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时代

研究《诗三百》的时代,似乎应当依下列的几条道路。

一、先把那些可以确定时代者,考定清楚,以为标准。

二、那些时代不能确定者,应折中于时代能确定者,以名的同异,语法之演进,章法之差别,定他对于能确定时代之若干篇之时代的关系。

三、凡是泛泛关涉礼乐的文词,在最初创始及历次变化中,每可经甚长的时候,故只能断定其大致,不能确指为何时。

四、在一切民间的歌谣中,每有纠缠不清的关系。乙歌由甲歌出,而乙歌又可递变为丙;一歌自最初成词,至后来谱于乐章,著于竹篇,可经很多的变化。即如《小雅》之“习习谷风”,与《鄘风》之“习习谷风”,起兴同,所叙之事同,意思同,显是一调之变化。起兴很可助我们寻求一调之源流的。在这情形之下,一个歌谣可以有数百年的历史,决不宜指定其为何朝者。

故由此看去,不特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为《诗三百篇》篇篇认定时代,且正亦不可如此作,如此作则不免于凿。康成《诗谱》为每一篇中找好了一个时代,既诬且愚也。

周诗系统

《周颂》 《周颂》中大别可分为两类:一、无韵者;二、有韵又甚丰长者;其间还有些介物。那些无韵的时代在前,有韵又甚丰长者在后,有韵而不整齐丰长者在中间,此是文体之自然演化。今以其有韵又甚丰长者,与大、小《雅》中可定为厉宣时诗者比较,则觉难《周颂》之最后者,犹与厉宣时诗甚不同,则《周颂》当是成康以来下至懿孝间诗,无韵者在先,有韵者在后也。肆夏武诸章显是既克商,中国业已安定,愿言休息之诗,三家诗属之成王时或近情。

大、小《雅》 大、小《雅》无周初年者,其南征北伐诸篇,当厉宣时。已说在前。若《大雅》之述祖德,皆是甚后之追记,且“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诸篇,已经历历以殷亡为戒,不是兴国初年之语,又均与《周颂》的口气不同。我们难不能说《颂》《雅》时代相递换,然《颂》之末期,可当《雅》之初期,《雅》中无与不韵之《颂》同时者,则若显然。

大、小《雅》中颇多东迁后诗,然均在始迁时,无后于平王者可见。故如但以《雅》论,则诚如孟子说:“王者之述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周南》《召南》 二《南》中可确定时代者,为《汝坟》《甘棠》《何彼秾矣》三篇,显是周东迁不久时诗。又《江有汜》《汉广》等篇,显是周末丧南国时诗。南国盛于西周之末,大约二《南》是西周下半,东周初年诗。上不过共懿,下不逾平桓。

《豳》 豳地甚西,犹在周之西,而有“既东”之称,大约是周向东之后带来的故乐,称邠以示其自来,犹《卫诗》之称北也。《七月》《东山》《破斧》之原必甚古,而后来之面目则不必甚先,然《豳风》中不见有东周诗。

《王》 《王风》皆东迁后诗,其《扬之水》一章言戍申、戍甫、戍许,明是楚人北犯时诗,楚已成随,申犹未夷为楚县时也。

非周诗

《邶》《鄘》《卫》 《邶》《鄘》《卫》中只有两诗可确定时代者,即《载驰》与《定之方中》,都是齐桓时诗,此外文词既无大异,时代大约相离不远。

《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此若干国中凡有时代可指实者,皆在春秋初年,只在《陈风》中有下及陈灵之世者(周定王、鲁宣公)。大约此中歌诗至早者在西周晚年,而东周初年者为最多。

《鲁颂》《周颂》之时代已见前。

现在试作下表,未必无误,待后考之。

〔注〕民间歌词,著文成后,来源每远,故以虚线表之。

猜你喜欢
  卷十 十之三·孔颖达
  提要·车若水
  进鬻子表·逄行珪
  卷八·高诱
  卷七十三·陈祥道
  王学质疑附录目·张烈
  朱子礼纂卷四·李光地
  卷十八·真德秀
  卷八·张廷玉
  卷二十五·盛世佐
  目录·陆陇其
  卷五十·佚名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太虚
  由人至成佛之路·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据诗渊,仍次侯寘后。   水调歌头   八月秋欲半,后夜月将圆。天潢当日流润,□派落人寰。尘扫长淮千里,威振南蛮八郡,梓里绣衣还。芳毓燕山桂,庆衍谢庭兰。   小山阴,长松下,白云间。壶中自有天地,闻早挂逢冠。笑指横

  • 第六十七回 元天子巧设机关·陈端生

    第六十七回元天子巧设机关陈寅恪评:又观第一七卷六七回中孟丽君违抗皇帝御旨,不肯代为脱袍;第一四卷第五四回中孟丽君在皇帝之前,面斥孟士元及韩氏,以致其父母招受责辱;第一五卷第五八回中皇甫少华(即孟丽君之夫。)向丽君跪

  • 东都赋·班固

    〔原文〕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

  • 列传二十一·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二·杨仲良

      神宗皇帝   审官西院   熙宁三年五月丁巳[1],诏:『国家以西枢内辅赞翌,本兵任为重矣[2]。而狃于旧制,自右职升朝以上,必兼择而除授之,是以三公府而亲有司之为,非所以遇朕股肱之意也。今使臣增员至众,非张官置吏以总其

  • 名山藏卷之六十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成化臣三)◆臣林记(成化臣三)罗伦章懋项麒王琦合传陈选杨继宗朱瑄张昺张宁王徽强珍孙遇厉升罗伦章懋○罗伦罗伦字彛正吉永丰人其先罗开礼者仕宋宋亡提孤旅赴难死而文天祥为服丧伦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提举万夀宫兼侍读张守上奏曰臣仰惟陛下忧勤念治行已十年自去冬敌人不能南渡今秋湖寇荡平中兴有期内外延跂然

  • 25.勾践卧薪尝胆·林汉达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

  • 宋儒言性误点·李宗吾

    战国是我国学术最发达时代,其时游说之风最盛,往往立谈而取卿相之荣,其游说各国之君,颇似后世人主临轩策士,不过是口试,不是笔试罢了。一般策士,习于揣摹之术,先用一番工夫,把事理研究透彻了,出而游说,总是把真理蒙着半面,只说

  • 双桥随笔卷八·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凡人作用可预卜于无事之日谢元之伐苻坚也论者以为必济盖观其平时履屐之间皆得其任耳悠悠忽忽土木形体此辈人正当束之髙阁况曹蜍李志奄奄如在泉下者乎漏泄阳春爹娘搬贩至今未休吐百种乡谈千般扭扮一生人

  • 第九章 6·辜鸿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辜讲有一个国家的部长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说:“

  • 差摩婆帝授记经全文·佚名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十千人俱。多有诸菩萨。谓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众尔时世尊於晨朝时著衣持钵。弥勒菩萨相随。俱入王舍大城而行乞食。遂尔往到频婆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八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八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爱敬品下世尊说无学成就戒身。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无学成就戒身。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

  • 两河清汇·薛凤祚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

  • 三洞珠囊·王悬河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

  • 消摇墟经·洪应明

    消摇墟经,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二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又名《仙记》,乃道教神仙人物传记。作者从有关道书仙传中选取六十三位神仙人物,略记其玄言轶事,所收人物上起老君,下至明初张三丰,皆为逍遥物外之仙人。

  • 诗法家数·杨载

    诗论。元人杨载撰。一卷。载有《杨仲宏集》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坊贾所托”。所论推宗汉魏盛唐,以为“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又倡言诗法,以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法。指出诗学的正源即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