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序

东粤清澜陈先生尝为书,以着朱陆之辩,而曰此非所以拔本塞源也,于是乎搜及佛学,而又曰此非所以端本澄源也,于是乎特揭吾儒之正学终焉,总而名之曰学蔀通辩。大指取裁于程子本天本心之说,而多所独见。后先千万余言,其忧深,其虑远,肫恳迫切,如拯溺救焚,声色俱变,至为之狂奔疾呼有不自知其然者。内黄蛟岭黄公受之先生,奉为世宝,十袭而授厥嗣直指云蛟公;云蛟公顾諟庭训,怃惋时趋,谓盱眙令礼庭吴侯尝读书白鹿洞,出示之,侯慨然请任剞劂之役;而其邑人慕岗冯子为问序于不佞。先是高安密所朱公从吾邑高存之得朱子语类,属其裔孙诸生崇沐校梓,且次第行其全集,与小学近思录诸编。及闻是役也,崇沐复欣然乐佐厥成,相望数百里间,一时声气应合,俯仰山川,陡觉神旺。不佞宪作而叹曰:美哉诸君子之注意于正学也,有如是哉,其不谋而契也,吾道其将兴乎,何幸身亲见之也!已伏而思曰:朱陆之辩凡几变矣,而莫之定也,由其各有所讳也,左朱右陆既以禅为讳,右朱左陆又以支离为讳,宜乎竞相待而不下也。窃谓此正不必讳耳,就两先生言尤不当讳,何也?两先生并学为圣贤者也,学为圣贤,必自无我入,无我而后能虚,虚而后能知过,知过而后能日新,日新而后能大有。我反是夫讳我心也。其发脉最微,而其中于人也最黏腻而莫解,是无形之蔀也,其为病病在里;若意见之有异同,议论之有出入,或近于禅或近于支离,是有形之蔀也,其为病病在表。病在表易治也,病在里难治也,是故君子以去我心为首,务予于两先生,非敢漫有左右也,然而尝读朱子之书矣,其于所谓支离辄认为己过,悔艾刻责时见乎辞,曾不一少恕焉;尝读陆子之书矣,其于所谓禅藐然如不闻也,夷然而安之,终其身曾不一置疑焉。在朱子岂必尽非,而常自见其非;在陆子岂必尽是,而常自见其是。此无我有我之证也。朱子又曰:子静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某平日所论却是道问学上多,今当反身用力,去短集长,庶几不堕一边耳。盖情语也,亦逊语也,其接引之机微矣。而象山遽折之曰: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谓道问学。何欤?将朱子于此果有所不知欤?抑亦陆子之长处短处朱子悉知之,而朱子之吃紧处陆子未之知欤?昔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孔子贼之,乃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彼其意宁不谓是向上第一义,而竟以佞见诃也?其故可知已。是故如以其言而已矣,朱子歧德性问学为二,象山合德性问学为一,得失判然。如徐而求其所以言,则失者未始不为得,而得者未始不为失,此无我有我之别也。然则学者不患其支离,不患其禅,患其有我而已矣。辩朱陆者,不须辩其孰为支离,不须辩其孰为禅,辩其孰为有我而已矣。此实道术中一大蔀,非他小小抵牾而已也者。而通辩偶未之及,敢为吴侯诵之,惟慕岗子进而裁焉,且以就正于云蛟公。不审与蛟岭公授受之指有当万分一否也。万历乙巳十二月之朔无锡顾宪成谨序

学蔀通辨后编序

或曰:子所著学蔀通辩,前编其于朱陆同异之辩明矣,乃复有后编之作者何?曰:前编明朱陆之异,而此编则其所以异也。夫陆子之所以异于朱子者,非徒异于朱子已也,以其异于圣贤也。异于圣贤,如之何而不异于朱子也?陆子之所以异于圣贤者,非徒异于圣贤已也,以其溺于禅佛而专务养神一路也。溺于禅佛而专务养神一路,虽欲不异于圣贤,不可得矣。呜呼,养神一路,象山禅学之实也,异于圣贤,异于朱子之实也。而近世学者不察焉,相率而轻信其自大之言,曰陆氏之学尊德性也,陆氏先立乎其大也。而不知其假似以乱真也,援儒以入佛也,借儒以掩佛也,有许多弊也,几何而不中于朱子谓近世人大被欺谩、又谓分明被他涂其耳目至今犹不觉悟也。呜呼,陆氏之学,为涂为蔀已数百年,学者见闻习熟矣,近岁又益以程篁墩诸人之蔀,如涂涂附焉此说,天下已成风极重有难反之势矣,骤闻区区此论,未有不愕然以骇者。志道君子,但请毋贵耳贱目,虚心细阅此编一过,则将先张之弧、后说之弧,殆有不足以喻之者矣。或犹不然,则此编奚翅覆瓿。东莞清澜居士陈建谨叙

顾序

朱陆异同之辩,袒分左右者数百年于兹矣,左朱右陆、左陆右朱,二者若不相下。至近来言理诸家同声附和,竟谓朱不异陆、陆不异朱,调停回护,几莫穷其首尾,从未有以禅学斥陆氏者。呜呼,援儒入墨,推墨入儒,似是而非,贤者不免。若不究极根底,考辩始终,将使得伊洛之真传者,与顿悟良知之说并传流于天壤,而莫知适从,不几异端充斥,而为孔孟罪人耶?此清澜陈子学蔀通辩之所由作也。采辑羣书,编次年月,俾学者晓然知陆之为禅、朱之为正学,而纷纷聚讼者始定。其有功于世道人心不浅矣。余生也晚,不获从先生游,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心窃向往之。缘其版籍灰烬,好学深思者未能家尸而户祝也,敬复授梓以自附于内黄黄子之后。至其学问源流、圣贤底蕴,则泾阳公有我无我之论,固直探其本,小子何多赘焉。康熙十七年岁在戊午皋月吉旦当湖后学顾天挺苍岩甫敬题于荥阳公署

