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传卷三

宋 刘敞 撰

庄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授受之道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焉先君不以其道终而子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三月夫人孙于齐孙者何奔也内讳奔谓之孙夫人何以不称姜氏絶之也絶之奈何夫人与于弑者不可以入宗庙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不若于道者天絶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絶之也臣子大受命夏单伯逆王姬单伯者何孤也孤者曷谓谓附庸之君也附庸之君则曷为谓之孤附庸之君执人国者谓之孤曷为字之贵也何以不称使不与使也曷为不与使躬君弑于齐而使之主昬姻非礼也君子以其可辞而弗受也其弗辞而受以是为非礼也秋筑王姬之馆于外何以书讥何讥尔筑王姬之馆于外非礼也筑王姬之馆于外则何以非礼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主嫁女者必自其庙仇雠之人非所以接昬姻也衰麻之服非所以接弁冕也如辞而已矣筑王姬之馆于外非礼也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锡命者何命为诸侯也诸侯非受命则不成为君桓内弑其兄外不朝王终身不受非诸侯也故桓与王生不能讨死追命之非王义也故王无天桓无正王无天君子见法焉王姬归于齐不言逆之何亲逆之也亲逆之则何为不言亲逆之常事不书有非常然后书齐师迁纪郱鄑郚郱鄑郚者何纪之邑也

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于余丘者何国也秋七月齐王姬卒外夫人不卒此何以卒丧之也曷为丧之我主之故丧之齐告王姬之丧庄公为之大功姊妹之服也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何以书讥何讥尔妇人无外事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过国妇人不事行未嫁从父旣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非礼也以公为不能防闲其母失子之道焉参讥之乙酉宋公冯卒

三年春王正月溺防齐师伐卫夏四月葬宋庄公五月葬桓王崩久矣曷为于此而葬慢也慢者何天子七月而葬同轨至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逾月而葬外姻至王崩曷为或言葬或不言葬葬自内録者也公亲防之则不言葬不言葬者常也公不亲防则言葬言葬者非常也葬天王大礼也曷为以常言之葢以为子事亲臣事君之道焉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季者何纪侯之弟也何以不曰纪侯之弟言以酅为附庸于齐也纪季曷为以酅为附庸于齐齐将灭纪纪侯以道事之则不得免焉因不忍鬭其民也逡巡有去志纪季用是以酅入于齐复五庙焉然则予之乎予之也何用见其予之也其字而不名入而不畔是予之也予之则其言入何难也何难焉尔析地以去国降志以事雠是非季之心也以宗国为寄矣冬公次于滑次者何止也曷为或以事书或不以事书以事书者止之以事者也不以事书者止之不以事者也君举于政师举于义止不以事者乱之道也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享者何两君之礼也两君相见享于庙中夫人与在焉礼也非两君相见去其国而享诸侯非礼也为之名而已矣三月纪伯姬卒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纪侯大去其国大去其国者何出奔不复出奔不复则其曰大去其国何不使纪侯有奔之名也曷为不使纪侯有奔之名纪侯者仁人也不以其所用养人者害人以为虽太王之道不过焉然则纪灭乎纪灭矣灭则其不言灭何以其未至乎灭而去也已灭而失是逃也非大正之道也六月己丑齐侯葬纪伯姬灭国不葬纪已灭矣其言葬纪伯姬何以齐侯之葬之着焉也齐侯灭纪则曷为葬其夫人为说也葬臣子之事也斥言齐侯而葬伯姬甚贱之也然则其为说奈何曰逐人之君而取其国为非所为以求媚说者也秋七月冬公及齐人狩于禚齐人者何齐之微者也此齐之微者其言公及之何讥何讥尔非公之去南面而下与微者狩也

