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八

宋 高闶 撰

庄公一

元年春王正月

公上不受于天子而父以弑逆得位又不以其道终无所受之故不书即位者不正其始也或曰庄公嫡长其为储副明矣乃不可即位乎曰诸侯之嫡子必誓于天子而後称世子世子又必命于天子然後为诸侯安得擅有其国而自即诸侯之位耶

三月夫人孙于齐

鲁君及夫人出奔圣人皆婉其辞而书曰孙孙者谦避之名若内不见容而去不复返也若昭公哀姜是已今夫人往来于齐鲁之间数矣此岂出奔也哉盖夫人向与桓公如齐公以故遇祸今及练期又不奉其祭祀遽出境以从雠其无恩于先君甚矣男女辨姓人之大伦夫人之行无人伦矣故圣人因其如齐特去姜氏而书曰孙盖嫉之之甚也其不替夫人之号者示子无絶母之义也是时公年十有四矣齐人旣归恶于彭生而鲁之大臣往往畏齐且以夫人之故不敢明言于公而公亦未之察焉所以公与夫人母子如常而夫人数如齐公亦数与齐侯会而不知其恶已播于万民矣

夏单伯逆王姬

王姬下嫁诸侯礼虽不传而以义推之诸侯固当躬至京师天子置馆命同姓之尊者行宾主之礼然後逆姬归本国此亦男下女之义也今齐旣不朝王又不亲迎而鲁之单伯反往逆之盖庄王命鲁主婚故也鲁之先君为齐所弑不能诉于天王已无臣子之道且天王岂不知鲁有大丧自可因而辞之乃遽使单伯往逆焉在谅阴之中而修嘉好之礼废经常之事而为创见之举天下固多同姓之国矣何必在鲁是鲁人默顺王命陷王于不义也春秋恕天王之过而责鲁尤深故不书单伯如京师而直书单伯逆王姬犹曰鲁自逆之耳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特为王姬筑馆者以公为之主则不可于公之寝又不可于鲁之庙故特筑馆以远嫌也且夏逆而秋筑馆又见前逆之为太早计矣于外者不在鲁国宫庙之内也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陈庄公初立正在桓王时至是卒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礼诸侯嗣位三年丧毕以士服朝天子天子锡之黼冕圭璧然後归以临其民谓之受命桓以篡弑未尝入朝未尝受命今王命鲁主婚故追锡桓公以宠之夫宠篡弑以渎三纲是无天道故去天以示贬或曰天王之恶莫斯甚乎曰春秋之义以明微也杀弟及出居则覩文而见义至于锡桓公命则废大义灭人伦与葬成风同盖臣弑君妾僭嫡而王尊礼之若不异其文则无以见其恶且鲁桓已葬矣因鲁之自諡而锡之尤为非礼

王姬归于齐

夏逆秋筑馆而冬始归所以迟迟者鲁知其不可又以夫人之故不能自克故也且书逆书筑馆而不书归则无以见其事之终矣姬不称伯季尊王姬也纪季姜特书者以王后故谨其辞也

齐师迁纪郱鄑郚

此纪三邑也邑不言迁迁不言师其以师迁之者见纪民犹足与守齐特恃衆迫而迁之且见纪力不赡犹谋所以存国也夫纪与齐乃同姓之国况天子娶后于纪而王姬又归于齐岂无亲亲之爱今乃背黄之盟一举而迁三邑盖自是遂灭纪矣

二年春王正月葬陈庄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国臣子私諡之罪

夏公子庆父帅师伐於余丘

据二传於余丘邾邑也邑而曰帅师伐者志庆父之得兵权故大其事若一国然也庄公幼年即首以庆父主兵柄卒致闵公之祸故於余丘法不当书圣人特书之以志乱之所由为後世戒也鲁在春秋中君弑者三其贼未有不得国之兵权者盖庆父翬遂是也

秋七月齐王姬卒

檀弓记齐告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夫庄公忘父雠而为之主其婚今未及朞而卒又从而为之服可谓尽礼于仇雠而无恩于先君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夫人孙而反国不书者鲁人不受也不以夫人録也不以夫人录而此夫人之者子母之义也夫人而氏之者贬不再也是时公幼未习国事故夫人得以托国事而出会齐侯也

