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识小録卷九

上元程廷祚撰

左传人名辨异下

一人两称

鬭廉【桓九年】      一称鬬射师【庄三十年归一图作鬬

射误】

屈重【庄四年】      一称莫敖【同】

息妫【庄十四年文王夫人】 一称文夫人【庄二十八年】令尹子元【庄二十八年】  一称公子元【庄三十年】

鬭班【庄二十八年】    一称申公鬭班【庄三十年】鬭谷於菟【庄三十年】   一称子文【僖七年】

成得臣【僖二十三年】   一称子玉【同】

叔伯【僖二十三年】    一称薳吕臣【僖二十八年】申公叔侯【僖二十六年】  一称申叔【僖二十八年】

蒍贾【僖二十七年】    一称伯嬴【宣四年】

鬬勃【僖二十八年】    一称子上【同】

荣黄【僖二十八年】    一称荣季【同】

息公子朱【文三年】    一称公子朱【文九年】

仲归【文五年】      一称子家【文十年】

成嘉【文十二年】     一称子孔【同】

师叔【文十六年】     一称潘尫【宣十二年】

鬭般【宣四年】      一称子扬【同】

子重【宣十一年】     一称公子婴齐【成二年经】

子反【宣十二年】     一称公子侧【成十六年经】

养由基【宣十二年】    一称养叔【襄十三年】

公子辰【成九年】     一称子商【成十年】

子囊【成十五年】     一称公子贞【襄五年经】

伯州犂【成十五年】    一称大宰【襄二十七年】

子辛【成十六年】     一称公子壬夫【襄元年经】

子庚【襄十二年】     一称公子午【襄十五年】

蒍子冯【襄十五年】    一称薳子【襄二十四年】公子追舒【襄十五年】   一称子南【襄二十一年】

屈建【襄二十二年】    一称子木【襄二十五年】鍼宜咎【襄二十四年经自陈奔楚】一称箴尹宜咎【昭四年】

伍举【襄二十六年】    一称椒举【同】

王子牟【襄二十六年】   一称申公子牟【同】

薳罢【襄二十七年】    一称子荡【同】

申无宇【襄三十年】    一称芋尹无宇【昭七年】公子弃疾【昭四年即平王 按楚有三弃疾一见襄二十二年一见昭六年其一即平王也】

一称蔡公【昭十三年】

成熊【昭十二年经】    传称成虎

观从【昭十三年】     一称子玉【同】

申亥【昭十三年】     一称芋尹申亥【同】

鬭辛【昭十四年】     一称郧公辛【定四年】

阳白【昭十七年】     一称子瑕【昭十九年】

伍奢【昭十九年】     一称连尹奢【昭二十七年】

棠君尚【昭二十年】    一称伍尚【同】

子西【昭二十六年】    一称公子申【哀六年】

郤宛【昭二十七年】    一称子恶【同】

季芈畀我【定四年昭王妹服云畀我季芈之字】

一称季芈【同】

郧公之弟怀【定四年】   一称鬭怀【定五年】

鬭辛之弟巢【定四年】   一称鬭巢【定五年】

子期【定四年】      一称公子结【哀六年】

公子啓【哀六年】     一称子闾【同】

太子建之子胜【哀十六年】 一称白公【同】

子期之子寛【哀十六年】  一称公孙寛【哀十九年】

武城尹【哀十七年】    一称公孙朝【同】

一人三称

屈瑕【桓十一年】     一称莫敖【同】

一称莫敖屈瑕【桓十二年】

宜申【僖二十一年经】   一称鬭宜申【僖二十六年】

一称司马子西【同】

鬭克【僖二十五年】    一称子仪

一称申公子仪【并同】

屈御宼【僖二十五年】   一称子边

一称息公子边【并同】

文之无畏【文十年】    一称子舟【同】

一称申舟【宣十四年】

潘党【宣十二年】     一称叔党【同】

一称潘尫之党【成十六年】

申叔展【宣十二年】    一称叔展

一称申叔【并同】

申叔豫【襄二十一年】   一称叔豫【同】

一称申叔【襄二十二年】

公子黑肱【襄二十七年】  一称子皙【同】

一称宫廏尹子皙【昭元年】

公子比【昭元年】     传称子干

一称訾敖【昭十三年】

子革【襄十九年】     一称然丹【昭四年】

一称郑丹【昭十一年】

太子建【昭十九年】    一称楚建【昭二十年】

一称子木【哀十六年】

沈尹戌【昭十九年】    一称左司马沈尹戌【昭二十七年】

一称左司马戍【昭三十一年】

囊瓦【昭二十三】    一称子常【年】

一称楚瓦【同定四】