五年春王正月夏夫人姜氏如齐师秋郳犂来来朝郳者何小邾也小邾则曷为谓之郳未成国谓之郳旣成国谓之小邾犂来者何其名也何以名贬曷为贬用夷礼也冬公防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传曰伐卫以纳朔也伐卫以纳朔则曷为不言纳卫侯朔不与纳也曷为不与纳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正也有其实者居其名无其实者不得居其名有其名者享其功无其名者不得享其功纳朔非正也纳朔何以非正天子命黔牟矣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王人者何微者也子突者何字也曷为字贵之也曷为贵之以其任之重贵之也任之重则曷为贵之诸侯乱命纳卫侯朔君子曰子突见正焉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何以名絶曷为絶杀世子伋篡公子黔牟入者何逆辞也此复也何以不曰复复而言复者其可复者也复而不言复者道能复之不可复者也秋公至自伐卫螟冬齐人来归卫寳卫寳者何卫之寳也古者分同姓以寳玉展亲分异姓以逺方之职贡使无忘服此卫之寳则齐人曷为来归之齐以不义取之卫以不义失之公之纳朔也力故齐人归于我也

七年春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防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恒星者何列星也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言众多不可为数也自上下者谓之陨自下上者谓之雨何以书记异也秋大水无麦苗曷为先言麦而后言苗麦苗同时麦成而先败也何以书记灾也冬夫人姜氏防齐侯于谷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俟者何待也何待焉陈蔡将遇我而徼之也何以书讥何讥尔大国有攻伐之师小国有城守之兵不逆诈不亿不信过而徼之非义也甲午治兵治兵者何习战也出曰治兵入曰振旅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春而治兵不时也治兵以俟陈蔡也何以不言地国中则不言地何以不言公国中则不言公夏师及齐师围郕郕者何国也郕降于齐师降者何降之者何降者未失其国家者也降之者失其国家者也未失其国家者复见失其国家者不复见犹迁也秋师还未有言师还者此其曰师还何还者善辞也还者事已毕也何善焉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公子庆父怒请伐齐师庄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修德而已矣令之还师故君子以其克已为仁不伐为义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九年春齐人杀无知传曰雍廪杀之雍廪杀之则其称人以杀之何讨贼之辞也齐僖公之弟年生公孙无知僖公爱之为其衣服礼秩皆如适及襄公绌无知无知怒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二人者大怒因无知以作乱襄公好田自贝丘而归贼从之入于公宫而弑之无知自立国人莫顺雍廪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其言及齐大夫何盟纳子纠也盟纳子纠则何以不名其大夫公之纳子纠其所纳也若曰为齐大夫则可以纳也夏公伐齐纳纠此子纠也何以不曰子讳也曷为讳襄公之子也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昆弟之仇弗与共国君之仇视父母师弟之仇视昆弟然则其言纳何纳子纠宜也公纳之不宜也或问于孔子曰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齐小白入于齐其言入何逆辞也纠贵而小白贱也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内不言败此其言败何公佚获也战而大败公丧戎路传乗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葢仅然后免尔师败耻也佚获辱也耻可言辱不可言也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其谓之子纠何贵也何贵焉宜为君者也齐人以兵加鲁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仲召忽雠也请以戮于齐鲁人杀子纠此鲁人杀也则其曰齐人取之何甚齐侯也内私人之国而夺焉外败人之师而胁焉是取其子纠戮之而已矣冬浚洙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为深之畏齐也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二月公侵宋曷为或言侵或言伐无钟鼓曰侵有钟鼓曰伐侵浅事也伐精事也三月宋人迁宿迁者何迁之者何迁者其欲也迁之者非其欲也迁者其国家复见者也迁之者其国家不复见者也宿者何国也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乗丘此次也其言败何讥之也何谓讥之齐师宋师次于郎未知其伐我与伐人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击之胜无幸焉庄公从之自雩门出防马以虎皮而犯之大败宋师次者不以义胜者不以道交讥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荆者何楚也楚则曷为谓之荆荆者其自名者也楚者中国名之者也其不曰荆子何也外之也其外之者何中国有君有大夫盛德也荆楚无君无大夫则外之而已矣吴楚齐越以国称君以人称大夫略之也曷为略之有王者则后至无王者则先叛其礼与其号不可以通乎天下蔡侯献舞何以名絶曷为絶去位而虏也死社稷正也逃之罪也犹有耻焉虏贱甚矣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何以不言出国已灭矣无所出也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秋宋大水此宋大水也何以书吊焉尔主人告灾不告异诸侯吊灾不吊异告异则书之吊灾则书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主人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说是言也曰禹汤罪已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列国有凶而称孤者礼也言惧而名礼宋其庶乎冬王姬归于齐何以书我主之也我主之则曷为不言我主之常事不书必非常然后书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此纪叔姬也其言归于酅何顺纪季也何顺乎纪季言季之以酅入于齐后纪而已矣夏四月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及其大夫仇牧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曰有孔父荀息皆累也舍孔父荀息无累者乎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仇牧仇牧可谓不畏彊御矣仇牧之不畏彊御奈何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及为大夫于宋与闵公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也天下诸侯冝为君者唯鲁侯尔闵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搏闵公絶其脰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摋仇牧碎其首仇牧之智则未仇牧之忠则尽矣疾其疾而忘其力忧其忧而忘其生仇牧可谓不畏彊御矣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十有三年春齐人宋人陈人蔡人邾人防于北杏此大国也皆微者乎非微者也微者之防不志然则其称人何大夫之交政于中国自此始故贬之也盟防者君之礼也非臣之礼也大夫之交政于中国众矣曷为独贬乎此尽贬之则不可胜贬故于其始一贬焉其余从同同夏六月齐人灭遂秋七月冬公防齐侯盟于柯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防伐宋其言防伐宋何往防之也秋七月荆入蔡冬单伯防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防于鄄夏夫人姜氏如齐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宋其序齐上何主兵者也诸侯无专征有伯者在焉伯者之先诸侯专征也非伯者而先诸侯主兵也讥也此齐桓之师何以不得为伯者桓犹未成乎伯也郑人侵宋冬十月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秋荆伐郑冬十有二月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同盟者何殷同之盟也古者诸侯之于天子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防殷见曰同同盟之礼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黒上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四傅摈天子乗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诸侯旣皆听命因相与盟于下方伯临之以显昭明同盟之礼也古者六歳而防十二歳而盟桓非受命之伯也假同盟之礼率诸侯以尊天子葢自是始伯也然则孰防之公也公则曷为不言公疑之也曷为疑之齐鲁之仇也不可以共天下从之则忘亲弗从则忘君君子为其不得已焉虽勿忘其君亦勿忘其亲是以设之辞也孝子忠臣之义见焉尔邾子克卒此邾仪父也其谓之邾子克何未成国曰邾仪父旣成国曰邾子克未成国之君卒不书葬不记也

