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叔同年谱(7)

五月,三日系灵峰大师诞辰,宣讲灵峰大师之事迹;十日,开始第二次校点《钞记》,至《受欲篇》,暂停,又开始校点《成疏记》。

六月,七日系日本明忍律师之涅日,开讲《戒疏》,至二十日讲完第一册。

七月,三日讲授《地藏九华示迹大意》。

八月,五至七日,讲授《华严经·行愿品》偈颂;二十三日,性愿法师莅临净峰;二十五日性愿法师讲授《佛法大要》。

十月,一日于净峰寺作《菩萨戒受随纲要表》一文,后收入上海大藏经会一九五七年编印之《普慧藏》。下旬,决定离开净峰回泉州,临行前留下《净峰别菊占绝》。

十一月,十四日在承天寺作题为《参学处与应读的佛书》之讲演,而后又至惠安乡间讲经弘法,作《惠安弘法日记》。

十二月,泉州承天寺请大师讲律,遂作名为《律学要略》之讲演。是月底生病,起初为“风湿性溃疡”,而后手足俱溃烂,伴以高烧,遂归泉州草庵养病,立遗嘱交传贯法师执行。

是次为弘一大师一生中第二次大病。

一九三六年一月,病势有所好转。

二月,自泉州草庵移居厦门南普陀,经著名医生黄丙丁博士连续使用医药、电疗、注射等方法治疗,至五月初方痊愈。黄医生因钦敬大师之为人,拒收医药费“五六百金”,弘一大师遂书《心经》一卷及数件字幅赠谢。

三月,南普陀闽南佛教养正院开学,带病作题为《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讲演,以“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四事,教育青年僧侣。

是年春季,应杭州《越风》杂志之约,口述《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由高文显记录并整理,后刊于一九三七年一月《越风》杂志增刊《西湖》。弘一大师在永春普济山中所留墨迹

是年春季,为传贯法师亡母龚许柳女士书写《药师如来本愿经》,五年后,被影印出版,广为流传;另为去世的学生金咨甫书写《金刚经》,是年十二月影印出版,徐悲鸿、丰子恺为之作插图。同期,作《奇僧法空禅师传》,发表于厦门《佛教会论》是年第三期。

四月,大病痊愈。

五月,移居鼓浪屿日光岩闭关静修,在此完成《道宣律师年谱》及《修学的遗事》。

是年夏季,与十二岁的童子李芳远结识。李少年早慧,诗书俱佳,深得弘一大师喜爱,二人遂成“忘年交”。李芳远在大师圆寂后,陆续编印了《弘一大师年谱》、《弘一大师文钞》、《晚晴山房书简》等书,以纪念弘一大师。

六月, 应上海佛学书局之约, 在大量佛学书籍中, 选《释门自镜录》(唐·怀信著)、《释氏要览》(宋·道诚辑)、《释氏蒙求》(宋·灵芝著)等加以校点,编辑成《佛学丛刊》第一辑。该刊由世界书局之蔡因居士设计出版。

八月,继续闭关于日光岩,校录《东瀛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通释》完毕。

是月,《清凉歌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弘一大师作词,刘质平等作曲,夏尊作序。因义词较深奥,弘一大师特请芝峰大师作《清凉歌集达旨》,犹如白话翻译,附于正文之后,便于读者阅读。

十二月,著名文学家郁达夫专程由神户来日光岩拜访弘一大师,大师赠之以《佛法导论》、《寒笳集》、《印光大师文钞》。是月,大师离开日光岩,重返厦门南普陀,临别手书《佛说无量寿经》留赠日光岩清智长老。

是月,大师允诺刘质平,将编写《清凉歌集》续集,约作歌“五十”或“百八”首,供“高中、专科所用”。但遗憾的是,此事因种种原因未成。

一九三七年二月,为佛教养正院之学僧们讲授《随机羯磨》。是月,婉辞到厦门大学讲演的邀请,以表自己远离尘嚣、清心净修之决心。

三月,二十一日在南普陀作《自恣法略例》一文,后收入上海大藏经会一九五七年印行之《普慧藏》。

三月二十八日,在南普陀作题为《南闽十年之梦影》之讲演,总结自己在闽十年的弘法经历。是月,在南普陀作题为《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之讲演。

四月, “厦门市首届运动会”筹备处请弘一大师为运动会谱制“会歌”,初被大师婉拒,后筹备处又送上一首已完成的会歌请大师修改,此次大师慨然应允,对词、曲均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五月该歌在大会上演唱,受到广泛欢迎。

五月,青岛湛山寺住持谈虚派梦参法师专程赴厦门万寿岩恭请弘一大师北上青岛弘法,大师为其诚意所感,偕传贯、仁开、圆拙三位法师,于旧历四月初五乘船北上,于二十日抵达青岛,受到青岛佛教界的热诚欢迎。大师抵达湛山寺后,即开始讲律弘法。

湛山寺一百多位法师俱聆听了弘一大师与仁开法师的讲授,受益匪浅。自此之后,湛山寺常年轮讲《随机羯磨》与《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这两部律学名著,并将律制广传至长春、哈尔滨等地。

五月,二十九日作《说戒法略例》一文,下旬作《安居法略例》一文,俱收入上海大藏经会一九五七年印行之《普慧藏》一书。

六月,作《结戒场及大界法略例》及《受戒法略例》二文,后均收入《普慧藏》一书。

猜你喜欢
  卷三 真宗·王夫之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五·王祎
  卷之一百一十二·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卷八十一·班固
  卷五十一·司马迁
  寇俊传·李延寿
  郑清之传·脱脱
  掌禹锡传·脱脱
  齐荣显传·宋濂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卷八十四·佚名
  第八章 护法战争·李宗仁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吕思勉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游慈·唐圭璋

