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正傳卷九    明 湛若水 撰

莊公

【僖王三年】十有五年【齊桓七年晉緡二十六年衛惠二十一年蔡哀十六年鄭厲二十二年曹莊二十三年陳宣十四年杞共二年宋桓三年秦武十九年楚文十一年】

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

正傳曰書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著列國相會之非也夫會若善于盟矣然會同之禮出于王之制而私相約會可得為禮乎冬已會矣而春復會者左氏曰為齊始覇也是時列國諸侯皆不修朝王之禮而私為朝覇可得為禮乎且踰時而再會非天下為公人臣尊王之道矣

夏夫人姜氏如齊

正傳曰書夏夫人姜氏如齊著如之非禮也穀梁曰婦人既嫁不踰境踰境非禮也

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正傳曰郳小國書宋人齊人邾人伐郳則專征之罪見矣夫征伐自天子出也而齊與諸侯擅專之其無王之罪大矣左氏曰諸侯為宋伐郳此實傳也是實宋志而齊為覇主故首以宋宋主之也胡氏以不先齊者桓猶未成乎覇非也此皆稱人與上不同可以見稱人不稱人之不足以言褒貶矣他倣此

鄭人侵宋

正傳曰書鄭人侵宋則擅興之罪自見矣不待乎侵之一字而罪之也春秋無義戰若以侵而非之則夫他或書伐書戰者即以為善耶左氏曰鄭人間之而侵宋張氏曰間諸侯伐郳而侵宋不誠服齊以背二鄄之會胡氏曰侵伐之義三傳不同左氏曰有鐘鼔曰伐無鐘鼔曰侵先儒或非其說以為聲罪致討曰伐無名行師曰侵未有以易之者也然考諸五經皆稱侵伐在易謙之六五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書之泰誓曰我武惟揚侵于之疆詩之皇矣曰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周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而曰賊賢害民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而以為無名行師可乎然則或曰侵或曰伐何也聲罪致討曰伐潜師掠境曰侵聲罪者鳴鐘擊鼓整衆而行兵法所謂正也潜師者衘枚卧鼔出人不意兵法所謂奇也愚謂以易書詩之說觀之則侵伐之分别盖皆秦漢以來治春秋者為之耳

冬十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前

【僖王四年】十有六年【齊桓八年晉緡二十七年㓕武公稱三十八年衛惠二十二年蔡哀十七年鄭厲二十三年曹莊二十四年陳宣十五年杞共三年宋桓四年秦武二十年楚文十二年】

春王正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前

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

正傳曰書宋人齊人衛人伐鄭則擅興之罪見矣齊桓為覇而先之以宋者宋主之故左氏曰諸侯伐鄭宋故也孫氏曰鄭背鄄之兩會侵宋故桓帥諸侯伐之愚謂齊宋雖有詞然而擅專征伐之罪不可逃矣夫諸儒義例以稱人為貶則此皆稱人何以不謂為貶耶

秋荆伐鄭

正傳曰書荆伐鄭著夷狄陵中國之罪也至是楚三犯中國矣左氏曰鄭伯自櫟入緩告于楚秋楚伐鄭及櫟為不禮故也愚謂此實傳也

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正傳曰云會者公會也不言公公自在其中内史之詞也程胡皆以為桓始覇義盟而魯叛盟故諱不稱公非也書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著天下諸侯之同心而其功罪並著矣鄭列會盟者左氏謂同盟于幽鄭成也公羊曰同盟者同欲也穀梁曰同尊周也程氏曰上無明王下無方伯列國交争桓公始覇天下與之故書同盟志同欲也此愚之所謂功也然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諸侯非奉王制也會同而私相會盟㰱血以要神於是乎盟主專征之事起矣此愚之所謂罪也聖人尊周之義喜懼之情見矣

邾子克卒

正傳曰克其名書邾子克卒小國之大故也聖人筆之於春秋而不削寓恤小之義也穀梁曰其曰子進之也愚謂此史氏之詞耳

【僖王五年崩】十有七年【齊桓九年晉武三十九年卒衛惠二十三年蔡哀十八年鄭厲二十四年曹莊二十五年陳宣十六年杞共四年宋桓五年秦德公元年楚文十三年】

春齊人執鄭詹

正傳曰鄭詹穀梁謂鄭之佞人也胡氏曰詹為執政用事之臣也書齊人執鄭詹則齊桓之覇心見矣何謂覇心執言仗義以濟其私也左氏曰鄭不朝也齊桓以鄭不朝而執其用事之臣其覇天下之志見矣其無王之罪著矣如使齊桓有反已之心以為我列國諸侯尚不朝王何以責鄭則桓不止覇而進於王道矣惜乎念不出此遂終為三王之罪人也悲夫故胡氏曰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此春秋待齊之意也

