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说卷十四

宋 洪咨夔 撰

文公三

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邾文公尝用鄫子于社不仁甚矣迁绎而卒君子曰知命命岂不仁者所能知哉特将死其言适善耳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之性茍知谨畏以自防励则愚柔可进也公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十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今又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其无志于民始终如一日非不移之愚乎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凡物春生夏长以及夏秋之交方苞褎日夜趋新之功至此而极不雨始于育之初终于秀实之际则无一得遂其生矣此所以皆书至于秋七月也与豳风首以七月流火意同

大室屋壊

王入大室祼清庙中央之室也鲁用天子礼乐故周公大庙中央之室亦称大室徂徕之松新甫之栢岂尽濯濯无可断度寻尺者而大室之屋以不修而壊简宗庙可知且逆祀僖公并祔成风皆鲁礼所未有禘祫之时合羣庙食于太祖昭穆失序嫡妾乱纪祖祢之灵其能安乎室壊所以大训鲁也

冬公如晋卫侯防公于沓

狄侵卫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公还自晋郑伯防公于棐卫郑邀公于中途介之以平于晋未几同盟于新城此非晋谋虑所及亦非公智力所能济也乆动则思静乆危则思安卫郑之从楚虽乆而蛇蝮之与居鬼蜮之与交职贡事役歳不堪命昔晋楚交争卫郑故楚犹以列国待之晋不与争则楚以臣仆命两国安能不动从伯之思乎鲁事晋无间言借以请平而遂平中其机也夫机防之来庸人可以就功名公一出三为诸侯所荣宜哉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

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帅师伐邾

邾文公卒鲁往吊不敬故有是伐邾小于鲁鲁常易之然观定公嗣位以一言郤八百乘之晋国虽小其可易哉

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六月公防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旄丘责不修方伯连率之职下泉思明王贤伯诸侯欲得所恃以为安同是心也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孰肯甘心异国之从哉楚商臣弑立中国不能讨而日横厥貉之次驱陈蔡宋郑以田孟诸至以仆御待列国之君使受役于司马其辱不能堪也观郑穆防公于棐请平于晋而赋鸿雁苦夷乐华情可见矣新城同盟者八国非有所迫而从非有所要而集欢然共歃不减桓公之在幽同舟遇风之势也赵盾能于是时相灵公以主牛耳伯业可兴而上敌诸侯不知此身之为大夫无其君矣豫之四曰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簮五则曰页疾恒不死权在刚正之大臣虽足以致人心之乐从而君犹患于偪况盾乎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斗为天之喉舌七政之枢机乾象莫尊焉彗孛扫入环域中非常之变也周内史叔服有宋齐晋之占岂非谓魁主海岱以东北乎夫善言天者验于人故当占其所感不当徒占其所应是歳之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不赴告于列国诸侯亦一切不吊丧不防葬是天下无一臣子矣逆气上干有是徴岂待占验于七年之后哉

公至自防

晋人纳防菑于邾弗克纳

晋以诸侯之师纳防菑邾人辞曰齐出貜且长乃还鉴于前事也邾元妃齐姜生定公犹晋穆嬴生灵公适当嗣立晋既立灵公秦纳公子雍而晋拒之使秦能悔所纳之非正何至甥舅之国暴兵交恶连年而不已今纳庶子不正犹秦其可效尤乎闻邾人辞顺敛师去之勇于徙义矣左氏以为赵盾公羊以为郤缺而经书晋人则是国人皆欲还非止盾缺也弗克纳即易之所谓弗克攻

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齐桓公鸰原一念之烈羣公子争立自相鱼肉不尽不止无亏首立见杀而孝公立孝公弟潘杀孝公子而立是为昭公昭公弟商人杀昭公子而立是为懿公懿公寻为歜职所杀报施若符节然惟惠公元不急于得国而国归之子孙享之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天命其可以有心圗哉羣公子之圗国商人为最惨骤施于国而多聚士以倾舍元曰尔求之乆矣其用心国人所知也舎未逾年称君盖不称君则不可加以弑则商人之罪不白而心术隠矣其曰公子见桓公诸子之祸至今犹未息也