乙酉宋公冯卒

观宋庄忮求败类则穆公之不以其国与子有以知之矣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谷梁子曰此公子溺也其不称公子何也恶其会仇雠伐同姓故贬而名之也夫卫朔出奔齐齐人欲纳之然天王已絶朔而立公子黔牟为侯矣鲁辄兴兵会仇雠之人抗天子之命纳不义之君其罪大矣为人臣子而所为如此故贬而名自公孙兹不贬矣【原注事在僖公四年】

夏四月葬宋庄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国臣子私諡之罪

五月葬桓王

平王之崩求赙于诸侯然後克葬至于桓崩七年乃克葬者盖承诸侯背叛王师伤败之後力益不足矣夫以天下而葬一人安可缓也圣人书之以着天下臣子之罪也若曰改葬则圣人明书之矣自庄王以後王室益弱无有以缓葬书者而有速葬者抑以礼滋略欤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齐强国也图纪久矣而纪谋所以存国之道亦备矣今纪侯自度灭亡无日天王必不能正邻国必不能救与其絶祀残民生受屈辱孰若使季以酅为附庸以事齐庶几宗社之不陨也此从权以纾一时之祸不得已之甚所以谋存其国可谓切矣槩以王法则纪季擅以天子封邑入于齐齐侯不由天王之命纳人之邑均有罪也故书入以示义季不书叛已原其有兄之命矣而又字之何也明其为纪侯之异母弟也且析地而去国降志以事雠此非纪季之心也以宗国为寄矣圣人恕纪季而重罪齐侯也

冬公次于郎

郎我地之近齐者夫纪鲁婚姻之国也今齐欲灭纪先迁其三邑而季又以酅事之其国垂亡而公以伯姬之故虽有救纪之心而不能决往但次于郎以示相亲恤之意而已圣人以其终不能救也故但书公之所次若无故而自出者焉且鲁与齐有不共戴天之雠苟能救纪抑齐一举而两善并矣是以圣人恶其见义不为也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按礼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不与同席而坐况两君相见之礼非夫人所用也非夫人所用而用之者盖为名而已矣名为纪故而享齐侯实乃行其私意也然春秋之法责妇人轻观猗嗟载驱南山之诗亦岂尝专刺文姜哉唐之武后非无才智也使高宗能刑寡妻以御家邦则武后之恶未必至斯也以高宗身不行道是以至于此

三月纪伯姬卒

外夫人卒不书岂以纪灭亡而伯姬忧愤所致故欤然此不记其卒则无以见下文之义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齐将灭纪恐陈郑救之故求于二国结其驩心先遇于垂使纪失其援也此郑伯即突也或以为子仪则非也忽虽世子其出奔犹不得称子其复归犹不得称爵以其实不能君况子仪虽乘间得立其为君微矣岂敢轻去国都而与诸侯会乎故知此书郑伯即突也其始终称伯不没其实也虽有篡兄之恶君子以其纳王之功盖之矣

纪侯大去其国

大者纪侯之名也生名之着失国也按齐之图纪固非一日先以兵迁其三邑志固在于灭矣纪量力之不支无以为计遂使季以酅事之夫纪地不过百里而去其四邑则地几尽矣今齐方与陈郑遇兵未加于其国而纪侯不暇葬其妻遽委之而去此何理哉夫为国君者死社稷不以难去今纪无内难但为齐所逼而敌犹未至境也借使齐以兵临我犹当励其臣民固其御备而为之守上诉于天子近赴于邻国求我之援不幸而力不足则亦死之可也恶有先自委其国而去之者哉先儒以太王之事拟之过矣太王为狄所侵虽不得已而去亦非敢自擅也在诗有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盖先奔告于天子然後邑于岐山之下故民从之如归市也今纪与齐同为天子守土之臣而齐人亦岂以狄人自待哉春秋之作所以明微齐之灭纪其恶易见纪侯之去其罪难知是以圣人不书齐侯灭纪而专罪纪侯之去也先儒以齐襄复九世之讐春秋大之此尤害教之甚矣复雠乃乱世之事况以九世乎汉武帝因此而雪平城之耻兴大兵伐匈奴连岁不已天下雕弊户口减半呜呼不达春秋之旨而贻万世之祸者其此言也夫

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齐襄以纪侯自去其国非我显灭之故葬纪伯姬以示已之恩以盖其迹甚矣齐人之多诈也其容纪季似义其葬伯姬似仁圣人皆不没其实焉凡书葬者臣子之事今斥齐侯则非所葬而葬适所以为愧而以伯姬为义弗受也且纪侯畏祸迫己急于去国虽其妻在殡亦不暇葬鲁实伯姬父母之国旣不能救其国之亡则当往而恤其丧乃畏不敢前反使齐侯假以为名圣人亦以此罪鲁所谓文起于彼而义见于此也春秋书纪之亡见圣人有眷眷不忍之意焉

