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增修东莱书説卷十   宋 时澜 撰

咸有一德第八    商书

伊尹作咸有一德

太甲悔过既力入道既深故伊尹于此篇讲究实理以入道之至极者告之前圣后圣入道各有自得之地在尧舜禹谓之执中在伊尹谓之一德在孔子谓之忠恕在子思谓之中庸在孟子谓之仁义皆所以发明不传之蕴此篇终始言一德一德之名立于伊尹盖明百圣之所未明大抵圣人之于道各有所受用因其所受用而名其道以诏天下后世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伊尹居君臣之变责塞而归无嫌无难循天理之正也一德不可以易闻故必待告归而言太甲悔过克终允德而后可以受是理也然犹不肯轻言未露一德之名先暗言一德之用又言其反乎一德者圣人见道之切果知其难故言常不易孟子欲论浩然之气先曰难言也伊尹欲言一德先曰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此一德之用也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啓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此一德之反也慢神虐民见一德尤为明切以神为可慢则以幽明为有间以民为可虐则以小大为有殊岂一德哉啓迪有命命者即一德之所在谓有一德之人也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

自此方明言一德克享天心者谓天之心即一德而汤与伊尹皆有一德上当天心所以克享也非天私我有商私则非一德矣非商求于下民求则非一德矣吉非福祥恬愉安飬之谓也凶非灾害拘畏急迫之谓也此二者之应德之一与二三而己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动之一字当看谓更无差忒也德一则天也人也神也周旋泛应无非此一故动则合于理苟二三则周旋泛应之际不能一动则背于理矣所以有吉有凶理之合与背即吉凶也

惟吉凶不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吉凶无毫之差在乎人耳灾祥虽降于天在乎德耳即所谓一也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新厥德者澡雪兴起之意惟终始皆在一德乃日新之道也所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上既言一德之事至是谓非一已所能尽惟左右前后皆辅成一德之人然后可臣之所以为上者辅君之德也臣之所以为下者为君安抚其民也是君民为一也其难其慎虑小人之厠其间也惟谨择其不善者去之则吾之纯一始见惟和惟一纯君子也君臣之间和同无间而展尽一心所以为一也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德之运用无常师也善则为师善无常主如仁义礼乐若非一也仁义礼乐之用咸归于一耳所以谓之一也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见德之一矣曰不咸于万姓则非一德此一德之騐也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合古今为一体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则通人己为一体万夫之长诸侯也能统万夫则推而上之皆同可以见众寡之一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又见君民之一无自广以狭人茍以我为广以人为狭则有彼此而非一矣心既自广匹夫匹妇必无以自尽民主亦孰与成功由德之不一而已一德之理非可以言语牵合用工而实有见者知之

盘庚上第九     商书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自成汤至于盘庚凡五迁矣民未尝不从数君亦未闻委曲告谕何哉想其当时风俗尚淳民心尚朴至盘庚之时风俗已不如前矣所以将治亳殷而民咨胥怨不徃有居而盘庚之书不得不作也夫生杀予夺一出于君君欲迁都谁敢违命而盘庚委曲告谕若不能彊者见盘庚爱民之至耿邑既被水灾复迁于毫之故都与之除害而不从盖安土重迁知目前之安而不计他日之害小民之常情也

率吁众慼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率吁众慼吁呼也慼忧也呼与我同忧迁都之事者使之来而出直言以告之也自我先王以来爰宅于兹先王祖乙也兹耿也先王非不知水患之圮壊不肯即迁者重尔民命不忍尽防刘所以因循就简此盘庚杀民之怒天下之怒先有以顺之使之心平气定然后善言可入若首以正理忤其心则反激之悍然而作敌尚安能使之信邪盘庚先言尔怒固宜我先王固尝宅于此奈今日不能相正以生岂得而不迁乎柔行巽入徐以正理告之观此数语若即百姓胥怨之言为之发泄其本心怨气已有所宣矣而生者又人心之所重也乃自其所重以及当迁之事乃稽于卜亦如我志况我先王有无疆之大厯服恪敬天命犹不常宁不常厥邑至此凡五迁矣今若不承于古如先王之当迁则迁是不知天之断命也断命者断然之命耿有水患乃天意也天以水患圮壊耿邑是天命断然尔民之生不在此矣天尚不知畏况从先王乎又引喻以晓之云我视耿邑若木已枯必无生理必别有以萌芽培植之乃可再生耳谓得新邑而都之生之理也天永我命于新邑使我复先王之大功业厎绥四方京师诸夏之根本京师既定则四方自寜也

