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诗传旁通卷十五    元 梁益 撰

恭惟先正大儒文公朱子后宋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诗集传成自以为无复遗恨且曰后世若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南塘赵公汝谈于晦庵诸书尤服诗传号称简明斯言信允末学梁益伏读朱传昧焉多所未解如见尧于羮见尧于墙犹曰圣人之耦之类罔知攸出问之老师宿儒间有补助得之耳闻目见辄自笔録久之浸繁用纂成帙仿缑山杜文玉【瑛】语孟旁通之例目之曰诗传旁通僣逾之罪谅无所逃妄诞之讥亦未能免高明过人者薄此何以为初学如益者或可资检阅自视其中未能通者尚多倘未溘先朝露行当续而补之君子或悯其肤浅有肯相成诚所愿幸惟是窃伏防绎朱子传诗之防大节目大议论多于序说见之愚益未能发明其详今姑纂辑其略

辨诗序之作引后汉书儒林传以为卫宏作毛诗序今传于世则序乃宏作明矣按汉书初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防朱子序乃宏作之言葢实其说也

小序先自合为一编后乃各引以超冠篇端今复并为一编缀于经后以还其旧因以论其得失此朱子去序言诗之本意也去序言诗雪山王氏质夹漈郑氏樵已有其法朱子葢取之

谨按诗之一经有传有笺有防防一名正义出于毛苌氏者谓之传出于郑氏者谓之笺传之为言训也训释其书也凡书非正经者谓之传笺之为言荐也主于荐成毛传之意也毛苌赵人为河间太守为北海相所训传者曰毛诗流传北海郑字康成北海人取毛氏诂训所不尽及异同者笺之当时学者尊信康成故毛传得郑笺而盛行自康成之后魏王肃字子雍有毛诗注有毛诗义驳司空王基毛诗驳太子文学刘桢字公干毛诗义问吴陆玑字元恪草木鸟兽鱼虫防晋孙毓毛诗异同评梁武帝毛诗大义梁桂州刺史崔灵恩毛诗集注舒援沈重刘瓛张氏隋秘书学士鲁世达等之毛诗义防至唐孔颖达氏取毛传郑笺而防之谓之正义诗之制度名物于是大备然其训説皆不敢背乎小序未有舎序而自为之说者惟宋欧阳公王荆公诸先生出卓然有见高视千古之上舎序舎传而研究经防理明义精犂然允当如唐之啖助赵匡陆淳舎传言春秋非寻常识见所及夹漈郑樵氏渔仲之言曰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且为作诗辨妄六卷诗经之防大明迨晦庵朱子而大定矣益谓去古未逺有古书可攷莫若汉儒之毛氏传郑氏笺制度述作物性名件莫若唐孔氏之防义读此经者所当徧知而不可偏观也

诗之音则后魏太常刘芳有毛诗音证梁徐邈等有毛诗音后徐氏音亡而陆德明之音所引多本于徐氏德明名元朗以字行德明吴人故多吴音

孔颖达唐书孔颖达字仲达兾州人欧阳文忠公集古録防尾云孔颖达碑于志宁撰传云字仲达碑云字仲逺颖达撰毛诗正义 缭戾碎破缭音了戾力结切缭戾乖戾不顺之貌

周南闗雎 后妃文王未尝称王太姒亦未尝称后序乃后人所作不害为追称之辞 身脩故国家天下治取南丰曾氏说曾氏名巩字子固南丰人諡文定南渡后改諡文清 有闗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此程伯子明道先生之语闗雎麟趾仁厚之意周官法度周公六典太平之书 闗雎为二南正风之首文王盛时之诗也论语曰闗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谓卒章也正考甫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韦昭曰辑成也凡作篇章义既成撮其大要以为乱辞诗者歌也所以节舞者也如今三节舞矣曲终乃更变章乱节故谓之乱也史记曰闗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大序所谓是谓四始诗之至也为毛氏之学者宗之而齐后苍为齐诗鲁申公为鲁诗燕韩婴为韩诗此三家者皆以闗雎为康王政衰之刺诗故有本诸祍席而闗雎作之说扬雄谓周康之时闗雎作习治也习治则伤始乱也杜钦传曰佩玉宴鸣闗雎叹之臣瓒曰此鲁诗说也后汉明帝诏曰昔应门失守闗雎刺世薛汉韩诗章句曰今内倾于色故咏闗雎记淑女以刺时鲁韩之说大抵皆然或者以序有哀而不伤之文疑其容有此理朱子斥之而以仪礼正之是以仪礼乡乐乡饮酒之乐房中之乐后夫人房中讽诵以事其君子之乐 汉广苏氏例取首句而去其下文苏氏谓眉山二苏东

