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皇纲论卷二

宋 王晳 撰

公即位

卿书名氏

称人

公即位

礼君薨嗣子既即位【此谓殡之即位】繋先君之末年未即改元者子统于父臣统于君也公羊云縁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此说是也世子称子者待之犹君也遭丧即位礼无明文啖助曰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春秋所书是也谨案顾命四月乙丑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以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王麻冕黼裳由賔阶隮太史御王册命事毕诸侯出庙门俟康诰云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羣公既皆听命趋出王释冕反丧服其辞连顾命后云康王既尸天子则去册命不逺不可谓之逾年即位也况命诰之文并无逾年即位之意是啖子傅此而为説也公羊云殡然后即位杜预曰尚书顾命天子在殡之遗制也推此亦足以凖诸侯之礼矣然大抵礼必有法法无不通若谓凡逾年冝即位则假设诸侯十二月晦日薨五日而殡则是过朔三日若待不殡便行即位之礼则先君之薨裁一日尔忍行之乎此理所未安也谨案虞书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称二十八载者舜受终于文祖后二十八载也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者舜之三载也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者孔安国云舜服尧丧三年毕将即政故复至文祖庙告愚窃谓此是先王之礼嗣君即阼之正法也子张问髙宗亮隂三年不言何谓也孔子曰何必髙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緫已以听于冢宰三年言古人皆然则讥今不然也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天子诸侯理应不异则古者君薨既殡然后嗣子册命为主于君薨之明年既是嗣君之年则义当改元也又于三年服终之后当朝于王王既锡命然后告庙行即位之礼为得其正诗瞻彼洛矣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郑氏笺曰诸侯世子除三年防即阼乎曰诸侯有继世之义其为太子也固已命之于天子矣既殡而即位则臣子可以言公矣亦犹康王之诰称惟新陟王也其逾年改称嗣君之元年则有成君之尊故称爵也是嗣子统于先君之末年则称子逾年为嗣君之元年则称爵义当然也至于丧礼三年听于冢宰服除而朝天子锡命而为诸侯月正元日朝庙即阼则当以尧舜之法为正左氏释公子遂如齐纳币云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昬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杜氏曰谓亮隂既终嘉好之礼始备此除凶之即位也噫此即位之说乃与舜典之文相表里也但左氏之学不自知此是先王所制即位之正礼不能究明之尔好学君子冝深详之

