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孟精义序

论孟之书学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为之说者盖已百有余家然自秦汉以来儒者类皆不足以与闻斯道之传其溺於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其意其骛於高远者则又支离踳驳或乃并其言而失之学者益以病焉宋兴百年河洛之间有二程先生者出然後斯道之传有继其於孔子孟氏之心盖异世而同符也故其所以发明二书之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进於此者而得之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後学可谓至矣间尝蒐辑条疏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学之有同於先生者与其有得於先生者若横渠张公若范氏二吕氏谢氏游氏杨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说以附益之名曰论孟精义以备观省而同志之士有欲从事於此者亦不隐焉抑尝论之论语之言无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指无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类多体验充扩之功夫圣贤之分其不同固如此然而体周一源也显微无间也是则非夫先生之学之至其孰能知之呜呼兹其所以奋乎百世絶学之後而独得夫千载不传之绪也与若张公之於先生论其所至窃意其犹伯夷伊尹之於孔子而一时及门之士考其言行则又未知其孰可以为孔氏之顔曾也今録其言非敢以为无少异於先生而悉合乎圣贤之意亦曰大者既同则其浅深疎密毫厘之间正学者所宜尽心耳至於近岁以来学於先生之门人者又或出其书焉则意其源远未分醇醨异味而不敢载矣或曰然则凡说之行於世而不列於此者皆无取己乎曰不然也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辩名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亦何以用力於此而近世二三名家与夫所谓学於先生之门人者其考证推说亦或时有补於文义之间学者有得於此而後观焉则亦何适而无得哉特所以求夫圣贤之意者则在此而不在彼尔若夫外自托於程氏而窃其近似之言以文异端之说者则诚不可以入於学者之心然以其荒幻浮夸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颇已乡之矣其为害岂浅浅哉顾其语言气象之间则实有不难辩者学者诚用力於此书而有得焉则於其言虽欲读之亦且有所不暇矣然则是书之作其率尔之诮虽不敢辞至於明圣传之统成衆说之长折流俗之谬则窃亦妄意其庶几焉乾道壬辰月正元日新安朱熹谨书

猜你喜欢
  先知卷第九·扬雄
  阅武第四十一·佚名
  卷四·刘敞
  四书賸言卷二·毛奇龄
  凡例·高士奇
  引用姓氏·汪克宽
  卷十·胡广
  卷十一·库勒纳
  卷三·蔡德晋
  提要·
  卷十七·王志长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杨显之

    (李尹引张千上,云)小官李公弼,见任郑州府尹。今日升厅,坐起早衙。张千,喝撺厢。(张千云)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孔目上跪科)(李尹云)兀的不是孔目郑嵩?你告甚么?(孔目云)小人去京师攒造文书回来,撞见奸夫在妻子房内。我蹅门

  • 卷一·王昶

    仁宗皇帝一首 宣宗皇帝一首 周宪王一首 刘基九首张以宁一首 韩守益一首 贝琼一首 梁寅二首 高启四首杨基七首 高明一首 刘昺四首 黄澄一首 程本立一首姚广孝一首 解缙一首 王洪一首 胡俨一首 瞿祐一首

  • 四集卷九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古今体一百十八首【壬寅七】至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宿雨清尘度岭邮府今承德昔兴州人勤农贾滋而庶户有弦歌教以修【学政金士松岁试承德府生童甫毕率领诸生於是日

  • 巻十三·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三元 刘履 编选诗续编三唐诗二韦苏州诗十八首韦应物天宝时为三卫郎后累迁栎阳令以疾辞归寻除尚书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擢左司郎中贞元初复出刺苏州少时扈从逰幸豪纵不羁宗崩始折节读书专工为

  • 耻辱的门·刘半农

    “……生命中挣扎得最痛苦的一秒钟, 现在已安然的过去了! 过一刻——正恰恰是这一刻—— 我已决定出门卖娼了! 自然的颜色, 从此可以捐除了; 榴火般红的脂, 粉壁般白的粉, 从此做了我谋生的工具了。 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 香溪集钞·吴之振

    范浚杂兴五首雉骄有擅泽,鸡雄亦专栖。乘人肆桀傲,未异雉与鸡。虚张尽客气,不知堕危机。雉骄或登俎,鸡雄亦为牺。嗟尔桀傲子,不戒将安之?荆枭昔见恶,去楚将巢吴。妖音不知革,吴岂荆人殊。枭能戒颊舌,勿复轻鸣呼。虽荆亦容尔,何必

  • 序·程俱

    进麒台故事申省原状 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程俱奏:「窃见车驾移跸以来,百司文书,例从省记,按以从事,蠹敝或生。日者朝廷复置秘书省,稽参旧章,稍储俊造,而臣滥膺盛选,待罪省贰。窃以谓典籍之府,宪章所由,当有记述,以存一司之守。辄采

  • 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横行·蔡东藩

      却说宣帝方悲悼许后,即有人递入奏章,内言皇后暴崩,想系诸医侍疾无状,应该从严拿究。宣帝当即批准,使有司拿问诸医。淳于衍正私下出宫,报知霍显,显引衍入内,背人道谢。一时未便重酬,只好与订后约。衍告别回家,甫经入门,便有

  • 读史记十表卷三·汪越

    南阳汪越撰六国表第三太史公曰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

  • 王绂传·张廷玉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绂在未做官之前,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于九龙山,自号“九龙山人”。对于书法

  • 陈济传·张廷玉

    陈济,字伯载,武进人。读书过目成诵。他曾奉父亲之命去钱塘,家人送货相从。到回来时,他把其钱财的一半拿来买书,口诵手抄。十余年间,他尽通经史百家之言。成祖诏令修撰《永乐大典》,因大臣的推荐,陈济以一名布衣被召为都总裁,修

  • 卷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靖康初欧阳彻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时中书舍人高季辅上封事言得失辞旨切至上善之赐锺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

  •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司马光

    汉纪五十九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 [1]春,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姜叙告急于夏候渊,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督步骑五千为前军。超败走

  • 学蔀通辨卷之八·陈建

    续编中此卷所载着汉唐宋以来学者多淫于老佛近世陷溺推援之弊其所从来远矣朱子曰扬雄太玄曰潜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潜心于渊神不昧也乃老氏说话又曰扬子说到深处止是走入老庄窠窟里去如清静寂寞之说是也至如玄中所说灵根

  • 卷四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七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曾端甫名大奇。江西泰和人也。笃信佛法。为文博辨瑰伟。着书曰通翼。出入内外经传。推阐罪福因缘。苦空无常之旨。解愚俗之惑。其护生篇义尤深切。其辞曰。客问。经言。人食羊。羊食

  • 卷第二·佚名

    翻梵语卷第二&middot;菩萨名第七&middot;菩萨住地名第八&middot;菩萨观行名第九&middot;辟支佛名第十&middot;比丘名第十一菩萨名第七菩萨(应云菩提萨埵亦云扶萨 论曰菩提者道萨埵者众生亦云大智论大心译曰精进亦云

  • 卷第二十九·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偈颂 ○翠岩真禅师三首 占古庆怀 南北无知已。东西信有缘。祖师言不识。真宰理方宣。性海宽长满。心华静后圆。定山三径艹。谁为扫寒烟。 偶作 白云漫世

  • 呐喊·鲁迅

    短篇小说集。鲁迅著。北京新潮社1923年8月出版。收1918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十四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