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质疑卷二

明 杨于庭 撰

桓公

滕子来朝

滕侯爵也降而称子胡氏以为朝弑君之贼而黜之非也自桓二年以至于定哀之世滕或卒或会或盟或来朝或会葬止称子春秋之法恶恶止其身若以为朝桓得贬何故并其二百余年之子孙而尽削之乎则圣人亦太苛矣然则书滕子者何也曰滕本小国自入桓以来其君不能用侯礼自比子男故圣人因而称子亦如?伯用夷礼称?子也若其朝弑君之贼则直书来朝而恶自见矣

公子翬如齐逆女

隐公世翬再帅师不曰公子此曰公子翬者何也翬为桓弑隐故春秋以此为桓公之公子翬耳

州公如曹 寔来

一州公寔也以公礼如曹则书州公失国而不返则书寔以此见有天下国家者不可一日而不以礼自强而古之帝王所以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者以此孟子斥纣为独夫说者曰一日之间天命未絶则为天子一日之间天命已絶则为独夫繇州公寔之事观之可见矣故桓十一年郑忽出奔卫庄二十四年曹覊出奔陈夫忽覊皆君之世子君卒而国固其国也不能自立至于出奔而春秋直斥曰忽曰覊岂不与寔来之义触类哉

子同生

国君生子恒事耳春秋十二公独桓公书子同生何也谨之也于是文姜淫周公之血胤不可不谨也

谷伯绥邓侯吾离来朝

诸侯不生名来朝而名左氏以为贱之者是也何贱乎陋而杂夷不能行朝礼焉耳胡氏以为朝弑君之贼故贬而书名然僖二十九年经两书介葛卢来岂亦以其朝弑君之贼而名之乎又况同一朝桓也滕侯则贬而称子至并其二百余年之胤而不贳谷伯邓侯斥而书名比于失地灭同姓者然其视滕侯之罚则少轻矣邾人牟人葛人小国称人此常事也春秋圣人之刑书信如胡氏之说何其酷罚于滕继罚于谷邓而独恕于邾牟葛乎则圣人之刑亦颇矣然则朝桓无贬乎曰相率而朝弑君之贼此直书来朝而恶自见者也

亡秋冬二时

柦之春正月无王也定之春王无正月也胡氏以为圣人削之而余信以为然也桓七年之亡秋冬二时也胡氏亦以为圣人削之而余不敢以为然也然则何也曰此夏五郭公之类而孔子所谓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若以为弑君之贼天王及诸侯莫能讨其罪者故削秋冬二时以示法然定之十四年经有秋而无冬杜预曰史阙亦将引胡氏讨贼之说而曲解之乎且二百四十九年之间弑君之贼亦多矣而何独于桓削二时也盟于折 会于夫锺 于阚 盟于谷丘 会于虚 于龟 及郑师伐宋

屡盟而遽伐其国无信不独宋矣没公讳之也孟子所谓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此王者之事寡怨之方也

许叔入于许

许本无罪齐郑以强逐之今乘郑乱复入于许故圣人因而书之曰入于许者无贬无褒之辞且以明夫向不得入而今始得入亦以甚逐者之罪也胡氏谓宜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後入此与揖让而救火何异焉

葬蔡桓侯

桓侯諡侯胡氏以为独请諡也按春秋二百四十九年之间止一桓侯諡如其爵其余虽曹伯薛伯?伯滕子许男之属亡不諡公者岂无一人请諡于天王乎胡氏以为周衰诸侯皆不请諡然齐自太公鲁自鲁公历十余世而入春秋亡不諡公者齐哀公以纪侯之譛为周所烹尚称曰公周天子之威既可以烹大国之君而亡忌岂容其不请諡乎陈起胡公申公世世諡公或曰陈王者之後得諡为公然春秋止书陈侯不曰陈公也郑止伯爵桓公卒于未东迁之前当时礼乐征伐尚自天子出何得不请諡而亦諡曰公乎然则死而諡公者乃公侯伯子男之通称矣桓侯之称侯何也曰传失之也晋仇何以称文侯曰晋自唐叔而後世世称侯至武公而始諡公也则命文侯而不曰公者仍其称也

葬我君桓公

弑不书葬葬我君桓公讥庄公之忘父讐也传曰讐在外者舛也

附録

宋督弑君左氏曰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後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太庙左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而置其赂器于太庙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谷梁以为桓不书王书王为正宋公与夷曹伯终生之卒又以为孔父父字也不名孔子为祖讳也皆曲说也

