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魔王归伏品第三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时。放大光明。遍照此娑婆世界百俱胝四天下处。悉皆大明。应时此间百俱胝处欲界诸魔。以佛力故皆起惊动。共睹此光所现因缘。咸作念言:决定是彼恶魔所为。於四天下有大威德。彼於我等大自在力故现此光。作是念时。观见恶魔坐忧恼室极生悒恨。尔时此界百俱胝魔。各舍魔宫到此四天下恶魔王所。作如是言:汝欲界主有大自在。放此光明普照一切。复何因缘坐忧恼室。尔时魔王即便遍答百俱胝处所有诸魔。汝等应知。此是沙门出於释种。第一谄幻放此光明。照於世界一切惊动。世间所有明慧之人。诸梵天王,及诸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摩睺罗伽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乃至其馀人非人等。其中所有聪叡之士。一切归向供养於彼。乃至六年独坐无二。成就无相大幻之力。我以自力示现神通。严驾军众三十六俱胝周匝围绕。一切魔力用大勤劳。毕竟不能令彼首陀惊畏一毛。何况复能作馀障碍动彼法坐。今此首陀成就如是无相之幻。所作示现动此大地并退我军。如诛大树根枝俱倒。一切魔界悉皆闇蔽。於彼坐处成就大明。从坐起已,为诸众生开示演说。此四天下所有众生聪明智慧。悉亦为幻钩所牵。我亦不知彼等之心。何处何趣。何时死何处生。今此六趣归依彼者,我尚不能惊动一毛。况复能令动彼信心。我此五百微妙妓女。及二万子并诸眷属。皆悉归依沙门瞿昙在彼前坐。我於今日不能遮制。汝等今者有力有福有智自在。当助於我断彼释子首陀罗命。所有众生归依彼者悉令破散。幻谄沙门黑闇部党悉令降伏。我等魔众白净部党悉令明显。从尔已後当受乐触。

尔时有魔名曰光明。观此阎浮於法坐上见如来身。又闻梵音美妙说法。见闻此已毛竖惊起。向彼魔王。说如是偈。一切刹土中,此色最胜异。

功德及智慧,久已净其身。解脱诸烦恼,长夜善相应。解脱於诸有,尽彼一切忧。汝今勿复瞋,自在所不容。

归依此处者,三有第一归。汝若於此处,起於刹那瞋。以彼愚痴故,自得於乐坏。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珊你弭迦。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彼大神通力,最上功德相。一切无所依,依者趣解脱。苦尽无有馀,能说苦尽道。无量百千魔,所不能恼乱。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我今所有自在人,彼大自在悉归从。如是不久空我界,我无趣处复无得。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新尘。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第一势力汝先有,自在勇健之所作。汝今失力复无能,无得共比一切智。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刀月。向彼魔王。说如是偈。慈悲众生无恶意,自性清净无所依。

解脱三界游行处,无趣无行无能害。尔时魔王。说偈报曰:欲界所有诸众生,迷醉倒情著诸欲。於我所作常随转,云何共汝不害彼。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地水。向彼魔王。说如是偈。诸有不坚如幻炎,能知诸有断诸爱。不著诸有如虚空,云何於彼能逼恼。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彼虽自在於三界,饮食衣服恒资用。彼於三受所乐住,云何将死不能害。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舍爱。向彼魔王。说如是偈。神通境界有所有,恶魔天龙夜叉等。

种种恼佛无所触,云何将死能害彼。尔时魔王。说偈报曰:我等昔日断彼食,於虚空中雨大石。无边骂詈百种声,我欲动彼所依处。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知眼。向彼魔王。说如是偈。汝於彼时作恼乱,颇见少许瞋过不。舒颜视汝不嚬蹙,软音慰喻无恶声。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彼有智慧能常忍,能断爱痴诸过失。慈心一切诸众生,聚集所行无不集。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难降伏。向彼魔王。说如是偈。三结若能羂缚者,我等可应恼乱彼。