      多丽   寿待郎十二月初七   约梅花,年年开向华筵。借清香,飞人寿杯中,永祝英贤。才履长、便登八帙,那须要、更待来年。和气先春,祥风破腊,蓂开七荚正敷妍。君不见,太公此际,犹欲钓磻川。   争知道、副车已办,西伯来

  • 张淑芳·唐圭璋

      淑芳,西湖樵家女,贾似道匿为妾,后自度为尼。   更漏子   秋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满路花   冬  

  • 论衬字第十九·王骥德

      古诗余无衬字,衬字自南、北二曲始。北曲配弦索,虽繁声稍多,不妨引带。南曲取按拍板,板眼紧慢有数,衬字太多,抢带不及,则调中正字,反不分明。大凡对口曲,不能不用衬字;各大曲及散套,只是不用为佳。细调板缓,多用二三字尚不妨;紧

  • 第二十六出 贻册·李渔

      〖青玉案〗(生、旦冠服,净扮院子,副净扮丫鬟随上)(生)仙舟喜到回生处,罾共网,皆恩具。(旦)不但渔翁称旧主,山曾相共,水曾相与。(合)喜得重遭遇。  (生)一路行来,已到严陵地界。前面山坡之上,有两个人影,只怕就是莫公夫妇,也未可知。

  • 乐府补题·佚名

    ○天香(宛委山房赋龙涎香) 玉笥 王沂孙圣与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探铅水泛逺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氷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山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窓深闭荀令如今顿

  • 第四十二出 灵山说誓·佚名

    【粉蝶儿】(末判净鬼)亲领娘娘敕旨,不敢违迟。神通变化无比,威风显圣无偏,金炉内香烟不离。小神不是别神,便是灵山庙娘娘殿前着法判官便是。娘娘出去赴会未返,恐畏远近弟子来庙烧香下咒<纸>,须着速扮威仪。(净)正是

  • 建康实録卷一·许嵩

    唐 许嵩 撰吴太祖上太祖大皇帝姓孙氏讳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也其先岀自周武王母弟卫康叔之后武公子惠孙曽耳为卫上卿因以孙为氏春秋时孙武为吴王阖闾将因家于吴帝乃孙武之后也祖钟父坚【案祥瑞志钟家于富春早失父幼与

  • 二百一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遵旨照看熊赐履之子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六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李煦至江宁传宣圣旨,著效才照看前大学士臣熊赐履之子。钦此钦遵。奴才随亲往其家看视,其长子熊志伊,风痰时发,次子志契年九岁,幼子志夔年八岁,现在攻书,俱

  •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朔漠纪略·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朔漠纪畧三十四年八月噶尔丹至克鲁伦河掠纳木扎尔陀音后竟于克鲁伦土喇相近处居住自秋徂冬将朕三次使臣甚加侮辱朕因是深知此人力强志大必将窥伺中原不至殒命不止岂容泛视寘诸度外若听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中·袁枢

    宋 袁枢 撰唐平辽东唐髙祖武徳四年秋七月乙丑髙句丽王建武遣使入贡建武元之弟也五年上以隋末战士多没于髙丽是嵗赐髙丽王建武书使悉遣还亦使州县索髙丽人在中土者遣归其国建武奉诏遣还中国民前后以万数七年春二月丁

  • 胡村月令:陌上桑·胡兰成

    胡 村月令:陌上桑桑树叫人想起衣食艰难,我小时对它没有像对竹的爱意,惟因见父亲那麽殷勤地在培壅,才知世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倒是哀怨苦乐要从这里出来,人生才有分量。三国时庞德公在树上采桑,司马徽来访,又刘

  • 提要·陈元靓

    【臣】等谨案嵗时广记四卷宋陈元靓撰元靓不知其里贯自署曰广寒仙裔而刘纯作后序称为隠君子其始末亦未详言莫之考也书前又有知无为军巢县亊朱鉴序一篇鉴乃朱子之孙即尝辑诗遗说者后仕至湖广总领元靓与之相识则理宗时

  • 第十五章 39·辜鸿铭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辜讲孔子说:“基准原则完全不同的人,绝不会一起行动。”

  • 第39章 深衣·戴圣

    古人穿的深衣,是有一定的尺寸样式的,以合乎规、矩、绳、权、衡的要求。深衣的长度即令再短,也不能够露出脚背;即令再长,也不能够拖拉住地。裳的两旁都有宽大的余幅作枉,穿着时前后两枉交迭。深衣腰围的宽度,是深衣下缉的一半

  • 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佚名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著心不渝变。去离忧患,脱於一切,缚结已解。冷而无暖,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雁弃池,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世间习荆不复仰食,虚心无患,已到脱处。譬如飞鸟,暂下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十  叙列古今诸家目录古经录一卷。  右寻诸旧录。多称为古录。似是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经录旧经录一卷。  右似是前汉刘向校书天阁。往见有佛经。即谓古藏经录。谓孔壁所藏。或秦正焚书。人中所

  • 在人间·高尔基

    又译《人间》。自传体长篇小说。高尔基著。1914年至1915年间写成。最初发表于1915年1至12月各期《俄罗斯言论报》上。1916—1917年间首次在柏林出版单行本。中译本1950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楼适夷译。1954、1956、1961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佚名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