夏齊人殱于遂

正傳曰殱者殺之盡也書曰殱厥渠魁書夏齊人殱于遂則齊人致禍之端可考矣夫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殺人之父兄人亦殺其父兄今齊滅人是宜其反中其禍也左氏曰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殱焉愚謂此實傳也胡氏曰春秋書此者見齊人滅遂恃強凌弱非伐罪弔民之師遂人書滅乃亡國之善辭上下之同力也夫以亡國餘民能殱強齊之戍則申胥一身可以存楚楚雖三戶可以亡秦固有是理足為強而不義之戒而弱者亦可省身而自立矣

秋鄭詹自齊逃來

正傳曰書鄭詹自齊逃來則逃者與受逃者之非義並見矣穀梁曰逃義曰逃是也謂非所當逃而逃也胡氏曰逃者匹夫之事詹之見執若其有罪雖死可也儻曰無罪苟見免焉請從惠於會使諸侯聞之則不辱君命矣不能以理自明也而反效匹夫之行遁逃苟免越在他國不亦賤乎特書曰逃以著其幸免而不知命之罪也齊桓始覇同盟于幽而魯首叛盟受其逋逃虧信義矣書自齊逃來又以罪魯也

冬多麋

正傳曰書冬多麋公羊以為記異是也胡氏曰麋魯所有也多則為異以其又害稼也故書此亦禹放龍蛇周公遠犀象之意也害稼則及人矣

【惠王元年】十有八年【齊桓十年晉獻公佹諸元年衛惠二十四年蔡哀十九年鄭厲二十五年曹莊二十六年陳宣十七年杞共五年宋桓六年秦德二年楚文十四年】

春王正月日有食之

正傳曰書日有食之紀天變也故聖人筆之於春秋以示戒焉穀梁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愚謂若以為夜食何以不書某日夜食然而今之夜而日食則不奏不救何也無以知其為日食也諸傳之妄多類此

夏公追戎于濟西

正傳曰書公追戎于濟西大公之攘夷狄也不言其來左氏以為諱之胡氏以為不覺其來皆非也盖來而未至而豫禦之也公羊曰此未有言伐者其言追何大其為中國追也此未有伐中國者則其言為中國追何大其未至而豫禦之也其言于濟西何大之也穀梁亦謂其不言戎之伐我以公之追之不使戎邇於我也于濟西者大之也何大焉為公之追之也愚謂二傳之言皆是也

秋有

正傳曰含沙射人者也書秋有紀災異也非徒異而且為災矣有者紀其有也穀梁又生一有一亡曰有之說胡氏又生者魯所無故以有書之之說皆惑也胡氏曰夫以含沙射人其為物至微矣魯人察之以聞于朝魯史異之以書于策何也山隂陸佃曰隂物也麋亦隂物也是時莊公上不能防閑其母下不能正其身陽淑消而隂慝長矣此惡氣之應其說是也然則簫韶作而鳳凰來儀春秋成而麟出於野何足怪乎春秋書物象之應欲人主之慎所感也世衰道微邪說作正論消小人長善類退天變動於上地變動於下禽獸將食人而不知懼也亦昧於仲尼之意矣愚謂既曰魯人聞之魯史書之則春秋真國人之報魯史之文聖人未或改之特竊取其義於此斷無疑矣

冬十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于前

【惠王二年】十有九年【齊桓十一年晉獻二年衛惠二十五年蔡哀二十年鄭厲二十六年曹莊二十七年陳宣十八年杞共六年宋桓七年秦宣公元年楚文十五年卒】

春王正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于前

夏四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于前

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正傳曰結公子名媵者諸侯取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遂者因事之名書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則其失禮之非自見矣夫禮不貳舉媵則媵盟則盟也今因媵而遂盟將盟而先媵二者皆失禮矣穀梁曰媵禮之輕者也盟國之重也以輕事遂乎國重無說其曰陳人之婦略之也其不日數渝惡之也程子曰鄄之巨室嫁女於陳人結以其庶女媵之因與齊宋盟挈之以往結好大國所以安國息民乃以私事之小取怒大國故深罪之書其為媵而往盟為遂事

夫人姜氏如莒

正傳曰書夫人姜氏如莒譏如之非禮也穀梁曰婦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正傳曰鄙國之邊境也書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著擅興陵暴之罪也程子曰齊桓始覇責魯不恭其事故來伐也愚謂魯雖不恭而齊不告于天王摟諸侯以伐之其罪均矣春秋書之義在責齊也而胡氏以謂責魯以失己失人以招禍者非也其曰鄙遠之稱人將卑師少義見前兹不贅

