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法身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以微妙音作如是言。诸佛如来有二种身。皆具河沙功德。何等为二。所谓化身法身。而化身者。示从父母所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以智慧眼普观众生。智者瞻仰心生适悦。三业清净。一一相好百福具足。如是庄严百千福聚。大丈夫相皆色蕴摄。又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三不空法。三念住法。三不护法。四无量法。具大丈夫一一最胜那罗延力。如是略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庄严功德具足圆满。是名化身。又复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法身。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而无有人能广宣说。假使缘觉及诸声闻舍利弗等。最上利根善解深法。大智明达了种种义。而亦不能广大宣说法身功德。诸佛如来为三界师。是大悲者。为诸众生作大利益。平等护念无所分别。住奢摩他毗钵舍那。而复善解三调伏法。善度四难。具四神足。而于长夜行四摄法。离于五欲超五趣苦。具六分法圆满六波罗蜜。开七觉花演八正道。善解九种三摩钵底。具十智力。以此智力。名闻十方。是故称为第一义天。于时方处昼三夜三常善观察如是诸佛内功德法。无有能者而为广说。是故我今略说此法。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离诸方便而与众生作大依止。一切众生所作行法无诸过失。是真善法离诸记念。于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以二种奢摩他毗钵舍那。于欲离欲而得解脱。无明欲法以慧解脱。学无学法以念了知。以明解脱善达自性。而于诸法深能系念。善以阿钵底而生阿钵底法。善以三摩钵底而生三摩钵底法。于一切法无求无证。离此二法即无所缘复无所修而以尽智及无生智。毕竟成就三究竟法。三善根法。三方便门离诸妄想得真实生。了三种慧。谓闻思修。离三杂染。谓烦恼业苦。有三种三摩地谓空无相无愿。复名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三种蕴法。谓戒定慧蕴。三种学法。谓戒定慧学。有三种修。谓戒修定修慧修。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有三种道。谓见道修道无学道。有三种根。谓未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三种行法。谓圣行天行梵行。有三分别谓蕴处界。了三法已获大福聚。证得解脱寂静涅盘三不空念住。如来于诸众生平等覆护。三种蕴法。有三补特伽罗。谓上中下。诸佛如来具三种大悲。谓无缘大悲。微妙大悲。为一切众生大悲。有三种自在。谓身自在世自在法自在。有三不护法。谓诸如来身业清净离不净法。口业清净离不净法。意业清净离不净法。有三种剑。谓闻剑思剑修剑。有三种最上。谓定最上慧最上解脱最上。有三种界法。谓正断离欲寂灭。复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有三种无学明。谓过去宿命明。未来天眼明。现在漏尽明。有三种无为法。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有三种菩提。谓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有三种无学智。谓尽智无生智正见智。三宝三归三最上智。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信心法。四解脱句。有四种善法。谓第一义善。自性善。发起善。相应善。四种修法。四种智法。四圣谛法。四禅定。四轮藏。四法四依止。谓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理修行。复有四缘。谓因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四加行位。谓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有四种道。谓方便道。无间道。解脱道。最胜道。四沙门果四种圣族。有四无量心。谓慈悲喜舍。复有四生四圣住。四记念四威仪。有四出生门。谓出入寂静正觉。复有四证位。有学五蕴。五解脱处。五度生法。五圣智想。有五三摩地分。谓正断分。调伏分。离过分。离相分。离性分。复有五种最上分五现行。三摩钵底五蕴五界。复五取蕴六功德法六通六念复六种法五种离欲。六种修法。六见道位。六相续行。六证明想。七补特伽罗。七大丈夫行。七识住七觉支。七无过失法。七三摩地受用法。七种妙法。七种界分。七善解处。七种修道。八正道分。八种补特伽罗。八种别解脱戒。复八解脱八处八智八道八戒八会。及八种世法。如来相续真常精进清净无所染著。复有九种过去三摩钵底。九信心法。九证得法。九名色灭九众生住。九种依法。九无漏地。九修道地。十种补特伽罗。谓四向四果第九缘觉。第十正等正觉。十大地善法。十种有学法。十如来力。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十种圣住。十如理作法。十一功德相好思念法。十一种起善解智具足法。十一种具足戒法。十二种出生言辞。十二处十二缘十二刹那会证得圣法。十三喜法。十三出生法。十三作业地。十四种化心。十五心见道。十六心正念。十七种相有学。十七乐欲相。十八界十八不共法。十九分别地。二十二根。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十四智法。复七十七智法。百六十二道。是谓修地。如是等无量无边相续真常之法离诸烦恼。甚深广大微妙难思。是大智者如实了知。而此佛法乃是殑伽沙数正等正觉殊妙之法。是平等法若有求证正等觉智。诸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尼乾子等。具正智者如实了知。复为众生广大宣说。如佛所化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悉皆证得寂静无畏究竟涅盘。

