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条例

诗缉条例

集诸家之说为诗缉旧说已善者不必求异有所未安乃参以已说要在以意逆志优而柔之以求吟咏之情性而已字训句义插注经文之下以着所从乃错综新旧说以为章指顺经文而点掇之【点平声】使诗人纡余涵泳之趣一见可了以便家之童习耳经文及章指并作大字

字训句义及有所发明并作小注以经文为先後说虽异而可取者附注焉

小注毛氏称传郑氏称笺序注元不着姓氏者皆郑氏说今倂称笺郑氏诗谱称谱孔氏称疏尔雅称其篇第【如释鸟释草之类】尔雅疏称释诸家称氏

凡草木虫鱼之类旧一说分明者先着之其辞繁及说不一者称曰以断之

所引诸家诸书皆称曰其诸家诸书所引则称云经文音释注本句之下诸说音释附本说之下直音多假借以便初学不拘本韵其切字以温公切韵指掌图正之

凡上声浊音读如去声俗读作上声清音非【四声皆有清浊唯上声浊音与去声相近如兕字乃上声与去声寺字音相近虽系上声只读如寺不必读作死盖兕乃徐履反徐字属斜字母用????涎切系半浊半清按温公图其四声平为词上为兕去为寺此是重道如读作死乃属心字母用新先切系全清误矣凡上声浊音及半清半浊音皆与去声相近读者多作上声则以浊为清矣】

释文有音切不和者今以韵书为定

凡音不言下同省文也【一诗内皆同】下文音不同者别出古注音义不同者先着所从其不从者附见之题下一句国史所题为首序其下说诗者之辞为後序

别诗及他书字训与本诗字训同者直引以相证不复着语【如蓼蓼者莪直引蓼彼萧斯】

诗缉清浊音图【辩音上浊者读如去声】

全清次清全浊不清不浊为清浊四音

全清 东弓包居逋鸠金顚边宾知

次清 通穹胞胠铺丘钦天篇缤痴

全浊 同穷庖渠酺求琴田騈频持

不清不浊农顒茅鱼模牛吟年眠珉尼

平上去入四声其平声为全清者其上去入皆为全清其次清全浊不清不浊者亦然

全清 次清 全浊 不清不浊

平 东  通  同  农

上 董  桶  动【读如去声】□

去 冻  痛  洞  齈

入 督  秃  独  ○【有声无字】

四声唯上声全浊者读如去声谓之重道如同动洞独动洞是重道盖四声皆全浊也动字虽是上声以其为上声浊音只读如洞字今人调四声者误云同桶痛秃不知同为全浊其桶痛秃皆为次清清浊不伦矣

动奉棒是兕婢被否市恃士仕俟涘似已祀耜汜姒巨秬虡距炬叙绪屿鱮芧藇伫?杼紵羜辅父腐柱簿部杜户怙祜岵扈陛蟹亥待逮殆怠倍在牝混但缓践俴善赵肇兆旐绍皓昊颢镐浩皥抱道稻皁造坐象丈荡杏荇静靖迥泂舅妇阜厚後甚俭芡簟槛范范犯?

以上之类竝是上声全浊读如去声

温公指掌图又有踪摐从嵩松五音内嵩为全清松为半清半浊今图止为辩上声全浊故但取四音言之

 

猜你喜欢
  周书·君陈·佚名
  状留篇第四十·王充
  伸蒙子原序·林慎思
  卷一○五·邱濬
  大学辨业序·李塨
  卷六十四·程公说
  卷十四·程公说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章 人与我·林语堂
  卷二十·毛奇龄
  卷十九·山井鼎
  成公·成公十三年·左丘明
  庄公·庄公十八年·左丘明
  训俭示康原文·司马光
  笃信品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九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设朝·孔尚任

    ◎甲申五月〖念奴娇〗(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高皇旧宇,看宫门殿阁,重重初敞。满目飞腾新紫气,倚着钟山千丈。祖德重光,民心合仰,迎俺青天上。云消帘卷,东南烟景雄壮。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

  • 孙周卿·隋树森

    孙周卿,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其婿为元诗人傅若金。 小令 【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 双拂黛停分翠羽,一窝云半吐

  • 词余丛话 卷二·杨恩寿

    原 文明曲《天宝遗事》,相传为汪太涵手笔。当时传播艺林。以余观之,不及洪昉思远甚。《窥浴》一出,洪作细腻风光,柔情如绘,汪则索然也。备录如左。持月旦评者,当不河汉斯言。汪作:【醉花阴】腻水流清涨新绿,洗尽胭凝粉聚。斗

