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一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云卧诗集

吴汝式字伯成旴江人有云卧诗集

遣兴

弱龄性淡泊郑圃吾其师及兹拙生事穷窘常经时无方可纡急何以宣中懐柴门蔽残席咏书倦徘徊呼儿促觞至目翫天云飞山鸟送新响日迟花露滋頽然醉栏下不省何如时虽非冨贵乐冨贵乃所非踈松碎明月宻竹筛清风亲友昔与别若谓行相从延企邈不及音容随想生谅彼亦耿耿飞爽防空形援琴不能寐意乃多于声晤言岂无偶眷眷讵可忘编蓬谐夙心尊古岂文义所得靡有言应酬聊尔耳室中无莱妇童弱偶成四围栾岂无思逹此天亦蜕客来问长须新醅可篘未行行陟高冈一頋俯烟水客去不肻留吾归且休矣

岁终呈一斋

磊砢千文松清隂防林丘岂无栋梁用匠伯不见収匠伯恐未良栋梁终有求天风呼偃葢五云常为浮学道非学世韬精飬中和纡朱各自贵谁肻聆商歌皦皦大圣心脗然空自多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酬玉汝

磔穰毕春气长嬴换新緑爽风吹凉光纫饵钓山渌鯈鱼噀水香菰蒲削蓝玊老景结清和心花委濠濮日暮云倒飞苦雨湿茅屋奇哉五碎金青草眠黄犊天行贵葆真心骨逈凡俗一尺黄菊花秋风播芳馥

游石仙分韵得观字

闲拢两防秋步入冲寂观古树老云中仙居毁岩半是时零雨高叶脱凄风乱怪禽走何忙澁水流不漫那知张郎仙谲幻敢悬断雷书贮红崖愚下浪传賛符碑傥长灵鬼物岂歌唤尚云剑埋山安得急摧断冷翁亦张徒精气不知散死坐豫樟空凿窍竸窥看何不山原不然弃江岸乌鸢与蝼蚁岂食吾一贯独流天地间万古亘光灿神仙固茫此事良可惋忍哉偷狂儿更泥腹烂我来拟少休亭压不敢玩黄冠四三人拙野只欲窜延坐无好言令我住凉馆饭余且纵观逸兴薄霄汉琴鸣着高弹奕胜出奇筭啸咏壶隠楼抚事发长叹大书同人名聊欲纪逰玩隂霾淰轻寒日色倐昏晏倩人买村醪煮茗叠肴按清坐二更后一睡各鼻鼾晓来登岩头棘路觧羁绊划开天尽寛逺景过飞翰幽藂摘新查窥险身发汗居然束归装重下西岩畔我思古之人岂只局穷闬观海登太山深高世间冠斯岩虽荒榛乐事实昭焕人心本然同今古未容判终当驾云风高蹈无畔岸作诗示儿童兹逰吾岂惮

朅来

岭上朅来观白云翔鸾奋鹤浮天英斜开锦绣春树满溶溶半露遥山青忽然变现成苍狗万里长风鹤无有海龙塞气不敢吹日照虚空无老时

岭上朅来防明月千里银光寒不缺虾蟆魍魉走死尽直数秋毫上金阙心如此月月如心嗒然独据无弦琴腾腾转空白日画诗帯流星过南斗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一

猜你喜欢
  房舜卿·唐圭璋
  范仲淹·唐圭璋
  夷白斋诗话 全文·顾元庆
  ◆许山长恕(北郭集)·顾嗣立
  第十齣~第十八齣·崔时佩
  ●八义记目录·徐元
  王仲元·隋树森
  《词综》(卷十四)·朱彝尊
  卷十九·王十朋
  五集卷二十·乾隆
  四集卷二十二·乾隆
  卷六·赖良
  梅花百咏·冯子振
  卷七十三·陈邦彦
  40.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仲殊·唐圭璋

      仲殊名挥,姓张氏,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尝举进士,后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崇宁中自缢卒。词七卷,名宝月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蓦山溪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年年第一,相见越溪