宋子哀来奔

髙哀不食汚君之禄辞卿而出奔叔肸不食簒君之禄织履而不去同姓异姓之别也其皆清矣乎故皆书字

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

舎既弑单伯请其母昭姬于齐商人并执之国人莫或非者同恶相济故再书齐人

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晋有大传鲁有宗伯皆古官不书而宋司马独着宋以卿兼大夫他国则以大夫兼卿举其重者书且示先代之后设官视他国为有异也昭公无道欲去羣公子羣公子尝为先制人之谋鲍又礼于国人以倾之势如痈之将溃堤之垂决人人有惧心故子哀来奔华孙来盟来奔者见几而违之得去就之义来盟者以使他国便道私盟于我以自托也耦为同姓之卿不知为国谋以靖方来之变而外交以保身且暴先君之恶于辞宴之顷忠孝两失之书曰司马华孙所以着其忘君暴祖之罪

夏曹伯来朝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齐懿弑其君鲁甥之舎执其母子叔姬以元恶大憝结深怨于我安知无沐浴请讨之臣于是以公孙敖之丧归盖无瑕者可戮人敖庆父之子也庆父弑两君鲁不能正其罪而敖以孟孙氏任事于国齐之弑犹鲁之弑齐当讨则鲁之孟孙亦当讨以是刼我钳三桓之口使不敢议其后也不然何所慕于鲁何所爱于敖而归其丧哉书曰齐人归敖之丧而不曰敖之丧归自齐可见齐之用意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用庄公例也在廷无古学惟近例之循而不知其非后世礼之不古类坐此

单伯至自齐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单伯为鲁请叔姬于齐齐为无道诬单伯以淫并叔姬执之此心无瑕虽不汲汲于自辨数而浮云蔽日云散日明齐无辞以归之从容告至无愧色无愠容可不谓贤乎否则安能免行有不慊之馁

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

秋齐人侵我西鄙

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

宰天下如庖丁解牛必中肯綮之防则奏刀防刃恢乎有余地天下之有犯大戒负大恶伯主能暴白其罪与众弃之诸侯谁敢不服不待问蜂虿而搏虮虱也蔡不与新城之盟固当讨齐弑其君视蔡罪为孰重大合宋卫蔡陈郑曹许七国之君于扈以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乃取赂而还夫弑立之贼夫人可讨鼓行直前罪人斯得岂非复伯之机防而盾不之乘晋政其荒矣盾心其悖矣昔宋督弑君齐甞防诸侯于稷为赂故立华氏以成宋乱卫朔出奔齐甞防诸侯逆王命纳之亦相与俘寳玉以归彼乱臣贼子可以赂免则何所惧而戢此齐所以有无知之祸也齐有大罪晋取赂而纵之未几灵公亦弑得非身为贼乱之劝而授之刃乎是盟晋党恶诸侯同其恶故不序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伯禽封于鲁三年报政周公曰鲁后世其北面事齐国势之弱非一日之故矣齐弑我甥不敢问单伯请子叔姬乃从而执辱之执我女兄弟不敢校行父告于晋请释之不惟不释又我侵侵不敢敌行父复告于晋防诸侯盟扈以谋齐而公不敢与齐虽以叔姬来归侵师又继至且伐我来朝之曹入其郛齐暴如虎鲁弱于鼠鲁之畏齐不敢一动手摇足但知以隠忍为国而齐之加无礼于我日甚焉国势厌厌矣此无他不能自强也无怠无荒四裔可使来王我方怠荒则与国视之蔑如尚何怪哉

