆公之政术学术,纷纷集矢,独于其文学,犹知尊之。固由文学之为物,与人无争,抑亦道难知而艺易见也。顾即以文学论,则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吴草庐(澄)临川王文公集序云:“唐之文能变八代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一·徐乾学

    宋纪四十一【起阏逢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许京兆府立学赐九经仍给田五顷 发江淮漕米赈京东饥民 戊辰诏三司铸景祐元寳钱 先是民役之重者自里正嵗满

  • 学史卷四·邵宝

    (明)邵宝 撰○已【凡二十九章】齐晏桓子卒晏婴屦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左传襄公十七年】日格子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今曰礼卿大夫士异何居斯礼

  •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二。 郑仲夫[李光挺宋有仁]。○郑仲夫海州人容貌雄伟方瞳广 白晳美须髥身长七尺余望之可畏。 初州上军籍封其臂送京宰相崔弘宰选军见而

  • 闲愁记·胡兰成

    闲愁记一却说上回唐君毅来日本讲学,那十几天里,正值爱珍又在吃冤枉官司,我每隔一日到立川警察署拘留所去看她,送饭菜与换洗的衣裳。可是我没有对朋友说起,除非听者三请。我不说,是因为庄严,若说是因为慈悲。那天正午我在东京

  • 邵伯温传·脱脱

    邵伯温字子文,河南洛阳人,是康节处士邵雍之子。邵雍生前颇有名望,与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程颢等皆有密切交往。邵伯温在家聆听父亲教诲,在外则以司马光等为师。司马光等人不讲资格辈份,与邵伯温结成忘年之交。邵伯

  • 六、孔子自齐返鲁考·钱穆

    孔子居齐年数,《世家》不详。后人或谓七年,或谓一年。七年之说,《历聘纪年》主之,狄子奇《孔子编年》辨之,云:“《历聘纪年》盖误读《史记 世家》而云然。《世家》云: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年四

  •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人物志四十四大臣传三十【满洲正红旗一 何和哩 叶克舒多积礼 和硕图 托克推 法谭 觉善 岱松阿 安达立 布丹 噶达浑 硕詹 褚库 瑚里布】何和哩何和哩姓栋鄂其先自瓦

  • 致缅僧阿底沙温沙书·太虚

    中华民国全国佛学会理事长太虚,谨致书缅甸国阿底沙温沙大德,敬启者:太虚前岁访问贵国,与诸上座晤谈甚欢,别来年余,思念殊深!屡接法舫代表函告,知大德热心中缅佛教文化之沟通,又乐教吾所派遣之留学僧,此诚现代中缅两国僧伽所应努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下·祩宏

      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 祩宏辑  菩提心比丘鼎湖山沙门 弘赞 注○下篇威仪门威仪者。谓有威可畏。有仪可敬。由持净戒而梵行具足。堂堂僧相。众德威严。故令人可畏。动静合则。颙颙可观。仪端表正。故令人可敬

  •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作家从1905年开始创作,全书共分为7部,15卷。第一部《通向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1919年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 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发表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1

  • 人谱·刘宗周

    明末刘宗周的重要伦理学著述之一。分为正篇和续篇。论述了关于人的本性和道德修养方法的理论。受阳明心学影响,他认为心即性,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谱正篇·人极

  • 省心录·林逋

    《省心录》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著,宋仁宗在其去世以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和靖先生。林逋自由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却恬淡无争,隐居于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之上,一生未做官也未娶妻生子,林逋喜好养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