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留正传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

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海盗定罪还要加一等。百姓受利引诱,听任自身陷于严重违法的境地。请雕刻有关法令立于海上,使每户百姓知道。”百姓始知遵守法令。留正由于龚茂良的推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认为他很奇特,向皇上推荐。留正得以与皇上对话,他说:“国家偏重文辞而忽略武备,祖宗竭尽天下全力对付西夏,天下安定日久,边境不做战争准备,以致敌人长驱直入难以抵挡,今天应当改变过去的做法,使文武都得到重视。”孝宗很赞赏,把他奏札中重要的话记下,下发给三省贯彻施行。

留正任循州知州,他到宫中辞行时对皇上说:“士大夫的名节不建立,国家缓急之时无所倚仗,靖康时金人侵入国都,为义而死的人很少,趁乱谋利的人很多。今天要恢复国土,应当崇尚名节。”皇上更加高兴,第二天告诉辅臣说:“留正的奏议,所发议论正直,可给与他职事官之职。”留正拜为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给叶义问谥号“恭简”,留正到此反对,他说:“叶义问率兵出征,不知道敌人阴险诡诈,以致金兵入侵边境,他管理军队缺乏谋略,几乎一败涂地。”皇上把此事下发给太常再讨论,当时大家肯定了留正的观点。

留正被提为起居舍人,不久任权中书舍人。光宗从东宫来拜见皇上,看见留正,便对左右人说:“仪表如此整洁,这个人可用。”于是向皇上请求,留正于是兼太子左谕德。留正说“:记注官要把所书内容呈给皇上过目,这并非设此官的本意。乞求从今免去进呈皇上过目的程序。”皇上下令遵从。

留正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拜为给事中。张说之子张荐前往视察镇江的战船,他倚仗权势到处游玩,造成船沉士兵溺死,朝廷任他为知..门事、枢密副承旨,留正驳回了朝廷的谕旨。洪邦直拜为御史,留正说:“洪邦直被邑人所诉讼,不宜任风宪之职。”

留正兼代吏部尚书,他说:“用人没有先于考虑宰相的人选的。陛下的志愿在于恢复国土,而宰相之位不能担当起辅佐襄赞之重任。希望精选人才,与之图谋大计。”当时的宰相很不高兴,于是留正以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出任绍兴府知府。

侍御史范仲艹己弹劾前帅贪赃六十万,皇上诏令加以核实。留正清楚他没有罪,御史大怒,同时又弹劾留正,留正被降职为显谟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不久复职。留正任赣州知州,奏请减少上供米,未得到回音。等到他为宰相后,蠲免赣州上供米一万八千石。留正为隆兴府知府。

留正被提为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他使四蜀折租价得以稳定,每年减去酒税三十八万。乾道初年,羌族首领奴儿结渡过大渡河,占据了安静砦,侵占了汉族几百里的土地。留正秘密授给各将方略,抓住了奴儿结,把他的党徒全部捕俘,羌族被平。留正被升为敷文阁学士,不久皇上诏令他赴行在。留正在蜀时以简单、朴素教化百姓,他回朝时只装有几竹箱书,人人信服他的廉洁。

留正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私下告诉他想传位的事,留正拜为右丞相。一天他向皇上奏事,皇太子参与决策正侍立于旁,皇上回头对太子说:“留正纯正、忠诚,可以依托。”

光宗即位,主管左右春坊的姜特立随着皇上的恩宠被提为知..门事,其声势更加兴盛。留正列举出他揽权预政的罪状,请求将他加以责斥驱逐,皇上心中还未决定。正好副参知政事一职空缺,姜特立拜见留正说“:皇上由于丞相你在位很久了,想提你为左相,叶翥、张木匀应当选一人为执政,不知哪个人在先?”留正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令姜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听说此事后,说:“这是真正的宰相。”