  • 北郭集卷六·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寄俞仲寛云雷昨夜雨花鸟异郷春江汉飘流日乾坤自在身有生常厌乱无术可栖神久缺寒温问还知嬾性真路入仙茅坞二首路入仙茅坞诗成已夕曛入山还采药坐石更看云不有烟霞癖能同鹿豕羣蓬莱在何处遐思入秋

  • 参寥子诗集卷六·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寄王元均奉议昆仲崇文学士后二子皆翘翘异哉荆山麓产此英琼瑶婆娑翰墨场文彩相蔚饶顷我未知识寸心徒揺揺前年广陵城防合如有招名都冠淮海气象古所豪林园若棊置佳处遗尘嚣良辰肯浪负杖防同嬉遨清谭落玉麈

  • 卷五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五 黄省曾 闲居 言征南山阿顾念北山麓南山可采兰北山有緑竹鶬鶊既和鸣佳气复郁郁斗酒勿愆期美人温如玉朝游夕告归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癸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遣道士二十三人赍香帛祭 先圣历代帝王陵寝□八○起原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烜巡抚河南升大理寺右少卿魏谦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初四川叙州府宜宾县肆囤夷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庚午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翰林院待诏潘辰为本院典籍以九年秩满也○辛未翰林院修撰毛澄病痊至京复除原职○广东道监察御

  • 尚史卷三十九·李锴

    列传十七晋诸臣传师服师服者晋大夫事穆侯穆侯以条之役生大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聼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

  • 四九二 谕内阁嗣后所办各书遇本朝人名著各馆总裁等详考《实录》为准·佚名

    四九二 谕内阁嗣后所办各书遇本朝人名著各馆总裁等详考《实录》为准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五日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五日内阁奉上谕:前以辽、金、元三史内人名字义,多未妥协,因命编纂诸臣遵照《同文韵统》所载,详加更正。盖缘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补编五·佚名

    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一(封套书「许大人勋启」)手覆备悉。顷接此电,即拟明早面商。诚以巴、赫呵成一气,做此圈套,稍一不慎,定堕术中。况慈怀莫释,尤当禀命而行。拟将复稿暂存尊处,以俟晤商。此复,即候晡佳。醇亲王复。二十七亥初

  •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周作人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想叫作“鲁迅的新学与旧学”,因为新旧的意义不明了,所以改称“国学与西学”,虽然似乎庸俗一点,但在鲁迅的青年时期原是通行的,不妨沿用它一下子。鲁迅的家庭是所谓读书人家,祖父是翰林,做过知县和京官,父亲

  • 卷中·佚名

    公讳煌言,字玄箸,别号苍水;宋相张知白之裔也。曾孙集贤修撰袭,自沧州徙平江;集贤子吁,又自平江徙鄞。九传至景仁,避元末之乱,泛海至高丽;洪武初,始返乡里。又四传,而张氏以雍睦名。长伯祥,举成化癸卯贤书;次珽、次玠、次璟,里人以孝

  • 六年·

    (庚申)六年大明弘治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辰,傳曰:「水紬三十匹入內。」○王進宴于兩大妃殿,仍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平安道成川地震。1月4日○己未,內禁衛金彦謙前爲山羊會權管,領軍偵賊被虜,至是刷還。承政院啓:「彦謙身爲

  • 卷七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三    宋 卫湜 撰玉藻第十三孔氏曰按郑目録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於别録属通论金华范氏曰玉藻一篇巨细兼

  • 卷十四·欧阳修

    <经部,诗类,诗本义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十四     宋 欧阳修 撰时世论案郑氏谱周南召南言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召之邑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使施先公大王王季之敎于已所职六州之国其民被二公之德敎尤纯至

  • 品類足論辯千問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凡用二種異本。(一)劉宋求那跋陀羅等譯衆事分阿毗曇論.校註略稱宋   本。(二)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初品引文.略稱智論。今譯對勘兩本.文有同   異堪資尋討者.悉爲註

  • 佛说出家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阇崛山。往诣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

  • 世宗实录·佚名

    世宗实录,凡四卷,载本卷及卷三六、三七、三八,后附穆宗实录。未着撰者姓氏。是篇皆当传抄实录之一种,与今明实录世宗实录(江苏国学图者馆传钞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相核,其文简,其事合,似节本,然亦有明实录世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