秋七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父母之雠不共戴天此言公及齐人者即齐侯也贬而人之恶其贼吾君之父通吾君之母也夫齐侯自元年以来见于经者数矣何独于此焉贬曰前此欲着文姜襄公宣淫而无忌惮文势不可云齐人今因与公狩始得一贬也庄公父为齐侯所杀母为齐侯所通而乃越境远出而就之狩且狩以奉宗庙者也与人共之犹且不可况其亲之雠乎为人子而忍情如此故不没公而书及所以深罪之

五年春王正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会非也享甚矣如又甚焉会享犹假礼而行也如则无名焉况齐侯在师中而夫人如焉不书地者师之次止无常也二人者宣淫于衆殊无愧耻矣盖自是夫人之出无复以月日纪也

秋郳犁来来朝

先王之制诸侯有相见之礼无相朝之义而诸侯见诸侯自称曰朝者谦词也非礼之正也故春秋书朝者皆两罪之也今郳犂来特邾之别封最为微弱而能亲附大国厥後数赴中国诸侯之会王命以为小邾子盖于此已能自进于礼矣昔子服景伯蛮夷邾莒则郳又其陋者也而能自进于礼如此诗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如齐鲁宋卫以列国为天下望而日以败乱盖有愧于犂来矣考经文上下所书无复有人之大伦故书郳之来朝相形于中以示讥焉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卫朔谮其兄使至于死而盗其位此其罪大矣然而以其父命之诸侯莫得而讨也天王治其旧恶而废之斯得宜矣而诸侯乃举兵强纳之悖抗王命不臣之甚故贬而人之贬诸侯则鲁在其中矣不言纳朔而书伐卫者卫亦拒王命纳朔故也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此见王命不行乎诸侯也夫卫朔有罪王命絶之而诸侯乃共纳之是逆王命也王人虽微以王命救卫而称其字是善之也善子突则以尊王命故也尊王命者所以重诸侯之罪也然子突讨则不能服救则不能定春秋曷为善之曰天下方乱贱夺贵少陵长而天子不能禁者凡以纲纪失而赏罸不明也幸而发愤赫然以诛卫为事而诸侯同类相党上逆天子之命前虽贬而人之犹未足以着王所为之是也故复托正于子突子突正则王正矣然子突以辞直之师不能胜党恶之诸侯亦可丑矣是以不书天王之使子突也虽然王者有征而无救书救已见王室之微矣字王人而人四国则公之恶又从而可知也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始朔出奔名者以王命絶之也今入于卫名者其位已絶又藉诸侯之力抗天子之命强入其国故也入者篡辞以其逆王命故也王命天命也天其可违乎违天逆理故朔终始名以重絶之而诸侯之罪亦不容于诛矣夫诸侯之罪旣不容诛则子突不能救卫从可知也朔旣入卫黔牟遂奔京师

秋公至自伐卫

螟食苗心者以灾故书

冬齐人来归卫宝【案经文公谷作宝左氏作俘此从公谷】

此春秋结正诸侯之罪也初朔之奔也齐侯容之其入也又齐侯连诸侯纳之故朔赂齐以其所宝而齐侯不自以为功又以分三国焉故主齐言之而曰来归卫宝则同党之罪各有所归而齐其首诛也左氏以宝为俘俘军获也军获则非受卫朔之赂矣

 

春秋集注卷八

猜你喜欢
  卷五·郑玄
  ●恤孤鉴第五(十五案)·徐谦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范立本
  学庸集説啓蒙凡例·景星
  读四书丛说卷一·许谦
  卷二十七·纳兰性德
  卷九·湛若水
  经解·姚际恒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德光太子经全文·佚名
  卷第三·道宣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太虚
  卷二十九·佚名
  佛说出家功德经·佚名
  大般泥洹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之第七出·方成培

    第一出 开宗【临江仙】〔末上〕西子湖光如镜净,几番秋月春风。今来古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多少神仙幽怪,相传故老儿童。休疑《艳异》类《齐东》,妄言姑妄听,聊效坡公。〔问答照常〕【沁园春】再世菩提,白蛇妖孽

  • 别拧我,疼·徐志摩

    “别拧我,疼,”……你说,微锁着眉心。那“疼”,一个精圆的半吐在舌尖上溜——转。一双眼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梦洒开了轻纱的网。“你在那里?”“让

