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

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宗迎王卽位于大观殿。

乙丑御大观殿受群臣贺移御仪凤楼亲劳球庭宿卫军仍命罢归。 翼日忠献兄弟亦出自枢密院归第。

丁卯以崔忠献为上将军柱国; 忠粹为鹰扬军大将军知都省事柱国; 朴晋材为刑部侍郞; 赵永仁判吏部事; 奇洪寿 知政事判兵部事。

冬十月乙亥王改名晫尝在潜邸梦人命名曰千晫。 未几卽位至是。 以与金主同名欲改之令宰相拟进 知政事崔 进晫字。 王心异之遂改。

丙子遣考功员外郞赵通如金。 前王表曰: "鹤鸣于皐尙有可闻之响葵倾于日岂无委照之私  敢 恳款之诚仰渎高明之鉴。 伏念某猥将 力 袭藩封表东海之滨久陶于声敎迫西山之日忽染于病 。 一脚偏枯而行必借于人扶两眼 昏而视不过于步内。 自年龄驯致若此非药饵所可能为。 且当国政之堆前意亦迷于去取。 如或皇华之临境礼必阙于将迎。 念兹虽谓之小邦厥位难虚于一日。 顾父言之在耳* {须}弟及而传家故臣 曾受付托于臣兄今宜 重艰于臣弟。  臣兄有元子臣某尝传闻于遗训亦承顺于臣心因谓大叔之贤非所 及愿付延陵之节固欲退藏。 而臣母弟晫德服人心名高戚里非特能保乂于下国亦可以藩宣于上朝。 乃于九月二十三日以弟晫权守军国事务敢布腹心之微用祈覆载之惠。" 新王表曰: "覆物无私帝王之至德仗信以事臣子之良规敢吐 辞冒干聪听。 伏念旧邦遗胤荒服曾臣遭逢解网之时涵泳垂衣之化。 伏见臣兄国王臣晧逮事先帝至于圣朝述职仅三十年礼无所失享寿余六十载病莫能兴。 药乏万金之良疾同二竖之苦欲释重负庶保残龄追述臣父国王楷遗嘱以九月二十三日令臣权守军国事务而臣迫此恳辞避将何计。 顾负托之大重将 呼以上闻然念宗庙不可以乏祠黎元不可以无主勉从诚请假守繁机。 若临渊而履 或至陨越 回霜而收电永荷生成。 区区之诚实天所鉴。"

十一月庚子朔御仪凤楼诏曰: "朕因臣民之推戴承祖宗积累之基夙夜祗惧无安厥位。 庶几中兴驯致*大平虽至忧勤罔知攸济。 视古哲王宽刑宥罪崇德报功轻 薄赋为理之要莫过于此。 故欲于中外普被恩泽与民更始自今月初一日昧爽前内外斩绞以下至于赎铜征瓦咸赦除之国内名山大川及耽罗神*祗{祇}各加号祖圣及历代名王加上尊谥年八十以上及笃 疾僧俗男女鳏寡孤独义节孝顺旌表门闾许加分职登极日侍卫宰枢以下及军卒加爵号分职子孙加荫职其余不应受职者各赐物有差文武两班各许散职一级田柴东堂监试人吏动静 许一度。"

前中书令杜景升卒。

壬子改天佑门为应明。

癸丑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癸巳以宗室 守太尉上柱国延昌公; 沔守司空上柱国广陵侯; 缜守司徒上柱国宁仁伯; 佑守司徒上柱国昌化伯; 沆守司徒上柱国; 赵永仁守太师门下侍郞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吏部事; 奇洪寿守司徒中书侍郞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兵部事太子太傅; 任濡崔  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李文中 知政事; 于述儒守司空左仆射判刑部事; 崔诜知枢密院事太子少师; 金晙同知枢密院事太子宾客; 蔡顺禧车若松 为枢密院副使; 金彦为尙书左仆射; 林惟谦为尙书右仆射判三司事; 崔忠献为枢密院知奏事。

○(戊午)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

庚子放朝贺。

壬子燃灯王如奉恩寺。

甲子以上将军白存濡为西北面知兵马事; 大府卿文侯轼为东北面知兵马事。

三月戊戌王以仁宗忌晨道场将如灵通寺卽位未久疑有变不果行。

乙巳元子始开书筵于宝文阁。

丙午分遣中使省州县寃狱。

丁巳幸王轮寺。

甲子幸妙通寺。

乙丑重房奏: "阙西之地武官位也请禁人家安 。"

