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1)。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2)。
言有宗,事有君(3)。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4)。知我者希,则我贵矣(5)。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6)。
【题解】
张松如说:“此老子自叹其言不为世知,道之不为人行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四十三章)此义,《老子》书中曾反复说过了。个中消息,本章中便有所流露出来了,这是真实感情的反映。”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省两“甚”字。河、王、傅、范及诸今本,有两“甚”字,无两“也”字。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天下”二字作“人”,下句“莫”字前衍一“而”字。傅、范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诸唐本与河上本、诸王本作:“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王弼注中所引作:“莫之能知,莫之能行。”
(3)参照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作“言有君,事有宗”。乙本作“夫言又宗,事又君”。“又”字当为“有”字音假。河、王及唐宋诸本,多同乙本,唯无“夫”字。傅,范“君”字作“主”。《文子·精诚》篇作“事有本”。《微明》篇亦作“事有君”。张松如《校读》:“‘君’犹‘主’也,‘本’也。古‘君’与‘宗’字叶韵。”
(4)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夫”字讹作“其”,“我知”二字损掩。傅、范与《淮南子·道应训》所引,皆作:“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他本及诸王本,无“也”字,“吾”作“我”。道藏严遵本作:“唯无我知,是以不吾知。”蒋锡昌《校诂》:“此言夫唯普通人君,顽钝无知,是以不知圣人之教也。”张松如《校读》:“蒋说是。
惟‘夫唯无知者’,概谓天下之‘人’,未必特指‘普通人君’。”
(5)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只残留“我贵矣”三字,前五字均损掩。傅、范与敦煌六朝写本、唐写本,皆与马王堆本同。“则我贵矣”句,景福作“明我者贵”,开元作“则我者贵”。玄宗注云:“则我不言之教者至贵。”河上与诸王本虽亦同作“则我者贵”,而注皆如希知为贵之义。劳健《古本考》:“道藏严遵、司马光、陈景元诸本,并作,则我贵矣’。此‘矣’字与下句‘玉’字合韵。”奚侗说:“世之知我者少,是我独异于人,而为天下贵矣。王弼、河上本,均作‘则我者贵’,谊与下句不属。兹从范应元本。”
(6)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傅、范及严遵诸本皆同。“被”字,范本作“披”。
“褐”,粗布衣服。被褐,犹言穿着粗布衣服。他本及诸王本,无“而”字。范应元说:“圣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
【今译】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没有谁能懂,没有谁能实行。说法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中心。由于人们无知,因此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我就显得越尊贵。因此,圣人(的不为人了解)好比外面穿着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宝玉。
猜你喜欢 跋·蔡模 此木轩四书説卷二·焦袁熹 理学类编卷八·张九韶 待轩诗记序·张次仲 卷四十·胡广 卷八·胡广 内篇·逍遥游第一·庄子 卷四·王道焜 卷六·朱熹 概论 原文·洪应明 论语正义卷二十·刘宝楠 卷一百三十·佚名 甲一 教起因缘分·太虚 卷第八·佚名 后出阿弥陀佛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