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天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 )。

[语译]

天地无所偏爱,纯任万物自然生长,既不有所作为,也不经意创造,因此它对于万物的生生死死,好比祭祀时所用的草扎成的狗一样,用完以后,随便拆除,随便抛弃,并不去爱惜它。

同样的道理,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指百姓看作刍狗一样,让百姓随其性发展,使他们自相为治。天地之间,实在像一具风箱一样啊!没有人拉它,它便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还是不变的,若是一旦鼓动起来,那风就汩汩涌出了。天地的或静或动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以自己的小聪明,妄做主张,固执己见不肯相让,实在说来,言论愈多,离道愈远,反而招致败亡,倒不如守着虚静无为的道体呢!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些令人困惑的言辞,庄子解释得极为清楚,其义为:

1.老子一贯的道观:道为万物之上,其运行时,无私又公正,与基督教所谓的上帝迥然而异。站在中立的立场来说,道似科学之铁面无私,毫无人情可谈。

2.老庄认为:道对万物皆有仁。在庄子的作品中,孔子的"仁义之教"常在有意无意间遭到他的假攻击。因为,在无善的世界里,不知那是"仁",却要人们行"仁",亦不知那是"义",却要人们行"义"。

3.庄子强调人类的真爱,优于孔子所说"局部的人伦之爱"。

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许由描述道为他的老师说:"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啊!他像秋天的严霜,使万物凋零,并不以为所行是'义';恩泽及于万世,也不以为'仁';他比上古先存而不自以为老;覆载天地,雕刻伞形,而不以为那是技巧。在道中你必会找到他的。"

所以圣人用兵,虽灭了敌国,却未失人心;恩泽施于后代,非为爱人。……有私亲,就不是仁人。(《庄子》内篇第六章《大宗师》)

大道是不能称述的,大辫是没有言论的,大仁的仁爱是无心的。因为,道要是称说了就不是真道,辩要是有了言论就不是大辩,仁要是固守一方就不是真仁。……(《庄子》内篇第二章《齐物论》)

商朝太宰荡向庄子问仁的道理。

庄子说:"虎狼也有仁道。"

"这话怎么说?"

庄子回道:"虎狼父子相亲,不就是有仁吗?"

太宰荡说:"虎狼相亲的仁太浅了,请问至仁是怎样的呢?"

庄子说:"至仁没有'亲'的关系。"

太宰又问:"我曾经听说,不亲就是子不爱父,子不爱父便是不孝;至仁会是不孝吗?"

庄子答道:"不是的。你所说的孝不足以说明它的涵义。事实上,这并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而是比孝还要高的境界。"

如果只给天生丽质的人一面镜子,而不告诉他,那么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美。但是,说他不知,他似乎又有所知;说他不曾听别人谈过,似乎又有所耳闻。因此,他的美没有减损,人们对他的喜爱也永无止境,这乃是本性使然。

圣人爱人,是别人为他形容的;要是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爱人。但是,说他不知,他似乎又有所知;说他不曾听别人谈过,似乎又有所耳闻。因此,他的爱没有减损,人们安于其爱也永无止境,这同样也是本性使然。(《庄子》杂篇第二十五章《则阳》)

二、道往下

庄子说:"道是寂静不动,澄清不杂的。……一出一动,万物都紧随其后。……没有形状可看,没有声音可听,但在无形中,似乎又有实体存在,在无声中,似乎又有声相和。"(《庄子》外篇第一十二章《天地》)

灌水进去不见满,取水出来不见干,而且不知其源流何处,这就叫做葆光。(《庄子》内篇第二章《齐物论》)

猜你喜欢
  西铭 全文·张载
  浮邱子卷二·汤鹏
  丽泽论说集録卷四·吕祖谦
  孟子集注大全卷七·胡广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李叔同
  第十七章 8·辜鸿铭
  卷一百十四·卫湜
  卷六十三·卫湜
  卷九十二·山井鼎
  卷四·范家相
  卷十六·李光地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第十九·智旭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并序)·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王实甫

