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甲戌,天將遊擊陳雲鴻奉勑,宣諭倭衆。自此,軍門差官相續往來。〈諭以將降典使臣,促令撤歸也。〉時,天將帶兵丁,絡繹道路,不但館待供費,漢人侵掠一路,閭閻鷄豚牛馬殆盡。
○左贊成鄭琢請赦李山海,上從之,仍還給職牒。
二月
2月1日
○朔甲辰,領中樞府事沈守慶以年滿八十,懇祈致仕。上,下敎曰:「七十而致仕,古之道也。我國亦有法典,而此法不行,似非優老之意。領中樞年高八十,欲爲退休,似當從之。」大臣以爲:「多事之時,老成之人所當勉留,請勿準許。」
○以鄭琢爲右議政。琢本嶺外寒族,少無名稱,以嘗遊李滉之門,被同輩薦引,遂躋通顯。文學、才局皆不逮一時名流,惟卑順謙恭,無怨惡於人,故至於大拜。持身如山僧,貌亦如之,人稱僧相。
○李墍爲吏曹參判,〈有廉刻之操,而黨附權姦,論議怪拗,時人宗之。〉李恒福爲吏曹判書兼大提學。恒福際遇於艱難中,忠勞備著,寵眷特重。宇量恢坦,不主黨論,故雖有指目,而攻摘不加。五判兵曹,人無異論。
○皇朝遣官,祭平壤、碧蹄陣亡、病故將士。〈號祭壇爲愍忠。〉 ○司憲府劾:「戶曹參判成泳方在親喪,遣親信人,要於巡察使,求爲召募將,圖占驪州牧使。諸義兵所獲首功,取爲己功,不孝不忠之跡,終始彰露,請罷職不敍。漢城右尹李準方居親喪,無金革之事,而除拜行公,無異平人,請罷職。」泳以前舍人,守喪砥平縣山中,祥闋未禫,卽出驪江,收拾元豪餘軍,稱義兵特起,巡察使上聞,加資爲召募使。又爲諸義兵督戰使,卒無見功,而以麾下多斬級,陞二品,爲左監司。有爭功而訴于體府者,遂有是論,上問右相鄭琢及李恒福曰:「參判必無是理。」兩人對以:「泳之爲人,本不如此,亦無所聞。」上然之。憲府累啓不已,乃允之,準只推考。是時,托稱起復,傷悖情禮者甚多。侍臣鄭經世等白于上:「請私起復,冒仕籍者,令吏兵曹汰去。」從之。
○命禁武士寬袍闊袖騎馬者,人執鞚以行,以天將譏之也。
○司憲府上箚論時事,仍請依漢時孝廉賢良制爲科名,親臨試取事。啓下禮曹,收議大臣,領議政柳成龍等議:「海寇在邊,國家多事,時不可爲,姑停宜當。己卯年,趙光祖建議,設薦擧科,其時以漢制近古可行,故大臣鄭光弼等,不敢異論,遂試取一榜,所謂賢良科也。昇平之世,熟議而行之,尙且人情不平,士禍旋作,況大亂之際乎?憲府不考古事成敗,以爲光祖所行,乃三代之事也,率然論建,請行已試之漢制,迂晦甚矣。」
三月
3月1日
○朔甲戌,兩司合啓,再鞫黃廷彧、黃赫。赫受訊幾死,鄭琢、沈守慶等,救解停訊,與廷彧竝還竄配。廷彧所引證諸人,與事跡甚悉,請一一對理,而三省終不追問,直請刑訊。省郞素惡赫父子,訊杖三十,而輒添下七八將斃,而琢救之得活,廷彧亦將受訊而免。三司復爭論,不允而止。
○右議政鄭琢辭免,以臺論攻其營救罪人也。
○遣使閱兵平安道,巡察使李元翼賞加崇祿階。元翼於兵荒之餘,安集撫恤,公私按堵,又抄兵八千餘人,操鍊如法。至是,遣使閱試。
○孫經略遣愼都司、章都司,使淸正營,贈幣物,諭以撤兵。淸正問行長講和事曰:「平行長、沈惟敬之事,皆姦僞也。當初行長敗於平壤,關白欲殺之,行長曰:『我方成五件事。』故饒之矣。所謂五事,大明與日本婚姻,一也;朝鮮四箇道屬于日本,二也;朝鮮王子一人入在日本,三也;朝鮮大官老人入質日本,四也;與大官老人,共誓議事,五也。」又對唐官聲言:「明年三月,欲犯中國。」又答軍門書曰:
行長所示三事,非關白之命令。其中封王之事,日本關白,豈要之哉?若兩官再來,一員直往日本,聞關白之命令,則無虛僞矣。