鍼尹固【年定四 年鍼亦作】一称工尹【箴哀十八】

一称薳固【年】

王孙由于【同定四】    一称寝尹【年哀十八】

一称吴由于【年】

子西之子宁【同哀十六】  一称子国【年哀十七】

一称公孙宁【年哀十八】

一人四称

大心【僖二十八年】    一称孙伯【同】

一称大孙伯【僖三十三年】一称成大心【文五年】

蒍艾猎【宣十一年】    一称蒍敖【宣十二年】

一称孙叔敖

一称孙叔【并同 宣十二年沈尹将中军

时将中军者叔敖则沈尹盖叔敖也】

成然【昭十三年】     一称蔓成然

一称子旗【并同】

一称鬭成然【昭十四年】

一人五称

伯棼【僖二十八年 棼一作贲见襄二十六年】 一称椒【文九年经】

传称子越椒

一称子越【文十六年】一称鬭椒【宣二年】

公子围【襄二十六年即灵王】 一称王子围

一称王子【并同】

一称令尹【襄三十年】一称令尹围【襄三十一年】

叶公诸梁【定五年】    一称叶公【同】

一称子高【哀十六年】一称诸梁【同】

一称沈诸梁【哀十九年】

 

一人两称

公孙枝【僖九年】     一称子桑【僖十三年】

白乙【僖三十二年】    一称白乙丙【僖三十三年】

一人三称

西乞【僖三十二年】    一称西乞术【僖三十三年】

一称术【文十二年经】

伯车【成十三年】     一称鍼【襄二十六年】

一称后子【昭元年】

一人四称

孟明【僖三十二年】    一称孟子【同】

一称百里孟明视【僖三十三年】一称孟明视【文二年】

 

一人两称

辕涛涂【僖四年经】    一称辕宣仲【僖五年】

公孙宁【文十七年】    一称孔宁【宣九年】

夏徵舒【宣十年经】    一称夏南【成二年】

陈侯之弟黄【襄二十年经】 传称公子黄

太子偃师【襄二十五年】  一称悼太子偃师【昭八年】

公子招【昭元年】     一称司徒招【昭八年】孙吴【昭八年即惠公】   一称悼太子之子吴【昭十三年】夏啮【昭二十三年经】   传称陈大夫啮

一人三称

五父【隐六年】      一称文公子佗【桓五年】

一称陈佗【桓六年经】

 

一人两称

声子【襄二十六年】    一称公孙归生【襄二十七年经】世子有【昭十一年经】  传称隐大子

公孙霍【哀四年经】   传称公孙旴

一人三称

公子燮【襄八年经】   传称司马燮

一称蔡司马【襄二十年】

 

一人两称

公子欣时【成十三年】   一称子臧【同】

公孙强【哀七年】     一称司城强【哀八年】

 

一人两称

邾仪父【隐元年经】    传称邾子克

茅成子【哀七年】     一称茅夷鸿【同】

 

一人两称

兹?公【僖二十六年】   一称莒期【定四年】

太子仆【文十八年】    一称莒仆【同】

渠丘公【成八年】     一称莒子朱【成十四年】犂比公之子去疾【襄三十一年】 一称着丘公【昭四年】

展舆【襄三十一年】    一称莒展【昭元年】

蒲余侯【昭十四年】    一称蒲余侯兹夫【同】

一人三称

犂比公【襄十六年】    一称密州【襄三十一年经】

传称买朱鉏

 

一人两称

狐庸【成七年】      一称屈狐庸【襄三十一年】吴子乘【襄十二年经】   传称夀梦

诸樊【襄十四年】     一称吴子遏【襄二十五年经 昭二十

三年吴又有太子诸樊杜曰吴王僚之子孔颖

达谓僚乃遏之弟子何容僚子乃取遏号为名

恐传写之误】

勾余【襄二十八年】    一称夷末【昭十五年】

余祭【襄二十九年】    一称戴吴【襄三十一年】

州于【昭二十年】     一称僚【昭二十七年经】

王子姑曹【哀八年】    一称公子姑曹【哀十七年】

一人三称

公子光【昭十七年】    一称阖闾【昭二十七年】

一称吴光【昭三十年】

棠君尚之弟员【昭二十年】 一称伍员【昭三十年】

一称子胥【哀十一年】

一人四称

伯州犂之孙嚭【定四年】  一称大宰嚭【哀元年】

一称大宰子余【哀八年】一称大宰【哀十一年】

一人五称

季札【襄十四年】     一称札【襄二十九年经】

传称公子札

一称延州来季子【襄三十一年】一称季子【同】

 

一人两称

裂繻【隐二年经】     一称子帛【同】

 

一人两称

虢公【隐三年】      一称虢公忌父【隐八年】

虢公林父【桓五年】    一称虢仲【桓八年】

虢叔【庄二十年】     一称虢公【同】

 