佛乃灭此痴羂障,云何将死能恼彼。尔时魔王。说偈报曰:汝等助我力,装束莫放逸。我变地为水,束四山为鬘。

虚空雨大石,又放铁沙聚。月箭曲刀镩,掷彼身即碎。如是勤方便,极作恼乱彼。汝等相运助,释子定为灰。

尔时诸魔各各说偈。乃至百俱胝处所有诸魔。说偈问答皆亦如是,

尔时彼众一切诸魔。同时发声作如是言:如是应去各各自宫庄严甲胄,并诸军众悉皆擐甲。若使我等神通之力。一切境界示彼令知。沙门瞿昙虽复勇猛。岂当我辈军众之锋。如是语时於刹那顷。百俱胝处所有诸魔。各从自宫甲胄庄严。一一魔军千俱胝众。著种种甲持种种器仗各别严驾。於夜分中下阎浮提。到中魔伽陀。各住虚空邻近於佛。乃至四洲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吉那罗摩睺罗伽薜荔多毗舍阇究槃荼。各於佛边生不信心无恭敬意。於法僧边亦不信心。彼一切魔各遣军众。种种器仗擐甲庄严。大集彼处欲害如来。有一仙人名曰光味。於十八明处及神通境界学过彼量。而常承事摩醯首罗。与五百徒众住雪山边。尔时魔王即自变身作摩醯首罗像。住仙人前。说如是偈。

瞿昙姓种生,大仙依通者,聪慧住摩伽,今王舍城乞。汝当坚固心,往共种种论。汝极五神通,当决定自在。

尔时魔王。说此偈已即隐不现。还於魔宫自眷属所。说如是偈。汝等今日我边听,我今思得无比知。释子所摄所共语,神通加彼令具足。彼幻示现自境界,夺我魔之广大力。

如母向子常软语,悉令弟子生喜乐。恒日初分入城邑,徐步摄持正威仪。弟子所行所断欲,彼彼自当我捉持。美妙歌舞现其前,令彼见闻生惑著。

弟子记闻惑著已,应恼释迦大仙意。尔时众中。复有一魔。说如是偈。我今化现可畏事,师子驼象虎水牛。速疾奔驰彼城邑,惊动现威雷震声。

神通化现无量事,复现兵器逼其前。彼彼所弃诸欲者,或时迷乱令忘失。尔时众中。复有一魔。说如是偈。我今於彼四衢道,化作楼观侠其前。

种种奇形鬼恶面,种种器仗逼动彼。空中大声雨刀剑,惊动可畏雷雹声。於彼境界不自在,速令消灭不现前。

尔时魔王。以神通力一切严驾。广作如上一切境界。如来大慈威德力故。亦广如彼种种示现。即时变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令此地性犹如金刚。一切魔力不能改转。亦复不能更作恶声。及以火山四方猛焰。亦不能作非时黑雲及恶风气。佛力持故。乃至无有一龙能运其身下一渧雨。

尔时四大声闻日初分时。著衣持钵入王舍大城乞食。时尊者舍利弗。於城南门值魔童子其数五十。第一端正妙色庄严大人子相。同在街路歌舞而行。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前共持尊者两手。谓尊者曰:汝舞沙门汝歌沙门。时舍利弗语童子言:汝当谛听。先所未闻当令汝闻。即为童子,说如是偈。

诸入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患已,尽彼入边际。诸阴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患已,尽彼阴边际。

尔时舍利弗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即说咒曰哆侄也他(一)婆呵啰(二)婆呵啰(三)婆啰(四)婆啰(五)末利支婆呵(六)萨遮婆呵(七)阿磨婆呵(八)萨婆呵(九)。

尔时舍利弗。於歌音中说如是偈及陀罗尼。时魔王童子五十人等。闻是法音得未曾有。甚大欢喜信心清净。向舍利弗说如是偈。正导我等今忏悔,为世间亲善说者,

说阴可畏教我离,令我於此常证见时魔童子说是偈已,头面著地礼尊者足。便於道中共坐听法。尔时尊者大目揵连。欲入王舍大城乞食。於城东门见五十童子,乃至於歌音中。说如是偈。

诸界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患已,尽彼界边际。诸受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患已,尽彼受边际。

思惟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厌思惟已,尽思惟边际。诸想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患已,尽彼想边际。

时大目连。於歌声中说是偈已,复说咒曰多侄也他(一)阿磨婆(二)阿磨婆(三)阿磨婆(四)阿磨婆(五)阿啰阇(六)啰挐阇呵(七)奢藐他(八)奢藐他(九)奢藐他(十)他伽那婆摩(十一)娑婆诃(十二)。