  • 卷181 ·佚名

    林之奇 田漏 古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 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 林之奇 闻徐师川自京师还豫章 九衢尘裹无停舟,君居陋巷不出游。 满城恶

  • 卷三百九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二 张 泰 疾风卷高冈 疾风卷高冈吹折梧桐树惊起双凤皇分飞隔烟雾遗雏落平沙白日声载路生为失皇母嗷嗷向谁哺凤去朝蓬莱悲鸣几回顾念谁将此曲谱

  •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赵尔巽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父观澜,廪生,有学行。宗棠,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 西南纪事卷三·邵廷采

    何腾蛟堵胤锡何腾蛟何腾蛟,字云从,浙江山阴人。其先戍贵州黎平卫,因籍黎平。中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崇祯中,知南阳县,御流冠有方略,复从巡抚陈必谦击贼于安皋,斩首四百,由是知名。累迁武库主事,备兵淮徐,平土贼程肖宇、王道善、

  • 宋史全文卷十·佚名

    宋英宗甲辰治平元年春正月。景灵宫使宋庠屡请老,上曰:『朕初嗣位,何可遽休大臣?』戊申,命庠知亳州。辛酉,诏以仁宗配享明堂。初,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当配何祭。翰林学士王珪等议,请循周公严父之道,以仁宗配享明堂。知制诰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黄士衡

    话说张耳、陈余见陈胜不听其言,自立为王,知其不能成事。二人商议要离去陈地,别图事业。张耳因使陈余向陈胜请兵,往取赵地。陈胜因陈余新来归附,未敢委以兵权,乃用素识之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校尉,领兵三千前

  • 韩思复传·欧阳修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父韩伦,贞观年中任左卫率,赐长山县男爵。韩思复很小时就死了父亲。长到十岁时,他母亲对他说了父亲死的情况,他听了伤心悲痛几乎昏厥。所以他的祖父非常喜爱他,曾经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

  • 官箴·扬雄

    普彼坤灵,侔天作则。分制五服,划为万国。乃立地官,空惟是职。茫茫九州,都鄙盈区。纲以群牧,缀以方侯。烈烈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初学记、古文苑作宜。】其人。九十之政,七赋以均。昔在季叶,班禄遗贤。掊克充朝,而象恭

  • 卷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宋 吕本中 撰隐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公羊传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疾始取邑也【刘氏权衡公羊以谓外取邑不书疾始取邑故书非也公羊以百二十国书言之故云尔不知伐国取邑有赴不赴也赴者书

  • 涅槃无名论第四·僧肇

      表上秦主姚兴。  僧肇言。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统。游刃万机。弘道终日。威被苍生。垂文作则。所以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涅槃之

  • 卷之十二·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二 追荐陈意门(赞灵通用) 总荐亡 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自离尘世香魂杳杳未知方。既返泉关逝魄茫茫何所往。音容莫睹。骨肉徒伤。欲伸荐披之功。须假慈悲之力。 又 夫子

  • 序·佚名

    外。放形骸。黜边幅。守礼者。莫能与之辨。而其从心不踰矩。卒有合於自然。是则缮性之效。略外以理内。於斯见之矣。淫欲嗔恚。皆谓之道。大雄氏托言为喻。将以语夫上知。愚者不察。悉得以自恣。职教者忧之。於是为清

  • 寄鹤斋选集·洪繻

    近代诗文合集。洪繻著。1972年8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卷首有编者《弁言》、倪承灿《序》、王植《序》、张光岳《序》、张瑞岳《跋》、作者《小引》和《跋语》。该集选自《寄鹤斋诗集》、《寄鹤斋古文集》、《寄

  • 淮关小志·冒广生

    本书为《淮安文献丛刻》丛书第三部,《淮安文献丛刻》有选择地点校出版淮安地方旧的府、州、县志,以及记述淮安历史上漕、河、盐、榷、驿等方面内容的专志、乡镇志、关志、山水志等。同时,对淮安地方的野史杂记、风土记、

  •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撰人不详。盖系唐宋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称世间男女身处浊世,出入门户常触犯恶星丑宿,致有灾祸。若能虔心祝诵,或读诵此经,将有北斗七星童子、五神童子及十方诸善童子前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