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防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圣人之待恶人婉而有直体观阳虎吾将仕矣之对可知矣阳谷之防齐侯方侈然自尊安肯下与吾大夫盟请俟公疾间可以折行父轩轩之气矣书曰弗及婉辞也春秋于季氏事多婉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周室虽微犹能班朔于诸侯如盛时之制诸侯受于庙而行之所以若天时恭王命而系人心也公先是闰不告月犹朝于庙今则托疾不视朔者四亦不复朝于庙其后遂月不视朔以为常忽天慢王而弃民矣夫一歳之重在正一月之重在朔一日之重在朝正以布治勤于正则一歳之事举朔以读法勤于朔则一月之事举朝以听政勤于朝则一日之事举不惟事之举也上能勤则一国之柄皆由已出上不能勤居养移而志气沮嗜欲多而精神散习偷养安而四肢百骸頺乎不立于是国柄潜移于下命寄权臣之手矣公厌政若此宜公家日削私室日强也后之人臣有欲移人国柄者故有以天下为桎梏之论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

季孙行父防齐侯于阳谷请盟不肯不以君盟大夫也已而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遂与大夫为郪丘之盟人心之动于利如此哉虎不受饵孰得而穽龙可豢而扰则无异于犬豕牛羊晋方谋齐以贿而却齐方外鲁以赂而亲国不以义为利而以利为利上下交征未有不危者二君之祸可验已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

鲁人以泉宫蛇妖出而声姜薨故壊之夫妖由人兴公上不畏天下不恤民中不念祖宗气惰事毁将无以善其嗣故妖孽生之岂泉台之咎哉人囿于天地之间有生必有死夫人之薨归咎于台可以勿毁而毁之不知命也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楚灭国多矣庸之灭以秦巴参之济恶也庸在江汉之南文王之化武王之誓盖习闻而熟传之虽处南蛮岂甘心事弑父弑君之贼故帅羣蛮以叛楚【按楚穆没于鲁文十一年是歳楚庄王立三年矣得国以正非冇他故原文所云殊为失考】楚方大饥谋徙险以避其锋屡战屡北且不能支使非秦巴党恶为之助庸未灭也灭庸而楚益张二国之罪焉逃

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昭公欲去羣公子亏睦族之仁得罪于君祖母阙事亲之孝固人心所不与也君虽无道臣子可将乎齐公子商人骤施于国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所以倾舎而卒弑舎宋公子鲍礼于国人贷饥馈老事材恤亲而数六卿所以倾杵臼也而卒弑杵臼其事大同舎弑以商人书杵臼弑不以鲍书襄夫人使帅甸攻杀之罪不专于鲍也然国人之饥者利其贷老者利其馈材者利其事亲者利其恤六卿莫不利其数而昭公见倾文公立国人何所逃罪乎善乎晏子之言曰惟礼可以巳之在礼家施不及国

十有七年春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声姜

齐侯伐我西鄙六月癸未公及齐侯盟于谷

鲁辱于齐君臣頺堕瑟缩不敢动惟一意求与之平而前侵后伐其暴逾甚齐固多行不义必自毙鲁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哉国势之强弱不同皆有弑逆之祸以此见沈潜刚克髙明柔克之难

诸侯防于扈

宋人执其君晋荀林父帅三国讨之已而又合诸侯于扈欲平宋乱名正言顺大义白矣而伐皆人防不序诸侯不勇于为义也孟子之论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晋知命义大戒之不可犯故有讨宋平宋之举是义盖袭而取之非平日集义之功有以养其气宜馁而易沮也昭公之弑主之者襄夫人倾之者公子鲍杀之者甸师六卿则皆与闻其谋晋诚以义讨之鲍不当立也茍以立鲍为足以定宋则是劝公族之倾其上助人臣之仇其君岂所以训乎未几齐亦弑鲁亦弑莒亦弑而晋亦弑乱臣贼子窥诸侯之无能勇于义而动也故伐宋防扈深致其贬

