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

祭法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集说大抵祖功宗德之宗与宗祀明堂之宗不同祖其有功者宗其有德者百世不迁之庙也宗祀父於明堂以配上帝者一世而一易不计其功德之有无也有虞氏宗祀之礼未闻借使有之则宗祀瞽瞍以配帝自与宗尧之庙不相妨但虞不传子亦无百世不迁之义耳

窃案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国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与祭法同郊尧而宗舜与祭法异夫舜受尧之天下喾者尧之父也固宜郊喾而宗尧矣若郊尧宗舜禹受舜襌以後事也承曰有虞氏则不可解矣岂舜封丹朱於唐而使以尧配天欤尚书大传曰维十有三祀帝乃称王而入唐郊丹朱为尸此舜郊尧之证也至宗舜又似说有虞氏子孙何也岂商均受封於虞宗舜为不迁之庙欤然与禘黄帝祖颛顼郊尧并言恐非侯国所当备岂虞为先代之後亦如祀宋二王之後有天子之事守欤集说引国语而无辞何也要之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与宗祀严父於明堂以配上帝此二礼皆自周始有祭法以为虞夏殷周四代皆有禘郊宗祖之礼此江陵项氏所谓经生用其师说推次而上以为当然非必有明文可据也若夫依文解义则清江刘氏之说庶为近之刘氏曰祖非太祖言後世祖之宗非宗祀言後世尊之也知非太祖宗祀者以文王非周太祖武王非周宗祀周人祖后稷周公宗文王也知祖者後世述之宗者後世尊之者以商有祖甲祖乙皆非太祖中宗高宗皆非宗祀也大抵非天子不禘非天子不郊非天子不建宗祖非有功德不为宗祖非为祖宗无不毁庙故夏后氏不郊颛顼而郊鲧者鲧无功食於庙则必毁故推以配天而食於郊则世世修之此禹之孝也殷人郊冥者冥诸侯也未受命不可称祖宗与於祖则必毁故亦推以配天而食於郊则世世修之此汤之孝也因是见庙已毁虽有功不可复立故立武宫春秋刺之郊者祭之至尊者也或配以祖或配以父三代虽不同所以严父配天一也然则夏郊以鲧殷郊以冥而礼运云杞禹宋契不同者盖汤放桀封禹後以上公迁鲧而郊禹武王杀纣封汤後以上公迁冥而郊契祭法言其始礼运言其终也集说言祖有功宗有德为百世不迁之庙是已而又言宗祀父於明堂以配上帝者一世而一易不计其功德之有无也假使有虞氏宗祀瞽瞍以配帝自与宗尧之庙不相妨此於经文何据彼谓鲧可郊则瞍亦可配帝不知鲧障洪水而殛死冥勤其官而水死即祭法所谓以死勤事者也其功烈皆在可以郊配之列况鲧为崇伯冥亦诸侯瞽瞍特一匹夫耳成汤尚不以无功之主癸配天而谓舜可以顽嚚之瞽瞍配帝乎其谬亦甚矣

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集说相近当为祖迎字之误也寒暑一往一来往者祖送之来者迎迓之周礼仲春昼迎暑仲秋夜迎寒则送之亦必有其礼也

窃案孔丛子相近作祖迎孔丛子伪书也不足为据虽迎寒迎暑周礼有之祖送则未闻也谓送之亦必有礼此意之耳非有明文可据也不如郑氏以为禳祈之误寒暑不时则或禳之或祈之禳祈之礼古兼有之矣然张子又曰寒暑无定位暑近日坛寒近月坎而已故曰相近於坎坛则并不改经文矣读者详之

四坎坛祭四方也集说方氏曰四方百物之神也方有四而位则八若乾位西北艮位东南坎位正北震位正东皆阳也坤西南巽东南离正南兑正西皆阴也故有坎有坛而各以四焉

窃案经言四方非言四维八方也乾坤艮巽何兼举之与且经言四坎坛将以四坎属之西南隂方四坛属之东北阳方与抑以四坛属之四正四坎属之四维与皆不可通之说也孔氏曰四坎坛四方皆为一坎一坛山林川谷邱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此四坎所祭之神坛以祭山林邱陵坎以祭川谷泉泽是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集说族类也祀典祭祀之典籍窃案圣王之制祭祀一章非泛言祀典正以申明前所以祭祀诸神之义山阴陆氏曰言稷喾尧鲧禹黄帝颛顼契冥汤文武以着四代禘郊祖宗非专为私恩也孔氏曰日月星辰山林川谷释上文泰坛泰折等记也上陈宗庙及七祀并通适殇以下此经不覆明之者此经所云是外神有功於民故具载之集说未明言及此又安识此章何旨也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郊特牲·戴圣
  卷七 广至德章第十三·邢昺
  春秋辨义卷九·卓尔康
  卷十三·汪克宽
  春秋皇纲论卷一·王晳
  卷三十八·陈经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李叔同
  卷十七·刘敞
  束伍令第十六·尉缭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在泉州小雪峰寺开示·太虚
  恭告全国僧界文·太虚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佚名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表臣·唐圭璋

