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下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十二下   元 王天与 撰

太甲下第七        商书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吕氏曰此下至篇终伊尹画一以告太甲○蔡氏曰申诰重告也○汉孔氏曰言天于人无有亲疎惟亲能敬身者民所归无常以仁政爲常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蔡氏曰曰敬曰仁曰诚者各因所主而言天谓之敬者天者理之所在动静语黙不可有一毫之慢民谓之仁者民非元后何戴鳏寡孤独皆人君所当恤鬼神谓之诚者不诚无物诚立于此而后神格于彼也真氏曰诚字始见于此按诚字义程子曰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矣谢氏曰诚是实理朱子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又曰经传有以理之实言者有以心之实言者】

【○汉孔氏曰言居天子之位难以此三者陈氏曰王位与天同故曰天位犹言天王天子○汉孔氏曰爲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蔡氏曰德者合敬仁诚之称○汉孔氏曰言安危在所任治乱在所法苏氏曰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灭与治同事未必兴也必同道而后兴道同者事未必同也厉王弭谤秦皇禁偶语景王铸大钱王莽作泉货纣积钜桥之粟隋炀洛口诸仓其事同其乱无不同者与乱同事则亡矣真氏曰道指全体而言如尧舜之仁汤武之义是也事指一事而言如太康游畋夏桀暴虐之类是也必同道乃兴宋襄以不擒二毛自比文王不知一事之同而他事之不副其能兴乎茍同事必亡三风十愆或有其一无不亡者盖兴之难亡之易如此○汉孔氏曰明慎其所与治乱之机则爲明王明君李氏曰与者与治与乱之谓也陈氏曰伊尹虑其不终故勉以终始慎厥与则爲明明后茍不克终则复爲不明矣蔡氏曰上篇言惟明后此言惟明明后盖明其所已明而进乎前矣】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汉孔氏曰言汤勉修其德能配天而行之朱子曰成汤工夫全在敬字上真氏曰惟时云者谓敬德之外无复他道也前言敬仁诚而此总之以敬者敬而后能仁敬而后能诚也陈氏曰配合也○汉孔氏曰令善也继祖善业当夙夜庶几视祖此配天之德而法之真氏曰成汤之敬德至与天合太甲其可不与之合邪能与汤合则亦与天合矣○汉孔氏曰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逺必用下近爲始然后终致高逺蔡氏曰中庸论君子之道亦谓辟如行逺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进德修业之喻未有如此之切者吕氏曰是时太甲悔甚锐见甚力伊尹恐其勇于进而不循序故告以此欲其知下学而上达道在迩而不可求诸逺盖洒扫应对即精义入神之理家人父子即治国平天下之理皆于实地而用功也○汉孔氏曰无轻爲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陈氏曰轻易也民事治民之事吕氏曰轻者非谓太甲遂轻慢民事虑其旣明处民事自以爲有余而忘崇敬之意也安者非谓太甲遂安肆厥位虑其旣明处大位自以爲无虞而失修省之功也故戒以惟难惟危所以药其病于旣明○汉孔氏曰于始虑终于终思始蔡氏曰人情孰不欲善终者特安于纵欲以爲今日姑若是而他日固改之也然始而不善而能善其终者寡矣桐宫之事往已今其即政临民亦事之一初也○汉孔氏曰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吕氏曰求字最要看大凡逆顺之言须以理观方知是非且逆耳之言亦有不合理处要之合处多不合处少逊志之言亦有合理处要之合处少不合处多求之云者盖逆耳多是而未必俱是逊志多非而未必俱非但于逆顺求合于理然后爲当伊尹之言自有言外意】

呜呼弗虑胡获弗爲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汉孔氏曰胡何也一人天子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叶氏曰虑者思之悉也蔡氏曰弗虑何得欲其慎思之也弗爲何成欲其笃行之也唐孔氏曰谓天子爲一人者其义有二一则天子自称一人是爲谦辞言己是人中之一耳一则臣下谓天子爲一人是爲尊称言天下惟一人而已○汉孔氏曰利口覆邦家故特慎焉陈氏曰辩言巧言能乱善恶之实者也祖宗旧政虑之甚详行之甚久不可轻以巧言乱之蔡氏曰乱之爲害甚于废也○汉孔氏曰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爲之极以安之郑氏曰宠爱也唐孔氏曰伊尹告君而言及臣事者虽复泛说大理亦见己有退心也○吴氏曰上篇称嗣王不惠于阿衡必其言有与伊尹背违者辩言乱政或太甲所失在此罔以宠利居成功已之自处者素定矣下语旣非泛论则上语必有爲而发也真氏曰辩言乱旧政武帝以张汤而变高祖之约束是也宠利居成功霍光以援立之功据权位而不去是也故武帝末年海内几乱而光不免赤族之祸伊尹之言岂非万世鉴哉汉孔氏曰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