盘庚斆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

斆教也小民无知惟上之从彊家巨室安土重迁簧鼓小民乃至于此故盘庚先自有其位者言之自盘庚斆于民至以常旧服正法度此序书者之辞也使在位者各常其旧服之事不可改变大抵新旧更易之时奸人往往乗之紊乱法律故必使之正法度愈加整治使若画一此迁都之大纲目也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自常情言之民不乐迁沮事之言惟恐闻之今乃使之无伏者盖民之忿心不可禁遏必使之发于语言乃可以渐消杀如秦之诽谤者族民不敢言而忿怒之心日长矣况曰箴者盘庚之心岂以民言为悉不足聴乎古人举事深恐下情壅塞盖有旨也

王命众悉至于庭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

王命众至庭而教之以训情亲而体婉当时民心很戾自以为决不可迁莫能以道降下其心盘庚之言皆不能入故告之以汝当以道黜此傲上从康之心上之人委曲谆复如此民闻其言岂不能听然退而顾其妻子思其室庐与夫迁徙之劳终未能从故使之去其心人心于彼既盛则此言难入矣我先王亦惟圗任旧人共政播告之修未尝隐匿其旨使民皆得以知其心而动作之间无有不敬又无过逸之言而民用大化言先王之时民所以丕变者不过此三事耳今汝乃聒聒然起信奸险肤浅之言夫胥动浮言者固在廷之臣而盘庚不敢以险肤待公卿大夫但谓今汝所以聒聒然胥动浮言者縁尔信险肤之人也忠厚之意可见矣

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予弗知乃所讼于我者何谓盘庚自反而求之谓先王圗任旧人我所用非新进也谓先王播告不匿谆谆告谕未尝隐也谓我有过逸之行则奉承兹事何敢不钦反覆自责非我自荒兹德乃汝含蔽我之德而不惕畏予一人予观汝之情状若观火然可谓明矣予亦拙谋作乃逸所以至此乃我之拙谋作成汝之罪非盘庚悔其初之不用刑亦非自今以往将以刑加之也正欲感动其心耳如父母之于子训诲之际谓今日如是乃我纵汝所致恩意为如何盘庚刚明之君操生杀之权乃能勤勤恳恳如此所以为尤难也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逺迩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

迁都之事如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农之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大抵纲举而网随君如纲臣如网以君臣之而论固自当从我也以理而论如农夫不惮耕耨之劳则有秋之报汝往新邑则复其安理又可违乎汝之所以懐土重迁不过持傲上从康之心耳汝今当黜去此心而施实德于民言实德者当时公卿动不迁之言以鼓百姓百姓一时固以为德矣然终为水所圮壊其德岂实乎黜乃心以佐迁乃所以施实德于民也又必使汝婚姻朋友之间亦莫不然今汝乃敢大言以为汝祖固有积德不至为水圮壊乃不畏水患将大害虐于逺近之民汝之心与惰农何异惮目前之劳自为茍安不勉彊勤劳以服事于田亩安有黍稷之望惮于迁徙焉得安宁也汝不能温和以善语开谕百姓乃动浮言以鼓之此岂百姓之罪它日罚及于汝乃汝自生毒害以灾殃其身汝倡不迁之説懐安之民固以为汝德水圮之余必以汝为恶是汝先其恶也既先种其恶在民矣又乃奉飬其恫恫者痛也譬如痈疽奉飬而护之溃则不可救矣后虽欲悔亦何及观奉其恫悔何及之言见盘庚恩意之周既厯数其恋土懐安之情至此乃开其自悔之路