夏四月癸酉谒显陵。

乙酉谒昌陵。

五月戊戌朔谒长纯二陵。

己亥有司请避上嫌名令诸姓卓者从外家姓若内外姓同则从内外祖母之姓。

丙午赵通还自金* 前王表诏曰: "卿嗣爵遐 抚封岁久遽退让以去位疑事变之非常。  阅奏缄备形恳切自以衰疾之逼难任机务之繁且述父言欲令弟及久旷藩宣之寄已从权摄之宜虽若出于卿诚顾未孚于朕听。 续遣信使往咨其详。"

己未幸外帝释院。

六月丁卯朔太白昼见。

辛未再雩。

癸酉赐田敏儒等及第。

金遣宣问使大理卿孙 来 诘前王逊位事由对如前王表意 曰: "有诏必见前王亲授。" 朝议难之门下侍郞赵永仁曰: "前王养疾南州计程三十日乃至必欲亲授诏请留待二三月然后可。"  曰: "苟如是不必亲授也。" 翼日传诏于王诏曰: "久抚海邦遽形诚恳自以 疾难于奉藩乃追述于父言且幷陈其子让欲令母弟传受爵封谓其能事于上朝已 摄行于国政骤达予听未察所从。 特命使以卽诹庶得卿之诚素具详奏牍无或隐情。"

秋七月丁未以王生日为咸成节。

乙卯遣礼部郞中白汝舟如金请封册; 侍郞郑邦辅进方物。

八月壬午太白经天。

九月遣户部侍郞郑世 如金贺天寿节。

冬十月癸酉太白经天二日。

十二月戊寅以崔忠献为枢密院知奏事。

○(己未)二年春正月癸巳朔放朝贺。

遣礼宾卿白元轼如金贺正。

二月甲子白汝舟还自金诏曰: "卿比饰使 肃驰缄奏备 兄让兼征父言虑有旷于抚封 从权而摄事诘其端緖亦旣合符。 兹复贡于款诚冀获承于世爵载稽公义爰 兪音续当遣使册命。"

盗起溟州陷三陟蔚珍二县盗又起东京与溟州贼合侵掠州郡。 遣郞将吴应夫借阁门祗候宋公绰于溟州道将作少监赵通郞将韩祗于东京招抚之。

壬辰王如灵通寺驾经 扉 刑部 囚徒。

三月戊午虑囚。

宋公绰招谕东京贼魁金顺蔚珍贼魁今草等来降王赐酒食衣服遣还。

夏四月癸酉亲 于*大庙赦。

乙酉金遣封册使大理卿完颜愈尙书兵部侍郞赵琢等来上节十八人散上节十四人中节二十七人下节一百人车二十一两马一十四匹纲担夫一百人。

 

五月戊戌命平章事奇洪寿改写大观殿无逸篇。

辛丑王受金诏于大观殿诏曰: " 土尙规所以就传于国政象贤立德亦惟安享于世封。  箕子之故区寔卞韩之旧壤。 根本固而所庇者久枝叶茂而其承者蕃享兹世及之休卒自庆流之永。 载敷新渥庸焕异恩。 咨尔晫 性安和持心 睦贤明素出于天性名誉寝称于国人。 属其兄病且日加舍其子位将汝 露章来上诚意可嘉肆朕听之具孚管邦仪而往代。 今遣使大将军大理卿完颜愈持节册命尔为开府仪同三司永为藩辅。 于戱俎豆遗俗尙循旧者有年昆弟传家复联芳而累叶。 宜克念于 远以无忘于宠绥往敬乃心其服朕命。" 又诏云: "分命*候{侯}邦是维屛翰嗣膺世緖厥有故常。 兹临遣于使 往就加于典册其承恩数益懋忠勤。 今差使某官往彼册命仍赐卿车服金印匹* {段}弓箭鞍马等物具如别录至可领也。"

