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出 移防

◎甲申六月

〖锦上花〗(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策马欲何之?策马欲何之?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

——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

(杂扮报卒上)报上将军,黄、刘三镇会齐人马,南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副净)阿呀!不好了!南下不得,北上又不能,好叫俺进退两难。(想介)罢,罢!还到史阁部辕门,央他的老体面,替俺解救罢。(行介)

〖前腔〗速去乞恩慈,速去乞恩慈,空忝羞颜,答对何辞。这才是,这才是,自作孽,天教死。

(内喊介)

(副净领众走下)

〖捣练子〗(外扮史可法从人上)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生上)自叹经纶空满纸。

(外向生介)世兄,你看高杰不辞而去,三镇又不遵军法;俺本标人马,为数无几,怎能守得住江北。眼看大事已去,奈何,奈何!

(生)闻得巡抚郑瑄,堵住江口,高杰不能南下,又回扬州来了。

(外)那三镇如何?

(生)三镇知他退回,会齐人马,又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外愁介)目前局势更难处矣。

〖玉抱肚〗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只手儿怎擎青天,却莱兵总仗虚词。(合)烟尘满眼野横尸,只倚扬州兵一枝。

(丑扮中军官传鼓介)

(杂问介)门外击鼓,有何军情?

(丑)将军高杰,领兵到辕,求见元帅。

(外)他果然来了。传他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外升帐,开门,左右排列介)

(副净急跑上介)小将高杰,擅离汛地,罪该万死。求元帅开恩饶恕!

(外)你原是一介乱民,朝廷许你投诚,加封侯爵,不曾薄待了你。为何一言不合,竟自反去;及至渡江不得,又投辕门。忽而作反,忽而投诚,把个作反投诚,当做儿戏,岂不可恨!本该军法从事,姑念你悔罪之速,暂且饶恕。

(副净叩头起介)

(外问介)你还有何说?

(副净又跪介)前日擅离汛地,只为不肯服礼。今三镇知俺回来,又要交战,小将虽强,独力怎支,还望元帅解救。(向生央介)侯先生替俺美言一句。

(生)你不肯服礼,叫元帅如何处断?

(外)正是,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前腔〗争论坐次,动干戈不知进止。他三家鼎足称雄,你孤军危命如丝。(合前)

(副净)元帅不肯解救,小将宁可碎首辕门,断不拜他下风。

(生)你那黄金坝上威风那里去了?

(副净)那时他没带人马,俺用全军混战,因而取胜。今日三家卷土齐来,小将不得不临事而惧矣。

(生)小生倒有个妙计,只怕你不肯依从。

(副净)除了服礼,都依都依。

(生)目今流贼南下,将渡黄河,许定国不能阻当,连夜告急。元帅正要发兵防河,你何不奉命前往,坐镇开、洛;既解目前之围,又立将来之功。他三镇知你远去,也不能兴无名之师了。将军以为何如?

(副净低头思介)待我商量。

(内呐喊介)

(外)城外杀声震天,是何处兵马?

(丑报介)黄、刘三镇,领兵到城,要与高将军厮杀哩。

(副净惧介)这怎么处,只得听元帅调遣了。

(外)既然肯去,速传军令,晓谕三镇。(拔令箭丢地介)

(丑拾令箭跪介)

(外)高杰无礼,本当军法从事,但时值用人之际,又念迎驾之功,暂且饶恕,罚往开、洛防河,将功赎罪,今日已离扬州。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遣。

(丑)得令。(下)

(外指高杰介)高将军,高将军,只怕你的性气,到处不能相安哩。

〖前腔〗黄河难恃,劝将军谋终虑始。那许定国也不是个安静的。须提防酒前茶后,软刀枪怎斗雄雌。(合前)

(向生介)防河一事,乃国家要着,我看高将军勇多谋少,倘有疏虞,罪坐老夫。仔细想来,河南原是贵乡,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既遂还乡之愿,又好监军防河,且为桑梓造福,岂非一举而三得乎。

(生)多谢美意,就此辞过元帅,收拾行装,即刻起程便了。

(副净)一同告辞罢。

(拜别介)

(外向生介)参谋此去,便如老夫亲身防河一般;只恐势局叵测,须要十分小心,老夫专听好音也。正是:人事无常争胜负,天心有定管兴亡。(下)

(吹打掩门)

(生、副净出介)

(副净)侯先生,你听杀声未息,只怕他们前面截杀。

(生)无妨也,他们知你移防,怒气已消,自然散去的。况且三镇之兵,俱走东路,我们点齐人马,直出北门,从天长、六合,竟奔河南,有何阻当。

(众兵旗仗伺候介)