坡颖濵兄弟兄轼子瞻文忠公弟辙子由文定公苏黄门有诗传东坡有说苏传之例如云汉广德广所及也例取序之首句宋朝有丘铸者着周诗集解亦取小序首一句以为子夏作下文则削之因附见于此

召南鹊巢 诸侯防化成德其道亦始于家人即周南闗雎身脩而国家治之意 何彼秾矣 车乘厌翟勒面缋緫服则防翟翟车贝面组总有握按周礼春官巾车掌王后五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凡五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之车厌翟后从王賔飨诸侯所乘之车妇人车皆坐乘有容盖容谓幢容葢谓蔽葢幢容即卫风氓诗之帷裳蔽盖即衞风硕人之翟茀翟音狄雉也字亦狄皆训为雉凡雉具五色者谓之翟禹贡羽畎夏翟尔雅伊雒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曰翚江淮而南青质五色皆备曰繇繇音遥郑康成周礼内司服注作摇周礼礼记或作揄或作榆并音遥而训雉与翟狄训雉义同重平声直龙切重翟谓重翟雉之羽厌入声于涉切厌翟谓次其羽使相廹厌翟勒回缋总者厌次翟羽使相迫蹙以为车之蔽茀又以如玉龙勒之韦为马之当面饰谓之勒面皮之熟者为韦马之当面饰者为锡锡音洋饰在马额亦谓之当卢重翟有锡厌翟次于重翟故云勒面缋画文也总以缯为之着于马勒直两耳与两镳马防外铁为镳亦谓之扇汗亦谓之排沬以画缯为总故云缋总着直略切五路之四曰翟车则王后乘以出丧之车也巾车云翟车贝面组总有握郑氏注云翟车不重不厌以翟饰车之侧尔贝面贝饰勒之当面也有握则无葢矣如今軿车是也軿薄经切今谓郑氏东汉时也有握之握马融作帷幄之幄 服则防翟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縁衣狄翟同祎音挥祎衣画翚雉揄音摇揄翟画摇雉阙翟刻而不画展与檀同音战縁与禄同音彖后从王祭先王则服祎衣从祭先公则服揄翟从祭羣小祀则服阙翟三者皆王后之祭服刻缯为翟之形或画或不画缀于衣以为文章也祎衣为盛揄翟次之重翟为上厌翟次之厌翟之车揄翟之服此其为下王后一等而为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之车服也 驺虞 汲冢周书王会篇云驺虞白虎黑文西方之兽欧阳公诗本义引贾太傅之说驺为文王之囿固未可据然虞为司兽不为无理书传言虞多为掌山泽之官伯益作虞逺自舜世周礼分为虞衡属之夏官司马至如今时京师有仁虞监取正诗序之义而掌畋猎之事焉陈鹏举少南氏引礼记驺虞为节乐官备按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乐以驺虞九节郑司农众谓析羽九重郑康成谓奏乐以为射节之羞康成说是礼记射义天子以驺虞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谓歌驺虞之诗以为射之节度古者射必四矢歌用四节如驺虞九节则先歌五节以听后歌四节以射歌一节则发一矢必发乘矢而后卒矢射齐风猗嗟之四矢反兮大雅行韦之既挟四鍭是也驺亦官名驺官虞官皆有人故云官备射义又曰天子以备官为节