绍熙元年(1190),留正升为左丞相。留正严格法律制度,爱惜名声与才能,一丝一毫不可以受私情干扰。他引荐赵汝愚,先为他的部属,最后与他一同执政。留正选用黄棠为皇子嘉王的助手,世称真正得到人才。嘉王感染疾病,留正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隔绝在宫墙外不方便,应早日确定他的太子之位,入居东宫,那么陛下与太子朝夕相见很方便了。”他又奏道:“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传》说‘:预备立太子,就是重视宗庙国家。’汉文帝即位,就立太子。本朝皇子为嫡长子,有没出..门而被立为太子的。嘉王既为嫡长子,出..门也很久了,应该早日立他为太子,以安定天下的人心。”过了一个月没有回音。留正检阅《汉文帝纪》以及本朝真宗立仁宗为太子的事例,以及吕诲、张方平两人的奏札,摘节他们奏札中重要的话写成奏章呈上。

皇上身体不适,宫外议论纷纷,留正与同僚间或到福宁殿奏事,处理事情十分合宜,人心因此得以安定。留正被封为申国公。皇上的病慢慢好了,留正请求归还皇上执政权,未得到批准。

当初,留正统帅蜀时,考虑到吴氏世代为将,想设法去除他。到这时,朝廷有意见更换蜀帅,留正说:“西边三位将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称‘吴家军’,他们不知道还有朝廷。”于是以户部侍郎丘宗山代理其职。等到吴挺死后,韩..胄为吴氏打算使吴曦世袭将职。留正竭力请求留吴曦为环卫官,派张诏继任吴挺的职位。以后数年,吴曦入蜀,最终没有改变吴氏世袭将帅之职的局面。

《德皇圣政》一书写成,留正被升为少保,封为卫国公。李端友因为与后妃有亲戚关系,皇上手诏他拜为郎官,留正交还手诏,皇上不收,留正又拿着奏札说“:过去馆陶公主为儿子求郎官之职,明帝不答应。今天李端友凭着内亲,求郎官之职,恐怕会有损于圣德。”姜特立拜为渐东副总管,不久皇上召他赴行在,留正引用唐宪宗召见吐突承璀的事例,乞求罢去宰相之职。皇上批示“:命令已经颁行,不能反悔,你应该自己处理。”留正在六和塔待罪,他奏言:“近年来,不知是谁进献了那么有把握的策略,以致陛下每件事都坚决执行,断断不能改变。天下很大,机要事务至烦,事情出于正确方面,那么无不同意见,皇上可以坚持执行;事情出于不正确的方面,那么大家会议论纷纷,必须只按正确的去做。我担心从此以后,事情不管对错,陛下一概坚定既定之策,谏言之路就会被堵塞。”留正于是交回前后所得的赏赐及收回请求休假的报告,在范村待罪,乞求回归田里,皇上不答应。

寿圣太后将要在冬至上尊号册书宝玺,以留正为礼仪使,给他太傅的头衔。于是皇上派左司徐谊宣旨,留正又进入都堂办公。到这次任职,留正待罪共一百四十天。册宝礼结束,留正拜官少傅,封为鲁国公。留正极力推辞。

绍熙五年(1194)正月,孝宗病情恶化,留正多次请求光宗到宫中去拜见孝宗。一天,光宗拂袖而起,留正拉着他衣服的大襟哭着劝谏,又随同光宗来到福宁殿门口。留正退朝上疏,其言词十分激切。六月初九,孝宗逝世。光宗因为生病未能主持丧事,留正率同僚多次上奏,乞求早点定下嘉王王储的位子,又拟定指挥交给学士院降诏。不久皇上有手诏说:“我执政年久,打算退下养闲。”留正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害怕,请求对话,未得到回音。留正于是离开国都,上表请求告老,在表的末尾说:“希望陛下迅速收回所说的话,追悟前非,慢慢收回人心,以保全国家。”

留正开始提出由于皇上生病未完全主持孝宗的丧事,应该立皇太子监国;如果丧事办完不感到疲倦,应当恢复以前的局面。如果讨论内禅之意,太子可以即位。当时侍从郑..奏言与留正相同。不久赵汝愚把内禅的意见请示于宪圣太后,留正说:“建储的诏令未下达,就做到这一步,他日一定难以收拾。”留正的意见未被采纳,他于是乘轿子逃走了。等到嘉王即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帝,以留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留正进宫谢罪,又离朝。宪圣太后令立即宣诏把他押回,当时赵汝愚也请求如此做,皇上亲书札状,派人召回留正。