〈淸正書文字紊晦,大意如此,可知和議非眞,而石星爲惟敬等所欺,爲之不變。〉初,都司譚宗仁從沈惟敬,入倭營,淸正留其陣中,久不遣歸,至是以計脫出。淸正久留宗仁,意若自爲和議,故與行長崖異,其狡計有不可知者矣。
○奏請使尹根壽等,回自京師。帝降勑云:
先該經略官題稱:「光海靑年英發,臣民服從,宜令選帶忠義陪臣,住箚全、慶地方,經理防禦。」該部覆議:「請給專勑,以便責成。」今特命爾摠督全、慶軍務,積儲錢糧,號召壯勇,一應設險置器、鍊兵守要,俱許以便宜區處,因督率陪臣權慄,盡心協理。爾宜奮身苦志,幹國圖存,內起瘡痍,外修戰場。博擧萬全之策,以爲善後之圖,固我藩籬,寧爾宗社。竢有成功,另議優處。毋或違越,廢失良時,以誤事機。噬臍何及?爾其欽承云。
遣韓準謝恩,兼請封世子。
○沈惟敬先入平行長營,接伴使黃愼從之,行長不爲禮,愼亦不接禮還出。行長遽出迎謝曰:「致敬天使,頗失禮貌。」顧謂從人曰:「朝鮮之扶持,賴有此等人也。」惟敬諭行長曰:「必倭兵盡撤,天使當來。」
夏四月
4月1日
○朔癸卯,封倭詔使李宗誠、楊邦亨入京。皇朝初許倭納款,而以不許一倭留屯,必盡數撤回,使臣方渡海。其後行長節節退托,初言天使渡鴨綠,則我等當撤回。及使行渡鴨綠,則行長又言到王京,則當撤回。使臣到京,則又言到居昌、密陽等地,又言到釜山營中,皆變幻反覆。宗誠等在途續遣人,促渡海,行長方撤熊川、巨濟數陣以示信。先是,上痛斥和議,而大臣曲從經略意旨,陳奏倭情,石星等仍以得決大議。至是,宗誠等言:「天朝使臣捧詔入日本,朝鮮豈容無同行使臣乎?」促令差遣使价,上益怒,委責備局諸宰。於是,臺論紛然,攻和之論大起,朝廷不靖矣。
六月
6月1日
○朔壬寅,以平安道巡察使李元翼爲右議政兼慶尙、全羅、忠淸、江原四道都體察使,以金玏爲副。元翼屢擬卜相,而上重西路保障,故遲之。至是,以南方統帥非人,迄無成功,乃代鄭琢爲右相,而兼體察焉。元翼忠勤淸約,治民治軍,威惠周遍,軍民愛信如親戚。旣去而西民思慕,爲立祠祀之。我國之爲去思立祠,惟此而已。
○以江原道巡察使尹承吉爲平安道巡察使。
○時,權慄以都元帥,往來湖、嶺間治兵,無見效。嶺南士大夫多謗毁其所爲,朝廷從而信之,屢白于上,請改授他人。上以無可代難之。或薦吏曹判書李德馨可代,上曰:「吏判予所倚信,不可去朝廷。且命將,當使敵人不測其人。吏判曾經宣慰,倭素諳識,恐未可也。」大臣又言:「若用李元翼,則不但優於慄,而優於德馨矣。」上曰:「雖有體府,不可無帥府。」遂不遞慄,而遣元翼行,慄不自安。
秋七月
7月1日
○朔壬申,建州胡酋奴兒哈赤通書江界,請刷還逃口。女眞部落散處近塞者,稱爲藩胡。深處胡時或作賊,而未有書契關請。至是,建州胡團聚始盛,投書于江界府使許頊,請通好往來,又請刷還向化人口。頊不復書,辭以無舊例。事聞,命議西陲防備。〈是時,民間已有南倭之後,繼有西變之說。〉 ○副使楊邦亨由湖西、湖南路,轉入嶺南,留住居昌縣,責沈惟敬,催倭兵撤回。是時,行長已自日本回宣言以:「關白差官正成長燒毁陣中房屋,大將門敦等三營先回,淸正等三營次之,只留釜山房屋,以待天使。」又促天使速來。
○傳敎:「文弊太勝,各州郡不關緊書院,姑爲革罷。」書院之設,自明廟朝始。周世鵬守豊基郡,創竹溪白雲書院,祠祀先賢安裕,李滉繼守,請于朝,賜額頒書。當時頗有士子講業之效,繼而作者,國內僅十餘所。滉欲祠金宗直,門人或疑其不合,其時尊祀者亦鮮,或有院無祠。其後國內慕效,强稱吾鄕有某賢可祀,續續立院立祠。此時猶未太濫,而上敎已如此矣。今則無邑不院,而所祀者多鯫人。儒籍爲逃役之藪,弦誦之風掃地,又不得以文弊論矣。
○修築驪州婆娑故城。大臣建議以此城上流,防守最緊,遣僧將義嚴董役,又設寨於小洲,使左防禦使邊應星等,分兵派守。城中無井,軍兵皆云不可守,應星亦無固志,而功役騷擾,義嚴亦踰濫招怨。是時山城之築,皆徒勞無實,士民苦之。
