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羣书句解卷十

宋 熊 节 撰

熊刚大 注

先天图【此图明隂阳自然相生之象】

康节先生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十>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十>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十>

 

 

邵子曰【邵尧夫言】大传云【易系辞曰】天地定位【乾为天坤为地其位既定】山泽通气【艮为山兑为泽其气交通】雷风相薄【震为雷巽为风二者相附】水火不相射【坎为水离为火二者不相入射音亦】八卦相错【合此八卦更相错杂】数往者顺【已往之卦则以顺数之即圆图左旋自震而至乾也】知来者逆【方来之卦则以逆数之即圆图右转自巽至坤也】是故【转语】易逆数也【作易以逆推来事】此一节明伏羲八卦【此一段言伏羲先天八卦】盖乾南坤北【乾居南坤居北】离东坎西【离居东坎居西】震东北【震居东北方】兑东南【兑居东南方】巽西南【巽居西南方】艮西北【艮居西北方】八卦相错者【八卦相交错者】明交相错而为六十四【明其交相错杂而成六十四卦】自震至乾为顺【自震卦至乾卦为顺数】自巽至坤为逆【自巽卦至坤卦则为逆数】数往者顺【推数已往者顺】若顺天而行【犹顺天道而行】是左旋也【是自左而旋】皆己生之卦也【皆是己生出之卦】故云数往【故曰数之於往犹自今日而追往日也】知来者逆【知方来者逆】若逆天而行【犹逆天道而行】是右行也【是自右而行】皆未生之卦也【皆是未生出之卦】故云知来也【故曰知之於来犹自今日而逆数来日也】夫易之数【先天易数】由逆而成矣【自逆数而六十四卦方备】此一节直解图意【此一段直解先天六十四卦图大意】固尝推之【固尝推而明之】太极既分【太极之理分剖太极即图中様白处是】两仪立矣【图中生出生第一爻左一奇数为阳右一耦数为隂此即一分而二太极生两仪也】阳上交於隂【又自第一爻生第二爻左一奇数之阳进而上交右一耦数之隂】隂下交於阳【右一耦数之隂极而下交左一奇数之阳】而四象生矣【左边第二爻一耦为隂一奇为阳右边第二爻一奇为刚一耦为柔是即二分而四两仪生四象也】阳交於隂【又自第二爻生第三爻左边第二爻一奇之阳交一耦之隂】隂交於阳【一耦之隂而交一奇之阳】而生天之四象【第三爻左边之奇耦者凡四乾一兑二离三震四是为太阳太隂少阳少隂天之四象也】刚交於柔【左边第二爻之刚画交於柔画】柔交於刚【又以柔画交於刚画】而生地之四象【第三爻右边之一奇一耦者凡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为少刚少柔太刚太柔地之四象也】八卦相错【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者交相错杂而为六十四卦】而後万物生焉【而後万物自此生焉】是即一分为二【此便是太极分为两仪】二分为四【两仪分为四象】四分为八【四象分为八卦】八分为十六【八卦之上各加一奇一耦而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十六之上各分一奇一耦而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三十二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正如木根上有干】干之有枝【干之上又有枝】愈大则愈小【根本愈大枝干愈小】愈细则愈繁【条干愈细枝叶愈多此只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也】是故【转语辞】乾以分之【阳到乾六阳之极又将分为隂】坤以翕之【隂到坤六隂已极翕合将辟为