尔时长老大目揵连。为魔童子,说如是偈及陀罗尼。时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具足密神通,圣主牟尼子。生死道过患,法灯普照示。

能断诸过恶,故我生信乐。今既归依佛,法僧亦归依。

尔时五十魔之童子,於街道中即便接足礼大目连。於彼前坐正仪听法尔时长老富楼那弥陀罗尼子。於城北门入城乞食乃至街中。随彼童子所唱歌声。於歌音中。说如是偈。

诸触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彼触,故尽触边际。诸根增上主,杀处常欺我。我今厌增上,故尽增上边。

惑业常流转,杀处常欺我。我今厌惑业,尽惑业边际。诸有可厌患,杀处常欺我。我今厌诸有,尽诸有边际。

尔时富楼那於歌音中。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告童子曰:人命轻速难可保住,犹如山水迅浪奔流。命甚於彼。愚痴凡夫都不觉知。复次童子,一切凡夫色酒所醉无觉知者,声酒所醉无觉知者,香酒所醉无觉知者,味酒所醉无觉知者,触酒所醉无觉知者,复次童子,人命轻速甚彼山水。愚痴凡夫都不见知。法酒所醉无觉知者,阴酒所醉无觉知者,界酒所醉无觉知者,封食所醉无觉知者,乐酒所醉无觉知者,生酒所醉无觉知者,欲酒所醉无觉知者,复次童子,人命轻速犹如山水迅浪奔流。命甚於彼。愚痴凡夫都不见知。乃至为彼一切情识取著之酒。为所迷醉都不觉知。即为童子,而说咒曰多侄也他(一)揭伽婆(二)揭伽婆(三)揭伽婆(四)门致尼(五)阿伐多(六)毗伐多(七)呿伐多(八)跋啰磨阿啰他(九)殊底伐多(十)娑婆呵(十一)尔时长老富楼那於歌声中。为魔童子说如此偈及陀罗尼句。时彼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

汝今教我寂灭道,诸界犹如彼幻炎。世间唯从分别生,故我身命归三宝。

尔时五十魔之童子,於街道中即便接足礼富楼那。於彼前坐正仪听法。

尔时长老须菩提。於城西门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於街道中逢值魔王五十童子,华年盛美颜色端正。容止庠雅大人子相。共戏街道歌舞而行。见须菩提即便趋往。各共捉彼尊者两手。作如是言:汝歌沙门汝舞沙门。须菩提言:谛听童子,汝先歌音所未闻者当令汝闻。汝且默然听我歌声。时须菩提。即为童子,说如是偈。

一切有为法,动性皆无常。如彼幻泡炎,虽见不可得。速疾生灭法,唯智者乃知。触受是苦担,愚痴者随著。

有为逼迫苦,一切悉无我。更无一知识,令脱於苦者,如信菩提道,亲近修一相。谓离诸法想,不净及无我。

一切行相应,无实无性相。诸法无命养,无人无作者,汝舍魔谄意,发觉生净信。诸识依本起,如电依虚空。

触受思无我,观察无有实。愚痴凡夫聚,此阴恒流转。净心分别生,作者不可得。真际寂灭空,能离一切边。

此法无无明,故说菩提行。如彼大船师,普运到菩提。尔时长老须菩提。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即说咒曰:

多侄也他(一)苏文第(二)毗文第(三)文陀(四)阇醯(五)赐离(六)赐离(七)赐离(八)阿婆赐离(九)阿婆呵赐离(十)多他多婆赐离(十一)步多俱胝赐离(十二)娑婆呵(十三)。

尔时长老须菩提。为此童子於歌声中。说此偈辞及陀罗尼句。时彼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我依恶知识,未闻如是法。愚痴无智故,造作此恶业。

我今发露悔,愿尊证知我。尊从胜法生,故我发大愿。愿我得作佛,普利益世间。时五十童子,於街道中即便接足礼须菩提。於彼前坐正仪听法。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令此街道百由旬量。广博严净而为示现。时舍利弗北面而坐大目揵连西面而坐。富楼那南面而坐。须菩提东面而坐。四人住处共半由旬。应时於彼四大声闻坐处地中现大莲华。纵广正等五十肘量。阎浮檀金为茎。青毗琉璃为叶。胜藏宝为须。真珠为蕊。华气芬馥过彼天香。如此莲花是出世间善根所生。从此莲华出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於彼街道其华上踊。高三人量而为示现。乃至四天王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五由旬而为示现。乃至三十三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百由旬而为示现。阿迦尼吒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半由旬以为示现。於莲华叶宣示种种美妙句义。此地众生及彼诸天。皆闻华中如此偈颂。