      表臣字正民,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以右迪功郎为敕令所删定官,右承务郎。绍兴十三年至十五年(1143—1145)间,通判常州。又为司农丞。有珊瑚钩诗话。   菩萨蛮   过吴江   垂虹亭下扁舟住。松江烟雨

  • 卷285 ·佚名

    石介 赴任嘉州嘉陵江泛舟 中心横大江,两面叠青嶂。 江山相夹间,何人事吟放。 半樽岸帻坐,永日开舲望。 孤棹已夷犹,数峰更清尚。 危影倒波底,凝岚浮水上。 鸣鹭答猿啼,樵歌应渔唱。 并生泉

  • 雅颂正音巻五·刘仔肩

    明 刘仔肩 编孙炎伯融【金陵人】宝剑歌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只是阴山太古雪为谁结此青芙蓉明珠为宝锦为带三尺枯蛟出冰海自从虎革裹干戈飞入芒砀育光彩青田刘郎汉诸孙传家惟有此物存匣中千年睡不醒白帝血染桃花

  • 第八十五回 据湘州陈宗殉国 抚岭表冼氏平蛮·蔡东藩

      却说晋王广系念张丽华,驰诣建康,途中闻高颎违命,竟把丽华杀死,不由的惊愤道:“古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言下犹恨恨不已。及既入建康,高颎等上前迎接,广虽心恨高颎,面上却不露声色,仍然照常相见,随即慰劳三军,安抚百

  •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蔡东藩

      却说秦桧晕倒地上,顿时昏迷过去,不省人事。桧妻王氏及家人仆役等,疑他中风,慌忙扶救,一面召医灌药,好容易才得救醒。王氏将廷吏叱去,私问桧身所苦。桧不肯直说,但嘱道:“快备后事,我已不能复活了。”到死不肯自陈罪恶,真是

  • 忠贞录原序·李维樾

    忠贞录者何李君维樾林君増志褎其乡先逹卓忠贞公所为诗若文而辑之并褎其后之悼忠贞诗若文而并辑之而以黄陈两先生事附载焉辑公诗若文昭文献也重忠贞也辑悼公诗若文志公义也笃景行也附黄以死难则忠彷扵批鳞附陈以陈情则

  • 王祎传·张廷玉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自幼聪敏,长大身体魁伟。拜柳贯、黄缙为师,以文章著名于世。元代时,他目观当时的弊政,曾向宰相上书七八千言。危素、张起岩都举荐他,得不到任用,隐居于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日高。太祖取得婺州,任用 祎

  • 首卷·佚名

    《中山世譜》序孤聞夏后殷周垂裳蒞治而天下稱頌;及其衰也,悖天作弊而萬民生怨,皆自爲也,豈必謂之曰天也哉!書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其肻微矣。」惟我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一興一廢,安危不一。成

  • 论语稽求篇卷六·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冉子退朝章】集注有正名分抑季氏六字既以私朝为僭妄而又以为大夫议政但当与同列议公朝不当与家臣议私室故佯为不知而驾言其事说似可信然国语有云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此言天子诸侯

  • 提要·陈泰交

    【臣】等谨案尚书注考一卷明陈泰交撰朱彞尊经义考载陈氏泰来尚书注考一卷注曰未见又注泰来字长水平湖人万歴丁丑进士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案明呉永芳嘉兴府志载陈泰交字同倩万厯中国子监生所着有尚书注考与经义考逈异

  • 卷十六·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十六安溪李钟伦撰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注建立也立国有旧法式若匠人职分国定天下之国分也后君也言君容王与诸

  • 劝助品第十三·佚名

    佛告跋陀和。是菩萨持有四事。於是三昧中助其欢喜。过去佛时持是三昧助欢喜。学是经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我助欢喜如是,复次跋陀和。当来诸佛。求菩萨道者,於是三昧中助欢喜。学是三昧者自致阿

  •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檀施门第四(共七十八条) 如来遗诏,护法托于王臣。菩萨发心,度生首推布施。况大士建号大悲,广施无畏。故珞珠解颈,菩萨亦乞慈悲。珍宝舍身,众生皆求哀愍。自昔已然,于今为烈。明则叠赐藏经,清则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佚名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第二十二  出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以四十五种魔障觉故超度四魔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何修行菩萨能伏一切邪魔。而得超度四魔。若修行菩萨

  • 卷第二十七·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定学 证悟以自行。神化以利他。是皆出於定也。何以言之。盖明吾性也。而昏蔽之。然而求其所以复之者。必观焉可也。观则明而至於照矣。静吾性也。而动乱之。然而求其

  • 准提净业卷之二·谢于教

    观行仪轨(依显密心要。准提大明。诸经特标观行。即显密双修观法也)(前专持诵。而略观行。便於流通。此专观行。而兼持诵。切於修证。或公务忙迫。不能全依观行次第。於中随人节取用之亦可)。准提大明经云。若有在家出

  • 明宫史·吕毖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

  • 幸存录·夏允彝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