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

灵一

灵一姓吴氏广陵人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暇辄赋诗歌与朱放张继皇甫曾诸人为尘外友诗一卷

酬皇甫冉西陵见寄【一作西陵渡】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一作入】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寒光生极浦落日【一作暮雪】映沧洲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一作江】上鸥

溪行即事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不知伏牛事【一作路】潭洞何从横野【一作曲】?烟初合平湖月未生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栖霞山夜坐

山头戒坛路幽映雪【一作云】岩侧四面青石牀一峰苔藓色松风【一作风松】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来殊非昼

【一作书一作画】所得

宿天柱观【一作宿灵洞观】

石室初【一作因】投宿仙翁喜暂【一作幸见】容花源隔【一作随】水见【一作远】洞府过山逢泉涌堦前地云生户外峰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酬皇甫冉将赴无锡於云门寺赠别

湖南通古寺来往意无涯欲识云门路千峰到【一作向】若耶春山子敬【一作猷】宅古木谢敷家自可长偕隐那言【一作云一作堪】相去賖

宜丰新泉

泉源新涌出洞澈映纤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一作碧】藓文素将空意合【一作了将空色净】净【一作素】与衆流分每到【一作若对】清宵月泠泠【一作然】梦里闻

静林精舍【寺即梁武帝未逹时所居寺中有钟磬皆古物时时有声在安吉州 精舍一作寺】

静林溪路【一作精舍】远萧帝有遗踪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灯传三世【一作际】火树老万【一作五】株松无数【一作复】烟霞色空闻昔卧龙

江行寄张舍人

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林色晓分残雪後角声寒奏落帆时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一作逢欲】度迟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送王頴悟归左绵【一本无下三字一作佐归州】

客意天南兴已阑不堪言别向仙官梦揺玉佩随旄【一作旌】节心到金华忆杏坛荒郊极望归云尽瘦马空【一作长】嘶落日残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

安公

弥天称圣哲象法初繄赖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

林公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悞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远公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鉢帽絶朝宗簪裾翻拜伏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雨後欲寻【一作往】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

昨夜云生天井【一作目】东春山一雨一【一作几】囘风林花倂逐溪流下欲上龙池【一作门】通不通

题僧院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宿静林寺

山寺门前多古松溪行欲到已闻钟中宵引领寻高顶月照云峰凡几重

再还宜丰寺

再寻【一作过】招隐地重会息【一作宿】心期樵客问归日山僧记别时野云阴远甸秋雨涨前陂【一作池】勿谓探形胜【一作频来此】吾今不好奇

春日山斋

野迳东风起山扉度日开晴光拆红萼流水长青苔逋客殊未去芳时已再来非关恋春草自是欲裵回

留别忠州故人【一作惟审诗】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芳草迷归路春流滴泪痕几时休旅食何夜宿江村欲识相思苦空山啼暮猨

送别

凭高莫送远看欲断归心别恨啼猨苦相思流水深翠云南涧影丹桂晩山阴若未来双鹄辽城何更寻

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上人知机士甁【一作引】锡慰樊笼彼土诸梵衆嗟君扬道风

送王法师之西川

旅游无近远要自别魂销官柳乡愁乱春山客路遥伴行芳草远【一作緑】缘【一作随】兴野花飘计日功成後还将辅圣朝

送范律师往果州

终南千古後独尔继卿名离障非今日修因是几生乱峰寒影暮深涧野流清远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

能将疎懒背时人不厌孤萍任此身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平【一作小】湖旧隐【一作迳】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彩衣新

项王庙【一作栖一诗】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

长溪通夜静素舸与人闲月影沈秋水风声落暮山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顔

题东兰若

上人禅室路裵回万木清隂向日开寒竹影侵行迳石秋风声【一作烟】入【一作天花香散】诵经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更惜片阳谈妙理归时莫待暝钟催

送朱放

苦见人间世思归洞里天纵令山鸟语不废野人眠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一作归岑山留别】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

於潜道中呈元八处士【一本题上有自青山诣四字道中下有作字】

苕水滩行浅潜州路渐深参差远岫【一作村】色迢递野人心冻涧氷难释秋山日易隂不知天目下何处是【一作访】云林

送殷判官归上都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别後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赠别皇甫曾

幽人从远岳过客爱春【一作青】山高驾能相送孤游【一作舟】且未还紫苔封井石緑竹掩【一作映】柴关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

送陈允初卜居麻园

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空山几千里幽谷第三重茅【一作岩】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因君见往事为我谢乔松

秋题刘逸人林泉

凉飇乱黄叶迟客橘阴清萝径封行迹云门闭野情零林秋露响穿竹暮烟轻莫恋幽栖地怀安却败名

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

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孤烟【一作云】生暮景远岫带春晖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同使君宿大梁驿【与清江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驿诗小异】

旌旗江上出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寒度水风虽然行李别且喜语音同若问匡庐事终身媿远公题黄公陶翰别业【一作处一诗一作苏广文诗题云自商山宿陶令隐居】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一作日】不逢人烟霞洞里无鸡犬风雨林间【一作中】有鬼神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醉卧白云闲入【一作作】梦不知何物是吾身

哭卫尚书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南荆双戟?犹在北斗孤魂望巳深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暁月临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赠灵澈禅师

禅师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到【一作见】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将出宜丰寺留题山房

池上莲荷【一作花】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

妙乐观【一作题王乔观传道士所居】

王乔所居空山观白云至今凝不散坛场月路几千年往往吹笙下天半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苖忽见一人擎茶椀松【一作蓼】花昨夜风吹满自言家【一作住】处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松间石上有棊局能使樵人烂斧柯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送人得荡子归倡妇【一作行不归】