唯佛清净生此刹,退彼魔王并军众。佛勇猛故转法轮,世间因此故无疑。诸有聪慧解义论,知法求法求解脱。一切世间聪叡人,优波俱利最为上。

此为导师已调伏,善巧说此妙大法。一切世间上供养,供养牟尼能说者,具三世智能善说,所学三学能开示。能救世间人天者,无量法义令解知。

利益世间教善行,方便智灯照世间。巧说妙法断三垢,智慧利益无疲倦。世间极苦令解脱,无明闇蔽诸众生。能与法眼不颠倒,一切大众普已会。

此佛不久师子吼,如来能示第一义。妙色力具展转说,见世沈没大苦海。来处世间击法鼓,六根护中住上护。此六随行六通知,六度上法佛所说,

决定说此六种子,能杀六根居村者,六无上事所念者,佛调御主令彼念。

於莲华中说是偈已,乃至於彼六欲诸天。於莲华中复为诸天说如是偈。汝等和合游,乐著贪诸欲。放逸心迷醉,爱盖之所覆。愚痴常乐著,诸欲酒所醉。

以彼放逸故,不供养善逝。诸欲无常坏,如彼水中月。死生坚牢羂,众生无脱者,此等无所依,放逸著诸欲。

以乐诸欲故,永不得涅槃。常处放逸地,与灭不相应。不看先所作,为净为不净。为业受老死,怖畏恒围绕。

汝等放逸故,三恶地所行。以施调系心,恒修不放逸。先所作善业,应当勤护持。念舍欲不净,难得後边故。

汝等归善逝,听彼说大义。汝等修智慧,解脱寂灭因。与妙法相应,听如是大义。

如是莲华中说是偈已,乃至色界十六天。处於莲华中复为诸天说如此偈。分别善法勤修习,一心乐禅离愦闹。寂静不乱求解脱,慧所应作断瞋恚。所有我相十三种,分别为说修胜忍。

以此毕竟速解脱,得至生死解脱处。贪嗜色聚分别者,我性坚固见湛然。彼等不减所生法,由见流转趣恶地。观彼三界常无我,不实无自空无作。

修忍分别随顺彼,得彼一切趣解脱。彼等不老不病死,不怨憎会离恶趣。一切诸法等虚空,所修相应不二修。毕竟净道最无上,意无所著净诸根。

犹如释子降四魔,应修无相一法性。所有一切相皆离,调顺威仪二种断。此道为彼最上说,一切法空分别修。若能分别修此空,无主无作受亦无。

如空自性解菩提,远离悕求最无上。

尔时如来於此净色莲华台中。出此大声句义法时。此世界中一切所有人非人等。普来街中绕莲华座。乃至无量无数阿迦尼吒天。悉下天宫绕莲华座瞻仰听法。是时魔王闻此偈已,周匝普观见王舍大城。街中莲华出此法声。及见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人。围绕莲华共坐听法。又见六欲诸天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等。一切诸天悉舍宫殿。随绕莲华而坐听法。见闻是已转过前量。加大忧苦悔恼缠心。毛竖战栗遍身流汗。走虚空中。以大音声唤馀魔众。说如是偈。

