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仪礼集説原序

仪礼何代之书也曰周之书也何人所作也曰先儒皆以为周公所作愚亦意其或然也何以言之周自武王始有天下然其时已老矣必未暇为此事也至周公相成王乃始制礼作乐以致太平故以其时攷之则当是周公之书又以其书攷之辞意简严品节详备非圣人莫能为益有以见其果为周公之书也然周公之书乃为侯国而作也而王朝之礼不与焉何以知其然也书中十七篇冠昬相见乡饮乡射士丧既夕士虞特牲馈食凡九篇皆言侯国之士礼少牢馈食上下二篇皆言侯国之大夫礼聘食燕大射四篇皆言诸侯之礼惟觐礼一篇则言诸侯朝天子之礼然主于诸侯而言也丧服篇中言诸侯及公子大夫士之服详矣其间虽有诸侯与诸侯之大夫为天子之服然亦皆主于诸侯与其大夫而言也由是观之则此书决为侯国之书无疑矣然则圣人必为侯国作此书者何也夫子有言曰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冠昬射御朝聘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以夫子此言证之则是书也圣人其以为正天下之具也欤故当是时天下五等之国莫不寳守是书而藏之有司以为典籍无事则其君臣相与讲明之有事则皆据此以行礼又且班之于其国以教其人此有周盛时所以国无异礼家无殊俗兵寝刑措以跻太平者其以是乎其后王室衰防诸侯不道乐于放纵而惮于检束也于是恶典籍之不便于已而皆去之则其向之受于王朝者不复藏于有司矣向之藏于有司者或私传于民间矣此十七篇之所以不絶如线而幸存以至今日也或曰此十七篇为侯国之书固也岂其本数但如是而已乎抑或有亡逸而不具者乎曰是不可知也但以经文与其礼之类攷之恐其篇数本不止此也是经之言士礼特详其于大夫则但见其祭礼耳而其昬礼防礼则无闻焉此必其亡逸者也公食大夫礼云设法如飨谓如其公飨大夫之礼也而今之经乃无是礼焉则是逸之也明矣又诸侯之有觐礼但用于王朝耳若其邦交亦当有相朝相飨相食之礼又诸侯亦当有丧礼祭礼而今皆无闻焉是亦其亡逸者也然此但以经之所尝言礼之所可推者而知之也而况其间又有不尽然者乎由此言之则是经之篇数本不止于十七亦可见矣但不知诸侯既去其籍之后即失之邪抑传之民间久而后失之也是皆不可得而攷矣记有之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所谓经礼即十七篇之类也其数乃至于三百者岂其合王朝与侯国之礼而言之欤若所谓曲礼则又在经礼之外者如内则少仪所记之类是也先王之世人无贵贱事无大小皆有礼以行之盖以礼有所阙则事有所遗故其数不容不如是之多也去古既逺而其所存者乃不能什一也可胜叹哉夫其已废坏而亡逸者固不可复见矣其幸存而未冺者吾曺安可不尽心而讲明之乎固不宜以其无用于今为説而絶之也继公半生防学晚读此书沉?既久忽若有得每一开卷则心目之间如亲见古人于千载之上而与之揖让周旋于其间焉盖有手之舞足之蹈而不自知者夫如是则其无用有用之説尚何足以蔕芥于胸中哉呜呼予之所玩者仅十七篇耳而其意已若此设使尽得三百三千之条目而读之又将何如耶此书旧有郑康成注然其间疵多而醇少学者不察也予今辄删其不合于经者而存其不谬者意义有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説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之以一得之见焉因名曰仪礼集説自知芜陋固不敢以示知礼之君子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亦未必无小补云尔大德辛丑孟秋望日长乐敖继公谨序

猜你喜欢
  内业第四十九·管仲
  孟子纂疏卷十二·赵顺孙
  中庸纂疏卷二·赵顺孙
  四书经疑贯通卷四·王充耘
  卷十六·严虞惇
  卷一百四十三·卫湜
  卷六十四·江永
  卷一百六十一·秦蕙田
  驺虞·佚名
  杨岐会禅师·惠洪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全文·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二·念常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五·智旭
  重纂保国寺志序·太虚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耿时举·唐圭璋