邶 顷公赂王请命 衞康叔之后武王同母弟康叔名封受封之国传康伯考伯嗣伯伯靖伯贞伯顷侯凡八君顷侯者贞伯之子也厚赂周夷王夷王命衞为侯音防顷侯子厘侯厘亦作僖厘侯太子共伯余余蚤死弟共伯和立是为衞武公 温柔敦厚之教 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故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益闻诸説者云温柔而敦厚姿质淳厚之人也淳厚者未必深察情伪故有愚之失 庄姜戴妫 衞庄公名扬娶齐女曰庄姜无子陈女厉妫之娣戴妫生子完是为桓公齐女姜姓陈女妫姓妇人从夫諡故因庄公而为庄姜厉与戴亦皆諡 桓公州吁 嬖妾之子州吁弑桓公完而自立石碏之子厚与州吁游从州吁朝陈将使陈侯请于天王石碏使告于陈曰衞国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圗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衞遂杀州吁石厚衞人立桓公之弟晋是为宣公左氏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簒弑之贼必讨不宥入春秋之初石碏其知大义矣孔子之春秋为诛乱贼而作是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夺黎氏地 赤狄潞氏夺黎氏地见春秋宣公十五年左氏言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酆舒为政而杀之晋伐狄数【上音】狄五罪夺黎氏地亦其一晋杀酆舒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卫宣公 上淫曰烝衞宣公上淫于庶母夷姜而生急子急亦作伋为【去音】伋娶齐女而自取之是为宣姜生夀及朔宣姜宠而夷姜缢及新台二子乘舟之诗作风大变矣二南正家之本身脩故国家可治变而至于如是人道或几乎灭息悲夫

鄘 谯 谯让质责谯才笑切与诮同以言辞相责也 中声 荀卿子曰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云诗谓乐章所以节音主乎中而止不使流淫春秋传曰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复殚矣

衞 从王伐郑 春秋桓公五年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王周天子桓王也天子之兵有征无战郑祝射王中肩郑庄公使祭【音债】足劳【去音】王且问左右敢抗王师恭而无礼郑庄之罪有不容诛寔为厉阶之首人纪殆絶重可悲夫经书蔡人衞人陈人从王正君臣名分之辞也 十曰多昬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舎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散利谓贷种食弛力谓息淫役舎禁谓公无禁利去几谓闗市不讥礼谓杀吉礼杀哀谓省防礼蕃乐谓闭藏乐器而不作多昏谓不备礼而取婚者多也按防荒之嵗每言多婚葢欲使之相依为命耳

王 王周天王 平王名宜臼幽王宫湼之子桓王名林平王之孙庄王名佗桓王之子皆东迁后之主郑父子司徒 郑桓公名友周厉王胡之子宣王静之母弟为幽王司徒其子武公名掘突为平王司徒 莆田郑氏 郑渔仲名樵其居夹漈水自号夹漈道德高邵学博而雅大儒也宋高宗时人 公子素孔颖达曰文公防厉公子春秋闵公二年冬十二

月狄入衞郑弃其师衞在河北郑在河南恐其渡河侵郑故使高克将兵于河上御之公子素作诗以刺之 子皮子产 郑穆公七子谓之七穆公子喜字子罕七穆之一也子罕之子子展子展之子子皮以王父之字为罕氏公子发字子国亦七穆之一也子国之子子产子产之子国参以王父字为国氏子皮子产郑大夫之贤者 帅师 帅师之帅作入声读入声者如字将帅之帅圈去声 公子五争郑昭公名忽郑厉公名突孔颖达曰鲁桓十一年祭仲立突而忽奔衞一争也十五年突使祭仲壻雍纠杀祭仲仲知之杀雍纠突出奔蔡忽复归郑二争也十七年高渠弥杀忽而立公子亹三争也十八年齐人杀子亹高渠弥祭仲逆子仪于陈而立之四争也鲁庄十四年传瑕杀子仪而纳突五争也

讲师 汉儒尚専门之学各讲授其师之说故有讲师之名人各异师师各异说经之本防反因之而亡吕伯恭氏所谓从而附益之此讲诗讲经之也然亦有互相发明者不可一槩而论故近世李性学先辈有继序之说大序小序之下以经生讲师所述者为继序性学着诗统一编有自序诗统有曰诗者圣人传心之正印而五经之灵枢也士欲学道必自诗入经燬于秦惟诗以咏免汉裂而四鲁固齐陋韩厖惟毛以尔雅传又曰至隋而王文中氏始窥其门至宋而欧阳氏苏氏始撤其藩覩其堂室明道氏伊川氏横渠氏发其蔀启其钥诗之真隠而复豁紫阳氏觿其结解其纷而诗之灵明公大中正纯粹之天乃昭昭 李先辈之自序此其大略然诗统每篇之首各有小序葢雪山王氏夹漈郑氏子朱子之外言诗者率以序言非愚益所敢妄议也