【○总说太甲三篇意○吕氏曰上篇规谏太甲之病故举先王之道以爲规模中篇悔过之初故言先王子惠之德以涵养其心终篇已知道矣故申告之以爲君之次序上篇之辞甚严中篇和缓终篇复严盖量其可言而后言也○朱子曰伊尹告太甲诸篇极紧切其所以治心修身处虽爲人主言初无贵贱之别又曰许多说话都从天理窟中抉出又曰伊尹说得极恳切许多说话重重叠叠说了又说今看来句句是天理】

尚书纂传卷十二下

猜你喜欢
  提要·谢绛
  近者悦,远者来·孔子
  第十九章 22·辜鸿铭
  卷三·佚名
  卷二百九·秦蕙田
  君子阳阳·佚名
  卷五十一·王与之
  卷四·苏辙
  卷四十·朱熹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颜之推
  卷二十九·佚名
  卷三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三·虚舟普度
  寰 游 记·太虚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53 ·佚名

    杨万里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其 天下非无士,胸中自有人。 如何初拜相,首荐一遗民。 恩我丘山小,怀公骨肉亲。 白头哭知已,东望独伤神。 杨万里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其 孝庙乘乾

  • 卷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三预宴九十二人诗一百四首【委叅领】绰克托【年八十四】天高九重穆穆厥容郁仪丰隆万彚帡幪帝寿亿禩闳闳厥祉金浆玉醴千筵秩绮物秉于天翕辟直专其德曰干阐化之权人泳于帝元

  • 卷九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四川类五言古逰斜川         【晋】陶 潜开嵗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逰气和天惟澄班坐依逺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防防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頋瞻无

  • 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六五言古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哥舒翰表为左骁衞兵曹掌书记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

  •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

  • 建康实録卷四·许嵩

    吴后主后主讳晧字元宗大帝孙废太子和之长子一名彭祖字晧宗景帝永安九年封乌程侯七年七月景帝崩时蜀新亡而交趾数叛国内震惧议立长君而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晧相善称晧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俦又加之好学屡言之于丞相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正统七年十一月丁巳朔文武群臣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谥议前一日鸿胪寺官于西角门设谥议案是日早 上缞服御西角门捧谥议官素服立于阶之东文武官素服诣丹墀行四拜礼礼部奏进 尊谥议班首稍前捧谥议授班首受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日办理军机处为札行事。本年三月二十二日奉旨传谕苏州织造,将该衙门存贮《通鉴纲目续编》板片委员解京等因。本日户部侍郎金简查奏《

  • 卷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三哈逹地方瓜尔佳氏巴岱       布克沙胡什哈      玛雅实希硕玛       硕色福尔纳      尼雅济布迈佟阿      和隆格胡锡屯      额库讷以

  • 范岫传·姚思廉

    范岫,字懋宾,济陽考城人。他的高祖父范宣是晋朝的征士。他的父亲范羲是南朝宋代兖州别驾。范岫早年丧父,是精心侍奉母亲的孝子,他和吴兴人沈约都被蔡兴宗所敬重。泰始年间,开始到朝中做官。当时蔡兴宗身为安西将军,荐举范岫

  • 卷十五·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五   宋 吕祖谦 撰昭公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婼【二十三年】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婼初时晋使婼与邾大夫坐论曲直婼则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请以寡君之命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

  • 卷十四·僧祐

    鸠摩罗什传第一佛陀耶舍传第二昙无谶传第三佛驮跋陀传第四求那跋摩传第五僧伽跋摩传第六昙摩蜜多传第七求那跋陀罗传第八沮渠安阳侯传第九功德直求那毗地传第十○鸠摩罗什传第一鸠摩罗什,齐言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

  •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佚名

    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外道所立四宗法非佛法者何者是。答曰。谓一异俱不俱。问曰。云何言一异俱不俱。答曰。有诸外道言。一切法一。有诸外道言。一切法异。有诸外道言。一切法俱。有诸外道言。一

  • 缁门警训卷第二·如卺

    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念起念灭不用止绝。任运滔滔何曾起灭。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尝间歇。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坐者何人禅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 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