汝等当听,善摄外意,我於境界。无自在力,此乃释迦,最上胜力。功德广行,流布世间,令彼众生。坚固所作,於莲华台,出此法声。

人天诸子,尽来无馀,决定善人。咸皆渴仰,专意善逝,趣寂灭道。最上功德,第一无上,沙门所作。幻此三界,迷惑一切,令无馀意。

人天大众,围绕莲华,疾放雨石。作恐怖声,以魔凶众,往摧坏彼。尔时馀魔对彼魔王。说如是偈。汝听我等语,此语能利益。

汝知何等法,而不止息意。如来胜持力,魔军尽消灭。我等见善逝,心皆大迷闷。佛为大船师,光颜胜圆满。

置佛善归依,更无胜归处。

尔时复有馀魔。对彼魔王举体掉动。面目嚬蹙悲泣极瞋。说如是偈。汝失善道住恶道,可不自知力所能。汝无羞愧比导师,魔力消灭由佛力。世间和合莲华所,听法怡悦净身心。

我等秽身失精进,不去消灭刹那顷。今者一切悉归依,归依牟尼因陀罗。尔时复有诸魔。悉皆合掌向彼魔王。说如是偈。汝舍法行乐作恶,佛为恃怙利世间。

於诸众中佛众胜,佛今已来於此城。我等宜以清净眼,以喜乐心速往彼。归依三界之所尊,一切众生妙良药。

尔时此虚空中复有一魔。名曰智声。向彼魔王即便高声说如是偈。汝等和合以信乐,一切相应听我语。发意言行断恶见,曲躬合掌舍瞋恚。以醒悟心当净信,随喜如来最上说。

对佛归依难得归,我当今日信供养。

尔时诸魔无量无边。於刹那顷悉从空下。到王舍大城七宝之门。各持种种庄严供具来至佛所。为欲供养婆伽婆故。或有变作转轮王像。或有变作梵天王像。或有变作魔醯首罗像。或有变作自在天像。或有变作那罗延像。或有变作兜率陀形。或有变作焰摩天像。或有变作释提桓因。或有变作三十三天。或有变作童子之形。或有变作毗沙门像。或有变作毗楼勒叉。或有变作毗楼博叉。或有变作提头赖吒。或有变作四天王天臣佐之形。或有变作日天子形。或有变作月天子形。或有变作星宿天子大小之形。或有变作阿修罗像。或有变作伽楼形。或有变作紧那啰像。或有变作摩呼啰伽形。或有变作宝山之形。或有变作金聚之形。或有变作种种宝形。或有变作宝树之形。或有变作刹帝利像。或有变作馀外道形。或有变作轮宝之形。或有变作摩尼宝形。或有变作伊啰婆荼象宝之形。或有变作婆罗呵马宝之形。或有变作女宝之像。或有变作主藏臣宝。或有变作主兵臣宝。如是种种各自现化。为供养故住於佛前。或有现於青色青身。以白色具庄严其身。各共执持赤盖幢幡真珠璎珞。以一多罗树量之高住虚空中。或有现於白色白身。以赤色具庄严其身。各共执持黄盖幢幡璎珞之具住虚空中。或有现於赤色赤身。以金色衣庄严其身。各共执持青盖幢幡行列而住。或有现於红色红身雨白真珠。或有现於白色白身雨红真珠。或有现作天仙之色。住虚空中雨於华雨。或有变作声闻之像。为供佛故种种天香雨虚空中。或有变作揵闼婆色击天伎乐。或有变作天女之色。种种宝器香水洒地。或有变作净金黑色烧种种香。或有变作诸天子像歌唱喜舞。或有变作种种之色。合掌瞻仰赞叹如来。或有魔众随佛方面一心瞻仰。各持种种摩尼之宝供养世尊,或有街衢殿堂楼阁窗牖门阙台上。四阶之道墙堞楼橹。门间树上重阁钩栏。各随所住合掌瞻仰供养如来。

猜你喜欢
  第八十八章 建设普罗兹提城·佚名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禅宗六祖与国民党总理·太虚
  卷第五·佚名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太虚
  卷第十七·道宣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八卷·正觉
  第十六 舍利弗经之义释·佚名
  六 摩诃梨经·佚名
  卷八·佚名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卷第二十八·祖琇
  卷之九·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并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阮阅

      ●卷七·评论门三  南岳李岩老好睡,众人食罢下棋,岩老辄就枕。阅数局乃一展转,云:“我始一局,公几局矣?”东坡曰:“岩老常用四脚棋盘,只着一色黑子。昔与边韶敌手,今被陈抟饶先。着时自有输赢,着了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古今禅藻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古今禅藻集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仝编其裒辑则释普文也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并嘉兴人性字藴辉应天人所録皆释子之作而不必其有关于佛理曰禅藻

  • 御选元诗卷五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七七言律诗十五郯韶和张伯雨云林席间韵句曲先生世所怜新诗字字总清妍楚江秪漫听春雨蜀土那知有漏天树隔青山迎好客华开白日照芳筵高居更忆云林子目送冥鸿挥五弦用杨鐡厓新居书画船亭韵与玉