六月壬戌王如奉恩寺。

中书奏: "贼臣曹元正石 余党虽被德音已免流放请勿复给职田以惩乱贼。" 从之。

癸酉以崔 为门下平章事致仕于述儒为中书平章事致仕凡不请而仍令致仕者二十人。

乙亥王受菩萨戒。

秋七月乙未遣大将军金陟候礼部侍郞王仪如金谢册命。

戊戌以蝗 风 分遣近臣虑中外囚。

辛丑遣郑邦辅如金进方物。

戊午太白昼见。

九月壬辰赐崔得俭等及第。

辛丑遣户部侍郞刘公顺如金贺天寿节。

冬十一月壬寅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十二月壬戌太白经天。

乙酉以奇洪寿守*大尉门下侍郞平章事。

○(庚申)三年春正月戊子朔放朝贺。

遣礼宾少卿白元轼如金贺正。

己酉崔忠献奏 中外狱囚又计流人年月久近及老少原免。

*三{二}月甲子太白经天。

闰月戊申元子谓僚属曰: "人皆不知其过吾亦安能自知请卿辈悉陈无隐。" 朝野嘉叹。

三月癸亥改元子渊名为悳。

丁卯中书平章事李文 卒。

戊寅太白经天二日。

夏四月癸巳册元妃金氏为宫主。

乙未幸普济寺。

戊戌雨雹。

庚子册元子悳为王太子敎曰: "元子悳天资伟丽本性灵明以长子之贤莫若主器在圣人之训必也正名。 兹率 仪特颁异渥今遣使赍诏持节册命尔为王太子。" 册曰: "立子以长自古而然 汉史有早定之言商史载以贞之义宜乎崇主 之位于以固立邦之基。 咨尔元子悳以岐 之姿 温慈之性读书着文操笔 墨皆若夙习决非偶然。 德旣茂于元良分亦当于储副非特有龟筮 从之吉抑亦塞中外 望之诚肆择良辰 加显册。 今遣使*特{持}节修礼册命尔为王太子。 于戱非仁无以堪继体之重非义无以制有众之心乐听正言务修诸善以对邦家炽昌之庆勿坠祖先积累之休可不勉乎 "

癸卯封子恕为德阳侯。

癸丑幸妙通寺。

五月己巳遣少府监赵通中郞将李唐绩安抚晋州。

是月密城官奴五十余人盗官银器投云门贼。

秋八月癸巳庆州李义旼族人旣放还与州吏 隙角鬪相杀义旼族人不克。 时按察使田元均入州不能制于是房守别将通引皆见杀。 元均惧卽避去他邑。

金州杂族人群聚谋乱杀豪族人豪族奔避城外。 乃以兵围副使衙。 副使李迪儒登屋射首谋者应弦而倒其党四散。 已而还告曰: "我等欲除强暴贪污者以淸我邑何故射我 " 迪儒阳惊曰: "吾未尝料此误谓外贼耳。" 乃密谕城外豪族夹击尽杀之。

冬十一月丙寅设八关会。 今用十四日者避卯日也。

辛巳金遣礼部侍郞刘公宪来贺生辰。 咸成节本在七月依前朝大定甲午年例以十二月初一日为节遂为常例。

癸未宴金使于大观殿。

十二月丁未以崔诜守*大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吏部事; 奇洪寿守*大师柱国; 任儒守*大傅门下侍郞平章事; 崔忠献守*大尉上柱国; 安有孚为右副承宣中书舍人; 赵准为户部侍郞右谏议大夫。

庆州副留守房应乔免以郞中魏敦谦代之。 初忠献之夷义旼族也庆州别将崔茂承州官之命捕义旼族思敬等数人抵罪。 于是思敬族伯瑜直才等怨之诉应乔曰: "茂欲作乱。" 应乔信而囚之伯瑜直才夜入狱杀茂应乔不问擅杀之罪反欲捕杀茂族用雄大义等州人愤怨。 旣而用雄大义杀伯瑜直才而用雄亦为人所杀。 至是大义等集州中无赖纵暴甚应乔又不能制。 朝廷闻之故有是命。

○(辛酉)四年春正月壬子朔放朝贺。

二月甲辰太白昼见。

三月辛亥朔王如灵通寺。

夏五月庚申雨雹。

庚午赐崔宗俊等及第。

六月辛巳再雩。

壬辰金遣吏部侍郞刘 来赐羊。

秋七月辛亥太白昼见。

遣工部侍郞太守正如金谢横宣; 卫尉卿秦彦匡谢贺生辰。

甲戌都斋库御史郞将卢彦叔诈称权贵干请出库米许多石欲与库员吏分之。 直库将校奔告承宣于承庆事下宪台。 征所盗米流彦叔及胥吏等二十余人于海岛。

遣礼宾卿赵淑如金进方物。

九月丁卯令 外群官习射于西郊。

壬申遣吏部侍郞郑公顺如金贺天寿节。

冬十月己亥设百座会于球庭。

十一月戊申朔日食隐不见。

辛亥太白昼见五日。

十二月丁丑朔金遣工部侍郞纳合铉来贺生辰。

戊子刑部尙书闵湜卒。

壬寅以崔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奇洪寿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任儒守*大尉柱国; 金晙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车若松守司空 知政事; 崔忠献为枢密院使吏兵部尙书御史大夫。