(副净)就此起程。(行介)

〖朝元令〗(生)乡园系思,久断平安字;乌栖一枝,郁郁难居此。结伴还乡,白云如驶,遂了三年归志。(副净)统着全师,烟城柳驿行参差;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合)扬州倒指,看不见平山萧寺,平山萧寺。

(副净)落日林梢照大旗,

 (生)从军北去慰乡思;

(副净)黄河曲里防秋将,

 (生)好似英雄末路时。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五·彭定求
  古今滑稽联话序·范左青
  ◆潘处士纯(子素集)·顾嗣立
  乙未四十七首·许南英
  第四折·关汉卿
  二集卷十四·乾隆
  卷三十七·王奕清
  巻八·皇甫冉
  七言巻六·洪迈
  卷三百三十二·陈思
  卷四百四十五·曹学佺
  卷十四·陈元龙
  卷三十八·施元之
  36.杜甫:新安吏·施蜇存
  卷八·朱昆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三十六明 梅鼎祚 编襍曲歌辞【宋】自君之出矣【汉徐干室思诗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巳时自君之出矣盖起於此一作拟室思诗齐虞羲亦谓之思君去时行】宋孝武帝【一作许瑶】自君之出

  • 卷二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彜尊编彭 韶【九首】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丁丑进士除刑部主事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廵抚苏松召入为大理寺卿累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諡惠安有从吾滞稾【静志居诗话彭公以左佥都

  • 梦观集卷一·大圭

    (元)释大圭 撰○五言古诗定公生焚诗【并序】吾释氏者定世古昆吾人客漳久之侨居开元寺业白以老至元四年秋峒贼来攻城甚急漳人莫知所出定密而祝曰使城不陷贼吾当火吾身以答已而果然越六年夏遂絫薪为龛室西郊行与众诀众留

  • 卷二百三·毕沅

      ◎元纪二十一 ∷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泰定帝   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   诏曰:“朕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治者,悉遵祖宗成宪。曩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六·徐乾学

    宋纪二十六【起彊圉恊洽九月尽着雍涒滩十二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眀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徳四年九月甲子朔知华州张舒与官属率民钱修孔子庙为民所讼并坐赎金因诏诸州县文宣王庙自今并官给钱完葺无得輙赋

  •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通志卷一百六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循吏传第一史记始作而有循吏传后世因之不能易也虽晋宋梁后魏曰良吏南齐曰良政其实皆循吏也史记孙叔敖 子产 公仪休 石奢 李离前汉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龚遂 召信臣后

  • 六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附铎椒考)·钱穆

    《汉书 艺文志》六艺《春秋》类,有《左氏传》三十卷。自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左邱明。左邱明受经孔子,而传《春秋》。魏晋以来儒者无异议。至唐赵匡、啖助,始谓左氏非邱明。宋后诸儒,相继并起。其著者如

  • 大清著作权律·佚名

    1910年第一章 通例第一条 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著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第二条 凡著作物归民政部注册给照。第三条 凡以著作物呈请注册者,应由著作者备样本二分,呈送民政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 己亥春正月甲午朔。 乙巳,上既抚定宁越,欲遂取浙东。未下诸郡,集诸将谕之曰:“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夫克城虽以武,而安民必以仁。吾师比入建康,秋毫无犯,故一举而遂定。今新克婺城,民

  • 邝煦堃·周诒春

    邝煦堃 字伯和。年二十五岁。生于广东广州。未婚。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普林斯顿大学。习经济学。民国三年。得文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经济学及新闻业。民国五年。得文学士学学位

  • 卷十八·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八明 胡广等 撰乐记第十九【临川吴氏曰礼经之仅存者犹有今仪礼十七篇乐经则亡矣其经疑多是声音乐舞之节少有辞句可读诵记识故秦火之後无传诸儒不过能言乐

  • 墨子卷三·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三尚同上第十一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滋衆其所谓义者亦滋衆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是也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

  • 成唯識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已說二十隨煩惱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頌曰.   [二]不定謂悔眠 尋伺二各二.   論曰.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觸等定徧心故.非如欲等定徧地故.立不定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讲堂。作如是论。诸尊。如世尊说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若知二边者于中永无著说名大丈夫不顾于五欲无有烦恼锁超出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

  •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毕竟地摄取品第二菩萨摩诃萨修一切行时有六事善摄众生。一者至心摄取。二者增益摄取。三者取摄取。四者究竟摄取。五者不毕竟摄取。六者后摄取。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

  • 谈薮·庞元英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