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观时小民尚顾恤人箴悔之言惟恐发言之有失矧我制汝短长之命其言岂悉不足顾乎大抵庸懦之君不能用赏罚而命令不行固也盘庚高明刚果执赏罚之权谁敢不从乃再三告谕赏罚若无所施此所以为难其曰制乃短长之命亦不得已略露此机以警之汝为公卿大夫朝夕在廷事有可言曷不告朕而胥动浮言恐汝沈溺百姓不可复出今已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近矣何以扑灭火至于不可扑灭之时虽欲救之不可得汝至于不可救药虽欲不刑亦且不可使汝而被刑亦惟汝众自取之也非我有咎盖非我之本心也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举迟任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汝等皆我之旧臣而乃尔乎器则欲新而不欲旧耳重在上一句不在下一句我先王暨汝祖父相与同甘苦劳逸我安敢用非所当罚而罚汝功臣之世选其有劳者擢而用之虽片善不敢掩我享先王尔祖亦配享之先王与汝祖父临之在上汝赏汝罚又岂敢动用非德欺鬼神而为之此一段抑并立赏罚兼用当作两节看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逺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之臧惟汝众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所以结一篇告谕之意也我告汝迁都之难如射之志于的言皆切当安有妄发继此乃説迁都之事不可侮老成人不可弱孤有幼盖道路之间有力者为雄老者少者易于欺陵各长厥居者各统其所属部位不可紊乱使当东而西当西而东则乱而无统矣勉尽汝力听予一人之号令而不可违也我不知孰逺而踈孰近而亲有罪则罚之至于死有德则彰之而不掩尔善迁都而善惟汝之功迁都而不善惟予一人有放佚之罚见盘庚自咎而不咎人上两言法令也下两言恩意也商君之徒有法令而无恩意盘庚则赏罚并用盖徒法不能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本末偹具王者之道也

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

凡尔众其惟致告盖盘庚当时所告惟在廷之人在外者容或未知故使之转相告语使皆知其意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不然罚及尔身不可追悔盘庚本无刑人之意恐人见其勤恳遂以为不能用刑故露此意使知之也盘庚一书前半篇涵飬寛大如此后半篇严厉森肃如此于言辞反覆抑难之中当知其有德量有恩意有措置其含洪包容者德量也其反覆训诰者恩意也其规画纎悉者措置也

增修东莱书説卷十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 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玄
  广名·孔鲋
  卷六 览冥训·刘安
  卷二十七 论语九·黎靖德
  帝学卷三·范祖禹
  卷七九·邱濬
  传第九章·王夫之
  论孟精义序·朱熹
  卷五·崔子方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七章 三宝·林语堂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六·王顼龄
  卷三十七·盛世佐
  卷十一·王昭禹
  难问品第五·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四(目录)·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二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二七言律诗舟中夜坐未上孤舟思巳迷转篷踪迹更依依亦知离别古不少似此漂零今所稀野旷星河垂着地夜深风露冷沾衣天涯见説多岐路万里羇愁何处归旅舍不寐破屋頽垣倚败牀不眠

  •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范晔

    王昌 刘永 庞萌 张步 王闳 李宪 彭宠 卢芳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

  • 列传第四十七 刘昶 萧宝夤 萧正表·魏收

    刘昶,字休道,义隆第九子也。义隆时封义阳王。兄骏以为征北将军、徐州刺史、开府。及骏子子业立,昏狂肆暴,害其亲属,疑昶有异志。昶闻甚惧,遣典签虞法生表求入朝,以观其意。子业曰:“义阳与太宰谋反,我欲讨之,今知求还,甚善。”又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柯劭忞