○(壬戌)五年春正月丁未朔放朝贺。

二月辛巳放中外轻系。

三月丁巳*  { }宰崔诜承宣于承庆坐礼宾省试取译语。

壬申虑囚。

夏四月壬午雨雪。

五月丁未雨雹。

乙丑赐黄克中等及第。

丁亥再雩。

秋七月丙午遣将军韩抵如金谢贺生辰; 史佑贺天寿节。

九月丙午门下侍中赵永仁卒。

冬十月耽罗叛遣小府少监张允文中郞将李唐绩安抚之。

庆州别抄军与永州素有隙是月乃引云门贼及符仁桐华两寺僧徒攻永州。 永州人李克仁坚守等率精锐突出城与战庆州人败走。 忠献闻之会宰相诸将于大观殿议曰: "庆州人恣行不义今又聚党攻伐邻邑宜发兵讨之。"

十一月丙辰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戊午前王薨于昌乐宫。

己巳金遣户部侍郞李仲元来贺生辰。

十二月乙亥耽罗安抚使张允文李唐绩奏: "贼魁烦石烦守等皆伏诛。"

丙子庆州贼 佐等起遣金陟侯崔匡义康纯义等分道讨之。

闰月壬寅葬明宗于智陵。

甲辰太白昼见。

己未以崔忠献守*大傅 知政事吏兵部尙书判御史台事; 王珪为御史大夫; 白存濡同知枢密院事; 金平李自贞 为枢密院副使; 于承庆为枢密院知奏事; 安有孚李抗为左右承宣; 金陟候知御史台事; 崔奕为殿中少监御史杂端; 郑德宇为右司谏; 朴得文朴仁硕为殿中侍御史; 任孝明为殿中内给事; 李承白李得绍为左右正言。

○(癸亥)六年春正月辛*(  ){未}朔放朝贺。

己丑幸神众院。

乙未亲设帝释道场于修文殿。

二月乙巳幸法云寺。

戊午设压兵无能胜道场于修文殿。

壬戌幸普济寺设五百罗汉斋以祈灭贼。

己巳王如灵通寺时御辇轴头忽折王乘马至选军门。 尙乘局改轴以进王复乘辇。 太子扈行马且逸易以他马。

三月戊子幸王轮寺。

乙未幸妙通寺。

丙申虑囚。

夏四月丁未太白昼见。

甲寅设消 道场于宣庆殿。

六月戊戌朔王如奉恩寺。

癸丑太白昼见。

秋七月戊辰以王玹守司空; 李椿老 知政事仍令致仕; 康硕侯为右正言。

辛未设消 道场于宣庆殿。

遣将军尹公直如金谢贺生辰。

戊寅遣左司郞中郭公义如金贺天寿节。

辛巳太白昼见。

乙酉中书平章事金晙卒。

八月辛亥 知政事郑国俭卒。

癸丑幸普济寺设五百罗汉斋。

九月甲午崔忠献诣奉恩寺祭太祖眞殿仍献衣 。

冬十月辛丑设消 道场于宣庆殿。

乙卯幸王轮寺。

十一月丁卯幸妙通寺。

辛未设佛顶道场于宣庆殿。

戊寅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戊子王以恭睿太后忌晨将如灵通寺日官奏: "天文有警不宜出" 不果行。

壬辰金遣兵部侍郞尹孝来贺生辰。

十二月乙未朔宴金使于大观殿。

戊午以车若松守*大尉中书平章事; 崔忠献为中书侍郞平章事吏部尙书判御史台事太子少师; 王珪 知政事; 丁光 金凤毛 为枢密院副使; 朴晋材为尙书左丞; 张允文试大府卿右谏议大夫知制诰; 李端林为右正言知制诰。

庚申王发背疽辛酉崔忠献入内问疾。

○(甲子)七年春正月丁卯崔忠献又问疾王谓曰: "寡人由藩邸卽宝位公之力也年旣老矣加以弥留不能听朝欲传位于太子。" 忠献对曰: "愿上善自摄养禅位之命非臣所敢从也。" 遂出。

戊辰忠献邀* { }宰崔诜平章事奇洪寿于私第密议内禅之事。

己巳忠献复入问疾王语以内禅意甚  忠献以告太子太子涕泣固辞。 王移御于千龄殿诏太子曰: "朕以凉德谬袭丕基年旣衰 病且弥留不敢听政。 眷尔元子学就光明德孚民望肆以大宝用付于尔。" 忠献白太子曰: "君父之命不宜固辞。" 引入康安殿进御服北面再拜奉出大观殿受百官朝贺王扶起谓忠献曰: "今日朕之志愿已毕病亦随愈卿于朕之父子功德不浅无以为报。" 遂泣下。 忠献再拜而出。 王谓承宣及重房等曰: "今日以后不复见卿等矣宜各善辅嗣君以臻至理。" 闻者莫不流涕。