唐 不谓之晋而谓之唐初不为此 叔虞封唐侯其子燮以晋水所出改为晋晋之为国葢以水得名晋武公 史记晋世家晋侯缗立二十八年曲沃

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僖王春秋左传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立为晋侯实鲁庄公之十六年也武公弑君簒国大逆不道乃王法之所必诛而不赦者朱子自附于春秋之义以正人心以诛乱贼于小序深辨之辞严义正武公之罪暴不可揜愚所谓大节目者于是乎在矣其后六卿分晋并归于三而威烈王命魏斯韩防赵籍为诸侯簒夺强僣之臣天诛不加而宠秩命之王纲于是而自紊政柄以是而下移正人纪立人极者不可复言矣呜呼悲夫晋献公 名佹诸武公之子

秦 非子事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孝王封为附庸而邑之秦此嬴氏有国之始也非子封秦造父封赵因附见罗长源赵氏国姓纪原之说罗长源泌曰氏族之兴所繇来逺矣自一姓以上推而至于有国有家者均不可不原其所自来也太史公作尧舜本纪谓其源皆出于黄帝后世目为良史唐史臣作世系表先宗室而后宰相后世指为全书恭惟国家列圣相承太祖太宗以英睿定大业真宗仁宗以忠厚守成宪高宗孝宗以谟断成中兴之功而赵氏得姓之因厯诸儒讨论犹莫之核议者徒见史记所载程婴杵臼之事遂以为赵氏得姓之始于此而不知其不止此徒见左氏所记赵朔赵武之事遂以为赵氏得姓或繇于是而不知其不止是徒见史传所谓造父以徐方功封于赵城为赵氏及张说氏族对以韩陈鲁衞许郑若魏与赵氏并无遂又以为赵氏得姓以国而不知其亦不止于国也嗟乎处刘汉之朝而不知刘氏之为尧后居李唐之世而不知李氏之为少昊裔者考订有所未到赵氏得姓之繇例推援为造父之后抑不知夏氏之季已有讳梁字者见于正史则赵氏得姓其不止于造父也明矣商氏之初有讳隠字者官为牧师则赵氏得姓其不止于造父也审矣百家谍风俗传易纬书氏族谱俱言张王李赵皆黄帝之所赐姓抑又知赵氏得姓其不止于造父也亦较然矣按此于诗传虽无所系宋氏有国其姓亦当知故通之 穆康 秦穆公名任好康公名防陈 陈佗以乱贼被讨见书于春秋 鲁隠公六年传书五父五父陈公子佗也父音甫桓公五年陈侯鲍卒陈乱文公子佗杀子免而代之免音问六年蔡人杀陈佗鲁庄公二十二年传云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桓公名鲍厉公名跃史记以佗为陈厉公跃为陈利公陈杞世家云桓公鲍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与春秋传异

曹 昭公名班僖公名夷子共公名襄昭公之子豳 金縢 金縢之匮藏卜书之匮以金縢缄之奄 奄商奄二国名商奄之君附纣子禄父周公践祚伐之又有鲁奄之奄然与禄父所封相逺

谨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十五国地周南则河南洛阳之境其地属汴梁河南省周天子之王城陈郑桧之三国皆河南省地召南则上接京兆陜西省境江汉则河南及武昌湖广省境也其邶鄘卫曹皆在河北唐在河东则上中书都省齐鲁山东之地亦都省豳秦则陜西省之地也玁狁之境则和林城岭北省之地西戎则甘州甘肃省之地东海则高丽镇东省之地医无闾山则懿州辽阳省之地江之发源则成都四川省之地荆楚羣舒则湖广河南及隆兴江西省之地太伯适吴则杭州浙江省之地也中庆云南省汉以前不与中国通其地盖西南夷耳以九州言之直都省河北东鲁皆冀州兖州之地齐为青州之地河南省之地为徐为荆为豫湖广江西江浙之地为扬陜西之地为梁为雍河东则并州之地辽阳则营州之地开平大兴和林省则幽州之地甘肃云南时皆荒逺高丽箕子朝鲜之域与辽阳壤地相接然此亦槩言之地形如犬牙相入故不截然整齐也以星土言之大梁之次州曰冀夀星之次州曰兖枵之次州曰青降娄之次州曰徐星纪之次州曰扬鹑尾之次州曰荆大火之次州曰豫实沈之次州曰益益州与梁州同分野沈音审或云与沉同鹑首之次州曰雍析木之次州曰幽娵訾之次州曰并以分野之星言九州者如此诗之十五国风之地古九州内之地也而其地形皆陿隘今自都省行省所辖各道各路郡县处所有古所未有之幅员不可与十五国同论然以舆地形势观之今天下即古天下今山川即古山川但有通未通辟未辟之分初无古今之异愚因以赘兹说小雅 鹿鸣 賔 序诗者言羣臣嘉賔忠臣嘉賔必君为主臣为賔孔颖达引燕礼客为賔宰夫为主之说又云君设酒肴羣臣皆在君为主羣臣为賔当以后说为是 棠棣 国语春秋传皆左丘明作谓国语为春秋外传丘明姓左名丘明与论语左丘明不同 富辰畿内诸侯为王朝卿士富其采邑也周文公即公旦召穆公名虎宣王时人 天保 与鹿鸣相似盖谓序得诗意但未尽其用耳 南陔笙诗 笙中吹其诗故有声无辞如俗中以箫笛吹歌曲得一曲之谱则此曲之类皆此声不必求其歌曲之辞 六月 郑谱 郑康成诗谱分别时世必以某诗为当某王之世 此下不出诗篇名 世本世本纪氏族谱系之类宋为之注释 谯周

