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训俭示康原文

吾本寒家(1),世以清白相承(2)。吾性(3)不喜华靡(4),自为乳儿(5),长者加以金银(6)华美之服,辄(7)羞赧(8)弃去(9)之。二十忝(10)科名(11),闻喜宴(12)独不戴花,同年(13)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14)衣取(15)蔽寒(16),食取充腹,亦不敢服(17)垢弊(18)以矫俗(19)干名(20),但(21)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22)为美。人皆嗤(23)吾固陋(24),吾不以为病(25),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26)’,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7)’;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8)’,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29)以俭相诟病(30),嘻,异哉!”

近岁(31)风俗尤为侈靡,走卒(32)类(33)士服(34),农夫蹑丝履(35)。吾记天圣中(36)先公(37)为群牧判官(38),客至未尝不置酒(39),或(40)三行(41)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42)于市,果止于(43)梨、栗、枣、柿之类,肴(44)止于脯(45)、醢(46)、菜羹(47),器用瓷、漆(48)。当时士大夫家皆然(49),人不相非(50)也。会数(51)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52),果、肴非远方珍异(53),食非多品,器皿(54)非满案(55),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56),然后敢发书(57)。苟(58)或(59)不然(60),人争非之,以为鄙吝(61),故不随俗靡(62)者盖(63)鲜矣。嗟乎!风俗颓弊(64)如是,居位者(65)虽(66)不能禁,忍助(67)之(68)乎!

又闻昔李文靖(69)公为相,治(70)居第(71)于封丘门(72)内,听事(73)前仅容旋马(74)。或言其太隘(75),公笑曰:“居第当(76)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77)隘,为太祝、奉礼(78)听事已宽(79)矣。”参政鲁公(80)为谏官(81),真宗遣使急召之,得(82)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83),以实对(84)。上(85)曰:“卿为清望官(86),奈何饮于酒肆(87)?”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88)酒家觞(89)之。”上以(90)无隐,益(91)重(92)之。张文节(93)为相,自奉养(94)如为河阳掌书记(95)时,所亲(96)或规(97)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98)清约(99),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100)。公宜少从众(101)。”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102)家锦衣玉食(103),何患不能?顾(104)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105)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106)俭,必致(107)失所(108)。岂若吾居位(109)去位身在身亡(110)常(111)如一日乎?”呜呼!大贤(112)之深谋远虑,岂庸人(113)所及(114)哉?

御孙(115)曰:“俭,德之共也;侈,恶(116)之大(117)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118)俭则寡欲(119),君子(120)寡欲则不役于物(121),可以直道(122)而行;小人(123)寡欲则能谨身节用(124),远罪丰家(125)。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126)富贵,枉道速祸(127);小人多欲则多求(128)妄用(129),败家丧(130)身;是以居官必贿(131),居乡(132)必盗(133)。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134)饘粥(135)以糊口(136),孟僖子(137)知(138)其后必有达人(139)。季文子(140)相(141)三君(142),妾不衣(143)帛,马不食(144)粟,君子(145)以为忠(146)。管仲(147)镂簋(148)朱纮(149),山节藻(150),孔子鄙其小器(151)。公叔文子(152)享卫灵公(153),史(154)知其及祸(155),及戌(156),果以富得罪出亡(157)。何曾(158)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159)倾家(160)。石崇(161)以奢靡夸人,卒(162)以此死(163)东市(164)。近世寇莱公(165)豪侈冠(166)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167),子孙习(168)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169),聊(170)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171)身(172)当服行(173),当以训(174)汝子孙,使知(175)前辈之风俗云(176)。

猜你喜欢
  小辨第七十四·戴德
  子路第十三·朱熹
  大射仪第七·佚名
  做一个通才·孔子
  六经正误卷四 ·毛居正
  卷三十九·鄂尔泰
  卷八十六·秦蕙田
  卷三十·顺治
  再论《老子》成书年代·钱穆
  念佛品第二·佚名
  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小序·虚舟普度
  第二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418_1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元稹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下视五岳块累累,   仰天依旧苍苍色。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日月之光不到此,   非

  • 第十九出 邹慰夏孤·王世贞

    【临江仙】〔旦上〕闲阶和煦花如拥。柔风帘幙摇红。辘轳声转粉墙东。宝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靑玉案〕一年春事今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无事。莺啼深院。燕穿踈幕。昼永人憔悴。花间日影方纔计。又见三

  • 卷一百七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四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   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春,正月,庚寅,诏以建安郡王孜为皇子,改名禥,封永嘉郡王,御制《资善堂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刘镇华求雨大爷海·宣南吏隐

    刘镇华自兼陕督,因天气亢旱,饥荒几起,故于阳历七月十六日,派军署副官冯卓、省署咨议熊飞,率领僧道八人,由省垣动身,往素以祈雨灵验着称之县太白山求雨。副官等头戴柳冠,足穿草履,持香扶杖,跋山涉水,颇为劳苦。山巍巍高矗,急峻

  •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欧阳修

    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她父亲是农民。高祖年少时当兵,在晋阳牧马,夜入农家抢走了她。高祖当了节度使,李氏被封为魏国夫人,生隐帝。开运四年(947),高祖在太原起兵,赏军士,钱不够,想重敛民户。皇后劝告说“:现在正起事,号称义兵,民众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五土田志四土田规制畿辅规制四【乾隆二十八年至五十六年】二十八年八月奉上谕上年因八旗回赎旗地积至一万余顷之多降旨令户部会同内务府及八旗大

  • 228.土木堡的惨败·林汉达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明成祖从他侄儿手

  • 卷第卅二·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二〈起寶龜三年正月、盡四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三年春正月壬午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渤海蕃客。陸奥出羽蝦

  •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佛言。听说自守亦不自守。比丘便叉手从佛听。佛告比丘。几因缘不自守。若眼根不闭守。若眼堕色识意便泆。已意泆便更苦。已更苦便

  • 佛地经论卷第五·佚名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经曰。又如圆镜周莹其面。于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不断无量众行善莹。为诸智影遍起依缘。谓声闻乘诸智影像。独一觉乘诸智影像。无上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三·佚名

      南无无忧佛 南无住持速力佛 南无妙喜佛 南无自在作佛 南无无边声佛 南无然灯作佛 南无宝光明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择说佛 南无择声佛 南无胜藏积吼王佛 南无降伏金刚坚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宝火佛 

  • 佛说小道地经·佚名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经以不解经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八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八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

  • 卷第八(金刚部中卷)·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八(金刚部中卷)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金刚阿蜜哩多军茶利菩萨自在神力咒印品(印有二十一咒有十五十四咒是主一咒是伴) 尔时世尊。与军茶利乌枢沙摩等。共会宣说是。大自在威力陀罗尼法印神咒。

  • 卷第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五门第三子摄颂曰。佛三转法轮  初度五人已不唤名族等  俱尸宣略教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

  • 睡庵稿·汤宾尹

    明代诗文别集。汤宾尹(字嘉宾)著。嘉宾所著述,刻本颇多,比如:明万历间戴谷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2卷;明博古堂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1卷;明万历间刻本《睡庵诗稿》4卷、文稿11卷;明万历间李曙寰等刻本《睡庵文稿

  • 石湖诗集·范成大

    宋诗别集。34卷。范成大著。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范成大有《石湖集》136卷。《宋史·艺文志》载《石湖大全集》卷数与《直斋书录》相同。原书已散佚。清康熙年间有黄昌衢和顾嗣立专刊行范成大诗歌创作部分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