丁丑王移御德阳侯邸遂薨遗诏: "勿殡干始殿。" 戊寅殡于内史洞靖安宫在位七年寿六十一谥曰靖孝庙号神宗葬于城南陵曰阳陵。 高宗四十年加谥敬恭。

○史臣赞曰: "神宗为崔忠献所立生杀废置皆出其手。 徒拥虚器立于臣民之上如木偶人耳惜哉。"

熙宗。

熙宗成孝大王讳 字不陂古讳悳神宗长子母曰靖宣太后金氏。 明宗十一年辛丑五月癸未生神宗三年四月册封太子七年正月己巳受内禅卽位。

丁丑神宗薨二月庚申葬于阳陵。

遣郞中任永龄如金告丧。

三月丁卯释奠于文宣王以国恤用是月。

夏四月甲午朔尊母金氏为王太后。

己未赦。

五月庚午改王生日寿祺节为寿成。

六月己亥金遣祭奠使小府监张 大理少卿梅琼慰问使工部侍郞石*悫起复使吏部侍郞朮甲晦等来。 三使*闲一日入京分处仁恩迎恩宣恩三馆。

乙卯王服 衫引祭奠使迎诏于延庆宫。

庚申宴金使。 旧例当客使宴日内侍一人承命出右仓干* 十五石分给侍卫军人是日军人怒不均分欧杀抄一人。 内侍逃免。 刑部囚系军人鞫问 掠死者数人终不得杀抄者。

秋七月壬戌朔金遣横宣使兵部侍郞完颜立来。

八月戊午遣将军金庆夫礼部侍郞崔光遇如金谢赐祭。

 知政事车若松卒。

九月辛未燃灯幸法王寺。 壬申设大会今用九月者以正月方初丧也。

是月遣使如金谢慰问起复横宣。

冬十月癸巳赐印得侯等及第。

十一月甲子立元子祉为王太子年八岁。

十二月癸丑以崔忠献守太师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乙丑)元年夏四月辛亥枢密院使金平卒。

六月甲午弘文公徒诸生诉忠献曰: "本徒及第林得侯附势卖我宣圣堂于将军金俊请罪之。" 数日宪台囚得侯狱征白银十斤。

秋七月丙辰赐马仲奇等及第。

八月宋商船将发礼成江监检御史安琓行视 出之物得犯禁宋商数人笞之太甚。 忠献闻之罢琓又论不择遣御史罢侍御朴得文。

冬十二月丁卯以崔忠献为门下侍中晋康郡开国侯; 奇洪寿判吏部事。

○(丙寅)二年春二月己未 神宗于*大庙。

夏四月甲子金遣大理卿移刺光祖小府监马 来册王宣庆大观两殿倚屛久为尘污。 王命忠献子将军瑀书洪范于宣庆殿无逸于大观殿以迎北使。 癸酉王将受册遣左承宣郑叔瞻议行礼所于金使* 曰: "受册宣庆殿设宴大观殿行望诏拜于升平门外。" 王以问忠献对曰: "前王时宣庆殿 故受册于大观而望诏于升平门外今正殿已成岂可苟循一时之制而便失旧规耶 " 遂从之。

六月甲寅赐庾亮才等及第。

丙寅震大将军朴挺谟挺谟为人贪 诈伪。

秋八月甲戌谒显陵。

九月乙酉谒昌陵。

甲午谒阳陵重营陵傍彰信寺改额曰孝信以资冥福。 内侍崔正 监其役欲媚于王穷极侈丽* { }费甚广。

冬十月辛酉亲 *大庙。

○(丁卯)三年春正月自前年冬山西达官多死武班疑东班祝之往往有不平之语以内侍员行祈禳道场于重房将军房。

二月丁未朔崔忠献奏: "诸道流配者量移放免几三百人。"