卿书名氏

春秋凡卿书名氏何也志其执政之臣也春秋之辞简不必于初命即书其名因事则书之凡国政之善恶皆斯人之所与议襃贬之理不独在国君故也其大夫比三事一命不与国政襃贬无所及故例称人略之也全盛之世凡诸侯之卿皆命乎天子所以奉三年之防来受爵命也此义是也周衰礼壊乐崩上昬下僭故不待三年而于君薨之逾年改元之后不复听王爵命擅行即位之礼仲尼书之皆记过也孟子滕世子使问孟子孟子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三年之丧齐防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子而反之不可复问孟子孟子曰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位谓丧位】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草上之风必偃是在世子世子曰然五月居庐未有命戒至葬顔色之戚哭泣之哀四方来吊者观之大悦案孟子之言则知鲁皆不行三年之服也又足见诸侯居丧之礼当如是也或曰庄公闵公僖公不书即位乃圣人善之乎曰不然此三君自以继弑避嫌不书即位尔非实能奉三年之制也若书即位则嫌乎如桓宣之簒也丧礼不备犹可也簒则不可言也故春秋于此三君不复论其乖丧礼之贬也或曰诸侯在丧称子改元称爵既称爵则焉得不谓之即王命谨国政谓之命卿若大夫则本国之君自命焉不与政也左氏谓凡不书名皆不卿是也春秋之时周室微弱诸侯擅权不奉王命结为仇党恣行侵伐甚者灭人之国臣弑其君由是诸国之卿皆非王命其势不得不然也庄三年溺防齐师伐卫公羊曰吾大夫之未命者也云吾大夫则是已为大夫矣云大夫之未命者则是未正命为卿也啖子曰礼诸侯之卿皆命于天子故赵氏不用王制之文而以啖説为正然此乃治世之正法也衰乱之世岂能然邪愚案隐公之卿多不书氏盖隐公以庶长自嫌欲同于摄故所用之卿亦不正命皆去族以别之传曰隐不爵命大夫此説是也啖赵谓未命之卿为未王命又以为齐桓伯后未命卿序在命卿之下故例皆请命小国不能自通王室亦少能争长故皆不请终于春秋此説无所据恐不然也鲁桓公三年翚始称公子桓弑君兄又成宋乱不顾王法莫此之甚岂复请天子命翚为卿邪盖桓公宠其簒谋自命之尔又诸侯之薨嗣子不待王命皆擅行即位之礼其间复有不正而自为君者岂于命卿乃反请天子乎楚子僭称王又岂肯更于周请命乎斯理之不然也断可知矣襄二十九年诸国之卿城郑公孙叚亦书名氏杜预以为摄卿行也案摄卿则但书名柔溺是也此盖郑国僭有六卿故城杞之时叚以为卿至三十年伯有之死又命为上卿之亚故子产使次已位也噫春秋迹盛衰凡大国之卿皆书名氏记其人则于其行事也得以襃贬之矣内大夫摄行卿事则去族以别于正卿外大夫摄行卿事事接于鲁则亦书名详外也郑自平王之后桓武之间稍亦彊盛比于陈蔡庄公多所侵伐其后继有良臣故春秋于伯爵之国独书郑卿名氏自曹以下至邾滕纪莒之类虽有侯爵者皆以微弱不能自彊于国政当时无所轻重故略其卿称人而已独曹公子首以助大国伐无道公孙防以公族而叛皆特书族详之也其他小国以事接于鲁虽其正卿亦但书名降于大国也若谓之不请命则二百余年之间凡小国无一人请命乎亦近诬也秦自穆公奄有西戎然大抵不预中国盟防侵伐但与晋为仇敌尔故不书卿之名氏经书秦伯使术来聘降于大国也楚国僻逺始称人渐进称名后遂具大夫名氏亦见其因时之盛衰也以此知大国当其书名氏不足疑也啖赵据城濮之战楚得臣称人以为未命之卿称人也愚案得臣称人盖亦降称人尔下文有楚杀其大夫得臣知此战者是得臣也啖氏又曰外未命之卿略而称人所以重王命尊周室也案诸侯簒弑者与诸侯防则正其为君岂是重王命乎盖所以显其罪恶不待贬絶而见之矣则诸侯之卿亦当然也虽非王命自以大国权势之重备书名氏既书名氏则贬在其间矣啖氏之说皆自治世言之也其谓叛逆奔执杀则例皆书名以示劝惩此说是也但不当谓未王命尔且既居卿职执行国政虽未正命固当书名何者以其任用稍尊异于众大夫也又其间有功善可録者则持书以进之屈完是也是时楚卿未见于经召陵之名亦是事接于鲁例合名以功故特书名氏也但春秋之世有功者希为罪者多故鲜其人尔又诸侯世子以国嗣之重当在卿上其诸侯兄弟名见于经者亦皆命卿故书之也

称人

经书人者义例非一啖助谓三传以卿有罪者贬之称人则是掩恶也唯楚子称人以围宋贬之同外域也此盖用谷梁之说谓人楚子所以人诸侯不正其信荆蛮而伐中国也义亦非矣是时晋文公即位四年勉脩国政出定襄王欲继齐桓之业而诸侯不能早援大国共尊天子反事僭楚同力围宋则此诸侯曽聋瞽之不若也夫楚子恃彊而僭其罪恶不待贬絶而见也故略楚子称人所以使罪归于诸侯尔又以公之往防而示讳焉下文曰公防诸侯于宋若上有楚子则嫌公往防之罪与诸侯钧矣既曰楚人而下云公防诸侯则是使若楚人不预然斯其微旨也且春秋虽大国之卿亦不得序在诸侯上知此楚人即楚子也盖圣人托以明义婉而成章故变文也若谓人楚子所以人诸侯则亦是贬以称人也圣人之意殆不然矣噫夫春秋之称人自有明例但诸儒思之未至尔书序曰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而春秋书曰晋人败秦师于殽此皆仲尼之言而乃异同者其故何防书序举其实而春秋着以法而云也夫穆公遣师伐郑又入滑贪狡无信轻弃民命者也晋徃败之虽非正然秦罪重于晋若书晋子或晋侯败秦师于崤则是罪晋甚于秦矣故仲尼称人以恕晋也歴观经之本末义例皆然大扺事善而情或可责则称人以略其美事不善而理有可矜则称人以泛其罪若楚子围许救郑如奉天子之意而实不然公子遂防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而缓慢不恪若此之类皆事善而情有可责则称人以略其美也晋襄公败秦师于崤而秦有贪虐之罪成公与诸国大夫盟于蜀非大夫彊请若此之类皆事不善而理有可矜则称人以泛其罪也其或不系乎是非轻重者亦特略以称人若陈人之归是也余无此义类而称人者直非卿尔而三传谓贬诸侯及卿称人者皆不悉圣人之意然也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六章·佚名
  進鬻子表·鬻熊
  御制读左传·杜预
  逝者如斯夫!·孔子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卷十二·程川
  春秋长历卷一·陈厚耀
  八  尚贤上·墨子
  卷六·马骕
  解脫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第三卷·僧祐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中国哲学史评·太虚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北魏第一 孝文帝【初姓拓拔氏太和二年改姓元氏讳宏献文帝太子也恭俭仁孝出於天性好读书才藻富赡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迁都洛阳风移俗易北朝之盛未有过之者也】