  • 列传第八十三·李延寿

    蛮 獠 林邑 赤土 真腊 婆利蛮之种类,盖盘瓠之后。在江、淮之间,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焉。其于魏氏,不甚为患,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渐得北迁,陆浑以

  •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赵尔巽

      ◎艺术一   吴有性戴天章 余霖 刘奎喻昌徐彬张璐高斗魁 周学海 张志聪高世栻 张锡驹 陈念祖 黄元御 柯琴尤怡 叶桂薛雪 吴瑭章楠 王士雄徐大椿王维德吴谦 绰尔济伊桑阿 张朝魁陆懋修王丙 吕震 邹澍 费伯雄 蒋平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五·焦竑

      順天府   應天府   ◆順天府   府尹   府丞   府尹   ○府尹   順天府尹王公賢墓志銘(姚夔)   順天府尹陳諤傳(雷禮)   順天府尹藺君琦墓志銘(李東陽)   順天府尹劉公淑相墓志銘(霍韜)   順天府尹

  • ●明朝小史卷二 洪武纪·吕毖

    ○棕三舍人 帝败陈友谅于鄱阳湖,死者数十万。及还,掷缆棕于湖,冤魂凭之,遂能为妖,舟人必祭,否则,有覆溺之患,号曰“棕三舍人”。 ○锁住 乙丑正月,帝梦一人,长身广眉,器宇伟然,侍卫左右,周旋甚悉,问其姓名,对曰锁住。次日

  •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宁宗嘉泰元年【辛酉】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戍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记中书以待选择丁卯禁路钤按阅受餽及擅招军违者寘诸法戊辰雪乙亥又雪【按乙亥在庚午后此文因戊辰雪而附书故在前

  • 卷六十六下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六下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三下上 文艺 魏 王粲 陈琳 阮瑀 应瑒 刘桢 吴质【邯郸淳 繁钦 荀纬 王象桓威  薛夏 应璩

  • 一三四五 军机大臣奏查《元朝名臣事略》人名俱经改正情形片·佚名

    一三四五 军机大臣奏查《元朝名臣事略》人名俱经改正情形片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查《元朝名臣事略》内所有人名俱经改正之处,系五十二年覆校文渊阁书籍时,经臣等派令纂办《通鉴辑览》之纂修、翰林等遵照钦定辽、

  • 卷一百二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乐】宋仁宗庆历元年翰林学士宋祁上奏曰臣伏覩右司谏直集贤院韩琦奏劄子节文谓曾将景佑广乐记看详备见实纪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夏、商、周三代,中国乃一贵族封建社会,然其时已有士。如夏代之传说,商代之伊尹,起于版筑畎亩之中,而上登政治至高地位,其详已不可

  • 第二十七章 箬溪、德安、王家铺之血战·李宗仁

    一羊肠山是阳新县南部和武宁县交界区域的一系列石山。山虽不大,却十分险峻。山上草木不生,乱石如林,易守难攻。此时敌军约千余人据守该山,堵住我军南向去路。翌日清晨我遂下令攻山。敌并不固守,稍战即退。我军穷一

  • 楞 伽 大 意·太虚

    ──十六年春在法苑楞伽祈祷会讲──法苑同人,以世人昧于业果之理,演成争杀之事,因体我佛慈悲之意,发起上海祈祷息灾会,持诵大乘入楞伽经,于每日下午三时,请余演说楞伽大意。余思此会为时既促,而楞伽妙义重重无尽,既不堪作具体

  • 散檀宁缘品第三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经历年稔[稔:rěn,年。]。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

  • 卷第三十(诸国王夫人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诸国王夫人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阿育王夫人受八岁沙弥化一&middot;王后生肉弃水遂生二子为毗舍离人种二&middot;拘蓝尼国王后悟法三  &middot;末利夫人持斋四&middot;优达那王妻学道

  •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姚际恒

    本书书名,各家著录略有不同。经义考作古文尚书通论别伪例、安徽通志稿作尚书通论辨伪例。然依姚氏古今伪书考云:「予前作古文尚书通论……。」(经类,大戴礼条)可知这书自始即作古文尚书通论。根据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