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顽受祸殃。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昭烈将终(《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庄子曰:“一日不念善,诸恶自皆起。”

西山真先生曰:“择善固执,惟日孜孜。”

耳听善言,不堕三恶。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晋国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太公(周代吕尚的称号。即姜太公。)曰:“善事须贪,恶事莫乐。”

颜子曰:“善以自益,恶以自损。故君子务其益以防损,非以求名且以远辱。”

太公曰:“见善如渴,闻恶如聋。为善最乐,道理最大。”

马援曰:“终身为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颜子曰:“君子见毫厘之善不可倾之,行有纤毫之恶不可为之。”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不善,则千里违之。”

但存心里正,不用问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问。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

司马温公《家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心好命又好,发达荣华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景行录》云:“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仇冤莫结,路逢险处难回避。

庄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故舌柔能存,齿刚则折也。”

太公曰:“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太公曰:“懦必寿昌,勇必夭亡。”

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过颡,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

《书》云:“为善不同,同归于理。为政不同,同归于治。恶必须远,善必须近。”

《景行录》云:“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到处,行方便。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垂训:“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困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康节邵先生戒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嫉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先儒曰:“一日或闻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行合道义,不卜自吉。行悖道义,纵卜亦凶。人当自卜,不必卜神。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逆。

《周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坚冰至。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来者渐矣。

猜你喜欢
  卷一 君道·刘向
  提要·皇侃
  名正言顺·孔子
  卷十五·叶酉
  卷六十三·沈廷芳
  卷二十一·佚名
  卷二十三·季本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欧阳竟无
  墨子卷一·墨子
  卷四百八十·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卷第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质(学古集)·顾嗣立

    质字学古, 【一作固。】 甬东人,隐居吴之娄江。学行卓然,词章奇放,好为长吉体。酒酣长歌,声若金石,尝与杨铁崖夜行,有挑梅花灯者,铁崖命赋一诗,立就,为铁崖所称。年九十六卒。《昆山志》载:学古与邑中耆儒卢观、赵天佑、卫馆、盛

  • 第二十三出至第三十三出·刘唐卿

    第二十三出求乳 【步步娇】(丑上)传得杜康真绿酉羲真个多奇异,酸的似如醋,臭的是马尿。老妇胆大心粗,卖酒不纳课租。不怕秦王霸王,赊酒留当则去。赛过文君当垆,强如师姑婆婆。老妇忙忙便把店开,挑水烧汤待客来。正是不将辛

  • 卷四百三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六鸠类四言古魏德讴         【魏】曹 植斑斑者鸠爰素其质昔翔殷郊今为魏出朱目丹趾灵姿诡类载飞载鸣彰我皇懿五言古白浮鸠         【梁】吴 均琅琊白

  • 司空曙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明,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人,进士。曾随韦皋在剑南节度使幕中任职,历任洛阳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身世羁旅之思、悲欢离合之叹、常寄兴山水,内容较单调

  •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蔡东藩

      却说赵王高燧,与高煦是一流人物,难兄难弟。从前亦常思夺嫡,与中官黄俨等,密谋废立,事泄后,黄俨伏诛,燧以仁宗力解,始得免罪,仁宗徙燧封彰德。及高煦抗命,暗中也勾结高燧,约同起事。煦既受擒,六师毕归。户部尚书陈山,出京迎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纪昀

    列传金 【十三】○金十三梁襄路伯达 费摩亨沃哷忠 张大节 张亨巨构贺扬庭 焦旭刘仲 洙 李完马百禄刘玑【珫】 康元弼 伊喇益卢庸梁襄路伯达费摩亨沃哷忠张大节张亨巨构贺扬庭焦旭刘仲洙李完马百禄刘玑 【刘珫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一·佚名

    惠帝 吕后惠帝见太后杀赵王戚夫人因不听政【温公】帝筑复道叔孙通请立原庙【温公】曹参【程晏】张辟强【李德裕】郦寄卖友【东坡】文帝文帝善继汉【老泉】除肉刑【乐天】贾谊【刘禹锡 子由 皮日休 乐天 权徳舆 

  • 卷四十二之二·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三异同表庄公元年春王正月【陆氏淳曰左氏云文姜出母以得罪去国犹曰不忍父为他国所弑其情若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非通论也】【刘氏敞曰

  • 卷一百八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四 朱批王溯维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初十日分查松江府钱粮【臣】王溯维谨奏为谨遵 圣谕奏谢 天恩事窃【臣】至愚极陋历任州县罪过多端

  • 变虚篇第十七·王充

    传书曰: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公惧,召子韦而问之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也?宁独死耳

  • 中庸纂笺卷二·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或问名篇之义程子専以不偏为言吕氏専以无过不及为説二者固不同矣子乃合而言之何也曰中一名而有二义程子固言之矣今以其説推之不偏不倚云者程子所谓在中之义未之前无所偏倚之名也无过不及者程子所谓中

  • 卷三十八·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八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心无限量者也此其言尽心何也曰心之体无所不统而其用无所不周者也今穷理而贯通以至于可以无所不知则固尽其无所不统之体无所不周之用矣是以平居静处虚明洞达固无毫

  •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孔子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②之邦,行矣。官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③,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④于前也,在实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子张书于绅(6)。 【注释】 ①行;这里是“行得通”、“通达”的意思。②

  • 第十一章 9·辜鸿铭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突然放声大哭,旁边的人都劝他:“先生,不要悲伤过度啊!”“过度吗?”孔子回答,“但是如果对他我不那么悲伤,还有

  • 卷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宋 黄干 撰士防礼上 防礼二之上【録云士防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防于五礼属凶 疏曰自从也既已也谓从始死已殡之后未葬之前皆

  • 第十二則 洞山麻三斤·胡兰成

    第十二則洞山麻三斤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圜悟著語云:「指槐罵柳。」雪竇頌云:「金烏急,玉兔速,善應何曾有輕觸。展事投機見洞山……」此刻我要來寫,卻想起從前一段事:有男子陪女子從東京去橫濱,兩人立在擁

  • 太上飞步五星经·佚名

    经名:太上飞步五星经。撰人不详。内官飞步五星七元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斗:《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与“三八景合二十四神”两段也见于《真诰·协昌期》,五星、九星名讳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

  • 春秋宗朱辨义·张自超

    十二卷。张自超撰。张自超字彝叹,高淳(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张自超之研究经史,期于躬行实践,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后授经讲学,文行日着,未仕而卒。此书以朱熹谓《春秋》据事直书为旨。张氏认为,《春秋》寓有褒贬,但不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