      李元礼 赵璧 秦起宗 席郁 韩国昌 元善 董纳 赵师鲁 于钦 宋翼 杨按札尔不花 杨焕 胡彝   李元礼,字庭训,真定人。历易州、大都路儒学教授,太常太祝、博士。撰世祖皇帝、昭睿顺圣皇后、裕宗皇帝尊谥议,体质温雅,请

  • 第五回 八万金落成大假山 十六院标题新匾额·陈蝶仙

    却说那只酒杯子跌在地下,倒不曾打破,却把个美儿笑得和花枝儿似乱颤。有一会才各笑定了,方才相让入座。饮次,众人间起方才的话,程马雚方才一长一短的说数出来道:“这螺蛳本来姓吴,住在螺蛳门头,所以人人唤他做螺蛳的。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三月丁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戊午南京工部右侍郎范仑引年乞休 上不允○时天下郡守缺几十之五吏部以闻○总督仓场户部尚书谢杰以火灾异常请罪在事臣工人役 上曰草烬坚硬如石因火势炽盛煆炼而

  • ●平闽纪后序·杨捷

    窃闻诸侯守封域,王者无外,故禹贡称东西翔南,示无外也。皇朝式廓区宇,九洲内外,无思不服,一统之盛,自有书契以来,未之能匹。乃海岛游魂,逋诛□十载,瞰三逆之煽乱,乘间窃发,使七闽吏民,□然无所措其手足。我皇上恩不遗于昆虫草木,而况

  • 二一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一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十一月初九日奉上谕:据李侍尧等奏,查出屈大均悖逆诗文,黏

  • 十国春秋卷一百·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荆南一【欧阳脩五代史作南平张唐英补九国志作北楚今从十国纪年及宋史】武信王世家武信王姓高名季兴字贻孙陜州峡石人也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讳更今名季昌自言东魏司徒昻之后少好武有胆气与孔循董璋俱为汴州

  •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寿

    (桓阶传、陈群传、陈群传、陈矫传、徐宣传、卫臻传、卢毓传)桓阶传,桓阶,字伯绪,长沙郡临湘县人。曾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

  • 留正传·脱脱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

  • 卷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八礼略吉礼【三】太庙【臣】等谨案郑志列宗庙一门具详历代建庙之制度其祭享仪节则分见於时享祫禘诸门我朝列祖以来洪模景烁远轶前代谨详盛京太庙之始冠

  • 大易篇第十四·张载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易语天地阴阳,情伪至隐赜而不可恶也。诸子驰骋说辞,穷高极幽,而知德者厌其言。故言为非难,使君子乐取之为贵。  易一物而[合]三才: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

  • 合理的人生生活·梁漱溟

    这个问题似乎是人人都当留意的,无须解释。但是在什么时候的人最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在青年时代,尤其较优秀的,愈觉这种寻求的急切。我在中学时即如此,有几个朋友也如此。后来到北大,那边有几个同学也如此。都是感觉烦闷,因

  • 近代人生观的评判·太虚

    ──九年春作──依照平常的做人习惯做去,在平常的人、对于做人本不发生什么问题,所以也用不著什么解决人生问题的人生观;独到了依照平常人习惯有些做不过去的时候,于是遂发生了:做人是什么样的?做人是为什么的?何必要做人?人

  •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高级中学讲──今日蒙陕西学界开会邀为讲演,诚属难得之机缘;然余因昨日略受感冒,对于此题不能详细发挥,故仅能就其大意约略说明之。若论及佛教之历史,固发源于印度,然印度久已绝迹,早无佛教可言;而现在能

  • 正一解厄醮仪·佚名

    正一解厄醮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醮仪,奉请北斗七星、五帝诸君,前列醮仪用具和作坛格式。

  • 汉宫二十八朝演义·徐哲身

    长篇小说。徐哲身著。1928年2月上海五权书社初版。《汉代宫廷艳史》即《汉宫二十八朝演义》,它以宫廷为中心,以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朝臣阉竖之间的纠葛争斗为主线,旁涉广取,把当朝重要史事都引入其中。它细节描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