春秋传卷三

猜你喜欢
  坊记·戴圣
  卷二十五 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玄
  天何言哉?·孔子
  第十二章 23·辜鸿铭
  第七章 7·辜鸿铭
  春秋说卷十四·洪咨夔
  卷十七·
  卷三·佚名
  卷四百七十一·佚名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杂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679_1 【秋夕送友人归吴】崔涂   离心醉岂欢,把酒强相宽。世路须求达,还家亦未安。   旅程愁算远,江月坐吟残。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   卷679_2 【长安逢江南僧】崔涂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说

  • 提要·陈杰

    自堂存藁四巻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自堂存藁四巻宋陈杰撰厉鹗宋诗纪事载杰字夀父分宁人淳祐十年进士制置司属官有自堂存藁然鹗仅録其题梅坛毛庆甫云悦楼诗一首云出梅仙事实则实未见其集故所载爵里亦不能具其始末今从

  • 帝纪第五 恭帝·魏徵

    恭皇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韦妃。性聪敏,有气度。大业三年,立为陈王。后数载 ,徙为代王,邑万户。及炀帝亲征辽东,令于京师总留事。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镇京师。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奉帝纂业。 义宁元年

  • 卷上·李纲

      宣和七年冬,金人败盟,分兵两道入寇。其一以戎子斡离不为帅,寇燕山,郭药师叛,燕山诸郡皆陷,遂犯河北。其一以国相粘罕为帅,寇河东,李师本叛,忻、代失守,遂围太原。边报猝至,朝廷震惧,不复议战守,惟日谋避狄之计。然其事尚秘,外廷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纪昀

