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重刊後记

道光辛巳九月,燕园主人以事遣戍,姝实从行,发愿刻经一部,默求佛力弘护,及早赐环。然三藏真文,浩如烟海,因思《法苑珠林》一书,为内典之多闻总持,作真丹之人天眼目,利钝诸根,皆得诱掖,权实互用,足证薰修。前此唯明时妙德庵支那撰述本,流传既少,舛谬滋多。爰谋重刊行世,而剞劂之赀为费颇钜。女君闻之,欣然出簪珥,质钱鸠工,并普告闺阁诸大家,共襄是举。檀施无吝,胜果遂圆。谨将姓名各列於卷之末。至刊正讹误,则悉依释藏,庶复唐宋百卷之旧观云。丁亥三月琴川申林女子董姝记。

○补遗

《法苑珠林》卷三十八《敬塔篇·感应缘》数则各本有目无文,现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补。【石赵青州东城塔】

石赵青州古城寺塔者,代历周秦,莫知其地。石赵时佛图澄者在邺,勒虎敬重,广置寺塔,而少露盘,方欲作之。澄曰:临甾城中有阿育王寺,犹有佛像露盘在深林巨树下,上有伏石,可寻而取也。虎使求之,依言指授,入地二十丈获之,至邺。阿育声之转耳。顷访故地处所,故慧达在冥中告云:雒阳、临甾、建邺、鄮县、成都五处并育王塔,礼者不入地狱。故知此塔不虚名也。

【姚秦河东蒲坂塔】

姚秦河东蒲坂古塔者,後秦姚略叔父为晋王,镇於河东。古老传云,蒲坂古塔即阿育王所立也,疑之屡有光现。依掘得佛骨於石函银匣中,照耀殊常,送以上略。略乃亲迎,睹於灞上。今蒲州东坂有救苦寺,僧住立大像极宏冠,而古塔不树云。

【周瓜州城东古塔】

周瓜州城东古基者,乃周朝阿育王寺也。废教已後,隋虽兴法,更不置寺。今为寺庄,塔有舍覆,东西廊庑,周回墙匝,时现光相,士俗敬重。每道俗宿斋,集会兴福,官私上下,乞愿有应云云。

【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

周沙州城内废大乘寺塔者,周朝古寺,见有塔基。相传云是育王本塔,才有灾祸,多来求救云云。【周洛州故都西塔】

周洛州故都塔者,在城西一里,故白马寺南一里许古基。俗传为阿育王舍利塔,疑即迦叶、摩腾所将来者。降邪通正,故立塔表以传真云云。【周凉州姑臧故塔】

周凉州姑臧塔者,依检诸传,咸云姑臧有育王塔。然姑臧郡名,今以为县,属州。《汉书》河西四郡则张掖、姑臧、酒泉、敦煌也。然塔未详。【周甘州删丹县故塔】

周甘州删丹塔者,今名为县,在甘州东一百二十里,县城东弱水北大道侧土堆者,俗传是阿育王塔。但有古基,荒废极久,斯即疑为姑臧塔也。【周晋州霍山南塔】

周晋州北霍山南原大堆塔者,远近道俗咸称是育王塔。余曾游焉,地居爽垲,南望迥敞。示是古基,村落希远。【齐代州城东古塔】

齐代州城东古塔,俗云阿育王寺。考北朔雁门,周时北狄地也。故《诗》云:北逐玁狁,至于太原。然朔方马邑,古城大冢往往非一,此非北狄所有。明知本是夏人为狄所侵,故至太原也。

【隋并州净明寺塔】

隋并州子城东净明寺塔者,本号育王,是僧所祝唐初已来,僧散寺空,尼请居之。余往问塔,全无踪迹,但有空名,遂失其本。【隋并州榆社县塔】

隋并州大谷榆社塔者,今在县郭下育王寺中,见有僧祝中有小塔,古今相传,此是本塔,亦未闻异相。

《法苑珠林》卷三十九《伽蓝篇·感应缘》中《岩州林虑山灵隐圣寺》一条,《高丽藏》本、《碛砂藏》本、《南藏》本、《嘉兴藏》本均有目无文,现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补。