秋公至自谷

冬公子遂如齐

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

薨于路寝正也小寝已非其正台下果何地乎成王平生学问涵养之功至顾命而尽见盖其理明气定心静神夷死生大变莫能移之利贞诚之复也公生而怠忽慢弛放心莫收安能正而毙哉

秦伯防卒

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以利合者利穷则散商人急于得国故骤施以搂国人国人利其施莫以弑其君执其君之母为非也然骤施岂可常哉前日之施予不续后来之觖望方深国人之心亦以是失之故初侵我称齐人再侵与伐称齐侯可见人心以利穷而散矣歜职共弑归舍爵而行知国人共快其君之弑而无所畏也夫利商人而党恶者齐人恶商人而纵盗者亦齐人君以此始亦以此终可为不义求国者之鉴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冬十月子卒

成风私事季友而属其子于是僖公立敬嬴私事襄仲而属其子于是宣公立襄仲袭季友之迹而动也赤立未逾年见弑宜与齐商人弑其君同科不书君而书子不书薨而书卒为鲁隠也襄仲谋弑不之晋而之齐齐人弑立固幸同恶之相济晋赵盾已动无君之心不暇恤也弑前书叔孙得臣介遂如齐弑后书季孙行父如齐叔季与闻其故所当诛者非特一襄仲也春秋虽为鲁隠固有微而显尽而不汚者存所以使乱臣贼子之党同惧

夫人姜氏归于齐

襄仲连杀夫人之二子以絶其本根哭而呼天大归于齐非特为保身计且洁其身以不辱先君也齐商人弑君而立并诬其君之母叔姬以淫而执之虽屡请得归所伤多矣赤方弑而夫人亟去之岂非有所惩乎然观燕燕卫庄姜送归妾有曰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又曰先君之思以勗寡人其志寜死于卫不归于齐则夫人之归春秋特哀其非得己未许其归之正也故薨葬皆不复见

季孙行父如齐

莒弑其君庶其

一年而弑君者三国王教不行天常不立比屋可诛也莒仆凭藉国人之怒弑纪公以其寳玉来奔宜如楚商臣许止书世子而举国以弑是弑君者非特世子在莒朝者皆乱臣贼子也

猜你喜欢
  卷九 盘庚上第九·孔颖达
  卷十六·毛奇龄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家铉翁
  卷五十五·程川
  礼记析疑卷三十五·方苞
  卷十六·傅逊
  卷六·顺治
  卷十九·朱熹
  饰邪·韩非
  氾论训·刘安
  桓公·桓公十四年·左丘明
  卷二百六·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四·智升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四·曾国藩

      苏东坡七古中一百三十四首  听贤师琴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瞋。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赠写真何充秀才  君不见

  • 楔子·佚名

    (冲末扮孛老杨从善上,诗云)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少年莫恃容颜好,不觉忙忙白了头。老汉汴梁人氏,姓杨名从善。有个孩儿,唤做杨国用。今蚤到长街市上,寻个相识去,到这蚤晚,怎么还不见回来。只索等待他波。(正末扮杨

  • 道园遗稿卷三·虞集

    元 虞集 撰七言律诗代祀西岳畣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紫禁沉沉曙色低奉祠羣使已班齐承恩归院迷烟树乗传开关踏雪泥蹀躞共怜骑苑马逶迤不若听朝鸡山川有事宁辞逺咫尺成都是国西栈道年年葺旧摧已将平易履崔嵬经

  • 同文馆唱和诗巻四·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初入试院邓忠臣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人闲聊假诗书乐地逺还闻市井声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孔仲武十载江湖万里行偶来西馆阅豪英云龙九阙晨书诏灯火千门夜

  • 西渡集补遗·洪炎

    宋 洪炎 撰石湖院古木参天水一沟潮来曲折可蔵舟招提密映晴岚起沧海潜通夜气浮丹茘荐盘惊北客青蟳供馔识炎州却疑江左知名士不作乗桴浩荡游逍遥阁杰阁龙楼倚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箫鼔或疑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四·焦竑

