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公孫龍子》三卷,周公孫龍撰。案《史記》,趙有公孫龍,為堅白異同之辨。《漢書·藝文志》,龍與毛公等並游平原君之門,亦作趙人。高誘注《呂氏春秋》,謂龍為魏人,不知何據。《列子》釋文,龍字子秉,莊子謂惠子曰,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秉即龍也。據此,則龍當為戰國時人。司馬貞《索隱》謂龍即仲尼弟子者,非也。其書《漢志》著錄十四篇,至宋時八篇已亡,今僅存跡府、白馬、指物、通變、堅白、名實凡六篇。其首章所載與孔穿辨論事,《孔叢子》亦有之,謂龍為穿所絀,而此書又謂穿願為弟子,彼此互異。蓋龍自著書,自必欲伸己說。《孔叢》偽本,出於晉、漢之間,朱子以為孔氏子孫所作,自必欲伸其祖說。記載不同,不足怪也。其書大旨疾名器乖實,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借自馬而齊物我,冀時君有悟而正名實,故諸史皆列於名家。《淮南鴻烈解》稱,公孫龍粲於辭而貿名。揚子《法言》稱,公孫龍詭辭數萬。蓋其持論雄贍,實足以聳動天下,故當時莊、列、荀卿並著其言,為學術之一。特品目稱謂之間,紛然不可數計,龍必欲一一核其真,而理究不足以相勝,故言愈辨而名實愈不可正。然其書出自先秦,義雖恢誕,而文頗博辨。陳振孫《書錄解題》概以淺陋迂僻譏之,則又過矣。明鍾惺刻此書,改其名為《辨言》,妄誕不經。今仍從《漢志》,題為《公孫龍子》。又鄭樵《通志略》載此書,有陳嗣古注、賈士隱注各一卷,今俱失傳。此本之注,乃宋謝希深所撰,前有自序一篇。其注文義淺近,殊無可取,以原本所有,姑並錄焉。
猜你喜欢 卷二 二之二·孔颖达 卷五十七 孟子七·黎靖德 鬻子序·逄行珪 卷五 集素·陈继儒 春秋管窥卷七·徐庭垣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卷四·湛若水 卷三·孔颖达 卷六十四·康熙 卷四十九·李光地 卷十九·李光地 夏书·甘誓·佚名 贵直论第三 知化·吕不韦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七·佚名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