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纂保国寺志序
保国寺志,刻于嘉庆十年,住持敏庵禅师所纂。寺在慈溪县东骠骑山之麓,而灵山、马鞍山、象鼻峰、狮子岩,则皆骠骑山之属也。以汉骠骑将军张意父子隐居此山,乃以之得名。今之寺址,盖其故宅。唐会昌以前,无可稽考,仅知其原名灵山寺耳。而保国寺之得名,昉于唐僖宗之敕赐,然由可恭尊者弘化长安,感动人天之所致,故奉尊者为始祖焉。宋时有德贤尊者,为寺中兴之祖,造大雄殿,特具工巧,迄今历九百余载,岿然为中国古建筑之仅存物,殊堪宝也。尊者为法智大师入室之高足,故从是遂属天台之法系。然至明季豫庵禅师后,始有源流可寻。师庵则弟斋,师斋则弟庵,师弟斋庵迭称。以至于今住持一斋禅师,乃锤岩拓基,宏建精宇,全寺焕然,又入一新时代,而寺志因以重纂焉。先是、邑人钱君三照,以保国寺古迹入咏唱,海内缁素和之,既裒然成集;住持复参校原志,搜讨佚闻,为书都十一卷:曰山水,曰建置,曰古迹,曰遗珍,曰先觉,曰法语,曰碑碣,曰艺文一,曰艺文二,曰辖院,曰附卷。附卷载寺先德枕善、梅苑逸诗。益以卷首之山寺全图及序文、凡例等,灿然毕备,其用心可谓勤已!民国十四年冬,余寓寺经月。放览其山林之美,辄为之流连不忍去。兹以逭暑重来,住持出新志属为序之。按阅一过,乃述吾心之感想者为告焉:昔张骠骑之隐山也,藉释昙噩骠骑山赋而传。昙噩虽莫详所自,玩其赋笔,无疑为魏晋间人,其殆即灵山寺创设之人欤!由此可恭虽为保国寺得名之始,而更当远奉昙噩为开山之祖,此一义也。天台之教源于观,明季来天台家末裔,大抵修易行道,求生极乐,去观而谈教,已不无买椟还珠遗憾。今保国犹承德贤法统,宜辟观堂,专修习一心、次第、体空、析空之观,以浚天台教源,庶无负林壑幽静院舍精妙之胜地,此又一义也。比因世变繁剧,每诟佛寺为迷信,斥僧徒以分利。盖由寺僧囿于故习,无适应时势之设施,化导人心,致令有国民常识者,渐失信仰,而数现毁夺之举。虽犹藉往日遗化,暂勉支持,若无以改弦更张,使僧寺成为地方民众之佛教教化机关,则如植物不根于地,终难免日即枯萎。故寺僧应从事社会教育,民生救济,以移转人民之观感,斯固菩萨四摄之行,尤契佛心者。逮乎民情肸向,僧寺斯自趣安荣。保国寺之农村环境,向称淳朴,能及今以图之,尚不为迟也。综兹三义,曰崇始,曰修本,曰弘护。崇始不难,而弘护亦具端绪,惟修本必得其人乃可。今住持之徒曰慎庵,慎庵之徒曰性斋,资之博咨贤硕,深究观旨。他日学成以归,重耀天台之法灯,庶乎其有望欤!庶乎其有望欤!则重纂寺志之功为不虚矣!民国十九年七月,释太虚序于古灵山舍。(见海刊十一卷七期)
猜你喜欢 跋·智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玄奘 卷三十四·佚名 卷第三十三·佚名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朱棣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五十七·佚名 刻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卷第十八·佚名 卷第四十二·佚名 宝庄严具品第九·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一卷·龙树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三·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