【齐岩州林虑山灵隐圣寺】

高齐初,沙门嵩公者,嵩山高栖士也。旦从嵩山高栖士也。旦从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将过中,忽闻钟声,寻响而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趣,乃见一寺,独据深林。三门正南,赫奕晖焕。前至门所,看额云灵隐之寺。门外五六犬,其状如牛,白毛黑喙,或踊或卧,以眼眄嵩。嵩怖将返,须臾梵僧外来,嵩唤不应,亦不回顾,直入门内,犬亦随入。良久,嵩见无人,渐入次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至讲堂,唯见床榻,高座俨然。嵩入西南隅床上坐。久之,忽闻栋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口大,有比丘前後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安陇西蓟北岭南,无处不至,动即千万馀里。末後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大有後生聪俊,难问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而至。嵩本事鉴,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希展上流。整衣将起,奄然失地,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向之寺宇,一无所见,唯多岩谷禽鸟翔集。嵩出以问上统法师。法师曰:此寺石赵时浮图澄所造,年岁久远,贤圣居之,或现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云云。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二(居士部)·宝唱
  梦·太虚
  决定藏论卷上·佚名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第十六品 智分别·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一(本)·智周
  兀庵和尚语录卷中·兀庵普宁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杜行顗译)·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二·岱宗心泰
  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百一十一·佚名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佚名
  劝发诸王要偈·龙树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太虚
  卷二百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彭定求

        卷54_1 【塞垣行(一作崔融诗)】崔湜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   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   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   雨雪雁南

  • 侯蒙·唐圭璋

      蒙字无功,高密人。生于至和元年(1054)。元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徽宗时,官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罢知毫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宣和三年(1121)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   临江仙   未遇

  • 五言卷五·洪迈

      五言  江行无题一        钱起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二  江曲全萦楚云氛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闗人  三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四  楚岸

  •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张宏 赵昌言 陈恕刘昌言 张洎 李惟清   张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易、定节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佚名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学士 诚谋英勇公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酌议具奏事。乾隆伍拾壹年柒月拾贰日内阁抄出奉上谕:三通馆进呈《皇朝通志 职官略

  • 萧子显传·李延寿

    萧子显字景陽,是萧子范的弟弟。幼年聪慧,萧嶷很偏爱他。七岁的时候,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天监初年,降为子爵。位居太尉录事参军。萧子显身高八尺,状貌很文雅,好学,很善于写文章。曾著有《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到后称赞说:“可以称

  • 卷一百三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二下 朱批宪德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四川巡抚【臣】宪德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窃【臣】於前奏明事一摺内奉有 朱批遵查得提【臣】

  • 卷七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七工部制造库凡制宝盝印盝皇帝宝盝高九寸方八寸五分宝色池高三寸四分方六寸四分均金制盝镂花草文外椟高尺有三寸方尺有二寸椟架高二尺一寸方尺

  • 卷五·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五十八日己夘昧爽礼部乃至行宫奏请皇上诣先师庙行礼上御辇设卤簿文武从官不陪祀者皆补服于行宫前跪送驾由曲阜南门入陪祀官皆跪迎于櫺星门外驾由櫺星门入大中门

  • 二十八年(上)·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大臣及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全數問安。答曰:「知道。」○卯時,上行望闕禮于時御所。○注書李德溫,賑濟場摘奸後,啓曰:「臣往賑濟別場,取考今

  •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苏舆

      五行變至,當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則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當雨石。木有變,春凋秋榮。秋木冰,春多雨。此繇役眾,賦斂重,百姓貧窮叛去,道多饑人。救之者,省繇役,薄賦斂,出倉谷,振困窮矣。火有變,冬溫夏寒。此王者不明,善者不賞,惡

  • 乐器篇第十五·张载

      乐器有相,周召之治与!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讯疾蹈厉者,太公之事耶!诗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无隐讽谲谏之巧也。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维清以奏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

  • 僖公·僖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不及。夏,齐人伐我北鄙。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冬,楚人伐宋,围婚。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公至自伐齐。【传】二十

  • 大乘义章 第十六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六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四门(十六特胜义菩萨十八不共法义二十种法师德义三十七道品义)十六特胜七门分别(一释名辨相二约对四念分别三所求成差别四就位分别五约禅分别六就人分别七随义分别)就

  • 鼻子·果戈理

    1835年,俄国作家果戈里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彼得堡的故事》,其中小说“《鼻子》的‘荒诞无稽’,使他具有果戈里最神秘的作品之一的声誉”。故事描写了一个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有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失,于是心急地四处寻

  • 曹文贞公诗集·曹伯启

    又名《汉泉漫稿》。诗集。元曹伯启(1255—1333)撰。十卷,后录一卷。伯启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后历仕兰溪主簿、陕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卒谥文贞。是集为其子及门人于至元四年(1338)编成。收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