○罷都元帥權慄,以李元翼兼領元帥府事。先是,有一武官憚於赴戰,逃匿全州,自託於天將,慄追捕不得,後巡到全州捕斬之,天將乞解甚懇,慄不從。至是,武官家人愬于湖南體府,坐是罷免。慄笑曰:「爲大將三年,斬一逃兵,至於解職,其可做事乎?」
○敎鍊遊擊胡大受出來,爲敎三手軍,請來也。
八月
8月1日
○朔辛丑,體察使李元翼南下,住營星州。
○王妃、後宮、諸王子一行,自海州還京。
九月
9月1日
○朔庚午,詔使李宗誠南下。時,行長撤金海、東萊路邊屯倭,合陣于釜山,託言若干軍兵,爲迎候詔使仍留云。
冬十月
10月1日
○朔庚子,以李山海兼大提學。山海辭。
十一月
11月1日
○朔己巳,詔使入釜山營。楊使入倭營,倭將等入庭行禮。楊使諭行長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大明中天,天下一統,萬國誰不仰服?爾關白雖在海外,安敢獨不效順乎?爾等領兵據此,已踰四年。皇上深悶兩國生靈塗炭,特遣詔使,遠臨海外,是萬古所未有之大慶也。爾等何故,迄未過海乎?」仍厲聲責之,行長頗慴伏,禮敬加於上使。
○司贍寺副正黃愼時爲沈惟敬接伴官,朝廷令愼,同入釜營,刺探賊情。惟敬要我國,偕遣通信使臣,愼爭論不許。詔使以爲:「我但奉使日本,不要陪臣同行。」惟敬言:「行長等受關白意旨以爲,朝鮮當遣還王子回謝,而吾持之不許,只許宰臣通使。今不可失約敗事。」要脅不已。愼狀啓獻議云:「賊情反覆,和事決不可恃。設令得成,我於大義已缺,又不可自我無端通使于讎賊。請先以三事要責,以探其意。一,盡撤邊上屯倭,不留一卒。二,盡還被擄人口。三,要關白先致書謝罪。渠若不肯,我亦有辭也。」議竟不行。
○廷試文臣,取趙廷堅等三人,武科對取。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乙亥,別試取成以敏等十五人,武科竝試,取六百人。亂後始用論、賦初試,殿試用表文取之。
○是歲大有年,木綿一匹直三四十斗。度支無藏貨,不能糶軍糧,然飢民始得蘇活,酒食爲樂。
○胡遊擊遣票下官金希允,招諭建州胡人。時,建夷兵衆漸盛,又屯兵于近邊牛皮山,西邊大懼。李德馨獻議,請于胡大受,差官往諭其酋,使勿侵擾。希允與我國武官申忠元偕行,至滿浦招建酋,副將馬信等來,諭以勿擾屬國,馬信等言:「我夷刷還朝鮮人口,朝鮮不以爲功,又殺害胡人。請令朝鮮,償其口命。」又請入見國王,希允曰:「爾民人冒禁越境,被殺宜矣。朝鮮不有天朝命令,不可私往見國王也。」胡人又要賞物,希允許之。胡人等遂輸服,請撤屯兵,且禁侵邊之人,斬以示信。希允還京,請我價物往遼東,貿錦段以賜胡人,上從其言。希允再往開諭,西釁稍弭。是月胡遊擊歸。
猜你喜欢 志第十 礼中·房玄龄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祖十四·宋濂 卷三百八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卷二十七·张九成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三十九·朱轼 沈道虔传·沈约 司马楚之传·魏收 邓藩锡传·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选举三三·徐松 卷六十五·徐天麟 256.三征噶尔丹·林汉达 253.李定国转战西南·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