    (夫人上,云)早间长老使人来,说张生病重。我着长老使人请个太医去看了。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者,问太医下甚么药?症侯如何?便来回话。(下)(红上,云)老夫人才说张生病沉重,昨夜吃我那一场气,越重了。莺莺呵,你送了他人。

  • 杜安世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

  • 提要·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长江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长江集十卷唐贾岛撰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後返初服举进士不第坐谤责授长江主簿终於普州司仓参军岛之谪也唐书本传谓在文宗时

  • 帝纪第五 废帝高殷·李百药

    废帝殷,字正道,文宣帝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耶?”常宴北宫,独令河间王勿入。左右问其故,太子曰:“世宗遇

  • 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三·宋濂

        ◎百官三   大宗正府,秩从一品。国初未有官制,首置断事官,曰札鲁忽赤,会决庶务。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及边远出征官吏、每岁从驾分司

  • 卷三·金履祥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三 夏后氏大禹【史记作帝禹】 丙子元岁春正月 夏小正曰【夏小正夏时之书见大戴礼戴德作传与正文合为一篇朱子仪礼别出之】春正月啓蛰【愚按今二月始惊蛰而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杨士奇

    宣德四年夏四月丙子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宁王榷奏曰臣切念 祖宗积德之厚 父皇创业之艰立法垂训以传万世锡子孙保全之福为宗室久安之计宣德元年八月江西布政司移文谓 太祖高皇帝子孙以禄米定品级臣不胜惶惧伏

  • 卷之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九册 崇德元年四月·佚名

    第九册 崇德元年四月十六日,恩格德尔额驸病故。恩格德尔额驸原系北方喀尔喀蒙古巴岳特部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子,英明汗时,越敌国辟路初来朝,汗嘉许之,以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女孙岱格格妻之,授为总兵官,赐城一,并赏民、诸申、

  • 三传辨疑卷十五·程端学

      襄公  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曰己亥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于是为宋讨鱼石故称宋且不登叛人也谓之宋志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齐人不防彭城晋人

  • 卷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六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四无所畏四

  • 如来赞叹·佚名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 老子化胡经·佚名

    □□□□□□□□□□□止开之则约□□□□□□□□□□之始吾欲书之非笔□□□□体之无形可拟飘乎无外或沈或□□□□□□豪翳余止如响纪消若云除□□□□□□捕鱼比之于道不足称无深慜□□□□□□为周柱史经九百年

  • 卷第二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劝织师学处第二十四尔时溥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夫妇二人俱作邪行与外私通。事广如前。从非亲居士乞衣具说缘起。乃至彼妇

  • 卷第三十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六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晋(都洛阳)武帝(司马炎受魏禅)泰始二年。侍中荀勖于洛阳造金像佛菩萨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竞集瞻礼。四年。沙门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庙神请授净戒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二·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住越州雲門顯聖禪寺語錄解制上堂。諸兄弟!山僧一往來,豎拂子敲香几鼓兩片皮,總道是三江人唱曲,爾等都不在意,且莫說起。只如爾等上來下去打坐經行,松風竹韻,鳥語泉聲。若是有血

  • 简平仪说·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撰。简平仪是熊三拔仿照星盘原理所造,分上下两盘。天盘在下为方版,地盘在上空其半圆,便于合视。两盘之间设枢纽,使可旋转。该书着力介绍使用简平仪观测太阳经纬度、定时刻、定纬度等方法,还简论大地是个球体

  • 广州四先生诗·佚名

    诗总集。佚名辑。四卷。所辑乃明初广州黄哲、李德、王佐、赵介四人诗。黄哲字庸之。因荐拜翰林待制,侍懿文太子读书。曾官东阿知县、东平通判。坐法死。有《雪蓬集》。李德字仲修,洪武中应荐授洛阳长史,官至义宁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