宰渠伯纠公羊以为下大夫非也

蔡人杀陈佗讨弑君也公谷以为佗淫于蔡蔡人不知其为陈君也而杀之舛矣

焚咸丘鲁地也书焚讥掩羣也公谷以为邾娄之邑非也

宋人执郑祭仲谷梁曰宋公称人贬之也胡氏曰祭仲不名命大夫也曰执责祭仲也得其旨矣公羊以为贤祭仲为知权何居且自反经合道为权之说出而世儒始有决裂名检以济其私者

突不书郑突不当有郑也忽书郑忽当有郑也当有郑而名之何失国之辞也知突不当有郑则庶孽不可萌夺嫡之心知忽以失国而书名则人君不可不自强于为善

春秋质疑卷二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刘因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佚名
  提要·汪克宽
  卷二十三·夏僎
  卷三·毛奇龄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上·毛晋
  提要·冯复京
  附录下·赵汸
  简介及目录·邵经邦
  第四篇 心与物游(下)·丰子恺
  西域第四十六·桓宽
  谷山崇禅师·惠洪
  论议品第五·佚名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城春景·林徽因

    时代把握不住时代自己的烦恼,——轻率的不满,就不叫它这时代牢骚——要泥黄色风沙,顺着白洋灰街沿,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鲜的冰糖葫芦怪得这嫩灰色一片,带疑问的春天寻去,不必有新奇的新发现,旧有保障喷出烟囱,那矗立的新观

  • 花儿开过了·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果子结完了:一春的香雨被一夏的骄阳炙干了,一夏的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如今败叶枯枝,便是你的余剩了。天寒风紧,冻哑了我的心琴;我惯唱的颂歌如今竟唱不成。但是,且莫伤心,我的爱,琴弦虽不鸣了,音乐依然在。只要

  • 陵阳集·韩驹

    臣等谨案陵阳集四巻宋韩驹撰驹字子苍蜀仙井监人政和中召试赐进士出身累除中书舎人直学士院南渡初知江州事迹具宋史文苑传驹学原出苏氏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圗列驹其中驹颇不乐然驹诗磨淬剪截亦颇渉豫章之格其不愿寄黄氏

  • 志第六 律历上·房玄龄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夫神道广大,妙本于阴阳;形器精微,义先于律吕。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金均其清浊,所以遂八风而宣九德,和大乐而成政道。然金质从革,侈弇无方;竹体圆虚,修短利制。

  • 列传孝感第七十四 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魏收

    《经》云“孝,德之本”,“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此盖生人之大者。淳风既远,世情虽薄,孔门有以责衣锦,诗人所以思素冠。且生尽色养之天,终极哀思之地,若乃诚达泉鱼,感通鸟兽,事匪常伦,期盖希矣。至如温床扇席,灌树负土,时或加人,咸为

  • 士人纪·张瀚

    夫士人惟出处两途,出则荦荦,处则冥冥,求志达道,无二义也。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岂非出则树绩旗常,处则阐明圣学,而均之一禀于道德耶?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

  • 卷之一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逆臣传辽○辽 耶律希达【德勒台】 耶律华格萧翰耶律瑠格【璸都】 耶律察克耶律德哷耶律朗耶 律隆科耶律哈里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尼噜固】萧格 萧呼图克萧德勒岱库 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萧塔拉耶律希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上帝王世次年纪【六一】舜禹受禅【颍滨】帝王所尚【李翱 李华 颍滨 刘敞】帝王世次年纪六一曰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可谓显人矣而后世犹失其传者岂非以其逺也哉是故君子之学不穷逺以为能而阙其不知慎

  • ●岁华纪丽卷第四·韩鄂

    唐韩谔撰 明沈士龙胡震亨同校 冬 冬为玄英 【梁元帝纂要云冬为玄英亦曰安宁暮冬三冬九冬玄冬】 帝称颛顼神号玄冥 司寒 【魏相曰北方之神颛顼承坎执权而司寒】 属水 【其日壬癸其音羽其数六其性智其事听其味咸其臭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

  • 200.李纲守东京·林汉达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

  • 大学证文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大学无古文今文之殊其所传文亦无石经本注疏本之异自西汉传礼记四十九篇中有大学中庸二书竝着为经而其时复有以大中二书并论语孟子称小经者析二书于记为之单行因别有大学中庸之目歴汉晋隋唐以及于宋

  •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上·道宣

      习禅六(本传十三人 附见一人)   唐邓州宁国寺释惠祥传一。   京师大庄严寺释昙伦传二。   蒲州仁寿寺释普明传三。   蒲州柏梯寺释昙献传四。   秦州永宁寺释无碍传五。   江州东林寺释道暀传六。

  • 佛说法集经卷第三·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一切入。所谓地一切入。水一切入。火一切入。风一切入。虚空一切入。青一切入。黄一切入。赤一切入。白一切入。识一切入。是名十一切入。是菩萨。若欲以一切界

  • 卷第二·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敬法篇第二(此有八缘)敬僧篇第三(此有三缘)  ·述意缘  ·说法缘  ·听法缘  ·渐顿缘  ·求法缘  ·感福缘  &mid

  • 诸家神品丹法·佚名

    诸家神品丹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编集。六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外丹黄白方术而成。前五卷主要摘录《抱朴子•黄白篇》、《金丹篇》、《孙真人丹经》、《葛仙翁紫霄丹经》等诸家丹

  • 长生胎元神用经·佚名

    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