【惠王三年】二十年【齊桓十二年晉獻三年衛惠二十六年蔡穆侯肸元年鄭厲二十七年曹莊二十八年陳宣十九年杞共七年宋桓八年秦宣二年楚堵敖熊囏元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正傳曰屢書夫人姜氏如莒著其非禮之甚也禮婦人既嫁不踰境姜氏去年秋如莒今年再如焉破内外之防踰禮義之閑至是極矣胡氏曰十有五年夫人姜氏如齊至是再如莒而春秋書者禮義天下之大防也其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衛女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泉水賦許穆夫人閔衛之亡思歸唁其兄而阻於義故載馳作聖人録於國風以訓後世使知男女之别自遠於禽獸也今夫人如齊以寜其父母而父母已終以寜其兄弟又義不得宗國猶爾而况如莒乎婦人從人者也夫死從子而莊公失子之道不能防閑其母禁亂之所由生故初會于禚次享于祝丘又次入齊師又次會于防于穀又次如齊又再如莒此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廢之者也是以至此極觀春秋所書之法則知防閑之道矣

夏齊大災

正傳曰大災者非常之災人民不育也書齊大災紀鄰國之變有報則史書之聖人筆之而不削諸侯有恤鄰之道焉公羊以為書者及我非也

秋七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于前

冬齊人伐戎

正傳曰書齊人伐戎著攘夷狄之義也張氏曰齊桓於是舉攘夷狄之兵戎在徐州之域最近齊魯故先伐之

【惠王四年】二十有一年【齊桓十三年晉獻四年衛惠二十七年蔡穆二年鄭厲二十八年卒曹莊二十九年陳宣二十年杞共八年宋桓九年秦宣三年楚堵敖二年】

春王正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義見于前

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正傳曰書鄭伯突卒鄰國之變有報則史書之也突復入櫟而簒諸侯容其兩與盟會故史以其舊爵紀之也豈亦有他義與之乎左氏曰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頹及五大夫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原伯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五月鄭厲公卒愚謂此實録也其具時日月者史詳之耳無他義由是言之則他不書日月者何義之有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正傳曰書夫人姜氏薨著君母小君之大故也張氏曰文姜之行惡矣而卒以國君之母寵榮終身一用小君之禮此魯之禍所以未艾必至于莊公之終兩君弑哀姜慶父誅而後魯患始息也

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正傳曰書葬鄭厲公恤鄰國之大事也

【惠王五年】二十有二年【齊桓十四年晉獻五年衛惠二十八年蔡穆三年鄭文公捷元年曹莊三十年陳宣二十一年杞惠公元年宋桓十年秦宣四年楚堵敖三年】

春王正月肆大眚

正傳曰肆者縱放之之義眚者過誤所犯大眚者謂過誤而陷於大辟之類也其過誤而入大辟者縱放之所謂肆大眚也即舜典所謂眚災肆赦臯陶所謂宥過無大也公羊程胡皆以肆大眚為譏失刑政殊不知肆大罪不可也肆大眚正合舜臯陶之指何謂不可故書肆大眚紀仁政之一行也啖氏曰肆者放也眚者過也如今之赦爾公羊云忌眚有何義乎是也夫春秋之時濫殺無辜麋爛其民傷天地之大和至此慘極矣魯公獨能於過誤所犯之大者而肆赦焉則小者可知矣為得天地好生之德絶無而僅有者故史書之聖人筆之於春秋其待衰世之志可見矣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正傳曰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小君稱小君者史氏之詞也公羊曰文姜者何莊公之母也愚謂書葬我小君文姜紀君母之大事也春秋有無褒貶此之類也安得謂字字句句而盡有褒貶乎胡氏曰文姜之行甚矣而用小君之禮其無譏乎以書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及書哀姜薨於夷齊人以歸攷之則譏小君無禮當謹之於始而後可正也文姜己歸為國君母臣子致送終之禮雖欲貶之不可得矣愚謂此言是也

陳人殺其公子御寇

正傳曰謂之陳人者衆人也御寇宣公之子左氏云陳人殺其太子御寇則知其為君之嫡也而稱公子者未命為世子也書陳人殺公子御寇著殺逆之罪也或其君殺之或其大夫殺之或國人殺之則皆不可知也外事宜遠而略也胡氏又有稱君稱國稱人之别泥矣又云攷於傳之所載以觀經之所斷則罪之輕重見矣愚謂攷傳以觀經乃治春秋之法即吾今之說也