  • 卷之五·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五员半千员半千字荣期,晋州临汾人。卒玄宗开元间 【(《旧唐书》谓卒开元二年,《新唐书》则谓卒开元九年)】 ,年九十四。补诗一首。酒名帝乡从事隙,薄暮中山开。地域荆南记,人事豫北□。兰英(身虎)虹上。竹叶

  • 卷二百八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 宋濓 杂诗 丹桃艳阳质移自武陵源柔风拂纎条鲜泽沃灵根吐葩当春茂结实俟秋蕃盈盈大如斚有色极华丹卫之不敢?期以奉君餐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顔无为升

  • 幽灵·胡也频

    ——独幕剧——说明因为人类中有一种罪恶。这罪恶就是为了自私的满足而妨害别人的自由!所以在一瞬间便有无数的生命,在这种权力底下颠沛,毁灭,但是这些人各因他所受的压迫而存在他自己的灵魂,并且从这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五年岁次乙亥金海陵炀王亮贞元三年春正月按是月己酉朔丁巳诏申严州县官批书不圆之禁以大理评事俞长吉面对言吏生疵邀贿士夫受毙故也戊午大理寺丞孙敏修面对论州县人户输纳官物不为依限消凿簿书

  • ◎地方警察厅水上警厅各县警佐附·费行简

    省会及紧要商埠,例设警察厅,其职任则受省长或道尹之指挥监督,办理警察卫生消防等事务也。然任厅长者,恒联络武人,有宠于督军,或奉省长为上官,道尹则绝无节制能力也。盖其人多已晋勋位,列中少将,少迁则全省警务处长,或镇守使,若沪

  • 八四一 谕孙士毅着补授太常寺少卿等议叙事·佚名

    八四一 谕孙士毅着补授太常寺少卿等议叙事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孙士毅着补授太常寺少卿。韦谦恒着补授赞善。吴省兰、王坦修、李尧栋、李镕、吴典、吴裕德、汪学金、陈崇本、许兆椿

  • 卷之三十二  野記二(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二 聞之故老言,洪武紀年之末庚辰前後,人間道不拾遺。有見遺鈔於塗,拾起一視,恐污踐,更置階圮高潔地

  •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晏婴

    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曰:“可得闻乎?”晏子曰:“婴之家俗,间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

  • 大学发微·黎立武

    圣贤身系道统莫不有书以明授受之防大学其曾子之书乎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造道在易之艮曾子尝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象也学大学者其以是求之大学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于止知其所止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九·魏了翁

    问丧至深衣一初丧之节亲始死鷄斯徒跣扱上祍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乾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麋粥以饮食之注云亲父母也鷄斯当为䈂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䈂纚括发也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䈂纚之

  • 卷第三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四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一序曰。佛之道本常而未始离乎世相推迁之际。自释迦鹤林诸祖继出。所以传持此道东流震旦。逮于今而不息。大较圣主贤臣宿禀佛嘱常为尊事。而儒宗道流之

  • 黑色的春天·亨利·米勒

    这是亨利·米勒的一部自传小说集。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要向人们展现作家本人的真实境况。作家将此看做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在亨利·米勒看来,真实的自我不仅在于自我的外在经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的各种感觉、感

  • 唐国史补·李肇

    唐李肇撰。原称《国史补》。三卷。肇为中唐时人,曾官翰林学士,宪中元和时任中书舍人,穆宗长庆时任尚书左司郎中。著有《翰林志》。是编成书于长庆间(821—824),记事起自开元终至长庆,共百余年事。为补史志之阙,故名。

  • 礼书纲目·江永

    八十五卷。清江永(1681-1762)撰。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未完成之作,后人续修亦未完成。江永广摘博讨群经,以《周礼》原秩列纲目,为《礼书纲目》,自称“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此书仿《仪礼经传通解

  • 墨子[四库本]·墨子

    十五卷。相传为墨翟所撰。墨翟人称墨子,鲁国人,后为宋国大夫,建立了墨家学派。墨翟生平的史料比较缺乏,《史记》中没有专门的传略。《墨子》一书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思想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天志、鬼神观念,主要在

  • 优婆塞戒经·佚名

    梵名Upa^saka -s/i^=la-su^tra 。凡七卷,或五卷、六卷、十卷。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北凉昙无谶译(426)。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现唯存汉译本。系善生长者为大乘在家信者(优婆塞)说三归五戒等。乃由长阿含及中阿含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