三月庚子御宣庆殿使晋康侯崔忠献奉上册宝于王太后赐忠献犀带金银绫绢鞍马等物遂宴诸王宰枢文武常 以上官赐廐马人一匹。

夏四月己酉赦。

○(戊辰)四年春二月乙卯太白昼见经天太史奏: "辰巳之岁明堂水流破巽方商音尤忌又有向成门重营之役不可留御阙内。" 丙寅移御梨坂崔瑀第。

三月壬申王曲宴于忠献茅亭唱和终夜剧飮甲戌还御梨坂宫。

闰月乙亥召德阳侯恕宁仁侯 始兴伯琎侍中崔忠献门下平章事奇洪寿任濡枢密使于承庆同知枢密事卢孝敦宴于楼上观击球赐打球者彩帛有差。

丁酉赐皇甫瓘等及第。

六月己巳朔王如奉恩寺。

秋七月丁未改营大市左右长廊自广化门至十字街凡一千八楹又于广化门内构大仓南廊迎休门等七十三楹。 凡五部坊里两班户* {敛}米粟就赁供役两班坊里之役始此。

八月庚寅遣起居郞林永轼如金贺天寿节。

甲午幸法云寺。

丙申盗发武陵王命礼部诸陵署巡审诸陵又有盗发者五六卽命中使*今{令}愿刹僧修之。 有司劾罢诸陵直配陵户人于远岛。 明年获盗数人诛之。

九月己亥幸王轮寺。

冬十月乙亥飨国老庶老孝顺义节王亲巡侑之。 丙子又大 鳏寡孤独笃 疾赐物有差州府郡县亦依此例。 近因国家多难飨礼久废至是诏立都监复遵旧制。

乙酉幸将军崔瑀第命牵龙击球。

十一月辛丑遣郑光习如金进方物林柱材贺正。

庚戌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甲寅金遣户部侍郞郭 来贺生辰。

○(己巳)五年春正月丁酉王闻金主崩遣奉慰使史洪纪祭奠使李淳中如金。 淳中请祭器于金有司不许。 淳中曰: "道途辽远闻讣最晩腾装速赴未暇* {赍}来大国何责人以细故而吝惜此器耶 " 乃许之。 及祭奠具精 金人嘉其至诚。

辛丑金遣孙居宽来告丧。

己酉王以神考忌辰道场如龙兴寺。

壬子幸法王寺。

二月戊寅燃灯王如奉恩寺。

甲申幸王轮寺。

辛卯行金国大安年号。

三月丁酉移御柳井洞崔忠献第。

癸卯幸普济寺。

辛亥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甲寅遣上将军金元杰礼部侍郞房应乔如金贺卽位。

辛酉虑囚。

夏五月戊戌守*大师门下侍郞平章事崔诜卒。

六月癸亥朔日食。

辛卯门下侍郞平章事金凤毛卒。

辛亥幸法云寺设仁王道场。

庚申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奇洪寿卒。

冬十月丁卯幸妙通寺设摩利支天道场。

丙子设佛顶道场于内殿。

十一月乙未还御延庆宫。

己亥遣阁门通事舍人徐延如金贺正。

甲辰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金遣户部侍郞干勤正来。

 知政事李椿老卒。

○(庚午)六年春二月癸酉燃灯王如奉恩寺。

丁亥幸王轮寺。

三月甲午幸普济寺。

夏四月己巳幸妙通寺设摩利支天道场。

癸酉太史请 妖言。

六月戊午王如奉恩寺。

乙丑赐金泓等及第。

金遣横宣使移刺 贞来。

是月遣于龙奕如金贺万春节; 宋孝诚谢贺生辰。

秋七月丙午遣郞将池方淑如金谢横宣。

八月壬申幸法云寺设仁王道场。

丙子幸外帝释院。

 

九月幸崔忠献内史洞第留三日移御寿昌宫。

冬十一月丁酉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壬寅金使来。

十二月乙卯朔日食。

是月召明宗太子璹于江华。

○(辛未)七年春正月癸巳封璹守司空上柱国汉南公改名贞令赴燃灯宴。

闰月乙酉幸王轮寺。

夏四月癸未册元妃任氏为咸平宫主。

辛卯太子祉加元服受册。

乙未册子 检校*大尉守司徒上柱国始宁侯。

丙午赦。

五月金遣完颜惟孚来贺生辰王遣将军金良器回谢良器至通州遇蒙古兵中矢而死下节九人亦遇害。 金收骨以送。

六月辛巳朔王如奉恩寺。

秋八月壬午幸王轮寺。

癸巳门下侍郞平章事卢孝敦卒。

九月丁卯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崔 卒。

乙亥幸妙通寺。

遣李孝全如金贺万春节道梗而还。

冬十月戊子赐姜昌瑞等及第。

十一月金遣权止文 来贺生辰。

壬戌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是月遣李实椿如金贺正道梗而还。

十二月庚子内侍王浚明等谋诛崔忠献不克。

癸卯忠献废王迁于江华县寻迁紫*燕岛放太子祉于仁州奉汉南公贞立之高宗二十四年八月戊子王薨于法天精舍移殡于乐眞宫。 在位七年寿五十七。 谥曰诚孝庙号贞宗后改熙宗陵曰硕陵。 高宗四十年加谥仁穆。

○史臣赞曰是时忠献执国命已有年矣广植党与专擅威福熙宗虽欲有为何以哉。 为王之计当以正自处任贤使能王室自强。 虽有跋扈之臣无由肆其恶矣王不知此听用轻薄之谋欲快一时之忿率见放黜噫!