夏五月

正傳曰無事亦書時月義見前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于防

正傳曰高傒齊之貴大夫也及者公及之也不言公公在其中矣以為諱之者非也書及齊高傒盟于防見盟之非也又與其大夫盟失禮之中又失禮矣

冬公如齊納幣

正傳曰書公如齊納幣著昏禮之非也穀梁曰禮有問名納采納徵告期公羊曰親納幣非禮也胡氏曰來議結昏娶仇人之女大惡也娶者其為吉下主乎已上主乎宗廟以為有人之心者宜於此焉變矣公親如齊納幣則不待貶也

【惠王六年】二十有三年【齊桓十五年晉獻六年衛惠二十九年蔡穆四年鄭文二年曹莊三十一年卒陳宣二十二年杞惠二年宋桓十一年秦宣五年楚成王頵元年】

春公至自齊

正傳曰書公至自齊始終乎昏禮之非也書至告于廟也公羊以為危之非也書曰歸格于藝祖用特是也夫告廟必曰今已納幣聘娶齊某女夫齊侯親殺桓公者也世讎也桓公有知其心當何如耶莊公於是乎罪不可逃矣故曰始終乎昬禮之非也

祭叔來聘

正傳曰祭叔天子之大夫也書祭叔來聘著交之非禮也人臣無外交穀梁子曰其不言使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私交故不與使也愚謂盖王實未之使而私來耳

夏公如齊觀社

正傳曰觀社者觀齊之祀社也書公如齊觀社著非禮之舉也左傳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侯有王王有廵守以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胡氏曰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於社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也天子祀上帝諸侯會之受命焉諸侯祀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不聞諸侯之相會祀也

公至自齊

正傳曰書公至自齊始終乎觀社之非禮也至者告廟也告廟必將曰某如齊觀社夫踰境觀社既非禮矣而齊又世讎也其可親乎是失禮之中又失禮焉也

荆人來聘

正傳曰人者内史稱之之詞非有褒貶也書荆人來聘紀荆楚禮中國之始也楚而禮中國則中國之春秋與人為善之義也胡氏又謂荆前皆以州舉者惡其猾夏不恭故荆之也至是來聘遂稱人者嘉其慕義自通故進之也然則又以稱人為美何耶盖但筆之於春秋而與進之義自見不在乎稱人之一字也

公及齊侯遇于穀

正傳曰穀梁云及者内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書公及齊侯遇于穀著莊公忘親與讎之罪也齊乃魯之世讎而自往求昏而如齊觀社今又為穀之遇凡皆為昏設也其與讎忘親不孝之罪不可解矣

蕭叔朝公

正傳曰蕭叔附庸小國之君未爵者也書蕭叔朝公著非禮之舉也公羊曰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穀梁曰其不言來於外也朝于廟正也於外非正也胡氏曰為禮必當其物與其所而後可以言禮大夫宗婦覿而用幣則非其物蕭叔朝公在齊之穀則非其所也嘉禮不野合而朝公于外是委之於野矣故禮非其所君子有不受必反之于正而後止此亦春秋撥亂之意也

秋丹桓宫楹

正傳曰桓宫者桓公之廟也書秋丹桓公楹著非禮也穀梁子曰禮天子諸侯黝堊大夫倉士黈丹楹非禮也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正傳曰射姑曹伯名名之無他義書曹伯射姑卒紀鄰國之大故也有赴則史書之聖人筆而不削見恤鄰之義也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扈

正傳曰書公會齊侯盟于扈則違禮要結之非自見矣胡氏謂程子曰遇于穀盟于扈皆為要結姻好也傳稱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不娶則非禮矣然天子諸侯十五而冠者以娶必先冠而國不可久無儲貳欲人君早有繼體故因以為節也鰥者老而無妻之稱舜方三十未娶而師錫帝堯己曰有鰥在下矣妻帝之二女則不告於父母以為告則不得娶而廢人之大倫堯亦不告而妻焉其欲及時而無過如此也今莊公生於桓公之六年至是三十有六載矣以世嫡之正諸侯之貴尚無内主同任社稷之事何也盖為文姜所制使必娶于母家而齊女待年未及故莊公越禮不顧如此其急齊人有疑如此其緩而遇于穀盟于扈要結之也娶夫人奉祭祀為宗廟之主而母言是聽不以大義裁之至於失時不孝甚矣春秋詳書于筞為後戒也