  • 卷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四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四正宗【二】李白【上】【唐丹阳进士殷璠云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阳氷序略云太白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

  • 卷七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九周昙秦门胡亥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筮问安危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再吟盗贼纵横主恶闻遂为流矢犯君轩怪言何不早言者若使早言还不存赵高赵高胡亥速天诛率土兴兵怨毒痡丰沛见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一·李公焕

    诗四言刘后村曰四言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髙停云荣木等篇殆突过建安矣又曰四言●难以三百五篇在前故也停云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湛读曰沉园列

  • 卷二百六十一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癸巳朔,詔分熙河路正兵三萬三千,參以弓箭手、寨戶、蕃兵,為四將。以都鈐轄王君萬為第一將,都監王崇拯副之;鈐轄韓存寶為第二將,李浩副之;桑湜為第三將,都巡檢王湛副之;鈐轄劉惟吉為第四

  • ●卷十七·赵翼

    ○新书增旧书处五代纷乱之时,唐之遗闻往事,既无人记述,残编故籍,亦无人收藏,虽悬诏购求,而所得无几,故《旧唐书》援据较少。至宋仁宗时,则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旧时记载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转多。今第观《新书 艺文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戊子朔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遣公张惟贤等行礼○刑科给事中姚若水奏奴用谋极狡须宜预防请罢内市慎启闭清占役禁穿朝令诸监各置木牌出入查验以防夹杂责成直卫首领以防顶替○有净犯庞忠紏把棍王云等阻挠

  •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十九传第三【附】多罗郡王奇塔特列传奇塔特逹尔汉亲王满珠习礼从子父索诺木尝偕土谢图汗奥巴等由辽河随大军征明入大安口至遵化克其城进围北京卒於军崇德四年奇塔特尚固伦端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宋郑交兵表春秋之初宋郑号中原大国宋绍微子之封而郑取虢桧之地地既偪近力又相埓故其势常至于鬬争乃吾綂观春秋宋郑之故而知天下不可以一日而无伯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 卷三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二雍正三年五月上谕十五道初二日谕大学士等查弼纳保奏参将游击六员摺子彚写一样考语岂有六人尽系相同之理朕调取武职官员轮流引见系国家用人要政朕将大臣等缮奏之语悉皆躬自抄録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

  • 仲尼第七·荀况

    [题解]本篇取文章开头两字为篇名,与全文内容无关。篇中首先以问答的形式贬损了霸道,赞扬了王道,接着又论述了君主立身处世的原则。[原文]7.1“仲尼之门(1),五尺之竖子(2),言羞称乎五伯(3)。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

  • 卷五十六·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六天子之孝崇圣学【臣】按经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通贵贱言之也夫以君亲之严自于天性敬寡悦众四海皆凖然犹不可以不学也易干之德大矣至矣而九二学

  • 建 僧 大 纲·太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  一 以现代中国为范围僧、是本来有的;僧之制度,也是本来有的。故现在所建议的,须加两种限制:一、讲现代者,指现在的时代而言。僧制、为僧伽所依据的法则,大至弘宣教化,小至个人行为,悉皆以

  • 辩正论卷第三·法琳

    十代奉佛上篇第二儒生曰。信心渐发邪执稍回。又问曰。汉地君王奉佛至信。久而弥笃。为福有征者。可得闻乎。开士喻曰。自项日降灵摩蕂入洛。归心奉法不可殚言。今当为子略陈十代君王三公宰辅通儒博识敬信佛者。以告子

  •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佚名

    仙人向诸国王述治正之法,倡导君礼臣忠。天尊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劝诸国王以十戒为十师,读经书经,行道行善,以求国安。

  • 广成子解·苏轼

    《广成子》取自《庄子·在宥篇》之黄帝问广成子一章。北宋苏轼为之解。一卷。“广成子”,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尊奉。相传为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前往问修身至道之要。该书借托广成子答黄帝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