康宗。

康宗浚哲文烈亶聪明宪贻谋穆淸元孝大王讳* 字大 一字法柱明宗长子母曰光靖太后金氏毅宗六年壬申四月乙巳生。 明宗三年四月册太子赐名璹。 二十七年九月崔忠献放于江华熙宗六年十二月召还京明年正月封汉南公改名贞。 十二月癸卯忠献废熙宗奉王于私第。 卽位于康安殿改名* 。

○(壬申)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放朝贺。

辛亥王子*  自安岳县还京。

乙卯设灌顶道场于宣庆殿。

丙寅制: "登极之初例覃恩宥当于二月下旬择吉颁赦西京及诸路州牧进奉方物一皆除之。"

设延生经道场于内殿三日。

二月庚辰遣告奏使中书舍人李仪。 如金表曰: "伏见国王 早传先业恪守外藩忽 疾病以弥留浸致形骸之甚弱攻疗无 顚 是忧庶因脱释于繁机姑欲保全于余喘。 盖由承 臣仲父先国王臣晫遗嘱以臣亲则犹子理合承家如有递更必先推与 于前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令臣权国事务。 而臣* 辞不获已受亦难堪。 顾付 之非轻将 呼而遥达然念黎元不可一日而无主 社不可旷时而乏祠勉副群情假司重寄。  天 地寔深陨越之怀剖心 肝仰告端倪之实 回渊听* 荷鸿恩。"

壬辰燃灯王如奉恩寺。

己亥御仪凤楼赦。

三月庚申门下侍郞平章事任濡卒。

夏四月辛巳以王生日为光天节。

乙巳李仪还自金诏曰: "朕惟尔国世笃忠勤意前王遽以病让谓尔 仲父之子而素有  贤之称征遗训于先臣。  摄行于机务以颁* 诏特示矜从兹重阅于来章宜明谕于朕指其承恩许益谨藩仪。 续当遣使册命。"

五月遣尊王 懿靖王后金氏为光靖太后。

六月丙子朔王如奉恩寺。

戊子赐田庆成等及第。

庚寅王受菩萨戒于内殿。

秋七月辛酉金封册使大理卿完颜惟基直学士张翰来。

乙丑册子*  为王太子加元服立府。

丁卯遣户部侍郞李实椿如金贺万春节。

壬申王受册诏曰: "迩者前王乃以国让谓卿贤淑祈授世封。 肆临遣于使  就加于锡命益思忠恪茂对宠光。 今差使明虎大将军大理卿完颜惟基副使翰林直学士大中大夫张翰往彼册命仍赐卿车服金印匹* {段}弓箭鞍马等物具如别录。" 册曰: "朕操驭贵之资职代天之命凡预* 荣之例必崇过厚之恩。  惟东藩谨乃侯度顷属授承之际克敦揖让之风。 载阅控章特从开许权高丽国事王* 性资恺悌学问渊源内推乐善之诚外蔚好贤之望稽之理命则有 假以政权则克胜使付嘱者得称知人传授者果为有托顾兹一举岂匪两全  是用正尔眞封 斯新渥。 于戱摠山海五部 之茅社加车服九命焕其旗章尙肩忠荩之心益体宠绥之意勉修尔职祗服朕言。 可特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所赐象辂高十九尺广化门高 十五尺请裁损入门金使* 曰: "象辂之制皆有定式不可增损。" 乃掘 下地去顶三轮挽入。

八月丁亥设星变消 道场于内殿。

遣使如金谢封册赐物。

冬十月癸酉朔行金崇庆元年。

甲午册王妃柳氏为延德宫主。

乙未醮于内庭以禳星变。

十一月丙辰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十二月乙未以金元义 知政事判礼部事; 崔洪胤为政堂文学; 郑克温守司空左仆射判三司事。

○(癸酉)二年春正月癸卯朔放朝贺。

二月乙酉燃灯王如奉恩寺。

三月甲子罗州地震。

夏四月甲午谒智陵。

中书省劾秘书监李淳中掌南省试误解试题贬为南京副留守削进士籍。

五月丙寅以旱再雩。

六月辛未王如奉恩寺。

甲申王受菩萨戒于内殿以僧至谦为王师。

秋七月壬寅赐许受等及第。

八月癸酉王不豫。 丁丑诏曰: "朕以不类 承大宝于今数载德薄负重。 疾渐惟几 惟天位不可暂虚太子*  德足以升闻于上明足以丕冒于下乃命以位遗大投艰凡尔百僚各执尔事以听嗣王。 山陵制度务先俭约易月之服三日而除。" 是日暮有星大如日见于干方俄而堕地夜二鼓王薨于寿昌宫和平殿。 在位二年寿六十二。 谥曰元孝庙号康宗陵曰厚陵高宗四十年加谥明宪。