一人两称

州公【桓五年经】     传称淳于公

春秋识小录卷九

猜你喜欢
  名教·方以智
  世范卷下·袁采
  尚书集传或问卷上·陈大猷
  四书管窥卷六·史伯璿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
  卷一·胡寅
  大略第二十七·荀况
  卷六十六·顺治
  卷十六·夏良胜
  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卷二百一十四·佚名
  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十有八章)·佚名
  卷三十九·道世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范骧序·李渔

    唐人诗谱入乐府者,往往问价于优伶。如李龟年江潭筵上,每唱王摩诘“清风”、“红豆”之歌;而李君虞受降城诗,教坊乐人取为声乐度曲是也。唐时梨园歌者,又往往倚诗人为声价。如刘采春能唱元微之《望夫歌

  • 第三十二出 哭像·洪昇

    〔生上〕蜀江水碧蜀山青,赢得朝朝暮暮情。但恨佳人难再得,岂知倾国与倾城。寡人自幸成都,传位太子,改称上皇。喜的郭子仪兵威大振,指日荡平。只念妃子为国捐躯,无可表白,特敕成都府建庙一座。又选高手匠人,将旃檀香雕成妃子生

  • 卷180 ·佚名

    林宪 姑苏道中 理棹出盘门,蓬窗挂秋晓。 芦花一溪雨,淅沥秋欲老。 念世多閒愁,居山未为好。 寒坐橹不鸣,蛩声乱衰草。 林宪 姑苏道中 愁来雨声悲,愁去雨声好。 忽然扣舷歌,云雾生缥缈。

  • 石门诗钞·吴之振

    释德洪谒狄梁公庙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万山勒回之,到此竞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我来春雨馀,瞻叹香火罢。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斯文如贯

  • 第三十一场·田汉

    刘芳 (唱[倒板〕)杀开血路到汉江,小刘芳、黑夜走慌忙。敌人如同潮水样,怎及我民气似钢墙?五百人、真悲壮,情愿战死不投降。党将军、中箭把命丧,英雄虽死美名扬。愿早把书投上,速发人马保家乡。来在江边四下望,不见舟船我心慌

  •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宋濂

        ◎百官七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雍正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还是心怀异谋,图为不轨呢?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湘湾陈梅鼎,识见气节,乡人中罕见。某为他侄婿,一日某到,他迎接某,吾岳翁出见,乃大声指

  • 第七十回 误服丹铅病归冥箓 脱身羁绁怅断鼎湖·蔡东藩

      却说戚继光等克复兴化,福州以南,一律平靖,惟沿海等处,尚有余倭万余人,往来游弋,扰害商旅,未几又进攻仙游。继光闻警,即引兵驰剿,与倭人相遇城下,一声号令,如风驰潮涌一般,突入敌阵。那倭酋见戚军旗帜,已是心惊胆落,略战数合,急

  • 卷之四·姚莹

    谢赏(太子太保衔二品顶戴)恩奏查明大安破舟捦夷出力人员奏折件在洋被劫奏折件二次在洋被劫奏夷官来台投书及遵释夷囚奏拿捕草岛匪船多起奏(夹片)剿平彰化县逆匪奏夷船两次来台释还遭风夷人奏(夹片)通筹经费酌量撤留兵勇奏(夹

  • 卷五十四·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四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上哲宗论张舜民罢言职  傅尧俞臣伏闻今月二十四日敇以监察御史张舜民因论边事文彦博照管刘奉世失实罢言职差权判登闻

  • 總序·

    燕山君諱㦕,成宗康靖大王長子,母廢妃尹氏,判奉常寺事起畎之女。以成化丙申十一月初七日丁未生。癸卯二月己巳,冊封世子,遣領中樞韓明澮等,請命于京師。五月丁酉,帝遣太監鄭同等賜勑封。少時不好學,東宮僚屬有勸戒者,深銜之。及

  • 第三篇 积善之方·袁黄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

  • 卷九·佚名

    △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二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之门。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化众生故。持戒即是助菩提法。具足善愿故。忍辱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即是助菩提法。於诸众生勤教化故。

  •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

    ──二十九年七月在汉藏教理院暑期训綀班讲──第一期   甲 思想的来源   乙 进行的前奏   丙 运动的实施第二期   甲 理论的集成  乙 运动的复活   丙 学院的创建第三期   甲 

  • 光绪拉池县丞志·佚名

    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旧志遗存。叠奉上宪议颁二十七条饬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于条目中之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采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

  • 天咫偶闻·震钧

    城镇志。 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

  • 窥园留草·许南英

    近代诗集。许南英著。1933年6月由作者之子许地山自费铅印,线装1册。近年台湾文海出版公司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沈云龙主编)。卷首有施士洁《序》、汪春源《序》、沈琇莹《序》、林景仁《序》以及《窥园先生自定

  • 三摩竭经·佚名

    吴天竺沙门竺炎律译,出增壹阿含须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