陈建,号清澜,广东东莞人。嘉靖壬寅朝议,进宋儒陆九渊于孔庙,时清澜以进士令南闽,闻之忧道统将移、学脉日紊,乃发愤着学蔀通辩,以破王氏所编朱子晚年定论。其书批祸根于横浦,证变派于江门,而中间则详着朱陆始终不同之迹,阅七年戊申书成[张夏雒闽源流录]

猜你喜欢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晏婴
  尚同上第十一·墨子
  提要·陆淳
  三鱼堂剩言卷十二·陆陇其
  卷二十六·吕祖谦
  卷四·山井鼎
  卷一百八十二·秦蕙田
  卷十·张虙
  卷八·吕祖谦
  卷七·佚名
  卷十·普济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下·智旭
  致缅僧阿底沙温沙书·太虚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氏·唐圭璋

      王氏,张熙妻。   菩萨蛮   西湖曲   横湖十顷琉璃碧。画桥百步通南北。沙暖睡鸳鸯。春风花草香。   闲来撑小艇。划破楼台影。四面望青山。浑如蓬莱间。

  • 第二折·佚名

    (董卓、李儒、李肃、卒子上,诗云)文武朝臣不见过,银台门事竟如何?只为龙床难得坐,一夜心焦白发多。某乃董卓是也。颇奈王允等众官好生无礼,他每说早晚选定吉日,便来迎俺,登其大位。我看黄历上尽有好日子,怎么还不见来相请?令

  • 卷二百九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云卧诗集吴汝式字伯成旴江人有云卧诗集遣兴弱龄性淡泊郑圃吾其师及兹拙生事穷窘常经时无方可纡急何以宣中懐柴门蔽残席咏书倦徘徊呼儿促觞至目翫天

  • 第七回 李重进阖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蔡东藩

      却说泽州城中,忽然火起,看官道火从何来?说来又是话长,小子只好大略叙明。原来李筠遁入泽州,即遣儋珪守城。珪见宋军势大,竟缒城遁去,本是善驰,不走何待?急得李筠仓皇失措。筠妾刘氏,随至军中,劝筠备马夜遁,返保潞州,筠犹豫未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

  • 卷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甲申(一六四四)八月丙辰朔福王拜高倬为兵部右侍郎(倬,字枝楼,忠州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十六年,历官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改练国事兵部左侍郎。起侯峒曾为左通政,辞不就(峒曾,字豫瞻,嘉定人;给事中震旸子

  • 卷八·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八题名下皇朝馆选题名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山东聊城人】 吕缵祖【直隶沧州人】李奭棠【顺天大兴人】 多象谦【直隶阜城人】梁清寛【直隶真定人】 胡兆龙【顺天大兴人】李若琛【顺天大兴人

  • 卷一百·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理宗时户部尚书真德秀奏曰臣既以祈天永命之说为陛下献矣区区愚忠未能自已辄复陈之比者王师深入或者往往议朝廷之过举臣独有以识陛下之本心蠢兹女真扰我河洛逾百

  • 卷二百二十三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十三下 朱批尹继善奏摺 雍正十年正月二十八日署理江南总督苏州巡抚【臣】尹继善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才识庸愚荷蒙 圣主深恩畀

  • 246.卢象升战死巨鹿·林汉达

    当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区休整的时候,明朝东北边境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自从熊廷弼、袁崇焕被冤杀以后,明朝在东北没有得力将材。后金军曾一再派兵进关,掠杀人口和牲畜。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亲王多尔衮(gǔn)等率领大军第

  • 贪欲起盗心·孔子

    【原文】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图财物,即使奖励他们盗窃,他们也不会干。” 【读解】 孔子的意思还是“子帅以

  • 提要·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记大全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记大全三十卷明胡广等奉勅撰元延佑科举之制易用程子朱子书用蔡氏诗用朱子春秋用胡氏仍许参用古注疏然郑注古奥孔疏浩博均猝

  • 卷五·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五王一之六集传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颖逹曰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汉书地理志云初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比短短

  • 生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水牛经第三十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告诸比丘。乃昔去世有异旷野闲居。彼时有水牛王。顿止其中。游行食草。而饮泉水。时水牛王。与众眷属

  • 论中阴·印光

    ●(以下论中阴)中阴者, 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 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 七七日必投生等, 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 乃即彼无明心中, 所现之生灭相而言, 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

  • 现果随录卷之三·戒显

    钱伯韫以老年学佛竟得西归大仓钱炳。字伯韫。生平极淳善。以明经授毗陵学博。七十余升富阳令。慈恕越格。一日鞠一大盗。盗诈言冤家诬陷。向公求活。公作色曰。汝焚烧人屋。劫杀无算。法应抵命。盗奋然跃起。攫公案锡

  • 如意宝总持王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后。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经题‘如意宝总持’为神咒之名。全经系阐明如意宝总持章句之受持法及其功德,并谓若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或未能坚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