周蜀汉人 脱简 古者以韦编汗青之竹为简用以写书嵗久而所编之韦皮断烂故有错简脱简之谬误 汉魏乐府 汉武帝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魏武帝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大雅 文王 欧阳文忠公论曰书泰誓十有一年说者因以谓自文王受命九年及武王居丧二年并数之尔是以西伯听虞苪之讼谓之受命以为元年此妄说也古者人君即位必称元年常事耳不以为重也后世曲学之士说春秋始以改元为重事然则果常事欤固不足道也果重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矣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逺矣又不改元由是言之谓西伯以受命之年为元年者妄说也后之学者知西伯生不称王而中间不再改元则诗书所载文武之事粲然明白而不诬矣 东坡苏文忠公曰昔汉高祖击灭项籍统一四海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终且辞以不德惟彼陈胜吴广乃嚣嚣乎急于自王而谓文王亦且为之耶武王伐商师渡孟津会于牧野其所以称君之命命于诸侯者盖犹曰文考而已至于武成既以柴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于周而后称曰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勲由是观之则是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君而况于文王自王乎广平游氏定夫曰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王为文考至武成而柴望然后称文考为文王游氏又曰礼记大传载牧野之文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厯文王昌亦据武成之书以明追王之意出于武王也世之说者因中庸无追王文王之文遂以为文王自称王岂未尝攷泰誓武成之书乎君臣之分犹天尊地卑纣未可去而文王称王是二天子也当六国之时辛垣衍欲帝秦鲁仲连以片言折之不敢复出口盖名分之严如此曾谓至德如文王者反盗虚名而拂天理乎赤雀丹书此防纬之说不足取信如云有火自上

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之类是也汉儒解经多惑谶纬既已近诬而灵台一诗乃追述文王之事遂以为天子之制其诬甚矣

周颂北郊集议 宋元祐八年礼部尚书苏轼言古者合祭天地以为祀上帝则并祭地祗厯举汉魏及唐合祭之说其弟辙亦同其议诸家皆言南郊圆丘冬至祭天北郊方丘夏至祭地此苏氏北郊集议之説也诗序未终姑缀于此者望来者云

诗传旁通卷十五

猜你喜欢
  尚书古文疏证卷六上·阎若璩
  孟子纂笺卷七·詹道传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
  卷四十七·冯复京
  卷四十·佚名
  附 录·王充
  卷三·李钟伦
  大宰·佚名
  卷七·佚名
  卷七·佚名
  慈品第七·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卷第二(一十九章)·优昙普度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佚名
  众经撰杂譬喻·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288_1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陆贽   南宫闻古乐,拂曙听初惊。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   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   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卷288

  • {团圆}·佚名

    『外 慢』 请喜子儿得成双,满厅蜡烛照面红。『占 慢』 一家富贵是无比,婚礼古今都一同。『生 慢』 请喜今旦身成器,果然白衣换锦衣。『旦 慢』 当初连理相结义,算来都是天排比。『合』【画眉序】锦屏初开,鸾凤成双又成对,

  • 诗女史叙·田艺蘅

    钱塘田艺蘅 撰夫天地奠居则玄黄宣色阴阳相匹则律吕谐声故文章昭于俯仰之观音调和于清浊之配讵由强作寔出自然造物如斯人事可测矣远稽太古近阅明时乾坤异成男女适敌虽内外各正职有攸司而言德交修材无偏废弃男子之以文