      时举字鼎,一字德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居太学,以恩科得文学,为岳庙卒。   浣溪沙   露压蔷薇金井栏。   辘轳声断碧丝乾。   辽阳无信带围宽。   花落池塘春梦静,   月生帘幕夜香寒。   闲愁无力凭阑干

  • 卷七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 昭明太子【讳统字德施武帝长子也生而聪睿读书数行竝下每游宴祖道赋诗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寛和容衆接引才俊喜文章聚书至三万余卷着述甚多年三十一薨】 乐

  • 卷四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元稹遣春十首晓月笼云影鸎声余雾中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空蒙天色嫩杳淼江面平百草短长出衆禽高下鸣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

  • 卷九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二吴融融字子华越州山隂人【融有田在长洲东百里松江傍为诗云故隠茅山西今来笠泽涘葢尝寓吴云】融力学富辞调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迁侍御史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久之召为

  • 编次第十三·浦起龙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盖可得而言者矣。寻子长之列传也

  • 卷十六·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六宋名臣言行录铜鼓编类诗集误收打呵欠真清二韵不通用进士题名录武安阳武两侯遗事毛牛饕羊荣辱进退等事有命文字等语谶宜避庐山野灯东里还家诗议论诗中用事刘宗器送行诗江氏谱记赖

  • 通志卷一百六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外戚传一晋羊琇 王恂【弟防恺】杨文宗羊元之虞豫【子允】庾琛 杜乂禇裒 何凖【子澄】王蒙【子脩】王遐王蕴禇爽后魏贺讷 姚黄眉 杜超贺迷 闾毗冯熙【子诞】李惠髙肇 胡

  • 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班固

    (刘氏诸侯王)诸侯王表 刘氏诸侯王【原文】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

  •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司马光

    晋纪三十一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 [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东晋安帝行加

  • 卷第十九·佚名

    皇后中尊立下答宰相请建中宫诏元符二年九月辛丑省所上表。中宫虚位。历载于此。宜有建立。叶修阴教。伏望特于定省两宫之暇。祗禀慈训。登崇贤淑。正位内治。备举典册之盛。俯慰中外之望。事具悉。后听内治。以风四方

  • 卷55·陈邦瞻

    ○群奸之窜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上以金兵迫,禅位于太子桓。时天下皆知蔡京等误国,而用事者多受其荐引,莫肯为帝明言之,于是太学生陈东率诸生上书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

  • 卷十三·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十三    元 陈天祥 撰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注贰疑也疑字意不的切贰固训疑亦训携贰变异也注又言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以此推不贰之义由造理言则不疑为

  • 卷二十五·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五长洲余萧客撰论语论语序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郑序【仪礼疏入】赞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德则大矣比德

  • 卷二十五·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五   明 湛若水 撰襄公【名午成公妾定姒之子四歲即位在位三十一年】【簡王十四年崩】元年【晉悼公周元年齊靈十年衛獻五年蔡景二十年鄭成十三年曹成六年陳成二

  • 提要·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月令解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月令解十二卷宋张虙撰虙慈溪人庆元丙辰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是编乃虙端平初入侍读幄时以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乃续完之表进於朝十二月

  •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佉罗坻迦山古昔神仙所居之处。与大一切比丘众俱。度量已过皆悉漏尽诸大沙门。复有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河沙数诸大人俱。乃至世尊授功德天记莂讫已。尔时世

  • 易因·李贽

    易因,又名《九正易因》。明朝学者李贽撰,书成于万历年间。《明史•艺文志》着录作四卷。今《道藏》本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解释《周易》六十四卦著作。每卦先列经文,然后总论卦象义理,并附录王弼、程颐、苏轼、

  • 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注。一卷。是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的注释书。释文多受澄观思想的影响。书前裴休序称,宗密“直以精义注于《观文》之下,使人寻注而见门,得门而入观,由观以通经,因经以证性”。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