 

○史臣赞曰康宗在位之日凡所施为皆受制于强臣遽罹疾病享国日浅悲夫。

世家卷第二十一。

猜你喜欢
  志第十 礼乐十·欧阳修
  任贤第三·吴兢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八·焦竑
  卷十一 崇祯八年乙亥·计六奇
  卷二 文帝·王夫之
  第八十五回 据湘州陈宗殉国 抚岭表冼氏平蛮·蔡东藩
  第十七回 长孙后临终箴主阙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卷二·黄震
  卷五十七·苏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纪昀
  ·复吕抚军论生番书·丁曰健
  元坦传·李延寿
  卷第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婉·唐圭璋

      陆游妻,为陆游母所逼离异,改适赵士程,怏怏而卒。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

  • 卷192 ·佚名

    刘克庄 孙伯符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刘克庄 锁谏图 谠言直触大单于,赖有阏氏

  • 卷二百三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晩堂诗集郑清之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人少从楼昉学能文为楼钥所称赏登嘉定十七年进士教士峡州帅赵方严重斳许可视清之独隆重命其二子范葵出拜且掖清

  • 卷一百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玩鸥槛诗稿蔡确字持正晋江人嘉祐四年进士歴知制诰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立转左仆射元祐中罢知陈州夺职徙安州又徙邓州坐

  • 列传第四十三·魏徵

    ○艺术 夫阴阳所以正时日,顺气序者也;卜筮所以决嫌疑,定犹豫者也;医巫所以御妖邪,养性命者也;音律所以和人神,节哀乐者也;相术所以辩贵贱,明分理者也;技巧所以利器用,济艰难者也。此皆圣人无心,因民设教,救恤灾患,禁止淫邪。自三五

  • 卷六十六·志第十七下·河渠三·宋濂

        ◎河渠三   ○黄河   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并河郡邑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东明、钜

  • 网庐漫墨全文·佚名

    余于丁未之秋,偕友人游于淮。淮之北有奇人焉,年古稀,能辨钩画,衣冠古拙,若农家流。居傍淮水,能述沿革之历史,自周秦起以迄当代,记忆不少紊。与之谈时事,则精神矍铄,几忘其倦。而若人良,若人恶,某事成,某事败,是非所及,如水之濯物,镜之

  • 卷九二·邱濬

    ▲历象之法(上) 《易贲》之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程颐曰:“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臣按:日月星辰,象之悬于天者也;寒暑阴阳,气之运于天者也。日月星辰

  • 卷六十七·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七中庸第三十一之二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释文策初革反 案朱本分哀公问政节则其政息节作二节】郑氏康成

  • 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言大乘大乘者,普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胜。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

  •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六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诸有情类。皆趣无上正等菩提。复以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法门巧妙文义为其广说。宣示

  •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三日──沓:大师来仰光,极为欢迎!佛法无有我相,无国际的界限,我们同是佛的弟子。  师:承大德联合欢迎,在本人实不敢当!唯这次是代表中国佛教送舍利来,诸位迎接舍利,便可见佛教的一致,没有民族国界差别相。沓:承大师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圆晖

      释曰。决断名智。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大文分二。一明诸智差别。二明智所成功德。就明诸智差别中。一明忍智见别。二明十智相殊。三明十智行相。四诸门分别。此下第一。明忍智见差别。论云。前品初说诸

  • 22.说智见清净品·佛音

    慧体之五&mdash;&mdash;智见清净其次为种姓智。因为这是转入于道之处,既非(属于)行道智见清净,亦非属于智见清净。但是中间的(就清净道而论)无此名称。然因入于观之流故称为观。其次在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

  • 华阳集·张纲

    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

  • 太上三五傍救醮五帝断瘟仪·佚名

    太上三五傍救醮五帝断瘟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宅舍前后五帝神祇,驱除瘟鬼,保佑健康。

  • 历代贡举志·冯梦祯

    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书叙历代贡举之制,如叙周官,而於大司徒、乡老、太宰、内史选士之法不详。叙汉制,而误以董仲舒之举贤良在建元之初。魏晋以降,中正九品之法盛行。辽、金、元亦有进士科及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