阳】震以长之【复为震宫初卦阳於此方长长上声】巽以消之【姤乃巽宫初卦阳於此始消】长则分【阳长方始有必分之理】消则翕也【隂消方始有必翕之理】迨翕尽而为纯坤【及到隂气翕歛已尽而为六隂之坤】又非静了便动【且不是翕尽而为坤静了又便动而为阳】此又有所谓太极在一静一动之间【坤隂方静复阳未动中间乃本体之静为太极】一动一静【静而为坤动而为复】天地人之至妙【在天地则为隂极阳生在人则为静极复动岂不妙哉】一动一静之间【此正所谓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盖於是时坤隂收歛已尽复阳包含未露坤复之中乃是本然之静不与动对而为动静之根本邵子以为坤复间太极朱子以为无极是也】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上巳言天地人之至妙此又以至妙至妙言之所以见其妙之至极不可得而形容也】故又云【所以又言】无极之前【太极未有形象之先】隂含阳也【此时纯隂隂静然已包得阳动在其中】有象之後【既有形象之後】阳分隂也【阳动而辟隂分两矣】隂为阳之母【此言复生於坤故坤隂为复阳之母】阳为隂之父【此言姤生於乾故乾阳为姤生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坤复二卦相并於下坤六隂极而复一阳生故有母孕长男之象】父生长女而为姤【乾姤二卦相并於上乾六阳极而姤一隂生故有父生长女之象】是以阳始於复【阳生自复卦始】而隂起於姤也【隂生自姤卦始】盖尝有诗曰【盖尝即此而咏之於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耳总目明又为男子一身】洪钧赋予未为贫【天道赋予万善具足不为全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指姤卦言月隂也窟指一隂生处姤卦居於先天图之上故言手探人物生生於天地间人阳物隂方知物犹言始知其为隂也】未蹑天根岂识人【指复卦言天阳也根指一阳生处复居先天图之下故言足蹑岂识人犹言不知其为阳也】乾遇巽时观月窟【乾与巽相值於此可观月窟之妙】地逢雷处看天根【坤地也震雷也坤与震相值於此可见天根之妙】天根月窟闲来往【姤复二卦循环无穷皆太极之妙】三十六宫都是春【三十六宫即八卦之数言也乾一则二宫兑二则三宫离三则六宫震四则十宫巽五则十五宫坎六则二十二宫艮十则二十八宫坤八则三十六宫一阳既复运行於三十六宫莫非春意】是以圆图言也【此诗以先天圆图而言】若夫方图【如彼中様方图】造化尤妙【造化之理愈妙】又尝有诗曰【曾有诗云】天地定位【乾居西北角对坤居东南角故云天地定位也】否泰反类【地天泰居东北角对天地否居西南角其道相反故云反类】山泽通气【艮为山次於坤兑为泽次於乾相对而立故云通气】损咸见义【山下有泽为损次於泰山上有泽为咸次於否又与艮兑相对并居四方两交股处其义昭然可见】雷风相薄【震为雷巽为风居中央正交股处近而相迫】恒益起意【雷风为恒风雷为益对居震巽之旁以发其意】水火相射【坎为水次艮离为火次兑相射而立射音亦】既济未济【水火则为既济次於咸火水则为未济次於损与离坎二卦相对】四象相交【四卦象相交谓如正为乾坤变为否泰正为艮兑变为损咸正为震巽变为恒益正为坎离变为既济未济各各四卦】成十六事【合而言之则成此十六卦】八卦相荡【八卦更相推荡】为六十四【乃成六十四卦】又合圆图方图而并论【若又合方圆二图并言】圆图其阳在南【圆象天即天而论则东南阳气之所升故阳在南】其隂在北【北乃隂气严凝之地故隂在此】方图其阳在北【方象地即地而论则东南虽阳气之所升而辉光所照常在乎北故阳在北】其隂在南【推其阳在北则东南阳升之方却背乎阳故隂在南】此尤造化之妙处【此愈见造化之至妙至妙者也】图虽无文【先天之图虽无文字可见】吾终日言【我尽日所言】未尝离乎是【不曾舍此】盖天地万物之理【盖天地万物消息盈虚之理】尽在其中矣【尽在此图之中矣】