      內閣三   ◆內閣三   光祿大年柱國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和劉公珝神道碑銘(徐溥)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書華葢殿大學士贈太師謚文穆劉公吉神道碑(徐溥)   資善大夫太子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三·佚名

    卷三十三   康熙十六年十月乙巳,命将军巡抚傅宏烈募兵。时宏烈遗将军莽依图书,言宏烈仅以兵五千独当西路,恐力不能支;请满洲将军一人率骑兵千余来至粤西,以壮声势。莽依图以闻。上谕:傅宏烈进定粤西独当一路,宜以重兵自随,

  • 卷第二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万元吉(杨文荐、唐周慈、黎遂球、朱永盛等)郭维经(子应铨、应衡、应煜、姚奇胤) 刘同升(子季矿)詹兆恒 揭重熙(张自盛、曹大镐、洪国玉、李安民等)万元吉

  • 安维峻劾李文忠疏·佚名

    安维峻既以抗疏请归政,革职,遣戍张家口。朝命既下,安直声震天下。大侠王五身护之往,车驮资皆其所赠,则当时安为国人推重可知。然余肄业北京大学分科时,见安先生人极谨愿,已无复有昔日刚劲之气。至观安劾李文忠一疏,语多牵强附

  • 《陈书》简介·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撰《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

  •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李延寿

    孝文帝幽皇后也是太师冯熙的女儿,她的母亲姓常,原本出身低贱,但得到冯熙的宠爱。冯熙的元妃公主死后,常氏便主持家事。生有幽皇后和北平公冯夙。文明太皇太后想要让娘家一门代代显贵受宠,便挑选了冯熙的两个女儿一起进入皇

  • 九九、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钱穆

    宋偃元年,在周显王三十一年,已详《考辨》第九一。《史》云:“偃立十一年而称王,”(高诱注《吕氏春秋 禁塞》《顺说篇》均同。)则乃周显王之四十一年也。而《史》误以为宋偃初立之年。循是下算,至周赧王二十九年,齐

  • 晋纪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273)·司马光

    晋纪二 晋武帝泰始九年(癸巳,公元273年) [1]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郑袤卒。 [1]春季,正月,辛酉(二十二日),密陵元侯郑袤去世。 [2]二月,癸巳,乐陵武公石苞卒。 [2]二月,癸巳(二十五日),乐陵武公石苞去世。 [3]三月,立皇子祗为东海王。 [

  • 三十八年·佚名

    (壬辰)三十八年清康熙五十一年 春正月1月3日○丁亥,持平金東弼陳疏引兪集一之言,伸救趙大壽,上賜例批。〈原疏、批旨見上。〉1月4日○戊子,兪集一因金東弼疏,疏陳委折。略曰:己卯榜出後,考官趙大壽疏中,以兪世基試券,言其可取爲

  • 卷二论学篇·杨时

    子曰:识道以智为先,为学以敬为本。夫人,测其心者,茫茫然也。将治心而不知其方者,寇贼然也。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故敬为学之大要。子曰:学必先知仁。知之矣,敬以存之而已。存而不失者,心本无懈,何事于防闲也?理义益明,何事于思索

  • 提要中·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提要中释饮食酒【邶柏舟篇】   食【王丘中有麻篇】粲【郑缁衣篇】   飱【魏伐檀篇】盬【唐鸨羽篇】   馌【豳七月篇】春酒【七月篇】   糇【小稚鹿鸣什伐木篇】酤【伐木篇】  

  • 大乘密嚴經卷中·欧阳竟无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之餘 [二]爾時大會中有普賢衆色大威德菩薩摩訶[三]薩.與其同類持世菩薩摩訶薩持進菩薩 摩訶薩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神通王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菩薩摩訶薩解脫月菩

  • 左传补注·惠栋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