春秋正傳卷九

猜你喜欢
  卷十九 聘礼第八·郑玄
  朱子語類原序·黎靖德
  卷十四·陆陇其
  圣人未能免俗·孔子
  ●牧鑑卷之一·杨昱
  提要·岳珂
  卷五·杨甲
  第十七卦:《随卦》·佚名
  卷三·姜炳璋
  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韩非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聘礼第八·佚名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小令(下卷)·王九思

    朝天子 醉太平 寄生草 醋葫芦 落梅风 塞鸿秋 满庭芳 驻马厅(南) 山坡羊(南) 黄莺儿(南) 一封书(南) 驻云飞(南) 傍妆台(南) 黄蔷薇 一半儿

  • 卷四百四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自哂沈冥客曾为献纳臣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翅俄成失水鳞葵枯犹向日蓬断即【一作欲】辞春泽畔长愁地天边欲老身萧条残活计冷落旧

  • 卷八十五 志六十·赵尔巽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曰堂子。建筑城东内治门外,即古明堂会祀群神

  • 卷第四十一·胡三省

    汉纪三十三〔起强圉大渊献(丁亥),尽屠维赤奋若(己丑),凡三年。〕《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二七)〕①春,正月,甲子,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晋书职官志曰:四征起于汉代,谓此。〕邓禹凓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

  • 卷之三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謇斋琐缀录二·尹直

    翰林诸学士,凡赐宴皆侍坐殿中四品官上,而讲读并经筵官皆坐于中左门上,前班旧制也。正统间,李古廉自学士出为祭酒,宴时,诸学士仍旧齿让之,而佥都御史因坐祭酒右。天顺初,刘益以布政司参议进补祭酒,诸学士始复旧制,坐其上。成化初

  • 第二卷 兴学·缪荃孙

    历代学制 学 额学校之设,肇于唐虞,备于成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故大江以南挟策缀文之士积而日盛。本省文治光昭,礼乐明备,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者,所以尊孔

  • 第二十四册 天命六年七月·佚名

    第二十四册 天命六年七月七月初三日,以克取辽东地方,设大宴庆贺。汗进衙门,总官以下、备御以上各官依次坐毕。汗亲举金卮赐酒。宴毕,各赐衣一袭。领兵诸贝勒以赐宴赏衣礼拜谢。汗谕曰:&ldquo;明为大国,沿以为不足,而欲灭小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纪昀

    列传唐 【四十八】○唐四十八刘晏 【暹潼】 第五琦 班宏王绍李巽刘晏第五琦班宏王绍李巽△刘晏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泰山晏八岁 【按旧书作七岁晏赐死时新书年六十五旧书年六十六考明皇封泰山在开元十三 年

  • 卷之七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六 传第六十 扎萨克一等台吉素达尼列传 素达尼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亲王善巴从弟祖丹津喇嘛父罗卜藏见善巴传素达尼旧隶善巴旗任协理台吉康熙三十五年随西路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朴不花传·宋濂

    朴不花,高丽人,亦名王不花。皇后奇氏在入宫前与不花同乡里,且相互依靠。奇氏选入宫后,得宠,遂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宫,生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于是不花以太监的身份入宫,长期服侍皇后。皇后很喜欢不花,两人情意甚笃,不花因而得以不断

  • 二十二年·佚名

    (壬午)二十二年清道光二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4日○庚戌,特旨以朴宗喜,金基常爲承旨。○咸鏡監司李勉昇,以鏡城、富寧兩邑海尺渰死九十四名,船隻破傷二十五隻,啓,命別加顧恤。○應資老人下

  • 卷五·郑玄

    ◎天官冢宰下(○陆曰:“本亦作天官冢宰下。”)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孟子》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瞑,眠见反,徐亡于反。眩,玄见反,徐音玄,刘音虎县反。不瘳,敕留反。)[疏]“医师

  • 待轩诗记卷四·张次仲

    明 张次仲 撰小雅【郑谱小雅大雅者周居西都时之诗也小雅自鹿鸣至鱼丽皆文武时诗自南有嘉鱼下及菁菁者莪周公成王时诗陈氏曰周家之治至于文武其礼文寖以繁缛故周公因一事以作一诗其目二十有二以其诚意太史録之其

  • 后乐集·卫泾

    诗文集。南宋卫泾撰。20卷。凡内外制5卷,表状3卷,奏议5卷,书启笺3卷,行状墓志祭祝文3卷,诗1卷。别本10卷,又附录2卷。泾字清叔,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熙十一年状元,历官中书舍人、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号后乐

  • 牧令要诀·壁昌

    清壁昌撰。

  • 太子瑞应本起经·佚名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