  • 申忠愍诗集巻五·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五言絶句 秋江晚唱(用解大绅韵) 江头欸乃声惊散寒云影渔竿挂夕阳月照芙蓉冷 访友不遇 廛市厌烦嚣偶来幽寂处水流半掩扉坐久却忘去 秋日有怀 秋水连天际鹜飞带晩霞景中人不见惆怅咏蒹葭 其二 室迩宁分水人

  • 第一百一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蔡东藩

      却说欧战已毕,各国将开议和大会,中国政府,不得不派遣专使,赴会议和,当下由徐总统择定一人,就是外交总长陆徵祥。徵祥曾因事请假,部务委次长陈箓暂行代理,此次奉使赴洋,不便逗留,便即束装起行,乘轮赴欧去了。是时英美法日意

  • 七国考卷九·董说

    ○秦杂祀西畤史记秦襄公以兵定周周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通诸侯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封禅书云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年表云立西畤祠白帝索隠曰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县名故作西畤畤止也汉书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弘治六年六月癸亥朔○甲子巡抚保定等府右副都御史张琳及锦衣卫百户仝銮应诏陈言内一条俱请宥谪戍御史彭程及左迁御史任仪銮奏又谓带俸指挥许宁都指挥张琼各负方镇之才足当一面之寄昔因微过置之闲散请加擢用冒认皇亲罪

  • ●目录·佚名

    序 原序 一 汴京失陷 二 帝幸金营 三 二帝被执 四 胁迫北行 五 朝见金主 六 往安肃军 七 徙居云州 八 徙西江州 九 徙五国城 十 徙筠从州 一一 太上皇崩 一二 徙源昌州

  • 卷上·吴德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历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四月十四日,中日和议画押,各派大臣至燕台换约,台湾割让日本。朝鲜之役,我师败绩,群臣请幸西蜀。皇上下罪己之诏,声泪俱下,不忍播迁,恐惊皇太后圣心。先遣大臣张荫桓侍郎、邵友濂抚宪往日

  • 裴仁基传·魏徵

    河东人裴仁基,字德本。 祖父裴伯凤,北周汾州刺史。 父亲裴定,上仪同。 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习弓马。 开皇初,裴仁基为亲卫。 平定陈国时,他冲锋陷阵,授仪同,赐缣纟采上千段。 后以本官身份兼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亲信。 炀帝继

  • 卷十九、官制之改革·黄鸿寿

    圣祖康熙元年,春正月,诏江南省上江、下江学道二员,湖广省湖北、湖南学道二员,俱裁并归一。 夏四月,定总督加兵部衔,巡抚加工部衔。 秋九月,裁延绥巡抚。二年,春二月,停止六部汉司官内外京堂例。 裁苑马寺卿主簿各一员,监正七

  • 卷十三·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三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乡党孔子于乡党章总防 翼注曰此章只重言不重貌注云言貌者言之貌也 此章重注不同二字在乡党则不言在庙朝则言唯谨尔只带说正见

  • 第十三部分·毛公

    小雅 鱼藻之什《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笺】万物失其性者,王政教衰,阴阳不和,群生不得其所也。将不能以自乐,言必自是有危亡之祸。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传】颁,大首

  • 诸法集要经卷第二·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无常品第五之余  尔时诸天人  著乐生喜悦  过彼时分已  各怀于忧恼  如树当滋荣  密叶而弥布  过彼时分已  

  • 省庵法师传(附录)·宝贤

    师讳实贤。字思齐。一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世业儒。师生即不茹荤。总角时有出尘志。父既早歾。母张氏知其夙具善根。命为释氏子。七岁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聪慧爽朗。经典过目不忘。十五剃染。兼通世典。能诗。善书法

  • 江湖长翁集·陈造

    诗文别集。南宋陈造(1133—1203)撰。四十卷。造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自以为于世无补,宜置江湖,遂号江湖长翁。此集成于明代,始与秦观之作合刻。今本四十卷

  • 吴船录·范成大

    宋代文言日记小说。南宋范成大撰。 《宋史·艺文志》入史部传记类,题《吴船志》。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类。《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较常见,均为二卷。本书是作者于淳熙四年(1

  • 显扬圣教论颂·无著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无着菩萨《显扬圣教论》中摄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