侍御史张叔椿请求论留正弃国之罪,于是改张叔椿为吏部侍郎,而留正恢复宰相之职。留正进宫向宁宗祝贺,并请求皇上出宫一次,以安定国都的人心;以及确定寿康宫朝南,撤去新增禁军。皇上诏令全部依从。留正进升为少傅,他多次辞去不受,并奏道:“陛下勤勉,顺应民情,登上了帝位,应当遇事从简,以示天下不得已之意,实在不是封爵之时呀。”

韩..胄想渐渐谋取参政权,他多次到都堂去,留正派省吏告诉他说:“这不是知..每天往来之地。”韩..胄愤怒地退出。遇到晚上在经筵侍讲时,皇上赐座,留正认为不可,皇上不高兴。侍御史黄度论述马大同的罪行,留正拟请让黄度补为朝外官,皇上了解情况后,让黄度拜为右正言。留正请求推恩给随龙人,宁宗说“:我未见父母,可以推恩到身边的人吗?”累积有几件事留正都违背了皇上的意愿,韩..胄又从中挑拨。八月,皇上手诏留正为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为建康府判官。不久又因为谏议大夫张叔椿的谏言,留正失去职位。

庆元元年(1195年)六月,皇上诏令留正把太上皇交给他的手诏共八个字呈入,宣布交给史馆。留正恢复观文殿大学士之职。

当初,刘德秀从重庆进入朝廷,留正不清楚此事,他拜见留正的门客范仲黼请他说句话,留正说:“此人如留在朝廷做官,朝廷一定不得安宁。”于是让他任大理簿,刘德秀深感不满。到他为谏议大夫时,就论述留正有四大罪行,革除了留正的职位,从此刘德秀年年弹劾留正。因为张釜的意见,留正贬为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在邵州居住。第二年,皇上令他自便。

给事中谢源明驳回录黄,留正遇恩赦迁移至南剑州,再次允许他自便。留正又为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他上书乞求发给俸禄,皇上诏令他恢复原官职退休。又根据御史林采的意见,留正依旧以禄大夫的职衔退休。不久被授予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1201),留正进封为魏国公,恢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开禧二年(1206)七月,死去,终年七十八岁。朝廷赠他太师之职。

留正进退情况大致如下:绍熙年间离开朝廷,他耻于与姜特立在同一位子共事而在近郊待罪,五月又入朝,人们仍可惜他离朝不坚决。他入朝后首先发表意见,要求早日确定嘉王的王储位子,于是招致言官苛刻地授用法律条文,指责他抛弃国家,难道是他抱负不够远大,意志不够坚强?有人以此问范仲黼:“留正、赵汝愚二人处理变故方式有何不同?”范仲黼说:“赵汝愚,是与皇上同姓的大臣,留正则是异姓大臣,他被反复降职而不接受教训,最终离朝。”听的人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留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留传于世。宝庆三年(1227)朝廷赠他谥号“忠宣”。其子留恭、留丙、留端,都是尚书郎。其孙子留元英,是工部侍郎;留元刚,是起居舍人。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范晔
  ●卷一百十六·徐梦莘
  ●卷第十三·胡三省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商贾纪·张瀚
  西汉年纪序·王益之
  一百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奉到御书恳请勒碑摺·佚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四 不绝的希望·溥仪
  金兴旺传·张廷玉
  南宫奏稿巻四·夏言
  卷二百十五之一·雍正
  提要·吕午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一·佚名
  张履鳌·周诒春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十      唐 韦庄 撰 今体诗凡六首 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应刘去後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千桑万海无人见横

  • 8.杂言歌行三首·施蜇存

    新曲 迴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皇。 ——长孙无忌 拟古神女宛转歌 日已暮,长檐鸟不度。 此时望君君不来, 此时思君君不顾。 歌宛转,宛转