    列传唐 【六十六】○唐六十六窦羣李逢吉 刘栖楚张又新 元稹牛僧孺【蔚 徽 丛】李宗闵 杨嗣复【授 煚损】杨虞卿【汉公汝士】张宿熊望栢耆窦羣李逢吉刘栖楚张又新元稹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杨虞卿张宿熊望栢耆△窦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附録·章冲

    灾异日食三十有六【书既三 书朔书日二十六 书日不书朔七 书朔不书日一不书朔与日二】隐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旣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

  • 傅玄传·房玄龄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祖父傅燮,是汉代的汉陽太守。父亲傅干,是魏国的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孤苦贫寒,博学,很会写文章,懂得乐律。性格刚强正直,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郡里任为计吏,两次推举为孝廉,太尉征召,都不就任。参加州考中

  • 令狐整传·令狐德棻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原名延,世代在西部当官。曾祖父令狐嗣、祖父令狐诏安都曾担任郡守,俸禄都是二千石。父亲令狐虬,早年德高望重,历任瓜州司马、敦煌郡守、郢州刺史,封长城县子。大统末年,在家中去世。太祖悲伤悼念,派使者监

  • 庾季才传·魏徵

    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 他的第八代祖父名叫庾滔,随晋元帝南下过长江,官至散骑常侍,元帝封他为遂昌侯,因此安家于南郡江陵县。 祖父名叫庾诜,是梁代处士,与同宗族的庾易齐名。 父亲庾曼倩,光禄大夫。 庾季才小时候就很聪明,八岁

  • 二十八年·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天將遊擊陳雲鴻奉勑,宣諭倭衆。自此,軍門差官相續往來。〈諭以將降典使臣,促令撤歸也。〉時,天將帶兵丁,絡繹道路,不但館待供費,漢人侵掠一路,閭閻鷄豚牛馬殆盡。○左贊成鄭

  • 卷九·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日。何等为十。一者破无明暗。二者开敷一切。三者普遍十方咸得和暖。四者起诸善法。五者有漏灭没。六者作光明照。七者制诸邪异。八者高下开显。九者成诸事业。十者善人乐欲。善男子

  • 北山录卷第九·神清

      异学第十五(异学外学也。习异宗之解。助本教之旨归者也)  器弘者以虚受为美。心远者以赡闻为优(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子云。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能也。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优胜也)。故我大圣暨

  •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沙门法宝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论。如是已说至复何所修。下三颂第三明四念住也。前两颂明别相念住。后一颂明总相念住。此两行颂明别相也论曰至修四念住。此总释修念住意奢摩他者。此云止毗

  • 卷上·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新罗 太贤集梵网经古迹记卷上  青丘沙门太贤集将释此经七门分别。时处故。机根故。藏摄故。翻译故。宗趣故。题名故。本文故。言时处者。本即卢舍那佛在莲华台藏世界说。末即释迦初成佛时于摩伽陀国寂

  • ABC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推理小说。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通过字母表一步一步实施犯罪。作为死亡标记,杀手在每个被害人的尸体旁留下一本ABC铁路旅行指南,翻开的那页就是杀人之地。先是在安多弗,接着是贝克斯希

  • 上品丹法节次·闵一得

    衡阳道人李德洽原述,金盖山人闵一得续纂,受业姪孙闵阳林校订。尝观红尘之中,纷纷扰扰,大抵皆汨于利欲,非滞功名事业,即自玩忽年华,不知复还本性;间有夙生智慧希求大道者,而机缘不偶,却遇庸流指引,陷入曲径旁蹊,终身莫悟。——此至

  • 太微仙君功过格·又玄子

    《太微仙君功过格》,金朝道士又玄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作者于大定辛卯年(1171)梦游紫府,朝礼太微仙君,得受功过之格,梦醒后写成此书。书中列举功过格律。包括功格三十六条,分为救济门

  • 犍陀国王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述犍陀王因牛语而悟知不可暴戾残忍,遂舍婆罗门教而归依佛。佛并说牛与王乃宿世拘那含牟尼佛时为兄弟之本生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