性理羣书句解卷十

猜你喜欢
  提要·黎靖德
  《公孫龍子注》跋·谢绛
  大学衍义卷十八·真德秀
  孟子纂笺卷四·詹道传
  卷十·胡士行
  第十二章 20·辜鸿铭
  卷十二·顾栋高
  三礼图卷四·刘绩
  条例·严粲
  兵令下第二十四·尉缭
  卷五百六十八·佚名
  附录·道世
  卷第四·佚名
  书重刻灵峰宗论后·智旭
  阿弥陀经疏·智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巴州守·唐圭璋

      水调歌头   霁色满空碧,爽气正横秋。登高行乐,□来只说古巴州。扫□尘埃来坐,携取烟云杖屦,容□□清游。坐上尽佳客,一醉破千尤。   倚虚壁,绝临□,上层楼。黄花赤叶,鸟□啼断四山幽。醉里不知归去,空有乱云衰草,落日几

  • 第十二出 谈义·梁辰鱼

    〔外易道服上〕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终天怨气方纔释。向日忠心尙未酬。伍员。自报楚归吴。佐吴入越。窃谓旣甘心于西鄙。必得志于东藩。讵意主公厌恶忠言。听信奸佞。大仇摧于将复。积功毁于垂成。彼之

  • 御选宋诗卷六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六十八七言絶句五陈师道即事老觉山林可避人正须麋鹿与同羣却嫌鸟语犹多事强管隂晴报客闻斋居青奴白牯静相宜老罢形骸不自持一枕西窗深闭閤卧听丛竹雨来时絶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五五言律诗一栁开卷烟阁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疎箔卷烟雾明眸望泬防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徐铉送蒯员外东游旧治百岁犹强健知君即地仙孤飞下华表太息问桑田故吏今谁在高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纪昀

    七音略 【四】通释○通释(臣)等谨按等韵之书人各异说以学有华梵之异而师法多门又各据所传以为之说也自唐以后始立三十六母及四声等子而司 马光刘鉴韩道昭真空因之门法日以加详然唐以前若沈约之纽字图神珙之四声五音九弄

  • 麦铁杖传·魏徵

    麦铁杖是始兴人。 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 陈国太建年间(569~583)与人合伙做贼,广州刺史欧陽危页俘获了他,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

  • 王伯颜传·宋濂

    王伯颜字伯敬,滨州沾化人。由湖广省宣使历任永州祁阳县尹、湖州乌程县尹及信州推官。至正九年(1345),迁任福宁知州。三年后,又升福建盐运副使。将赴任,省府以当时有动乱,乃留伯颜仍领福宁州事。不久,起义民众自邵武取小路逼

  • 梁武帝·苏辙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五帝三王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莫知也。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贤,君子不以为知道者。至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徒,以仁义忠信成功

  • 二十六年·佚名

    (庚辰)二十六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未,校理南正重、修撰吳命峻上疏。仍進日新、立志、正心、來諫、崇儉五箴,上嘉納之。1月2日○丙申,上以宗親府近甚疲弊,命該府修擧凡事。以王子新封爵故也。後因本府啓辭,吏隷

  • 孟子通卷六·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孟子通>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六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熊氏曰六章言出处之道二章言仁政一章言异端】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

  • 经济文衡后集卷九·佚名

    宋 滕珙 撰齐国臣类论夫子称管仲之功文集读余隠之辩李公常语上此段谓孔子于管仲但许其有仁者之功夫子之于管仲大其功而小其器邵康节亦谓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知此者可与论桓公管仲之事矣夫子言如其仁者以当时王者不

  • 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

  • 卷三十二·佚名

    释初品中四缘义【经】&ldquo;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rdquo;【论】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是五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佚名

      唐 不空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并序)     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皇帝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十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十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见发中有标。有双释两因。有开释两缘。有譬有合。初双譬两因。决却下双譬两缘。浚者深也。暗障下合。不合两因但合两缘。如是下明见发之由。次明见发之势举譬。次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

  • 陀罗尼杂集·佚名

    凡十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集录诸经中之陀罗尼,并载其受持功德。卷一收集神咒十五首,卷二集神咒十八首,卷三集神咒十一首及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偈,卷四集神咒二十一首,卷五集神咒

  • 翼庵禅师语录·善酂

    清善酂说,序灯、序璋、力端等记录。八卷。国清语录二卷收住天台国清禅寺语录,真如语录三卷收住真如禅寺语录;卷六收通玄语录;卷七卷八为和寒山诗收序(原书有缺页)、原序、卷上、卷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