佛说法身经

猜你喜欢
  卷第一·佚名
  第四卷·佚名
  灵峰宗论总目录·智旭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五·吹万广真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三·宗晓
  佛说老女人经·佚名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二(末)·慧沼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续法
  卷十二·彭绍升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三·智俨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三·从义
  为私立云栖儿童教养院儿童训话·太虚
  俱舍论疏 第八卷·法宝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八·彭定求

        卷828_1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贯休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   罔厥矜骄。四德炎炎,阶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吾皇则之,小心翼翼。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 范智闻·唐圭璋

      绍兴间惠州守。   西江月   赠人博山   紫素全如玉琢,清音不假金妆。海沉时许试芬芳。仿佛云飞仙掌。   烟缕不愁凄断,宝钗还与商量。佳人特特为翻香。图得氤氲重上。

  • 卷七十三·元·蒋一葵

    【文宗图帖穆尔】 〔国语曰扎牙笃。改元天历,开奎章阁,作二玺,一曰天历之宝,一曰奎章阁宝。〕 建康旧治冶亭,当钟山佳处。文宗在金陵,亭去行邸为近,常游幸焉。一日传命且至,住山道人宝琳者,出宫门迎候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鱼腹侯萧子响传·李延寿

    鱼腹侯萧子响字云音,是武帝的第四个儿子。豫章王萧嶷没有儿子,抚养了萧子响。后来萧嶷又有了儿子,上表留他为嫡子。武帝即位,他担任南彭城、临淮二郡太守。萧子响勇气力量过人,开弓有四斛的力量,多次于园池当中贴着马背在竹

  • 许翥世·周诒春

    许翥世 字凤石。年三十二岁。生于山东日照县。父竹林。兄建世。已婚。本籍住址。山东日照县固子街。初学于山东试办大学堂。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授贡生举人。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经济科。宣统

  • ●自序·叶子奇

      洪武戊午春。有司以令甲於二月望致祭於城隍神。未祭。羣吏於後竊飲豬腦酒。縣學生發其事。吏懼。浼衆為之言。別生復言於分臬。予適至學。亦以株連而就逮。幽憂於獄。恐一旦身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實切悲之。因思

  • 春秋輯傳卷十二·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十二明 王樵 輯定公元年春王三月公羊傳定何以無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無正月者即位後也即位何以後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辭主人習其讀而

  • 卷十二·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魏葛屦诂训传第九○音义姬姓国也【姓监本误魏】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也【也误地】魏谱魏者节疏禹受禅都平阳或安邑【平误子】乃□防亡【厎误底下字后同】在禹节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rdquo;【注释】①须

  • 卷五百三十·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三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如化如寻香城五取蕴中。圆满静虑波罗蜜多。具寿善现白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广说

  • 卷八十·道世

    △六度灾第八十五(此有六部)△布施部第一(此别一十一部)▲述意部第一夫布施之业,乃是众行之源。既摽六度之初,又题四摄之首。所以给孤独园,散黄金而不颰;须达王,施白象而无惜。尚能济其厄难,忘己形躯。故萨埵投身以救饥羸之命,尸

  • 卷第一百一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七圣纳息第五之三若成就法智。彼类智耶。答若得。此中得者。已得名得。谓苦类智现前以后。后诸得言皆准此释。设成就类智彼法智耶。

  • 卷第二十三·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三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三世中峰本禅师法嗣全华府伏龙圣寿千岩元长禅师萧山董氏子。天资明敏。经目成诵。年十九薙发受具。会行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入。中峰在座。呼曰。汝日用何如。师曰念佛。峰曰。佛今

  • 卷第十一·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一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颂古 拈花微笑 瑞瓣灵枝劫外春。拈来搅动海山云。婆心况是如天远。谁是拖泥带水人。 乾闼婆王献乐。迦叶起舞 袈裟角上带些些。撒向阎浮布种芽。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

  • 订讹杂录·胡鸣玉

    清人胡鸣玉撰。十卷。前九卷皆无总题,而有散目。卷十总题“杂字音义”,下不分目。考订声音、文字、词义之讹,及事物缘起,征引古书互相证发,时参以己意,《四库提要》称其“言皆有据,所得反较诸家为多”。如卷二“分野”条:“分