  •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班固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 东都事略卷一百六·王称

    列传八十九  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也为人有口辨才疎隽而寡学术极智巧便佞举进士调相州司理参军宰相何执中荐之除秘书郎进符宝郎迁左司谏张商英为相寖失徽宗意徽宗召蔡京于钱塘遣中使赐以玉环黼揣知徽宗之意数条奏京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七·乾隆

      南北朝  【戊宋元嘉五年魏神防元年西秦王乞防暮末永辰元年北凉承元元年夏主赫连定胜光元年】春二月魏人及夏战于上邽执其主昌以归夏赫连定称帝于平凉魏人追之败绩夏复取长安  魏将军尉眷攻上邽夏主退屯平凉

  • 御制重刻通志序·郑樵

    宋郑樵氏以闳通之学思欲极古今之变防通于一仿歴代史例采正史及百家杂録为纪为谱为略所撰二十略者包罗天人错综政典该括名物上下数千年首尾相属用功亦良勤矣观其诋诃司马迁班固之失髙自称许谓足以尽学者之能事岂不卓

  • 陈瑛传·张廷玉

    陈瑛,滁县人。洪武年间,他以人才被选为贡生入太学。后来升为御史,出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1399)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汤宗上告陈瑛接受燕王金钱,与燕王通密谋,结果陈瑛被逮捕,贬到广西。燕王称帝后,把他召回任都察院左副都御

  • 偏安排日事迹卷四·佚名

    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车驾祀先师孔子。礼科都沈胤培言:『恭遇皇上传制祭先师孔子,亲聆天语,责卫臣尽职。夫朝廷之礼不同:有视朝之礼,有升殿之礼。视朝,容或面商大政,宣谕群臣。若升殿,非大朝贺,即大祀典;未闻可以传宣而有越班奏

  • 隋纪七 炀皇帝下大业十二年(丙子、616)·司马光

    隋纪七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 [1]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余郡,始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 [1]春季,正月,元旦大朝会,各地朝集使未到的有二十余郡。朝廷中开始商议分别派遣使者到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 [2]

  • 序·赵顺孙

    四书纂防序或问尹和静读易之法和静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李延平闻之曰此语固好然学者须理防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有归着方可及此二先生岂异防哉言各有当也盖学不可以徒博亦不可以径约徒博则杂径约则孤此约礼必先之

  • 提要·张以宁

    【臣】等谨按春王正月考二卷明张以寕撰以寕字志道古田人元泰定丁夘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入明仍故官洪武二年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以寜以春秋致髙第故所学尤専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辩博惟春

  • 卷五·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五   明 季本 撰卫风说见邶风淇奥经防曰卫人美武公之德也孔氏谓武公在幽王时已为卿士然犹未以其诗断为幽王时作也华谷严氏始定为幽则恐幽王暴虐至于杀身武公于此略不见有庇君匡国之效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八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内外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内外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内外空清净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四分)·佚名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诸结戒法第一结戒场文(两界不得并。若欲大界内安戒场者。先竖戒场四方内相外相。相去一肘。使人唱。内一周竟言。此是内相彼为外相。如是第二第三唱。众中堪能羯磨者结。不得受欲。以未结界故)。

  • 序·霁仑超永

    续藏经 五灯全书目录 清 超永编辑间甞流览释氏之书。立教虽主於空寂。而其戒欺去妄。蠲忿窒欲。亦与劝善惩恶之道。葢无殊指焉。自宗门教兴。曹溪而下五派迭衍。各有撰述。宋景德以後。裒集为传灯诸录嗣是。又举挈要

  • 最后的莫希干人·库柏

    美国作家詹·库柏的长篇小说,《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情节发生在1757年,主人公“皮袜子”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技艺高超,人称“鹰眼”、“长枪”。小说中与他并列的是他的挚友,印第安人一个部落酋长泰加茨固。库柏在

  • 七修类稿·郎瑛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

  •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