垂涕凭回信为语柳园人情知独难守又是一阳春

滤泉侵月起扫径避虫行【丹铅録】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

猜你喜欢
  胡寅·唐圭璋
  李希声诗话 全文·李錞
  平斋词 全文·洪咨夔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第十出 传私·周履靖
  第四折·贾仲明
  第一折·孟汉卿
  三集卷六十八·乾隆
  卷五十八·陆游
  卷六十八·陈思
  卷五·魏源
  巻七·邵浩
  懋斋诗钞·敦敏
  卷六百四十九·佚名
  卷四百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绮楼词钞·王闿运

    玲珑四犯夜来花瘦蕊浓花,漫不管人愁,香满凉夜。欲睡还休,长记玉窗灯下。冰簟梦醒惺惺,误茉莉、暗兜罗帕。想带烟幂露无语,开遍闹庭闲榭。一年容易秋还夏。望银河、月斜星亚。玉真自许禁离别,饶晚妆娇姹。听到络纬一声,还绕向

  • 忆菊·闻一多

    (重阳前一日作)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钻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守着酒壶的菊花,陪着螯盏的菊花;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

  • 卷一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友松阁遗稿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之新津人登进士第为章惇所荐绍圣初累擢左司諌工部侍郎大观中厯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贬衡州复官卒赠少保諡文忠曾入党

  • ●相思谱·沈泰

    (吴中情奴编巫山散人评) △第一折 【卜算子】〔生〕风流千古胜,漫道我平分。 【菩萨蛮】(半生落落愁如织,远山一带伤心碧。缓步过东楼,有人楼上愁。新愁知几许?乱乱丝千缕。携酒上长干,愁风到鬓寒。小生自与王娇如订生死之约,

  •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四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是日驻跸兴和大阅○以平阳王济熿等所奏晋王济熺不轨事谕皇太子○升狭西都指挥使胡原为右军都督佥事○乙巳户部言广东琼州府宜伦县民黄凯临高县吏王荣安招诱大小英豪又曹衙

  • 卷之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皇王大纪卷五十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灵王元年冬十一月葬简王郑师侵宋楚令也齐侯伐莱莱人赂之以索马牛皆百匹乃还春三月鲁侯之母姜氏薨夏四月郑伯薨谥曰成公子髠顽嗣晋师宋师卫师侵郑晋荀防防诸侯之大夫于戚以谋郑故鲁仲孙蔑请城虎牢以

  •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蒙发下刘墉奏呈泰州已故举人徐述夔诗一本、丹徒生员殷宝山诗二本,臣等详加阅看。除原黏签外,复于徐述夔诗内检得四处、殷宝山诗内检得

  • 元遥传·李延寿

    太兴的弟弟元遥,字太原,有器度和声望。他任左将军跟从孝文帝南征,被赐爵为饶阳男。宣武帝初年,他生母去世,便上表请求免职。下诏让他用其他办法表示尊敬。不许解职。明帝初年,经屡次升迁任左光禄大夫,仍带领护军。  当时冀

  • 卷十二 赵德钧父子构乱·李有棠

    太宗天显六年冬十二月丙辰,帝遣人以诏赐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德钧,相州人也。初仕幽州刘守文,为军校。刘邟令修县,守文命德钧攻之,纳邟妻种氏,并其子子之,是曰延寿。少美容貌,好书史。尚唐明宗女兴平公主,与石敬瑭为僚婿,驸马都

  • 卷二十四·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四明 郭良翰 撰议论丘文庄公濬衍义补曰臣谨按先正有言国家所以驭臣下者不过祸福荣辱而已为善者生享其福死受其荣不善者生遇其祸死蒙其辱天下虽欲不治安不可得也如有不令之臣生则盗其禄

  •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三十一年夏在汉藏教理院讲──关于支那和尚在西藏的公案,在民国十四五年前,有藏人从青海写信来问我,对于相传中国有位禅宗和尚曾到西藏被破而回的意旨,当时不知详细,以或许去的和尚不见得于禅宗很高明;也许西藏当时,非禅

  • 致王一亭居士书·太虚

    一亭先生并转中国佛教会公鉴:阅近日申报载:一部分佛教徒将东渡参加泛太平洋佛青会,二十六日竟标题为‘全系太虚之徒与日人勾结而成’,怪诞离奇,殊堪诧异!此似乎不仅日人片面宣导,藉为空气作用,而兼系有人对太虚故为构陷之所致

  •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湛然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亦漏无漏禅。初明来意者。准禅门中根性有三。故慧多定少为说六妙。此六妙门多于欲界发无漏故。是故未必备须上地。又历一切因缘六度。是故判属慧多定少。若定多

  • 第十八品 法心分别·佚名

    几何之蕴、几何之处、几何之界、几何之谛、几何之根、几何之因、几何之食、几何之触、几何之受、几何之想、几何之思、几何之心耶?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二十二根、九因、四食、七触、七受、七想、七思、七心

  • 澉水志·常棠

    又题《海盐澉水志》。城镇志。宋罗叔韶修,常棠纂。八卷。叔韶籍里不详,绍定三至六年(1230—1233)任修职郎, 常澉浦税务。常棠字召仲,号竹,仕履不详。绍定间寓居澉浦,受罗聘请于绍定三年纂成此志。一万四千字。为我

  • 王氏医案绎注·王士雄

    医案。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十卷,附录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念祖字兰荪,江都 (今江苏扬州) 人。石氏认为王氏医案随证制方,丝丝入扣,为临证必读书,遂将正续编合刊,三编作为附录,逐案详加绎注。刊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