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5.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三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姁挟权立少帝·蔡东藩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八十九·佚名
  八六四 谕不行敬谨全避庙讳之吴省兰着销去纪录四次免其降级·佚名
  四五五 江南学政刘墉奏查办王锡侯所作《字贯》情形折·佚名
  张贵妃传·姚思廉
  卢勇传·李延寿
  郭崇韬传·欧阳修
  孙燧传·张廷玉
  题记·王士点
  ●牧令书卷五 事上·徐栋
  卷六十八·宋敏求
  卷三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幻因·李渔

    〔临江仙〕(末上)蜃气人人知是幻,独言身世为真。不知也是蜃乾坤。终朝营海市,一旦付波臣。只有戏场消不去,古人面目常存。清闲片刻幻中身。莫谈尘世事,且看蜃楼姻。〔凤凰台上忆吹箫〕柳子无妻,张生寡侣,两人义合同居。有龙宫

  • 南阳集补钞·吴之振

    韩维寄孔宁极雨滴庵上茅,风乱窗前竹。繁声互入耳,欲寐不得熟。缅怀田舍翁,石径滑马足。连山暗秋灯,一路何处宿。下横岭望宁极舍驱车下横岭,西走龙阳道。青烟几人家,绿野四山抱。鸟啼春意阑,林变夏阴早。应近先生庐,民风故淳好

  •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范晔

    周变 黄宪 徐稺 姜肱 申屠蟠《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宋濂

        布智儿   布智儿,蒙古脱脱里台氏。父纽儿杰,身长八尺,有勇力,善骑射,能造弓矢。尝道逢太祖前驱骑士别那颜,邀与俱见太祖,视其所挟弓矢甚佳,问谁为造者,对曰:“臣自为之。”适有野凫翔于前,射之,获其二,并以二矢献

  • ●卷一百四十八·徐梦莘

      炎兴帙四十八。   起绍兴元年八月八日壬申,尽十月三日丙寅。   诏吕颐浩赴行在。   十五日已卯王择仁特授通直郎直徽猷阁权发遣河东路制置使司公事韦寿佺特授中卫大夫昭德军承宣使制置(使司)都统制太原府经略

  • 卷二十五·唐·蒋一葵

    【张说】 〔字道济。母梦玉燕飞入怀,已而孕说。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雒阳城南门,亲自临试,说对为天下第一。则天以近古已来,未有甲科,乃屈为第三等。玄宗即位,以佩刀献,决策诛太

  •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诗有四始,有六义。今人之诗与古人异矣。虽其工拙不同,要之六义断不可缺者也。苟於六义有合,则今之诗犹古之诗也。六义苟缺,即古人之诗何取焉?余观孔子所定三百篇,虽淫奔之辞,犹存之以备法鉴。则其所去者,正所谓於六义有缺者是

  • ◎章一山却聘记·李定夷

    章┪不受礼聘,京华人士传为美谈。当时政事堂聘章书曰: “一山先生道席五月二十七日奉大总统谕,章┪由政事堂优礼函聘等因,伏维先生亮节夷冲,灵修醇粹,然龙烛以照,海云梦胸,吞建翠于以翳霄天风,背负在昔,提衡译学,陶育英髦,饮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纪昀

    列传宋 【十】○宋十李昉【宗讷 宗谔昭述 昭遘】 吕蒙正 张齐贤【宗诲】贾黄中李昉吕蒙正张齐贤贾黄中△李昉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 【东都事畧作集贤院学士】 无子以昉为后荫补斋郎选授

  • 刘献之传·魏收

    刘献之,博陵饶陽人。少时失去父母,十分贫困,却十分喜欢《诗经》、《左传》,曾经在渤海程玄那里读书受业,便博览群书。看到名家、法家之言,掩书讥笑说:“假使杨墨之流不写此书,千年之后谁人知道他们是如此之渺小呢?”他曾经对其

  • 张文蔚传·薛居正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父亲张衤易,在唐僖宗朝代,接连任显要官职。张文蔚幼小时即砥砺文章德行,求知交友,有名士的声誉。唐乾符初年,登进士第,当时丞相裴坦兼管盐铁事务,张文蔚进入仕途暂任巡官。不久,服家丧,以孝行闻名。中和年

  • ○ 卷下·叶梦得

      杨朴、魏野皆咸平景德间隐士,朴居郑州,魏野居陕,皆号能诗。朴性癖,尝骑驴往来郑圃,每欲作诗,即伏草中冥搜,或得之,则跃而出,适遇之者无不惊。真宗祀汾阴过郑,召朴,欲命之官,即问:“卿来,得无以诗送行者乎?”朴揣知帝意

  • 卷四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一玉藻第十三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於别録属通论通论范氏锺曰玉藻一篇巨细兼

  • 卷九·佚名

    (五一)复次瞋恚因缘佛不能谏。是故智者应断瞋恚。我昔曾闻。拘睒弥比丘以斗诤故分为二部。缘其斗诤各竞道理经历多时。尔时世尊无上大悲。以相轮手制诸比丘,即说偈言:比丘莫斗诤,斗诤多破败。竞胜负不息,次续诤不绝。为世所

  • 世界佛教联合会开会讲词·太虚

    ──十二年七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今天是世界佛教联合会成立之第一日,亦即为开讲佛学之第一日,于此庐山牯岭最清凉之所,得与诸公济济一堂,畅谈妙谛,亦实为难得之盛况,大好之胜缘!但常人以研究佛法,实践梵行,专属诸出家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法语 侍者 善成等 编 示觉首座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这里悟去。一生参学事毕。只么饥餐渴饮。闲坐困眠。虽涉百万阿僧祇劫。如弹指顷。更论什么诸佛菩萨。畜生驴马。瓶盘

  • 读诗私记·李先芳

    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着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所释大抵多从

  • 永济融禅师语录·佚名

    2卷,清 融说 师住.妙印等录。卷上,上堂(附挂钟板 斋单) 小参 双塔寺入院法语 垂问 落堂语 入室机缘 勘辨机缘 自讚。卷下,普说 茶话 拈古 颂古 杂录 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